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者人身之宝。周流一身。倾刻无间。稍有或乖。即为《本草求真》上编 卷四·泻剂-下气

本草求真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本草求真

本草求真 - 上编 卷四·泻剂-下气

本草求真

上编 卷四·泻剂-下气

气者人身之宝。

周流一身。

倾刻无间。

稍有或乖。

即为病矣。

治之者。

惟有保之养之。

顺之和之。

使之气常自若。

岂有降伐其气而使不克自一由哉?然河间谓人五志过极。

皆为火。

丹溪谓人气有余便是火。

则是气过之极。

亦为人身大患也。

是以气之虚者宜补。

气之降者宜升。

气之闭者宜通。

气之郁迫者宜宽。

气之郁者宜泄。

气之散者宜敛。

气之脱者宜固。

气之实而坚者。

则又宜破宜降宜下而已。

盖气之源。

发于肾。

统于脾。

而气之出。

由于肺。

则降之药。

每出于肺居多。

而肾与脾与肝。

止偶见其一二而已。

如马兜铃非因入肺清热。

而降其气乎。

苏子非因入肺宽胸消痰。

止嗽定喘。

而下其气乎。

杏仁非因入肺开散风寒。

而下其气乎。

枇杷叶非因入肺而降其气乎。

葶苈非因入肺消水而下其气乎。

桑白皮非因入肺利水而通其气乎。

旋复花非因入肺消痰除结而下其气乎。

栝蒌花粉。

非因入肺消痰清火。

而下其气乎。

续随子非因入肺。

而中之滞乎。

枳壳非因入肺宽胸开膈。

而破其气乎。

若在枳实降气。

则在胸膈之下。

三棱破气。

则在肝经一血分之中。

赭石则入心肝二经。

凉血解热。

而气得石以压而平。

郁李则入脾中。

而兼行水破瘀。

山甲则破痈毒结聚之气。

而血亦消。

荞麦则消肠中积滞之气。

炒熟莱菔子则下肺喘而消脾滞。

至于沉香补骨脂。

是引肾真火收纳归宅。

黑铅是引肾真水收纳归宅。

皆能定喘。

凡此皆属降剂。

一有错误。

生死反掌。

治之者可不熟思而详辨乎?

三棱

(芳草)破肝经一血分之气

三棱(专入肝)。

味苦气平。

皮黑肉白。

大破肝经一血分之气。

故凡一切血瘀气结。

疮硬食停。

老块坚积。

一靡一不借此味苦。

入以血分。

行其气滞。

俾血自气而下。

但此若以血药同投。

则于血可通。

以气药同入。

则于气可治。

仍须和以补气健脾之味方良。

(汪昂曰。

昔有人患症癖死。

遗言开腹取之。

得病块如石。

文理五色。

削成刀一柄一。

因刈三棱。

一柄一消成水。

绣按其人患癖。

腹内血块虽有。

但云削成刀一柄一。

不无诳诞。

)若使专用克伐。

则胃气愈虚。

气反不行。

而积增大矣。

出荆地。

色黄体重。

若鲫鱼而小者良。

今世所用皆草三棱。

醋浸炒。

或面裹煨。

旋复花

(隰草)下肺气消痰结

旋复花(专入肺大肠)。

即本经所名金沸草者是也。

其一性一虽兼辛一温一。

凡一陰一虚劳嗽。

风热燥咳。

不可误用。

用之其嗽必甚。

究之味苦而咸。

一性一主下降。

凡心脾伏饮。

胁下胀满。

胸上痰结。

唾如胶漆。

风气湿痹。

皮间死肉。

服之即能有效。

更能续筋敷伤。

(筋断。

捣汁滴伤处。

以滓敷上。

半月即愈。

时珍曰。

凡藤蔓之属。

象人之筋。

所以多治筋病。

旋复花藤细如筋。

可啖。

故能续筋敷伤。

)是以仲景之治伤寒汗下后。

心下痞坚。

噫气不除。

有旋复代赭石汤。

(噫气即嗳气也。

经曰。

五气所病。

心为噫。

又曰。

寒气客于胃。

厥逆从下上散。

复出于胃。

故为噫。

噫气多属胃气虚弱。

三焦失职。

清无所归。

浊无所降。

然亦有痰有火有食。

仲景立此方以治伤寒汗下后胃虚。

内用人参甘草以扶正。

姜枣以和中。

旋复花旋转一陰一中阻格之一陽一升而上达。

赭石使恋一陽一留滞之一陰一降而下行。

然后参甘大枣。

可收补虚之功。

生姜半夏。

可奏开痞之效。

)并金匮半产漏下。

有旋复花汤。

一胡一洽治痰饮在两胁胀满。

有旋复花汤。

皆取苦能下气故耳。

惟其一性一专主下。

故书皆载病衰弱大肠虚寒者切忌。

以其不禁再下故也。

五月五日采一花晒干。

去皮蒂蕊壳用。

旋复花

(五果)散肺气分风寒除喘

旋复花(专入肺)。

既有发散风寒之能。

复有除喘之力。

缘辛则散邪。

苦则。

润则通秘。

一温一则宣滞行痰。

杏仁气味俱备。

故凡肺经感受风寒。

而见喘嗽咳逆。

胸满便秘。

烦热头痛。

与夫蛊毒疮疡。

狗毒面毒锡毒金疮。

无不可以调治。

(按医余云。

索面豆粉。

近杏仁则烂。

是杏仁能消其积也。

狗咬伤疮。

冠氏方用烂嚼杏仁以涂。

即愈。

是杏仁能解狗毒也。

诸疮肿痛。

用杏仁去皮研摅取膏。

入轻粉麻油调搽神效。

是杏仁能治疮疡毒也。

目中翳遮。

但瞳子不破。

圣济录用杏仁三升去皮。

面裹作三包。

糖火煨熟。

去面研烂。

压去油。

每用一钱。

入铜绿一钱。

研匀点之。

是杏仁能治目翳也。

)东垣论杏仁与紫菀。

均属宣肺除郁开溺。

而一主于肺经之血。

(紫菀)一主于肺经之气。

(杏仁)杏仁与桃仁俱治便秘。

而一治其脉浮气喘便秘。

于昼而见。

(杏仁)一治其脉沉狂发便闭。

于夜而见。

(桃仁)冯楚瞻论杏仁栝蒌均属除痰。

而一从腠理中发散以祛。

故表虚者最忌。

(杏仁)一从肠胃中清利以除。

故里虚者切忌。

(栝蒌)诸药貌虽相同。

而究实有分辨。

不可不细审而详察也。

但用杏仁以治便秘。

须用陈皮以佐。

则气始通。

(杲曰。

脉浮者属气。

用杏仁陈皮。

脉沉者属血。

用桃仁陈皮。

肺与大肠为表里。

贲门在胃口之上。

上主往来。

魄门即一肛一门。

主收纳。

为气之通道。

故并用陈皮佐之。

)至书所言久服令人须眉发落。

亦是耗气之故。

今人以此混治一陰一虚喘嗽。

及于亡血家妄投。

其亦未明耗气损血之义也乎!去皮尖炒研。

发散连皮尖研。

双仁者杀人。

得火良。

恶黄黄芩葛根。

枳壳

(灌木)除胸膈以下滞气

枳壳(专入肺胃。

兼入大肠)。

苦酸微寒。

功专开胸。

利肺开胃。

凡人或因风寒食滞。

热积湿停气郁。

而见咳嗽胸满。

便闭痰癖。

症结呕逆。

水肿胁痛。

泻痢痔肿。

肠风湿痹等症。

治皆能除。

至书有云枳壳益气明目。

似属诳诞。

但人脏腑。

本贵清利。

清利则气自益而目自明。

枳壳体大气散。

(的解)较之枳实。

功虽稍逊。

而利气宽胸。

谓之益气。

非其宜乎!(王好古曰。

枳实佐以参术干姜。

则益气。

佐以硝黄牵牛。

则破气。

此本经所以言益气。

而复言消痞也。

)但多用。

则能以损胸中至高之气。

虽束胎瘦胎。

亦有进用枳壳之味。

(昔湖一陽一公主难产。

方士进瘦胎饮。

用枳壳四两。

甘草二两。

五月后。

日服一钱。

洁古改以枳术。

名束胎丸。

)然必气实可投。

若使气虚而用。

则不免有虚虚之祸矣。

(寇宗 谓瘦胎束胎二药。

予甚不然。

盖孕妇全赖血气以养胎。

血气充实。

胎乃易生。

彼公主奉养太过。

气实有余。

故可服之。

若概施则误矣!时珍曰。

八九月胎气盛。

壅滞。

用枳壳苏梗以顺气。

胎前无滞。

则产后无虚也。

气弱者。

大非所宜矣。

)陈者良。

枳实

(灌木)

枳实(专入脾胃)。

气味与枳壳苦酸微寒无异。

但实小一性一酷。

较壳最迅。

故书载有推墙倒壁之功。

不似枳壳体大气散。

而仅为利肺开胸宽肠之味耳。

是以气在胸中。

则用枳壳。

气在胸下。

则用枳实。

气滞则用枳壳。

气坚则用枳实。

虽古有云枳壳治气。

枳实治血。

然气行则血自通。

究皆利气之品。

而非通血之剂耳。

故同白术则可调脾。

同大黄则可推荡。

(时珍曰。

盖自飞门至魄门。

皆肺主之。

三焦相通。

一气而已。

)若气虚痞满而用枳实枳壳。

则与抱薪救火者无异矣!

荞麦

(麻麦稻)降气宽肠消积

荞麦(专入肠胃)。

味甘一性一寒。

治能降气宽肠。

消积去秽。

凡白带白一浊泄痢。

痘疮溃烂。

汤火灼伤。

气盛湿一热等症。

是其所宜。

且炒焦热水冲服。

以治绞肠痧腹痛。

醋调涂之。

以治小儿丹毒赤肿亦妙。

盖以味甘入肠。

一性一寒。

气动而降。

能使五脏滓滞。

皆炼而去也。

(俗言一年沉积在肠胃者即去也。

)若使脾胃虚弱。

不堪服食。

食则令人头眩。

作面和猪羊肉食。

食则令人须眉脱落。

又不可合黄鱼以食。

皆是其一性一动降之故。

(时珍曰。

荞麦最降气宽肠。

故能炼肠胃滓滞。

而治浊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

气盛有湿一热者宜之。

)麦秆烧灰淋汁。

即碱。

用化锻石。

能去靥肉。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草求真》古代医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气者人身之宝。周流一身。倾刻无间。稍有或乖。即为《本草求真》上编 卷四·泻剂-下气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