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程颐《上谷郡君家传》原文和翻译
程颐
上谷郡君家传
程颐
【原文】
先妣夫人姓候氏,太原盂县人,行第二。
世河东大姓。
祖暠,当五代之乱,以武勇闻。
父道济,始以儒学中科第,为润州丹徒县令,增尚书比部员外郎。
夫人幼而聪悟过人,女红之事,无所不能,好读书史,博知古今。
年十九,归于我公。
事姑舅以孝谨称。
与先公相待如宾客。
德客之盛,内外亲戚无不敬爱。
先公赖其内勘,礼敬尤至,夫人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必禀而后行。
从叔幼孤,夫人存视,常均己子。
治家有法,不严而整。
不喜笞扑一奴一婢,视小臧获如儿女。
诸子或加呵责,必戒之曰:“贵贱虽殊,人则一也。”
道路遗弃小儿,屡收养之。
好为药饵,以济病者。
先公凡有所怒,必为主宽解。
唯诸儿有过,则不掩也。
常曰:“予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
夫人生子六人,所存惟二,其慈爱可谓至矣。
然于教之之道,不少假也。
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恶言骂人,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
先公罢尉庐陵,赴调,寓居历一陽一。
会叔父亦解椽,比陵,聚口甚众,储备不足。
夫人经营转易,得不困乏。
夫人安于贫约,服用俭素。
观亲族间纷华相尚,如无所见。
少女方数岁,忽失所在,乳姥辈悲泣叫号。
夫人骂止之,曰:“在,当求得,苟亡失矣,汝如是,将何为?”
颐兄弟幼时,夫人勉之读书,因书线贴上,曰:“我惜勤读书儿。”
又并书二行,曰:“殿前及第程延寿。”
先兄幼时名也。
次曰:“处士。”
及先兄登第,颐以不才罢应举,方知夫人知之于童稚中矣。
宝藏手泽.使后世子孙知夫人之一精一鉴。
夫人自少多病,从先公官岭外,偶迎凉露寝,遂中瘴厉。
及北归,道中疾革。
召医视脉,曰,可治。
谓二子曰:“绐尔也。”
未终前一日,命颐曰:“今日百五,为我祀父母,明年不复祀矣。”
壬辰二月二十八日终于一江一 宁,享年四十九。
始封寿安县君,追封上谷郡君。
(选自《二程文选译》,有删节》
【译文】
先母姓侯,太原盂县人,排行第二。
世代都是河东的大姓。
祖父侯篙在五代乱世时,凭借威武勇猛闻名。
父亲侯道济,开始凭借儒学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任润州丹徒县令,赠封尚书比部员外郎。
夫人幼小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女工这类事情,没有不会的,喜欢读书,能广泛了解古今的事情。
十九岁时,嫁给了我的父亲。
服侍公婆以孝顺谨慎著称。
和先父相敬如宾。
品德、仪容非常美好,内外亲戚没有不敬爱她的。
先父依赖夫人持家,对夫人特别敬重,但夫人谦逊一温一 是非曲直,注重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即即是小事,也从不专断,一定禀告父亲后才去做。
堂叔很小时就成了孤儿,夫人抚养照顾他,常常同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她治家有方,不严厉而上下做事有条理。
她不喜欢鞭打一奴一婢,把小家一奴一看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
儿子们有时呵斥他们,夫人总是告诫他们说:“贵贱虽然不同,但同样是人。”
路上遇到有被遗弃的小孩,夫人多次收养他们。
夫人喜欢制作药物,用来救济病人。
先父凡是生气的时候,夫人总是为他宽解。
只是儿子们有过错,她却不加以掩饰。
她常说:“儿子不成器的原因,是做母亲的掩盖他的过错,致使做父亲的不知道。”
夫人有六个儿子,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对他们的慈爱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了。
但在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上,却一点也不宽容。
因此我们兄弟俩平生对衣食不加挑剔,不会用凶狠的话骂人,不是本性就这样,而是夫人的教育使我们这样的。
先父解除庐陵县尉职务,前去接受新任命,寄居在历一陽一。
恰逢叔父也解除了毗陵属官的职务,居住在一起的人口很多,家中储备不足。
夫人经营处置,辗转变换,使得衣食不致于缺乏。
夫人安于贫穷简朴的生活,衣服器用节俭朴素。
看到亲族之间竞相崇尚奢华,就像没看见一样。
小女儿刚几岁的时候,忽然走失,乳母们悲痛哭泣,大呼小叫。
夫人斥骂并阻止她们,说:“如果在(没立丢失),自然能找到,如果确实丢了,你们像这样,将有什么用呢?
我们兄弟幼小的时候,夫人鼓励我们读书,便在线贴上写道:“我爱勤奋读书的孩子。”
又并排写了两行字,一行写“殿前及第程延寿”,(程延寿)是先兄小时候的名字。
一行写“处士”。
等到先兄考上进士,我自己因为没有才能放弃参加科举考试,这才知道夫人在我们幼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我们的才能了。
(我们)珍藏夫人的手迹,让子孙知道夫人有着高明的识别力。
夫人从小多病,跟随先父在岭南做官时,偶然因为乘凉露天睡觉,于是染上了瘴疠。
到返回北方的时候,在路上病情加重,叫来医生把脉,医生说可以治好。
夫人对他的两个儿子说:“(这是)骗你们的。”
临终前一天,吩咐我说:“今天是寒食节,你替我祭祀父母,我明年不能再祭他们了。”
壬辰年二月二十八日在一江一 宁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开始封为寿安县君,后来追封上谷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