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原文】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课外文言文》《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课外文言文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 -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课外文言文

《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

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

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翻译:

寇准年少的时候就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传。

十九岁的时候考中进士。

太宗选拔人才的时候,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年纪小的往往放弃不用,有人教寇准虚增自己的年纪,寇准回答说:“我刚刚被选拔上,怎么能够欺瞒君主呢?”

后来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

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

后被征召至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

正赶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陈说厉害,皇帝更加器重他。

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由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埃”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课外文言文》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宋史【原文】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课外文言文》《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