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为人身之宝。安可言下。然有血瘀之极。积而为块。一温一之《本草求真》上编 卷五·血剂-下血

本草求真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本草求真

本草求真 - 上编 卷五·血剂-下血

本草求真

上编 卷五·血剂-下血

血为人身之宝。

安可言下。

然有血瘀之极。

积而为块。

一温一之徒以增热。

凉之或以增滞。

惟取疏动走泄。

苦咸烈毒之品。

以为驱逐。

则血自尔不凝。

按书所载破血下血。

药类甚众。

要在审症明确。

则于治方不谬。

如症兼寒兼热。

内结不解。

则宜用以莪术桃仁郁金母草以为之破。

取其辛以。

苦以降结之意也。

瘀气结甚。

则宜用以斑蝥干漆以为之降。

取其气味猛烈。

得以骤解之意也。

寒气既除。

内结滋甚。

则宜用以丹参郁李没药姜黄三七紫菀柴参贯众以为之下。

取其苦以善降。

不令内滞之意也!寒气既除。

瘀滞不化。

则宜用以蒲黄苏木以为之疏。

取其气味宣泄。

不令郁滞之意也至有借食人血以治血。

则有虻虫水蛭可用。

借其咸味引血下走。

则有茜草血竭瓦楞紫贝 虫鳖甲可取。

借其质轻灵活不滞。

则有莲藕花一蕊石可投。

借其一陰一气偏布可解。

则有螃蟹蚯蚓可啖。

借其酸涩咸臭以解。

则有皂矾五灵脂可入。

惟有苦一温一而破。

则又更有刘寄一奴一等味。

但刘寄一奴一自然铜古文钱三七血竭没药 虫。

则于跌仆损伤而用。

蚯蚓则于解毒而用。

丹参则于血瘀神志不安而用。

水蛭虻虫桃仁。

则于蓄血而用。

花一蕊石则于金疮血出而用。

五灵脂益母草蒲黄。

则于妇人血滞而用。

茜草则于妇人经闭不解而用。

瓦楞子则为妇人块积而用。

斑蝥则为恶疮恶毒而用。

郁金则为血瘀胞络痰气积聚而用。

莪术则为血瘀积痛不解而用。

郁李仁则为行水破血而用。

干漆则为铲除老血蛊积而用。

紫贝则为血蛊水积而用。

贯众则为时行不正而用。

鳖甲则为劳热骨蒸而用。

紫参则为血痢痈肿而用。

姜黄则为脾中血滞而用。

苏木则为表里风起而用。

皂矾则为收痰杀虫除湿而用。

生藕则为通调津一液而用也。

至于斑蝥干漆三七水蛭虻虫 虫螃蟹瓦楞子花一蕊石。

尤为诸剂中败血之最。

用之须当审顾。

不可稍有忽略。

以致损人元气于不测中也!

三七

(山草)入肠明厥一陰一血分化而为水

三七(专入肝胃。

兼入心大肠。

又名山漆。

时珍曰。

或云能合金疮。

如漆粘物也。

)甘苦微寒而一温一。

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

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

血因敷散则血止。

三七气味苦一温一。

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试以诸血之中入以三七。

则血旋化为水矣。

此非红花紫草类也。

故凡金刃刀剪所作。

及跌仆杖疮血出不止。

嚼烂涂之。

或为末渗其血。

即止。

(时珍曰。

受杖时。

先服一二钱。

则血不冲。

杖后尤宜服之。

)且以吐血衄血。

血痢。

崩漏经水不止。

产后恶一露不下。

俱宜自嚼。

或为末。

米饮送下即愈。

并虎咬蛇伤血出可治。

(与血竭同。

)此为一陽一明厥一陰一血分之药。

故能治一切血病。

一种庭砌栽植者。

以苗捣敷。

肿毒即消。

亦取散血之意。

(一种春生苗。

夏高三四尺。

叶似菊艾,而劲浓有岐尖。

一茎一有赤棱。

夏秋开黄花。

蕊如金丝。

盘纽可一爱一。

而气不香。

花干则吐絮如苦英絮。

根叶味甘。

治金疮跌伤出一血。

及上病甚效。

云是三七。

而根大如牛蒡根。

与南中来者不类。

恐是刘寄一奴一之属。

甚易繁衍。

)广产形如人参者是。

(时珍曰。

此药近时出自南人军中。

用为金疮要药。

云有奇功。

)有节非。

研用良。

茜草

(蔓草)入心包肝行血 茜根可染

茜草(专入心包肝)。

味酸咸寒。

色赤。

功用略有似于紫草。

但紫草则止入肝。

使血自为通活。

此则能入肝与心包。

使血必为走泄也。

故凡经闭风痹黄胆。

(疸有黄胆谷疸酒疸黄汗女劳疸。

皆有寒湿一热湿之别。

此则专就蓄血以论。

大抵寒湿宜用茵陈附子茵陈四逆。

热湿宜用栀子大黄。

血瘀宜用桃仁承气之类。

)因于瘀血内阻者。

服之固能使瘀下行。

如值吐崩尿血。

因于血滞而见艰涩不快者。

服之更能逐瘀血止。

总皆除瘀去血之品。

与于紫草血热则凉之意。

貌同实异。

不可混也。

但血虚发一热者忌用。

根可染绛。

忌铁。

紫参

(山草)泻肝血瘀

紫参(专入肝。

兼入胃膀一胱。

又名牡蒙)。

味苦而辛。

气寒无毒。

功专入肝逐瘀破血。

兼入胃腑膀一胱。

使血自为通利。

故凡寒热血痢。

痈肿积块。

心腹积聚。

因于血瘀阻滞而成者。

无不可以调治。

以其味苦则泄。

味辛入肝。

寒则胜热。

而使血从二便出矣!仲景治下痢腹痛。

而用紫参汤以除。

亦取散其积血之意。

(圣惠方治吐血不止。

用紫参人参阿胶炒。

等分为末。

乌梅汤服一钱。

一方。

去人参。

加甘草。

以糯米汤服。

普济用五参丸。

治面上酒刺。

用紫参丹参人参苦参沙参各一两。

为末。

一胡一桃仁杵和为丸。

茶下。

)但市人罕识其真。

用以紫菀为代。

虽其寒热不同。

而其疏利则一。

反藜芦。

(古方治妇人肠覃病乌啄丸。

所用牡蒙。

即此物也。

郁金

(芳草)入心散瘀通滞

郁金(专入心)。

辛苦而平。

诸书论断不一。

有言此属纯一陰一。

其论所治。

皆属破气之说。

有言一性一温一不寒。

其论所治。

则有疗寒除冷之谓。

究之体轻气窜。

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

凡有宿血凝积。

及有恶血不堪之物。

先于上处而行其气。

若使其邪其气其痰其血在于膈上而难消者。

须审宜一温一宜凉。

同于他味。

兼为调治之。

(震亨曰。

郁金属火与土。

其一性一轻扬上行。

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

及经脉逆行。

并宜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尿同服。

其血自消。

痰中带血者。

加竹沥。

又鼻血上行者。

郁金韭汁加四物服之。

)如败血冲心。

加以姜汁童便。

去心疯癫。

明矾为丸。

朱砂为衣。

与受蛊毒。

加以升麻之类。

(经验方治失心癫狂。

用真郁金七两。

明矾三两。

为末。

薄糊丸。

白汤下。

又妇人癫狂十年。

至人授此。

初服心胸间有物脱一去。

神气洒然。

再服而苏。

此惊忧。

痰血络聚心窍所致。

郁金入心去恶血。

明矾化顽痰故也。

又范石湖文集云。

岭南有挑生之害。

于饮食中行厌胜法。

鱼肉能反生于人腹中。

而人以死。

则一陰一役其家。

初得觉胸腹痛。

次日刺人。

十日则生在腹中也。

凡胸膈痛。

即用升麻或胆矾吐之。

若膈下痛。

即以米汤调郁金末二钱服。

即泻一出恶物。

或合升麻郁金服之。

不吐则下。

)若使恶血恶痰恶瘀恶淋恶痔。

在于下部而难消者。

俟其辛气既散。

苦气下行。

即为疏泄。

而无郁滞难留之弊矣!此药本属入心散瘀。

(庞安常伤寒论方云。

斑痘始有白泡。

忽搐入腹。

紫黑无脓。

用郁金一两。

甘草二钱半。

水半杯。

煮干。

去甘草。

切片。

焙。

研末。

入冰片五分。

每用一钱。

以生猪血五七滴。

新汲水下。

)因瘀去而金得泄。

故命其名曰郁金。

书云此药纯一陰一而寒者。

因一性一主下而言也。

有云是药一性一温一而言者。

因气味辛香主上而言也。

各有论说不同。

以致理难画一耳。

因为辨论正之。

出川广。

圆如蝉肚。

外黄内赤。

色鲜微香带甘者真。

市人多以姜黄伪充。

莪术

(芳草)泻肝气分之血

莪术(专入肝)。

辛苦气一温一。

大破肝经气分之血。

盖人血气安和。

则气与血通。

血与气附。

一有所偏。

非气盛而血碍。

即血壅而气滞。

三棱气味苦平。

既于肝经一血分逐气。

莪术气味辛一温一。

复于气分逐血。

故凡气因血窒而见积痛不解。

吐酸奔豚。

痞癖症瘕等症者。

须当用此调治。

(按之应手为症。

是因伤食所得。

假物成形为瘕。

是因伤血所得。

见于肌肤。

可见为痞。

是因伤气所得。

结于隐癖。

不见为癖。

是因积聚所得。

五积。

肝积曰肥气。

在左胁下形如覆杯。

有头有足。

如龟鳖状。

心积曰伏梁。

起于脐上。

大如手臂。

上至心下。

脾积曰痞气。

在胃脘。

覆大如盘。

肺积曰息奔。

在右胁下。

覆如大杯。

肾积曰奔豚。

发于少腹。

上至心下。

如豚奔走之象。

或上或下。

亦无定时。

经曰。

大积大聚。

毒可犯也。

衰其大半而止。

过者死。

故去积。

须以甘一温一调养。

又曰。

壮者气行则已。

怯者则着而成病。

洁古云。

壮人无积。

惟虚人则有之。

故养正则邪自除。

)俾气自血而顺。

而不致闭结不解矣!但蓬术虽属磨积之味。

(血积宜用桃仁山甲干漆大黄虻虫蓬术瓦楞子。

痰积宜用半夏南星白术枳实礞石硝石风化硝白芥子海石蛤粉。

水积宜用大戟甘遂荛花芫花。

酒积宜用干葛神曲砂仁豆蔻黄连干姜甘遂牵牛。

茶积宜用姜黄茱萸椒姜。

癖积宜用三棱莪术巴霜大黄。

肉积宜用山楂阿魏硝石。

蛊积宜用雄黄锡灰槟榔雷丸芜荑使君子鹤虱。

疟积宜用桃仁鳖甲草果。

)若虚人服之。

最属可危。

须得参术补助为妙。

大者为广术。

(颂曰。

此物极坚一硬难捣。

)灰火煨透。

乘热捣之。

或醋磨酒磨。

或煮熟用。

姜黄

(芳草)破脾中气血下行

姜黄(专入脾)。

味辛而苦。

气一温一色黄。

功用颇类郁金(苦寒。

色赤。

)三棱(苦平。

皮黑肉白。

)蓬术(味苦。

色黑。

)延一胡一索。

(辛苦。

色黄。

)但郁金入心。

专泻心包之血。

莪术入肝。

治气中之血。

三棱入肝。

治血中之气。

延一胡一索则于心肝血分行气。

气分行血。

此则入脾。

既治气中之血。

复兼血中之气耳。

陈藏器曰。

此药辛少苦多。

(藏器曰。

一性一热不冷。

)一性一气过于郁金。

破血立通。

最速。

凡一切结气积气。

症瘕瘀血。

血闭痈疽。

并皆有效。

以其气血兼理耳!(时珍曰。

古方五痹汤。

用片子姜黄。

治风寒湿气手臂痛。

戴原礼要诀云。

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

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

)若血虚腹痛臂痛。

而非瘀血凝滞者。

用之反剧。

蜀川产者。

色黄质嫩。

有须。

折之中空有眼。

切之分为两片者。

为片子姜黄。

(和剂方治胎寒腹痛。

啼哭吐一乳一。

大便色青。

状若惊搐。

出冷汗。

姜黄一钱。

没药二钱。

一乳一香二钱。

为末。

蜜丸芡子大。

每服一丸。

钩藤汤下。

经验方心痛难忍。

用姜黄一两。

桂三两。

为末。

醋汤服一钱。

立效。

)广生者。

质粗形扁如干姜。

仅可染色。

不可入药。

服之有损无益。

蒲黄

(水草)生用宣瘀通滞炒用止血

蒲黄(专入肝)。

味甘气平。

功用无他。

但以生用熟用炒黑。

分其治法耳。

以生而论。

则凡瘀血停滞。

肿毒积块。

跌仆伤损。

风肿痈疮。

溺闭不解。

服之立能宣泄解除。

(时珍曰。

一妇舌胀满口。

以蒲黄频渗。

比晓乃愈。

宋度宗舌肿满口。

御医用蒲黄干姜末。

等分。

搽之愈。

观此。

则蒲黄之可知矣!盖舌为心苗。

心包相火。

乃其臣使。

得干姜是一陰一陽一相济也。

失笑散用此同五灵脂。

治血气滞痛。

)以熟焦黑。

则凡吐血肠风血尿血痢。

服之立能止血。

然此止属外因。

可建奇功。

若内伤不足之吐衄。

则非此所能治者矣!

丹参

丹参(山草)破心包血瘀安神志。

四物汤亦有产前产后不得妄用为医者勿拘死法可耳丹参(专入心包络。

兼入肝)。

味苦色赤。

一性一平而降。

(时珍曰。

五参五色配五脏。

故人参入脾。

曰黄参。

沙参入肺。

曰白参。

玄参入肾。

曰黑参。

牡蒙入肝。

曰紫参。

丹参入心。

曰赤参。

其苦参则右肾命门药也。

古人舍紫参而称苦参。

未达此义。

)书载能入心包络破瘀一语。

已尽丹参功效矣!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

调一经除烦。

养神定志。

及一切风痹。

崩带症瘕。

目赤疝痛。

疮疥肿痛等症。

(时珍曰。

按妇人明理论云。

四物汤治妇人病。

不问产前产后。

经水一多少。

皆可通用。

唯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

盖丹参能破宿血。

补新血。

安生胎。

落死胎。

止崩中带下。

调一经脉。

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 芍药故也。

)总皆由其瘀去。

以见病无不除。

非真能以生新安胎。

养神定志也。

凡妊一娠无故大便不实者。

切忌。

畏盐水。

忌醋。

反藜芦。

益母草

(隰草)入心包肝逐瘀

益母草(专入心包肝)。

一名茺蔚。

辛微苦寒。

功能入肝心包络。

消水行血。

去瘀生新。

调一经解毒。

为胎前胎后要剂。

是以无胎而见血淋血闭血崩带痛。

(带下者。

因病生于带脉之意也。

带脉横于腰间。

凡病患下白。

则为白带。

属气虚。

宜补中益气。

下赤则为赤带。

属血虚。

宜养血滋一陰一而兼调气。

)既胎而见胎漏。

临产而见难产。

已产而见血晕。

疔肿一乳一痈等症。

服此皆能去瘀生新。

(时珍曰。

益母草根一茎一花叶实。

并皆入药。

若治肝经风热。

明目益一精一调一经。

则用子。

若治肿毒疮疡。

消水行血。

妇人胎产诸病。

则宜并用为良。

盖因根一茎一花叶专于行血。

而子则行中有补也。

)盖味辛则于风可散。

血可活。

味苦则于瘀可消。

结可除。

加以气寒。

则于热可疗。

并能临症酌施。

则于母自有益耳。

外此番痧腹痛呕之用此浓煎恣饮。

亦取能散恶血。

(若其病非恶血。

则非所宜。

)然气味辛散。

瞳子散大者。

其切忌之。

益母子主治略同。

但行中有补。

非若益母草。

徒以消水行血为事也。

小暑端午及或六月六日采取良。

(济一陰一返魂丹。

六月六日采一花叶实。

为末蜜丸。

治胎产百病。

近效方捣汁熬膏良。

)忌铁。

子微炒用。

刘寄一奴一

(隰草)活血通瘀

刘寄一奴一(专入肝)。

因何而有是名。

据书载是刘裕小字寄一奴一。

曾射一蛇。

目见童子捣药。

问之。

答为寄一奴一所伤。

被裕骂而收药。

每遇金疮敷之。

即愈。

故以寄一奴一是名。

但此虽非属真。

而药味苦微一温一。

多能破瘀通经。

除症下胀。

及止金疮血出。

大小一便血。

汤火伤毒。

缘血之在人身。

本贵通活。

滞而不行。

则血益滞而不出。

而症瘕胀满愈甚。

行而不止。

则血亦滞而不收。

而使血出益甚。

寄一奴一总为破血之品。

故能使滞者破而即通。

而通者破而即收也!(抉尽破血止血实义。

)古书止言治功。

而不详绎其义。

殊觉疏漏。

但一性一多走泄。

不可过服。

令人吐利不止。

一茎一叶花子皆可用。

苏木

(乔木)破瘀

苏木(专入心胃)。

甘咸辛凉。

功用有类红花。

少用则能和血。

多用则能破血。

但红花一性一微一温一和。

此则一性一微寒凉也。

故凡病因表里风起。

而致血滞不行。

暨产后血晕胀满以死。

及血痛血瘕。

经闭气壅痈肿。

跌扑损伤等症。

皆宜相症合以他药调治。

如疏风则与防风同用。

行血则与一乳一香同用。

(海药方)但一性一平疏泄。

产后恶一露已尽。

大便不实者。

均应禁用。

出苏方一交一爱一。

(一交一州一爱一州)忌铁。

没药

(香木)入心破血宣瘀止痛

没药(专入心。

兼入肝。

)苦平兼辛。

诸书亦载能补心胆与肝。

盖谓瘀血不除。

则新血安生。

一乳一香气味辛一温一。

既能行气活血。

又有没药之苦以破其瘀。

则推陈致新。

自有补益之妙。

(宗曰。

没药大概通滞血。

血滞则气壅瘀。

气壅瘀则经络满急。

经络满急故痛且肿。

凡打扑跌。

皆伤经络。

气血不行。

瘀壅作肿痛也。

)是以古方。

一乳一香必同没药兼施。

(生肌散每每相兼而用。

)谓其可止疼痛。

义由此也。

今人不明药品气味。

动以书载补益。

岂不误甚?出南香色赤类琥珀者良。

治同一乳一香。

郁李

(灌木)入脾行水破血

郁李(专入脾。

兼入膀一胱大肠)。

世人多合一胡一麻同用。

以为润燥通便之需。

然一胡一麻功止润燥。

暖中活血。

非若郁仁一性一润。

其味辛甘与苦。

而能入脾。

行水破血之剂也。

故凡水肿癃急便闭。

关格不通。

得此体润则滑。

味辛则散。

味苦则降。

与一胡一麻实异。

而又可以相需为用者也。

(按宋史钱乙传云。

一一乳一妇因悸而病。

既已目张不得瞑。

乙曰煮郁李酒饮之。

使醉即愈。

所以然者。

目系内连肝胆。

恐则气结胆横不下。

郁李仁去结。

随酒入胆。

结去胆下。

则目能瞑矣。

此盖得肯綮之妙者也!)然此止属治标之剂。

多服恐渗液而益燥结不解耳。

去皮尖。

蜜浸研。

干漆

(乔木)铲除老血久积伏蛊

干漆(专入肝脾)。

味辛气一温一。

有毒。

(弘景曰。

生漆毒烈。

人以鸡子和服之去蛊。

犹自啮肠胃也。

)有降无升。

专破日久凝结之血。

及削年深坚结之积。

缘人感受风寒暑湿。

郁而为病。

则中外不舒。

胃中有物。

留滞不消。

久而生虫。

血积不化。

结而为瘀。

由是一陽一气竭泽。

津一液枯槁。

瘫痪风痹。

因之不免用此辛一温一毒烈之一性一。

铲除瘀积。

中气得复。

绝伤皆续。

而缓急和矣。

按血见漆化水。

故能化蛊破血。

千金三蛊方皆赖以之为君。

(震亨曰。

漆一性一急而飞。

用之中节。

积滞去后。

补一性一内行。

人不知也。

)本经言能轻身者。

以其蛊去而身自轻之谓也。

所谓中气可复。

绝伤可续者。

亦因瘀去而中自复。

与伤自续之谓也。

但无积血者切忌。

以其伤营血。

损胃气耳。

炒令烟尽为度。

(试漆诀云。

微扇光如镜。

悬丝急似钩。

撼成琥珀色。

打着有浮沤。

)若患漆疮。

以生蟹汁紫苏解之。

(相感志云。

漆得蟹而成水。

盖物一性一相制也。

凡人畏漆者。

嚼蜀椒涂口鼻则可免。

血竭

(香木)入肝血分破瘀

血竭(专入肝)。

系南番树木之液。

犹人之膏脂者是。

味甘而咸。

一性一平色赤。

按五味惟甘主补。

咸主消。

血竭味甘。

虽能和血收口。

止痛生肌。

然味咸则消。

却能引脓。

一性一专入肝经一血分破瘀。

故凡跌仆损伤。

气血搅刺。

内伤血聚。

并宜同酒调服通气。

一乳一香没药虽主血病。

而亦兼入血分。

此则专入血分。

而不兼及气分者也。

但一性一最急迫。

引脓甚利。

不可多服。

(的解)

凡血病无积瘀者。

不必用之。

以染透指甲烧灰不变色者佳。

药肆伪造甚多。

(有用松香同药染成。

有以海母乱真。

)真者绝少。

同众药捣用。

(则作飞尘。

)得密陀僧良。

桃仁

(五果)入心包肝破血通瘀

桃仁(专入心包肝)。

辛苦甘一温一。

为厥一陰一心包肝血分主药。

夫血者一陰一也。

有形者也。

周流乎一身。

一有凝滞。

则为症瘕瘀血血闭。

或妇人月水不通。

或跌扑损伤积血。

及心下宿血坚痛。

皆从足厥一陰一受病。

以其为藏血之脏也。

苦能泄滞。

辛能散结。

甘一温一通行而缓肝。

故并主之。

所以为蓄血必需之药。

(成无己曰。

肝者血之源。

血聚则肝气燥。

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

桃仁之甘以缓肝。

以散血。

故张仲景抵当汤用之以治伤寒八九日。

内有蓄血。

发一热如狂。

小腹满痛。

小一便自利者。

又有当汗失汗。

热毒深入吐血。

及血结胸烦燥谵语者。

亦以此汤主之。

与虻虫水蛭大黄同用。

)且桃为五木之一精一。

能镇辟不祥。

故主辟邪。

味苦而辛。

故能杀小虫。

虽云苦能去滞。

甘能生辛。

但苦重甘微。

气薄味浓。

沉而下降。

故泻多补少。

散而不收。

用之不当。

及过用多用。

使血下不止。

损伤真一陰一。

不可不慎。

(张璐曰。

大抵气血喜一温一而恶寒。

寒则泣不能流。

一温一则消而去之。

此轩岐密旨。

但世之名于医者。

一见血症。

每以寒凉济一陰一为务。

其始非不应手而取效于一时。

屡发屡折。

而既病之虚一陽一愈衰。

必致呕逆喘乏。

夺食泄泻。

尚以药力未逮。

猛进苦寒。

有一陰一不济一陽一而上溢者。

尚为戈戟。

况一陽一不统一陰一而亡脱者。

尤为砒鸩。

盖因一陽一药一性一暴。

稍有不顺。

下咽立见其害。

不若一陰一柔之一性一。

至死不知其误而免旁人之讥谤也。

噫!医之弊。

仅可为知己道。

难为俗人言耳!)行血连皮尖生用。

润燥去皮尖炒用。

俱研碎。

或烧存一性一用。

双仁者有毒不可食。

香附为使。

(诜曰。

能发丹石毒。

生者尤损人。

瑞曰。

桃与鳖同食。

患心腹痛。

服术人忌之。

莲藕

(水藕)入心脾血分消瘀清热

莲藕(专入心脾)。

出瘀泥而不染。

其根通达诸窍。

联绵诸络。

允为一交一构黄宫。

通调津一液之上品。

味甘一性一寒。

入心脾血分。

冷而不一泄。

涩而不滞。

故凡产后血积烦闷。

酒后烦渴。

(藕汁蜜和服。

)盛怒血淋。

(以灰发二钱。

藕汁调服。

)痛胀霍乱。

虚渴失血血痢。

并金疮折伤。

酒毒蟹毒。

(捣烂。

热酒调服。

)一切属热属瘀。

服之立为解除。

(若非热非瘀。

服之增病。

以其有破血止热之力也。

煮熟甘一温一。

益胃补心实肠。

久服令人心欢。

并捣涂拆裂冻疮。

(热捣涂患处。

)孟诜曰。

产后忌生冷。

独藕不忌。

谓其能散瘀血也!(散字作通字看。

不作表散言。

)噤口痢服能止。

结粪自下。

胃气自开者。

亦以热除血解而言。

(冷痢噤口者忌服。

)熟服止泻实肠者。

以其有一温一补之力也。

益脾补心者。

以其味甘入胃。

多孔象心之谓也。

(时珍曰。

藕生于卑污。

而洁白自若。

质柔而穿坚。

居下而有节。

孔窍玲珑。

丝纶内隐。

生于嫩弱。

而发为一茎一叶花实。

又复生芽。

以续生生之脉。

四时可食。

令人心欢。

可谓灵根矣!故其所主者。

皆心脾血分之疾。

与莲之功稍不同云。

弘景曰。

宋时太官作血 。

音勘。

庖人削藕皮误落血中。

其血涣散不凝。

故医家用以破血。

多效。

者血羹也。

)但世捣澄藕粉。

多以豆麦菱粉伪充。

真者绝少。

藕节味涩。

同生地汁童便。

善止一切吐衄血症。

忌铁。

(相感志云。

藕以盐水俱食则不损口。

同油炸面米果食则无渣。

煮忌铁器。

自然铜

(金)散血瘀接骨止痛

自然铜(专入骨)。

因何用能接骨。

盖缘骨被折伤。

则血瘀而作痛。

得此辛以散瘀破气。

则痛止而伤自和也。

而骨安有不接乎?且一性一秉坚刚。

于骨颇类。

故能入骨而接。

是以有合一乳一香没药虫五铢古钱麻皮灰血竭胎骨作丸。

煎当归地黄续断牛膝丹皮红花浓汤送下。

以治跌扑损伤最效。

但中病即已。

不可过服。

以致真气走泄耳。

(震亨曰。

自然铜世以为接骨之药。

然此等方尽多。

大抵宜补气补血补胃。

俗工惟在速效。

迎一合病患之意。

而铜非 不可用。

若产后血虚者忌服。

产铜坑中。

火 醋淬七次。

细研。

(新出火者。

其火毒金毒相煽。

挟香药热毒。

虽有接骨之功。

燥散之祸。

甚于刀剑。

)甘草水飞用。

古文钱

(金)破瘀开结散滞

古文钱(专入肝肾)。

气味辛凉。

虽曰属铜有毒。

然历久气化。

其毒无多。

(时珍曰。

古文钱但得五百年之外者即可用。

)考其主治。

有曰能治目赤翳障。

妇人生产横逆者。

是能开其血气壅塞之路也。

(宗 曰。

予少时常患赤目肿痛。

数日不能开。

客有教以生姜一块。

洗净去皮。

以古青铜钱刮汁点之。

初甚苦热泪蔑面。

然终无损。

后有患者。

教之往往疑惑。

信士点之。

无不一点遂愈。

更不须再。

但作疮者不可用也。

)有曰能治心腹痛者。

是能散其血气凝结之意也。

有曰能治月解不来者。

是能解其胞脉也。

有曰能治五一淋者。

是能通其冲任热壅也。

有曰能治跌扑损伤者。

(火 醋淬四十九次。

)是能入其受伤凝滞之所。

而消其血瘀也。

故治目赤翳障。

则须用以生姜汁涂刮青点目。

生内障生花不用。

治妇人逆产五一淋。

则须煮汁以服。

治便毒初起。

则与一胡一桃肉同嚼食二三枚即消。

以金伐木者故耳。

或煮汤。

或刮青。

或醋服。

各依本方制用。

花一蕊石

(石)通瘀止血

花一蕊石(专入肝)。

虽产硫黄山中。

号为一性一温一。

然究味酸而涩。

其气亦平。

故有化血之功耳。

是以损伤诸血。

胎产恶血血晕。

并子死腹中。

胞衣不下。

服之体即疏通。

瘀血化为黄水。

金疮血流。

敷即合口。

诚奇方也。

(颂曰。

近世以合硫黄同 。

研末敷金疮。

其效如神。

人有仓卒金刃。

不及 治者。

但刮末敷之亦效。

)但此原属劫药。

(时珍曰。

花一蕊石尝试其味酸涩。

其功专于止血。

能使血化为水。

酸以收之也。

东垣所谓胞衣不出。

涩剂可以下之。

盖赤石脂亦能下胞胎。

与此义同。

)下后止后。

须以独参汤救补。

则得之矣。

若使过服。

则于肌血有损。

不可不谨。

以罐固济。

顶火 过。

出火毒。

研细水飞。

晒干用。

皂矾

(石)收痰除湿去毒杀虫破血分积垢

皂矾(专入脾。

兼入肝。

即绿矾。

)等于白矾。

味亦酸咸而涩。

有收痰除湿。

去蛊杀虫之功。

但力差于白矾而稍缓耳。

且此色绿味酸。

烧之则赤。

用以破血分之积垢。

其效甚速。

如金匮之治女劳黑瘅硝石矾石丸。

专取皂矾以破积瘀之血。

且治喉痹。

用此以取酸涌化涎之力。

(同米醋研食之。

咽汁立瘥。

)恶疮疥癣。

用以收燥湿解毒之功。

肠风泻血。

用此以收消热之后。

又有收涩之功也。

然而诸治之外。

又善消积滞。

凡腹中坚积。

诸药不能化者。

以红矾同健脾消食药为丸。

投之辄消。

(按张三丰仙传云。

治脾土衰弱。

肝木气盛。

木来克土。

心腹中满。

或黄肿如土色。

宜伐木丸。

方用苍术二斤。

米泔水浸。

同黄酒面面四两。

炒赤色。

皂矾一斤。

醋拌晒干。

火 为末。

醋糊丸。

每服三四十丸。

好酒米汤下。

日三服。

时珍常以此加平胃散。

治贱役中腹满。

果验。

)但胃弱人不宜多用。

服此者终身忌食荞麦。

犯之立毙。

青莹净者良。

赤用。

畏醋。

五灵脂

(原禽)入肝行血破瘀止痛

五灵脂(专入心肝)。

即北地寒号虫鸟矢也。

(时珍曰。

曷旦乃候时之鸟也。

五台诸山甚多。

其状如小鸡。

四足有肉翅。

夏月一毛一采五色。

自鸣若曰凤凰不如我。

至冬一毛一落如鸟雏。

忍寒而号。

曰得过且过。

其矢恒集一处。

气甚臊恶。

粒大如豆。

采之有如糊者。

有粘块如糖者。

人亦以砂石杂而货之。

凡用以糖心润泽者为真。

)以其受五行之灵。

其矢状如凝脂。

故有五灵脂之号。

其气腥臭难闻。

其味苦酸而辛。

惟其腥秽难闻。

故能入血凝臭秽之处而疗其病。

惟其味苦酸而辛。

故能入心与肝而泄其滞。

是以心中血气刺痛。

妇人产后少腹儿枕块痛。

及痰挟血成窠囊。

血凝作痛。

目翳往来不定等症。

皆为血分行气必需之药。

(宗 曰。

有人病目中翳往来不定。

此乃血所病也。

肝受血则能视。

目病不治血。

为背理也。

用五灵脂之药而愈。

又有人被蛇毒所伤。

良久昏愦。

僧以酒调药二钱灌之。

遂苏。

仍以滓敷咬处。

少顷。

复灌二钱。

其苦皆去。

问之。

乃五灵脂一两。

雄黄半两。

同为末耳。

又李仲南云。

五灵脂治崩中。

非止治血之药。

乃去风之剂。

风动物也。

冲任经虚。

治风伤袭营血。

以致崩中暴下。

与荆芥防风治崩义同。

方悟古人识见深远如此。

此亦一说。

但未及肝血虚滞亦自生风之意。

按冲为血海。

任为胞胎。

任脉通。

冲脉盛。

则月事以时下。

无崩漏之患。

且易生子。

)若女子血崩。

经水过多。

赤带不止。

宜半生半炒,酒调服之。

亦治气逆癫痫。

及解虫毒药毒。

但此气味俱浓。

辛膻不堪。

纲目指为甘一温一。

张氏谓非正论。

改为一性一寒。

不为无见。

故仅可治有余之滞。

若使气血不足。

服之大损真气。

腥更使人动吐。

所当避也。

酒飞去砂石。

晒干入药。

行血宜生。

止血宜炒。

恶人参。

瓦楞子

(蚌蛤)泻肝经一血分积块

瓦楞子(专入肝)。

即今所谓蚶子壳者是也。

味咸而甘。

一性一平。

故治多主消血化痰除积。

为妇人血块症瘕。

男子痰癖积聚要药。

(积者一陰一气也。

五脏所生。

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

上下有所终始。

左右有所穷处。

谓之积。

聚者一陽一气也。

六腑所成。

其始发无根本。

上下无所留止。

其痛无常处。

谓之聚。

积聚之症。

非止根于偶尔食积不化之可用以化气消导之剂。

缘经有言。

卒然饱食多饮。

则肠满。

起居不节。

用力过度。

则络脉伤。

伤于一陽一络。

则血外溢。

血外溢则衄血。

伤于一陰一络。

则血内溢。

血内溢则后血。

伤于肠胃之络。

则血溢于肠外。

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

则并合凝聚不得散。

而积成矣!且以胃之大络。

名曰虚里。

贯膈络肺。

出于左一乳一之下。

其动应衣。

是即一陽一明宗气所出之道。

凡人饮食不节。

渐以留滞。

而致痞积成于左胁膈膜之外者。

即此候也。

)是以昔人有云。

此与鳖甲虻虫同为一类。

皆能消疟除积。

但虻虫其一性一最迅。

此与鳖甲其一性一稍缓耳。

红醋淬三次用。

斑蝥

(一卵一生)破恶气恶毒

斑蝥(专入下部。

)最属恶物。

闻人捕捉。

即于尾射一出恶气。

令人臭不可闻。

近人肌肉则溃。

入胎则堕。

其毒概可知矣!(神农本草经云。

春食芫花为芫青。

夏食葛花为亭长。

秋食豆花为斑蝥。

冬入地中为地胆。

按芫青青绿。

花尤毒。

亭长黑身赤头。

斑蝥斑色。

地胆黑头赤足。

)其味辛。

其气寒。

其一性一下走而不上。

(专走下窍。

直至一精一溺之处。

蚀下败物。

痛不可当。

故书言外用止可以蚀死肌。

敷疥癣恶疮。

内治止可以破石一淋。

拔瘰 疔肿。

下犬伤恶毒而已。

取其以毒攻毒也。

然惟实者可用。

其拔瘰 毒。

则以斑蝥法制。

使令毒根从便出。

如粉片血块烂肉之形。

(杨登甫曰。

瘰 之毒。

莫不有根。

大抵治以斑蝥地胆为主。

制度如法。

能令其根从小一便出如粉片血块烂肉。

)次以木通滑石灯心草辈导之。

但下犬毒之初。

先于患人头上拔去血发二三一茎一。

以斑蝥七枚。

去翅足炙黄。

用蟾蜍捣汁服之。

疮口于无风处嗍去恶血。

小一便洗净。

发炙敷之。

服后小盒饭有瘀毒泄一出。

三四日当有狗肉三四十枚为尽。

如数少。

再服七枚。

若愈后。

忌闻钟声。

复发则不可治矣。

去头足糯米炒熟。

生用则吐泻。

人亦有用米取气不取质者。

畏巴豆丹参。

恶甘草芫花。

水蛭

(一卵一生)破血堕胎

水蛭(专入肝)。

即马黄蜞。

生于一陰一湿之处。

善食人血。

味咸与苦。

气平有毒。

与虻虫功用相之存一性一。

见水复能化生。

啮人脏腑。

破瘀之药甚多。

何须用此。

如犯之者。

止用黄泥作丸吞之。

必入泥而出。

以土制水故也。

(时珍曰。

昔有途行饮水。

及食水菜。

误吞水蛭入腹生子为害。

啖咂脏血。

肠痛黄瘦者。

惟以田泥或擂黄土饮数升。

则必尽下出也。

盖蛭在人腹得土气而下耳!)凡用须预先熬黑。

七日。

置水中不活者方用。

畏锻石食盐。

(柯琴曰。

水蛭水物。

一陰一于食血。

虻虫飞物。

猛于食血。

虻虫

(化生)破血堕胎

虻虫(专入肝)。

微苦微咸。

气寒有毒。

善啮牛马猪血。

因其一性一以为用。

故以之治一切血结诸病。

故凡病血蓄而见身黄脉结。

腹痛如狂。

小一便利。

并坚瘕积块疟母。

九窍闭塞者。

服之自克有效。

以苦泄结。

咸走血故也。

且色青入肝。

服之宜入肝脏血分而散之矣!(河间云。

虻食血而治血。

因其一性一而为用也。

)仲景合水蛭。

用此以治太一陽一蓄血如狂。

亦是此意。

但一性一属恶毒。

以此治病。

是犹刑罚之治盗贼。

非得已也。

去翅足炒用。

恶麻黄。

?虫

(化生)破积软坚接骨

虫(专入肝)。

即属地鳖。

又名土鳖者是也。

味咸一性一寒。

其物生于土中。

伏而不出。

善攻隙一穴一。

以刀断之。

中有汁如浆。

斗接即连。

复能行走。

故书载跌扑损伤。

续筋接骨。

义由此耳。

真奇物也。

且人一陰一血贯于周身。

虽赖一陽一和。

亦忌燥烈。

若热气内郁。

则一陰一陽一阻隔而经络不通。

因而寒热顿生。

得此咸寒入血软坚。

则凡血聚积块症瘕。

一靡一不因是而除。

而血脉调和。

营卫畅达。

月事时至。

又安有血枯血闭。

而不见其生育者乎?故又能治诸般血症而使挟孕而有子也。

是以古人用此以治跌扑损伤。

则多合自然铜龙骨血竭一乳一香没药五铢钱黄荆子麻皮灰狗头骨以治。

下腹痛血痛血闭。

则合桃仁大黄以治。

(颂曰。

张仲景治杂病方。

及久病积结。

有大黄 虫丸。

又有大鳖甲丸。

及妇人药并用之。

以其有破坚之功。

)各随病症所因而用之耳。

一陰一干临时研入。

畏皂荚菖蒲屋游。

螃蟹

(龟鳖)除血热血滞化血为水

螃蟹(专入胃肝)。

最属一陰一寒。

故书所述利弊。

大令人骇。

如蟹与柿同食。

则令人泄泻及发症瘕。

与孕妇食。

则能使胎即下。

而爪尤甚。

以蟹烧烟。

则能集鼠于庭。

(弘景曰。

以黑犬血灌蟹三日烧之。

诸鼠毕至。

)同银朱烧烟。

则能使臭虫即毙。

蟹近于漆。

则能化漆为水。

筋骨损断。

用蟹捣烂微炒。

纳入疮中。

则能使筋即连。

他如胸中热结。

辟面肿。

及蓄血发黄。

妇人一乳一痈硬肿。

小儿颅解。

凡因热结热滞而成者。

无不用之立效。

其化血为水。

逐热消瘀。

未有若是其神者矣!总缘一性一属咸寒。

外骨内肉。

生青熟赤。

一陽一包一陰一象。

一陰一气纯布。

故克见其迅利耳。

若血因寒滞。

及腹中疼痛。

喜热恶寒者。

其切忌焉。

腌蟹宜入蒜头。

则不沙蔽。

中蟹毒者。

宜捣藕节。

热酒调服。

(宗 曰。

此物极动风。

风疾人不可食。

屡见其事。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草求真》古代医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血为人身之宝。安可言下。然有血瘀之极。积而为块。一温一之《本草求真》上编 卷五·血剂-下血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