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方苞《孙征君传》原文及翻译
方苞
孙征君传(1)
【原文】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入也(2)。
少倜傥(3),好奇节,而内行笃修(4);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5),而不可强以仕。
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6),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7)。
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8),而目东林诸君子为一党一 。
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9),祸及亲一党一 。
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10),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一陽一三烈士”也(11)。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12),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13)。
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14)。
忠贤大惧,绕御床 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
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
台垣及巡抚一交一 荐屡征(15),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16),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17),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18),而弦歌不辏
入国朝(20),以国子祭酒征(21),有司敦趣(22),卒固辞。
移居新安(23),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24)。
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25),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26)。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一陽一明为宗(27),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28)。
其治身务自刻砥(29),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30),使自力于庸行(31)。
其与人无町畦(32),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33),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
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一陰一为之地者(34)。
鼎革后(35),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一胡一 廷佐曰(36):“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37)?”
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盛同祀(38),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征君尝语人曰:“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39),及涉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
征君论学之书甚具,其质行(40),学者谱焉(41),兹故不论,而独著其荤荤大者(42)。
方高一陽一孙少师以军事相属(43),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44),其殆庶几耶(45)。
[1]
【翻译】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是北直隶容城人。
少年时风一流 倜傥,喜欢奇特的节操,同时又居家的言行诚恳而美好;自负有着经世之略,常常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而又不愿勉强出来做官。
十七岁,在万历二十八年考顺天乡试考中。
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
到了天启初年,逆贼魏忠贤把持朝政,贪一官污吏争相巴结他成为他的门下走狗,而又把东林诸君子为看做是朋一党一 。
由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先后死在东厂监狱,祸事连坐到亲人朋友。
而孙奇逢偏和定兴的鹿正、张果中尽力地设法救助,死难诸公最终有赖他们才得以寻回遗体,这就是世间所传“范一陽一三烈士”。
在这时,孙承宗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孙奇逢的朋友归安(地名)的茅元仪和鹿正的儿子子善继都在孙承宗幕府。
孙奇逢悄悄给孙承宗上书,承宗用军事名义上疏请求进京见驾。
魏忠贤很害怕,绕着皇帝御床 哭泣,最后用严厉旨意把承宗截留在半路不得回京。
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看重孙奇逢的大义。
御史和巡抚都一交一 相上疏推荐孙奇逢出来做官,但孙奇逢不愿做,孙承宗想上疏请用职方的官位来起用孙奇逢辅佐军事,让茅元仪先出来做官,孙奇逢也不答应。
后来京城管辖的地区内盗贼多次一騷一动,容城危困,于是孙奇逢带着全家进入易州五公山隐居,他的门生亲故跟着以保护他的多达几百家,孙奇逢制定规程部署防守,同时又不停地读书教化。
到了清朝时代,官府用国子祭酒的官职来征召他,有关部门敦促他,最后他还是坚决推辞。
后来搬家到新安,已经渡过河(黄河?),留住在苏门百泉。
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田庐奉送给他,他接受了并率领子弟耕种,四方来求学的人,愿留下来的人,也授给田地让他耕种,他所居住的地方于是成为了村落。
孙奇逢开始和鹿善继讲学,把陆九渊王一陽一明的学说作为宗旨,到了晚年,就融会贯通朱熹的学说。
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练,守父母的丧期,是率领兄弟在墓旁建草庐居住共六年。
无论贤能愚笨的人,如果来问学,必定用性之所近来启发他,使他自己努力做好日常之事。
他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农夫牧童,也一定会诚心对待,由于这样天下闻名,却没有谁嫉妒他。
正值杨涟、左光斗受难时,大家都为孙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是京师附近的人,向来敬重孙奇逢的品质德行,全都悄悄为他留有余地不过分追逼。
清朝取代大明以后,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孙奇逢出来做些事情,平凉的一胡一 廷佐说:“人各有志,他自己乐于享受隐居闲散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他和我们这些人一样呢(估计他们是想反清复明)?”
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后,死了,享年九十二岁。
黄河两岸的学者,逢年过节就在百泉书院奉祀孙奇逢,而容城的同刘因、杨继盛一起祭祀,保定的同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忆起在学宫祭祀,天下无论知与不知,皆称孙奇逢为夏峰先生。
赞(一种文体)说:我的哥哥百川从夏峰的学者那里听说,孙奇逢曾经对人说:“我开始自己料想与杨涟、左光斗诸贤是一样的命运(即下狱被害),待到后来经历离乱,能进入死亡的次数有好几次,然而最终还是安然无恙,因此学贵知命而不惑。”
孙奇逢论学的书很多,他的品质操行,学者们都记述了,所以这里就不再讲了,而单单记述他那些分明的大行。
正当高一陽一孙承宪把军事委托给孙奇逢,他尽力推辞不去担任,大家都认为这很可惜,而孙承宪两次被起用两次被罢免,到头来无所成功,《易》所说的“介于石,不终日”,大概就是这样吧。
【注释】
(1)孙征君:孙奇逢,字启泰,一字钟元,明清之际学者,明亡后隐居,清廷屡征不出,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
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征君”,“又称“征士”。
(2)北直:即北直隶。
旧称直属国都的地区为直隶。
明代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以直属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直属“留都”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
北直隶包括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大部、河南、山东小部地区。
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
(3)倜傥(tìtǎng):豪放洒脱。
(4)内行:居家的言行。
笃修:诚恳而美好。
(5)著功烈:行显赫的功业。
(6)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进士,天启年间(1621—1627)因反对魏忠贤被革职,讲学无锡东林书院,为东林一党一 领袖之一,后魏忠贤派人前往抓捕,投水而死。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年间(1573—1620)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后被革职,与高攀龙等同讲学于东林书院,世称“高顾”,亦为东林一党一 领袖之一。
(7)名义:名节。
(8)叨“通“饕”,贪焚。
叨秽者:指贪一官污吏。
(9)杨涟:字文儒,号大中,应山(今湖北省应山县)人,曾上疏数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逮下狱,死于狱中。
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官至左佥都御史。
天启年间(1621—1627)为魏忠贤所害,死于狱中,追谥忠毅。
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今浙一江一 省嘉善县)人,因疏劾魏忠贤下狱,死狱中。
缪昌期:字当时,一江一 一陰一(今一江一 苏省一江一 一陰一县)人,为魏一党一 诬陷被捕,死于狱中。
(10)鹿正:明末文学家鹿善继之父,定兴(今河北省定兴县)人。
曾倾家营救杨涟、左光斗,时称鹿太公。
张果中:字子度,新城(今河北省新城县)人。
杨涟、左光斗入狱后,孙奇逢、鹿正及张果中商议,募捐得数千金,入京营救,杨、左死狱中,营救未成。
后周顺昌被捕,孙奇逢又筹金数百加以营救,周顺昌死,孙奇逢就以筹金为他办丧事。
(11)范一陽一:古郡名,辖区相当今北京大部,及天津、河北保定部分地区。
容城、定兴、新城俱属古范一陽一郡。
烈士:古时指有志功业,壮怀激烈之士为烈士,与今义不同。
(12)孙承宗:字稚绳,高一陽一(今河北省高一陽一县)人,万历年间(1573—1620)进士,天启(1621—1627)初年,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包括顺天、保定、辽东等地),后为魏忠贤排挤去职。
1638年(崇祯十一年)清兵攻高一陽一,孙率家人守城拒敌,城破自一杀。
经略:明代有重要军务时,特设经略,负责一个地区的军务。
(13)茅元仪:字止生,归安(今浙一江一 省吴兴县东南)人。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明末文学家。
万历年间(1573—1620)进士,曾支持东林一党一 人的斗争。
明亡,清兵攻定兴,城陷被害。
著有《无欲斋诗抄》等。
(14)疏请入见:上疏请求进京见驾。
(15)台垣:台院,即御史。
当时御史黄宗昌、巡抚张其平等,都上奏章推荐孙奇逢。
一交一 荐屡征:一交一 相推荐,屡次征聘。
(16)职方:官名。
当时在兵部设职方司,掌管疆域地图等。
赞:辅助。
(17)易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
五公山:在易县西。
(18)教条:劝谕性的条规。
(19)弦歌:古代读诗,用琴瑟伴奏者称“弦歌”,后即泛指儒家的礼乐文化教育。
(20)国朝:古人称当朝为国朝,此指清朝。
(21)国子祭酒:学官名,为旧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持人。
(22)敦趣(cù促):即敦促。
(23)新安:旧县名,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
(24)百泉:在河南辉县西北的苏门山麓,为休养游览胜地。
(25)水部郎:工部属员,掌水利等事。
马光裕:字绳诒,山西安邑(今运城县)人。
奉:奉送。
夏峰:苏门山诸峰之一。
(26)聚:村落。
(27)象山:陆九渊,字子静,一江一 西金溪人,曾讲学于象山(在今一江一 西省贵溪县西南),世称象山先生,南宋哲学家。
陆九渊也讲理,但不承认程朱所讲的客观绝对的“天理”,而主张“心即理”,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一陽一明: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今浙一江一 省余姚县)人,曾居故乡一陽一明洞中,世称一陽一明先生,明代哲学家。
王守仁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强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提倡“致良知”,认为封建伦常道德观念,都是人们生而有之的禀性(即“良知”)。
王一陽一明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在明中后期形成学派,影响很大。
(28)和通:融和贯通。
朱子: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婺源(今一江一 西省婺源县)人。
南宋理学家,主张存在客观绝对的“天理”,而“天理”的内容又不外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维系封建的纲常秩序。
朱熹的学说源于北宋程颢、程颐的学说,故与二程之学合称“程朱理学”,在明清时代被尊为官方哲学,影响极大。
(29)刻砥:刻苦磨炼。
(30)开:启发。
(31)庸行:日常行事。
(32)町畦(tīngqí):界限。
“无町畦”意为不摆架子。
(33)牧竖:牧童。
旧称童仆为“竖”。
(34)一陰一为之地:暗中为他留下余地,不过分逼迫。
地:地步,余地。
(35)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36)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
(37)吾侪(chái柴):我辈。
(38)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人,宋元之际学者,著有《静修集》。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人,嘉靖年间(1522—1566)进士,因弹劾严嵩而被害。
(39)分:料想。
(40)质行:品质操行。
(41)谱:记述。
(42)荦荦(1uò洛):分明。
(43)孙少师:即孙承宗。
少师一般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
(44)“介于石,不终日”:语出《易经•豫》。
“介于石”,《说文•通训定声》认为“介”假借为“扴”,《朱子语类》:“介于石,言两石相摩击而出火之意。”
(45)殆:大概。
庶:差不多。
该句意为孙承宗的遭遇大概就近似《易经》所说的“介于石,不终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