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旧唐书·太宗本纪》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
【原文】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
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
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
大军西上贾一胡一 堡,隋将宋老生率一精一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
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
太宗曰:“本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一陽一,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
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高祖不纳,促令引发。
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
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
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
高祖乃悟而止。
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
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
太宗请义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
高祖称善。
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
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
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
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
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杲,仁杲请降。
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
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杲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
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译文】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名讳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她的母亲是太穆顺圣皇后窦氏。
高祖守太原时,太宗十八岁。
当时隋朝的气数已尽,太宗暗中谋划举义起事。
经常纡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来给养门客,(因此)无论是盗贼还是侠士,没有不愿意为他效死力的。
等到举义时,太宗就率领军队攻占了西河,攻克城池。
大军又向西进发到贾一胡一 堡,隋朝的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一精一兵驻扎在霍邑,来抵抗举义的军队。
恰逢连日大雨,唐军的粮食断绝,高祖和裴寂商量暂且撤军回太原,再作谋划。
太宗说:“本来我们举义兴兵,是要拯救苍生百姓的,因此应当先进入咸一陽一,号令天下。
现在遇到一些敌人就要撤退,恐怕跟从我们举义的人很快将解体。
回去守住太原区区一个城,这也只是当强盗而已,又凭什么能保全自己?”
高祖不采纳他的意见,急忙命令军队撤退。
太宗于是在军帐外放声大哭,哭声让军帐内的高祖也听到了。
高祖召他进帐询问原因。
太宗回答说:“现在我们凭正义的名义起兵,如果向前作战就一定能胜利,如果后退回去就一定解体。
我们的军队解体了,又有敌人在后追击,死亡很快就到了,因此悲伤。”
太祖这才醒悟,不再要求退兵。
八月己卯,雨停了,高祖率领军队向霍邑进发。
太宗从南原率领两骑兵从险峻的山坡上冲下来,从中间冲击斩断隋朝的军队,率兵奋勇拼杀,敌人一大败,各自丢下兵器逃跑。
隋军放下吊桥(准备投降),老生却拉着绳子想把吊桥拉上去,被太宗军队斩杀,于是平定了霍邑。
唐军到了河东,关中的豪杰争相奔来归顺唐军。
太宗请求让起义军入关,攻下永丰仓,发粮食来赈济穷困贫乏的人,收服关内各路盗贼来谋求进军京师。
高祖认为他的计策很好。
不久平定了京城,高祖辅佐政务,太宗被授予唐国内史的官职,改封为秦国公。
义宁元年十二月,又被封为右元帅,统领十万军队,占领了东都。
等到要凯旋的时候,太宗对手下的人说:“贼军见我们回去,一定会追赶我们,我们要多处伏击来等待他们。”
不久隋朝将领段达率领一万多人从后面赶来,经过三王陵的时候,伏击着的唐军出来攻打他们,段达大败。
高祖称帝,任命太宗为尚书令,进而封他为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担任元帅攻打仁杲,仁杲请求投降。
不久各将领来贺喜太宗,趁机问他:“当初大王在郊野大战打败了敌军,可是敌军的主帅还占据着城池,大王您没有攻下城池的战具,只是带领骑兵追逐,也不依靠步兵,就一直迫近城下,大家都怀疑您不能攻破,可是竟然攻下了那城池,这是什么原因呢?”
太宗说:“这是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逼迫他,使他的计策来不及展开,因此攻克它。
如果不赶快追赶敌军继续攻打,敌人逃跑放弃城池,仁杲招回安抚他们,那么城池就不能攻占了。
这可以说是取得成功的谋划,各位都看不到(这一点)吗?”
各大将说:“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