本草求真
上编 卷一·补剂-滋水
冯楚瞻曰。
天一生水。
故肾为万物之源。
乃人身之宝也。
奈人自伐其源。
则本不固。
而劳热作矣。
热则一精一血枯竭。
憔悴羸弱。
腰痛足酸。
自汗盗汗。
发一热咳嗽。
头晕目眩。
耳鸣耳聋。
遗一精一便血。
消渴淋沥。
失音喉疮舌燥等症。
一靡一不因是悉形。
非不滋水镇火。
无以制其炎烁之势。
绣按滋水之药。
品类甚多。
然终不若地黄为正。
盖地黄一性一温一而润。
色黑体沉。
可以入肾滋一陰一。
以救先天之一精一。
至于气味稍寒。
能佐地黄以除骨蒸痞疟之症者。
则有龟板龟胶。
胶则较板而更胜矣。
佐地黄补肌泽肤。
以除枯竭之症者。
则有人一乳一猪肉。
肉则较一乳一而有别矣。
佐地黄以通便燥之症者。
则有火麻一胡一麻。
一胡一麻则较火麻而益血矣。
至于水亏而目不明。
则须佐以枸杞。
水亏而水不利胎不下。
则有佐于冬葵子榆白皮。
水亏而风湿不除。
则有佐于桑寄生。
水亏而心肾不一交一。
则有佐于桑螵蛸龟板。
水亏而一陰一痿不起。
则有佐于楮实。
水亏而筋骨不健。
则有佐于冬青子。
水亏而一精一气不足。
则有佐于燕窝。
水亏而血热吐衄。
则有佐于干地。
水亏而坚不软。
则有佐于食盐。
水亏而虚怯不镇。
则有佐于磁石。
水亏而气不收及血不行。
则有佐于牛膝。
水亏而噎隔不食。
则有治于黑铅。
但黑铅为水之一精一。
凡服地黄而不得补者。
须用黑铅镇压。
俾水退归北位。
则于水有补。
然必火胜水涸。
方敢用此以为佐。
若使水火并衰。
则又当佐一性一温一以暖肾脏。
否则害人不轻。
干地黄
(隰草)凉血滋一陰一
干地黄(即生地黄之干者也。
专入肾。
并入心脾)。
味苦而甘。
一性一陰一而寒。
考诸长洲张璐谓其心紫入心。
中黄入脾。
皮黑归肾。
味浓气薄。
内专凉血滋一陰一。
外润皮肤索泽。
病患虚而有热者。
咸宜用之。
(无热须用熟地。
)戴原礼曰。
一陰一微一陽一盛。
相火炽强。
来乘一陰一位。
日渐煎熬。
一陰一虚火旺之症。
宜地黄以滋一陰一退一陽一。
同人参茯苓石蜜。
名琼玉膏。
治虚劳咳嗽唾血。
(专补肺一陰一。
)同天麦门冬熟地人参。
名固本丸。
治老人一精一血枯槁。
(兼固肾本。
)于固本丸中加枸杞煎膏。
名集灵膏。
治虚羸喘咳乏力。
(诸脏兼固。
)其琼玉膏须用鲜者捣汁。
桑火熬膏。
散中寓止。
与干者无异。
固本丸集灵膏并用干者。
而集灵变丸作膏。
较之固本差胜。
易简方曰。
男子多一陰一虚。
宜熟地黄。
女子多血热。
宜生地黄。
(因人酌施。
)虞抟云。
生地黄凉血。
而胃气弱者恐妨食。
熟地黄补血。
而痰饮多者恐泥膈。
(妨食泥膈两症。
最宜计较。
何后人临症。
全不于此问及。
)或言生地黄酒炒则不妨胃。
熟地黄姜制则不泥膈。
然须详病患元气病气之浅深而用之。
(治病须明脏气为要。
)若产后恶食泄泻。
小腹结痛。
虚劳脾胃薄弱。
大便不实。
胸腹多痰。
气道不利。
升降窒塞者。
咸须远之。
(以其有损胃气故耳!)浙产者专于凉血润燥。
病患元气本亏。
因热邪闭结而舌干焦黑。
大小一便秘。
不胜攻下者。
用此于清热药中。
通其秘结最佳。
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润之患也。
愚按本经地黄虽列上品。
而实一性一禀一陰一柔。
与乡愿不异。
譬诸宵人内藏隐隙。
外示优容。
(描画一陰一药情势殆尽。
)是以举世名家。
一靡一不藉为滋一陰一上品。
止血神丹。
(历今弊仍不改。
)虽或用非其宜。
得以稍清旺气。
服之仍得暂安。
非若人参之一性一禀一陽一明。
象类君子。
有过必知。
(一陽一药一性一劣。
于病不合便知。
)是以师家敛手不敢用。
病家缄口不敢尝。
故宁用以地黄门冬一陰一柔最甚之属。
以至于死不觉。
(用一陰一药杀人。
人多不觉。
故宁以一陰一为主。
)张璐所论如此。
然非深究病情。
通达世故。
洞悉药品。
亦安有讨论而如斯乎!生于一江一浙者一陽一气力微。
生于北方者纯一陰一力大。
生于怀庆肥一大菊花一心者良。
酒制则上行外行。
姜制则不泥膈。
恶贝母。
畏芜荑。
忌莱菔葱蒜铜铁器。
得酒门冬丹皮当归良。
冬葵子
(隰草)冬葵子润燥利窍滑胎
冬葵子(专入胃大小肠)。
甘寒淡滑。
润燥利窍。
通营活卫。
消肿利水。
凡妇人难产不下。
专取一味炒香为末。
芎归汤下三钱则易生。
(芎归力专行血。
)取其晨夕向日转动灵活耳。
妇人一乳一房胀痛。
同砂仁等分为末。
热酒服三钱。
其肿即消。
(砂仁一温一胃消胀。
)且能破五肿利小一便。
并脏腑寒热羸瘦。
同榆皮等分煎服亦效。
十剂方云。
滑可去着。
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
故涩则去着。
宜滑剂以利之。
经冬至春作子者。
名冬葵子。
春葵子亦滑。
不堪入药。
蜀葵赤者治血燥。
白者治气燥。
亦治血淋。
皆取其寒润一滑利之功。
牛膝
(隰草)引入下部经络血分
牛膝(专入肝肾)。
苦酸而平。
按据诸书。
虽载酒蒸一温一补肝肾。
强健筋骨。
凡足痿筋挛。
一陰一痿失溺。
久疟下痢。
伤中少气。
治皆有效。
又载生用则能活血。
破瘀消肿。
治痛通淋。
引药下行。
(淋属热。
至其一茎一痛不可忍。
手按热如火烁。
血出鲜红不黯。
淋出如砂如石。
脐下妨闷。
烦燥一热渴。
六脉沉数有力。
淋属虚致。
其一茎一多不见痛。
即痛或喜手按。
或于溺后才痛。
稍久则止。
或登厕小一便涩痛。
大便牵痛。
面色痿黄。
饮食少思。
语言懒怯。
六脉虚浮无力。
淋属虚实兼致。
其一茎一或见痛极。
六脉弦数而按不甚有力。
饮食少思而神不见昏倦。
溺即滴点不断。
而出则无砂石膏血。
脉即虚软无力。
而血反见鲜一润。
腹即胀一硬不消。
而气短结。
牛膝虽淋症要药。
然亦须审虚实权衡。
不可尽以牛膝治也。
)然味薄气浓。
一性一沉。
炙滑。
用于下部经络血分舒气则可。
若使肺分气薄遗脱泄泻。
则又当知忌戒。
不可因其气虚而概用之。
(时珍曰。
牛膝乃足厥一陰一少一陰一所主之病。
大抵得酒则能补肝肾。
生用则能去恶血。
二者而已。
其治腰膝骨痛足痿一陰一消失溺久疟伤中少气诸病。
非取其补肝肾之功欤!其治症瘕心腹诸痛痈肿恶疮金疮折伤喉齿淋痛尿血经候胎产诸病。
非取其去恶血之功欤!)出于川者一性一味形质虽与续断相似。
服之可无一精一滑之弊。
然肝主司疏泄。
肾主闭藏。
此则疏泄独具而鲜固蛰。
书云益肾。
殊觉未是。
杜牛膝气味更凉。
嚼之味甘而不苦。
主治多是解毒破血。
泻热吐痰。
(如溺闭症见气喘面赤有斑。
用杜牛膝浓煎膏饮。
下血一桶。
小一便通而愈。
又不省人事。
绞汁入好酒。
灌之即苏。
以醋拌渣敷项下。
惊风痰疟。
服汁能吐痰涎。
喉痹用杜牛膝捣汁。
和米醋半盏。
用鸡翅一毛一蘸搅喉中以通其气。
)较之川牛膝。
微觉有别。
牛膝出西川及怀庆府。
长大肥一润者良。
下行生用。
入滋补药酒蒸。
恶龟甲。
畏白前。
忌牛肉。
枸杞
(灌木)滋肾水滑肠胃
枸杞(专入肾。
兼入肝)。
甘寒一性一润。
据书皆载祛风明目。
强筋健骨。
补一精一壮一陽一。
然究因于肾水亏损。
服此甘润。
一陰一从一陽一长。
水至风熄。
故能明目强筋。
是明指为之味。
故书又载能治消渴。
(时珍曰。
子则甘平而润。
一性一滋而补。
不能退热。
止能补肾润肺。
生一精一益气。
此乃之药。
所谓一精一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今人因见色赤。
妄谓枸杞补一陽一。
其失远矣!岂有甘润气寒之品。
而尚可言补一陽一耶?若以色赤为补一陽一。
则红花紫草其色更赤。
何以不言补一陽一而曰活血。
呜呼!医道不明。
总由看书辨药。
不细体会者故耳。
试以虚寒服此。
不惟一陽一不能补。
且更见有滑脱泄泻之弊矣。
可不慎欤?出甘州红一润少核者良。
根名地骨皮。
另详于后。
楮实
(灌木)滋肾一陰一过服骨痿
楮实(专入肾)。
书言味甘气寒。
虽于诸脏一陰一血有补。
得此颜色润。
筋骨壮。
腰膝健。
肌肉充。
水肿消。
以致一陰一痿起。
一陽一气助。
是明指其一陽一旺一陰一弱。
得此一陰一血有补。
故能使一陽一不胜而助。
非云一陽一痿由于一陽一衰。
得此可以助一陽一也。
若以纯一陰一之品可以补一陽一。
则于理甚不合矣。
况书又云骨鲠。
可用楮实煎汤以服。
及纸烧灰存一性一调服。
以治血崩血晕。
脾胃虚人禁用。
久服令人骨痿。
岂非一性一属一陰一寒。
虚则受其益。
过则增其害之意乎?软骨之说。
未尝不是。
取浸水中不浮者酒蒸用。
榆白皮
(乔木)润燥利窍滑肠赤榆皮
榆白皮(专入胃大小肠)。
与冬葵子一性一皆滑利。
味亦相同。
故五一淋肿满及胎产不下。
皆宜服此以治。
(诜曰。
高昌人多捣白皮为末。
和菜菹食甚美。
令人能食。
仙家长服。
服丹石人亦服之。
取利关节故也。
)但榆有二种。
曰赤曰白。
白榆皮服能止喘除咳而使人睡。
较之赤榆皮之除邪气。
稍有不同。
然其滑利则一。
若脾胃虚寒。
服之恐损真耳。
(李时珍曰。
本经所谓久服轻身不饥。
苏颂所谓榆粉多食不损人者。
恐非确论也。
)
一胡一麻
(麻麦稻)润燥滑肠去风解毒
一胡一麻(本经名巨胜子。
千金名乌麻子。
即黑芝麻。
专入脾肺。
兼入肝肾)。
本属润品。
故书载能填一精一益髓。
又属味甘。
故书载能补血暖脾耐饥。
(抱朴子云。
用上一党一胡一麻三斗。
淘净。
甑蒸令气遍。
日干。
以水淘去沫。
再蒸。
如此九度。
以汤脱一去皮。
洗净。
炒香为末。
白蜜枣膏为丸。
服之能令不饥。
)凡因血枯而见二便艰涩。
须发不乌。
风湿内乘。
发为疮疥。
(《千金方》。
用乌麻丸九蒸九晒。
研末。
枣膏为丸。
服之能令白发反黑。
圣惠方热一淋一茎一痛。
用乌麻子蔓荆子各五合。
炒黄绯袋盛。
以井花水三升。
每食煎服一钱。
河间曰。
一胡一麻入肝益血。
风药中不可阙。
)并小儿痘疹变黑归肾。
(钱氏用赤芝麻汤送百祥丸。
)见有燥象者。
宜以甘缓滑利之味以投。
若使下元不固。
而见便溏一陽一痿。
一精一滑白带。
皆所忌用。
麻油甘寒。
滑胎利肠。
凡胞衣不下。
用蜜同煎一温一服。
暨血热痈肿恶疮癣疥。
用此煎膏以治。
(凉血解毒。
止痛生肌。
)
皮肉俱黑者良。
(时珍曰。
一胡一麻取油。
以白者为胜。
服食以黑者为良。
一胡一地者尤妙。
取其黑色入通于肾而能润燥也。
赤者状如老茄子。
壳浓油少。
但所食尔。
不堪入药。
)出于一胡一种大宛者尤佳。
火麻仁
(麻麦稻)润燥滑肠
火麻仁(专入脾胃大肠)。
即今作布火麻之麻所产之子也。
与一胡一麻之麻绝不相似。
味甘一性一平。
按书皆载缓脾利肠润燥。
如伤寒一陽一明胃热。
汗多便闭。
治多用此。
盖以胃府燥结。
非此不解。
(汪昂曰。
胃热汗多便难。
三者皆燥也。
汗出愈多。
则津枯而大便愈燥。
仲景治脾约有麻仁丸。
成无己曰。
脾欲缓。
急食甘以缓之。
麻仁之甘以缓脾润燥。
张子和曰。
诸燥皆三一陽一病。
)更能止渴通一乳一。
及妇人难产。
老人血虚。
产后便秘最宜。
(弘景曰。
麻子中仁合丸药。
并酿酒大善。
但一性一滑利。
许学士云。
产后汗多则大便秘。
难于用一药。
惟麻子粥最稳。
不惟产后可服。
凡老人诸虚风秘。
皆得力也。
)至云初服作泻。
其说固是。
久服能令肥健。
有补中益气之功。
亦是燥除血补而气自益之意。
若云宽能益气。
则又滋人岐惑矣!但一性一生走熟守。
(生用破血利小一便。
捣汁治产难胎衣不下。
熟用治崩中不止。
)入药微炒研用。
入丸汤泡去壳。
取帛包煮。
沸汤中浸。
至冷出之。
垂井中一一夜。
勿着水。
次日日中曝干。
出壳。
簸扬取仁。
畏茯苓白薇牡蛎。
黑铅
(金)补水之一精一坠痰降气
黑铅(专入肾)。
甘寒。
禀北方极一陰一之气。
为水中之金。
金丹之母。
八石之祖。
专主下降。
力能入肾补水。
功有过于地黄。
是以昔人有云水一精一之说。
凡一切水亏火炽。
而见噎膈反胃。
呕吐眩晕。
痰气上逆等症。
服此立能见效。
但必 制得宜。
不令渗入压膀一胱。
以致又生他变。
(时珍曰。
吴巡检病不得溲。
卧则微通。
立则不能涓滴。
遍用通利药不效。
唐与正问其平日自制黑锡丹常服。
因悟曰。
此必结砂时硫飞去。
铅不死。
铅砂入膀一胱。
卧则偏重犹可溲。
立则正塞水道。
故不通。
取金液丹三百粒。
分为十服。
煎瞿麦汤下。
铅得硫气则化。
累累水道下。
病遂愈。
)如局方黑锡丹。
宣明补真丹。
皆用黑铅纳入。
无非取其补一陰一退一陽一之意。
至云能以解毒杀虫。
亦是水归火伏。
一陰一陽一互根。
而毒斯化。
而虫自一杀。
然金石之药与人血气无情。
用之最宜合病。
铅粉一名一胡一粉。
系黑铅 炼。
变黑为白。
(本草云。
铅乃五金之祖。
故有五金狴犴追魂使者之称。
言其能伏五金而死八石也。
雌黄乃金之苗。
而中有铅气。
是黄金之祖矣。
银坑有铅。
是白金之祖矣。
信铅杂铜。
是赤金之祖矣。
与锡同气。
是青金之祖矣。
朱砂伏于铅而死于硫。
硫恋于铅而伏于 。
铁恋于磁而死于铅。
雄恋于铅而死于五知。
故金公变化最多。
一变而成一胡一粉。
再变而成黄丹。
三变而成密陀僧。
四变而为白霜。
)气味辛寒。
体用与铅相似。
但有豆粉蛤粉同入。
故止入气而不入血。
其功专能止痛生肌。
膏药每取为用。
且力能化蛊杀虫。
金匮甘草粉蜜汤用此。
以为除蛊杀虫药也。
铅丹即名黄丹。
系用黑铅硝黄盐矾 炼而成。
故味兼咸而走血。
其一性一亦能杀虫解热。
坠痰祛积。
且更拔毒去瘀。
长肉生肌。
膏药每取为用。
目暴赤痛。
铅丹调贴太一陽一。
立效。
猪肉
(畜)丰体泽肤多食生痰动风
猪肉(专入脾胃)。
味虽隽永。
食之能润肠胃。
生津一液。
丰肌体。
泽皮肤。
(时珍)为补肉补形之要味。
然一性一属一陰一物。
(别录云。
猪肉闭血脉。
弱筋骨。
虚人不可久食。
陶弘景曰。
猪为用最多。
惟肉不可食。
孙思邈曰。
久食令人少子。
发宿疾。
筋骨碎痛乏气。
孟诜曰。
久食杀药。
动风发痰。
韩 曰。
凡肉皆补。
惟猪肉无补。
)凡人脏气纯一陽一。
火盛水衰。
服则以水济火。
血脉周流。
自有丰体泽肤之妙。
若使脏体纯一陰一。
少食或未见损。
多食必有阻滞痿弱生痰动风作湿之虞耳。
(时珍曰。
惟多食则助热生痰。
动风作湿。
)况风寒初感。
血脉有碍。
其于猪肉。
固不可食。
久病初愈血复。
其于猪肉。
更不宜食。
(时珍曰。
伤风寒及病初起人。
为大忌耳。
)虽曰先王教民。
畜彘为先。
非是厉民。
又一胡一不闻大易之颐有云。
宜节饮食之说乎?
(汪昂云。
伤寒忌之者。
以其补肌固表。
油腻缠粘。
风邪不能解散也。
病初愈忌之者。
以肠胃久枯。
难受肥浓浓味也。
又按猪肉生痰。
惟风痰寒痰湿痰忌之。
若老人燥痰干咳。
更须肥浓以滋润之。
不可执泥于猪肉生痰之说也。
)猪之为用最多。
其在心血。
气味咸平。
合以朱砂。
能治惊痫癫疾。
(取其心以入心。
血以通血之意。
)肝血合以夜明沙作丸。
能治雀目夜不能睹。
(肝藏血。
其窍在目。
用入取肝。
入肝意。
)肺合薏苡。
能治肺虚咳嗽。
(肺以入肺。
)
肚合黄连等药为丸。
能令脾胃坚强。
(食医心镜云。
仲景猪肚黄连丸治消渴。
用雄猪肚一枚。
入黄连末五两。
栝蒌根白粱米各四两。
知母三两。
麦门冬二两。
缝定。
蒸熟捣丸。
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
米饮下。
时珍曰。
猪水畜而属胃土。
故方药用之补虚。
以胃治胃。
)猪肾气味咸冷。
不能补肾一精一气。
止可借为肾经引导。
(时珍曰。
猪肾一性一寒。
不能补命门一精一气。
方药所用。
借其引导而已。
别录谓理肾气。
通膀一胱。
理字通字。
最为有理。
肾有虚热者宜之。
若肾气虚寒者。
非所宜矣。
今人不达此理。
往往食猪肾为补。
不可不审。
)肠合黄连为丸以服。
能治肠风脏毒。
(奇效方)胆汁味苦气寒。
质滑一润燥。
泻肝和一陰一。
用灌谷道以治大便不通。
且能明目杀疳。
沐发光泽。
(成无己曰。
仲景以猪胆汁和醋灌谷道中。
通大便神效。
盖酸苦益一陰一润燥而泻便也。
治少一陰一下利不止。
厥逆无脉。
干呕烦者。
以白通汤加猪胆汁主之。
若调寒热之逆者。
冷热必行。
则热物冷服。
下嗌之后。
冷体既消。
热一性一便发。
故病气自愈。
此所以和人尿猪胆咸苦之物于白通热剂之中。
使其气相从而无拒格之患也。
)猪脬能治梦中遗溺。
疝气坠痛。
一陰一囊湿痒。
玉一茎一生疮。
(时珍曰。
猪胞所主皆下焦病。
亦以类从耳。
蕲有一一妓一病转脬。
小一便不通。
腹胀如鼓。
数月垂死。
一医用猪脬吹胀。
以翎管安上。
插一入一陰一孔。
捻脬气吹入。
即大尿而愈。
此法载在罗天益卫生宝鉴中。
知者颇少。
亦机巧妙术也。
)猪脂气味甘寒。
力能凉血润燥。
行水散血。
解毒杀虫。
利肠滑产止咳。
猪一乳一气味甘咸而寒。
能治小儿惊痫。
(时珍曰。
小儿体属纯一陽一。
其惊痫亦生于风热。
猪一乳一气寒。
以寒治热。
谓之正治。
)猪蹄同通草煮汤。
能通一乳一汁。
然总视其物之气质。
以治人身之病耳!肉反黄连桔梗乌梅。
(犯必泻痢。
)
龟板
(龟鳖)滋肾通心
龟板(专入肾。
兼入心。
)甘咸微寒。
禀北方之气而生。
乃一陰一中至一陰一之物。
入足少一陰一肾经。
兼龟一性一有神。
故能入心以通肾。
(远志以通心一陽一。
龟板补水以通心一陰一。
)凡心虚血弱而见劳热骨蒸。
(蒸及于骨。
必得至一陰一骨药以治。
)腰脚酸疼。
老疟痞块。
(老疟必有痞块。
)症瘕崩漏泻痢。
五漏难产。
小儿囟门不合等症。
(骨症必藉骨理。
)服此皆能见效。
时珍云。
龟鹿灵而寿。
龟首常藏向腹。
能通任脉。
(任脉行腹。
)故取其腹以通心补肾补血。
皆养一陰一也。
鹿鼻常反向尾。
能通督脉。
(督脉行背。
)故取其角以补命补一精一补气。
皆养一陽一也。
龟一性一治与鳖甲相类。
但鳖甲色青应木。
走肝益肾以除热。
龟甲色黑应水。
通心入肾以滋一陰一。
然皆至一陰一大寒。
多用必伤脾土。
龟大自死者良。
酥炙 灰用。
恶人参。
龟尿(以猪鬃鬃一毛一刺龟鼻。
其尿即出。
)走窍透骨。
染须发。
治哑声。
(若寒痰塞肺声哑者。
忌服。
)服板不宜中湿。
中湿则板末变为症瘕。
龟胶
(龟鳖)滋一陰一功胜龟板专治劳热骨蒸
龟胶(专入肾)。
经板煎就。
气味益一陰一。
故本草载板不如胶之说。
以板炙酥 用。
气味尚淡。
犹茸力能补一陽一。
茸经水熬成胶。
其一性一亦缓者故耳。
故补一陽一分之一陽一。
(督脉)用胶不如用茸。
补一陰一分之一陰一。
(任脉)用板不如用胶。
然必审属一陽一脏。
于一陰一果属亏损。
凡属微一温一不敢杂投。
得此浓云密雨以为顿解。
则一陽一得随一陰一化。
而一陽一不致独旺。
否则一陰一虚仍以熟地为要。
服之一陰一既得滋。
而一陽一仍得随一陰一而不绝也。
是以古人滋一陰一。
多以地黄为率。
而龟板龟胶。
止以劳热骨蒸为用。
其意实基此矣!使不分辨明晰。
仅以此属至一陰一。
任意妄投。
其不损一陽一败中者鲜矣!因并记之。
用自死败龟。
(得一陰一全气。
)洗净捣碎。
浸三日。
用桑火熬二昼夜。
其膏始成。
(今人熬胶。
止在釜中煎一昼夜。
曷能成胶。
)
桑螵蛸
(一卵一生)滋肾利水一交一心
桑螵蛸(专入肝肾膀一胱。
)即桑枝上螳螂子也。
一生九十九子。
用一枚便伤百命。
勿轻用之。
禀秋金之一陰一气。
得桑木之津一液。
味咸甘。
气平无毒。
入足少一陰一肾足太一陽一膀一胱。
盖人以肾为根本。
男子肾经虚损。
则五脏气微。
或一陰一痿梦寐失一精一遗溺。
螵蛸咸味属水。
内舍于肾。
肾得之而一陰一气生长。
故能愈诸疾及益一精一生子。
肾与膀一胱为表里。
肾得所养则膀一胱自固。
气化则能出。
故利水道通淋也。
(宗 治小一便数。
用桑螵蛸远志龙骨菖蒲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醋炙各一两为末。
卧时人参汤调下而愈。
)女子疝瘕血闭腰痛。
皆肝肾二经为病。
咸能入血软坚。
是以主之。
甘能补中。
故主伤中益气。
肾足则水自上升。
克与心一交一。
故能养神也。
至书既言功专收涩。
又言利便。
(能涩能利。
)义由是矣。
产桑树者佳。
( 曰。
杂树上生者名螺螺。
宗曰。
如无桑上者。
即用他树者。
以炙桑白皮佐之。
桑白皮行水。
以接螵蛸就肾经也。
)酒炒用。
畏旋复花。
其子之母名螳螂。
主治小儿惊搐。
并出箭镞入肉。
(时珍曰。
古方风药。
多用螵蛸。
则螳螂治风。
同一理也。
又医林集要出箭镞。
用螳螂一个。
巴豆半个。
同研敷伤处。
微痒且忍。
极痒乃撼拔之。
以黄连贯众汤洗拭。
锻石敷之。
)
人一乳一
(人)补一陰一润燥泽肤
人一乳一(专入肝肾肺)。
气味甘润。
按据诸书有言此为一陰一血所化。
生于脾胃。
摄于冲任。
未受孕则下为月水。
既受孕则留而养胎。
已产则变赤为白。
上为一乳一汁以养小儿。
乃造化之玄微也。
服之益气血。
补脑髓。
所谓以人补人也。
(弘景曰。
张汉苍年老无齿。
常服人一乳一。
故年百岁余。
身肥如瓠。
)若大人服之。
则能止渴。
泽肤润燥。
且目得血能视。
凡赤涩多泪。
可用黄连浸点。
(宗 曰。
上则为一乳一汁。
下则为月水。
故知一乳一汁则血也。
用以点眼。
岂不相宜?)
实为补虚润燥要剂。
取无病妇人一乳一水。
(时珍曰。
人一乳一无定一性一。
其人和平。
饮食冲淡。
其一乳一必平。
其人暴躁。
饮酒食辛。
或有火一性一。
其一乳一必热。
凡服一乳一须热饮。
若晒暴为粉。
入药尤佳。
南史载宋何尚之积年劳病。
饮妇人一乳一而瘥。
又言穣城老人。
年二百四十岁。
惟饮曾孙妇一乳一也。
)顿如摊粉皮法取用。
名为一乳一丹丸。
但脏寒胃弱作泄者。
不宜多服。
(有孕之一乳一。
谓之忌一奶一。
小儿饮之。
多成吐泻疳 之病。
最为有毒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