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传原文:六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白话文》慎行论第二 察传

吕氏春秋白话文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吕氏春秋白话文

吕氏春秋白话文 - 慎行论第二 察传

吕氏春秋白话文

慎行论第二 察传

察传

原文:

六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

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齐桓公闻管子於鲍叔,楚庄闻孙叔敖於沈尹筮,审之也。

故国霸诸侯也。

吴王闻越王句践於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於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於人必验之以理。

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

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一精一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

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於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於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

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於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此圣人之所慎也。

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译文:

听到传闻不可不审察清楚。

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成了黑的,黑的就成了白的。

狗象玃,玃象母猴,母猴象人,但是人和狗就差远了。

这是愚蠢的人造成大误的原因。

听到传闻如果加以审察,就会带来好处,听到传闻如果不加审察,就不如没有听到。

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听到关于管仲的情况,楚庄王从沈尹篮那里听到关于孙叔敖的情况,听到以后加以审察,所以称霸诸侯,吴王夫差从太宰嚭那里听到关于越王勾践的议论,智伯从张武那里听到关于赵襄子的议论,听到以后不加审察,所以国破一身亡。

凡是听到传闻一定要深人考察,关于人的传闻一定要用事理加以验证。

鲁哀公问孔子说:“听说舜的乐正夔只有一只脚,是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利用音乐把教化传布到天下,于是让重黎把夔从民间选拔一出来,进荐给君主。

舜任用他为乐正。

于是夔正定六律,和谐五声,以调和八风,因而天下完全归服。

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之气的一精一华,政治得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

夔能使昔乐和谐,以此安定天下。

象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

’所以说‘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啊!”宋国的丁氏,家里没有井,要外出打水,经常有一个专人在外。

等到他家挖了井,就告诉别人说:“我挖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了,传言说;“丁氏挖井挖得一个人。”

国人谈论这件事,让宋国国君昕到了,派人去问丁氏。

丁氏说;“我是说得到一个人使唤,并不是从井里挖到一个人。”

对传闻如果这样不得法地寻根究底,就不如没有听到。

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

听到有人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豕渡过黄河。”

子夏说:“这是不对的。

‘三豕’应是‘己亥’。

‘己’和‘三’形体相近,‘豕’和‘亥’写法类似。”

到了晋国一问,果然回答说晋国军队己亥这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乎错误其实是正确的,也有很多似乎正确其实是错误的。

正确和错误的界限,不能不分清。

这是连圣人都要慎重对待的。

那么怎样慎重对待呢?就是要顺着自然和人事的情理来考察听到的传闻,这样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吕氏春秋白话文》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察传原文:六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白话文》慎行论第二 察传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