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子产论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
-----胡萝卜和大棒都不可少
【原文】
郑子产有疾,谓于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1)。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2),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崔苻之泽③。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崔苻之盗(4),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⑤;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6),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7)。
’施之以宽也。
‘母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8)。
’纠之以猛也。
‘柔远能达,以定我王(9)。
’平之以和也。
又曰:‘不竟不俅,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10)。
’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11):“古之遗一爱一也(12)。”
【注释】
①猛:严厉。
②狎(xia):轻视,轻忽。
③取:同“聚”。
人。
指强盗。
崔苻(wan fu):湖泽的名称。
(4)徒兵:步兵。
⑤纠:矫正。
(6)济:帮助,调节。
(7)这四句诗出自《诗·大雅·民劳》。
汔(qi): 也许可以。
康:安。
中国。
指京城。
绥。
安一抚。
四方:指四方诸侯国。
(8)这四句诗出自《诗·大雅·民劳》。
从:同“纵”,放纵。
诡随:狡诈行骗 的人。
谨:管束。
遏:制止,禁止。
寇虐:指抢劫行凶的人。
惨:曾,乃。
明: 法度。
(9)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民劳》。
柔:安一抚。
能:亲善。
(10)这四句诗出自《诗·商颂·长发》。
竞:急。
求:缓。
优优:温和宽厚的样子。
道:聚集。
(11)涕:眼泪。
(12)遗一爱一: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译文】
郑国的子产生了病,他对太叔说:“我死了以后,您肯定会执政。
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够用宽和的方法来使民众服从,差一等的人不如用严厉的方法。
火的特点是猛烈,百姓一看见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的特点是柔一弱,百姓轻视而玩一弄它,有很多人便死在水里,因此运用宽和的施政方法很难。”
子产病了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子大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用宽和方法施政。
郑回的盗贼很多,聚集在叫做崔苻的湖沼里。
子太叔很后悔,说:“要是我早听他老人家的话,就不会到这种地步了。”
于是,他派步兵去攻打崔符的盗贼,把他们全部杀了,盗贼才有所收敛。
孔子说:“好啊!施政宽和,百姓就怠慢,百姓怠慢就用严厉措施来纠正;施政严厉,百姓就会受到伤害,百姓受到伤害就用宽和的方法。
宽和用来调节严厉,严厉用来调节宽和,政事因此而和谐。
《诗·大雅·民劳》中说;“民众辛苦又勤劳,企盼稍稍 得安康;京城之中施仁政,四方诸侯能安一抚。
’这是施政宽和。
‘不能放纵欺诈者,管束心存不一良者;制止抢夺残暴者,他们从不惧法度。
’这是用严厉的方法来纠正。
‘安一抚远方和近邻,用此安定我王室。
’这是用和睦来安定国家。
又说:‘既不急躁也不慢,既不刚猛也不柔,施政温和又宽厚,百种福禄全聚。
’这是宽和达到了顶点。”
等到子产去世,孔子得到了消息,流著眼泪说:“他是古代传下来的有仁一爱一的人。”
【读解】
凡事都有两面,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一直注意并提倡在相反的两个方面之间寻求平衡。
按照传统的观点,失去平衡,偏重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事情就会出一毛一玻陰陽调和, 刚柔相济,事情就会1烦利发展,兴旺发达。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观点陈旧过时了,总在讲寻求平衡的中庸之道,为什么就不可以偏激一点,极端一点?为什么不可以矫枉过正?
当然可以。
但不要忘记,极端到底,就会了引起强烈的反作用。
正如弹簧,用以压迫的力越大,反弹就越高,反作用力就越大。
认真想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仍是受著平衡律的支配。
因为平衡律是宇宙间的一条普遍规律。
宽大仁慈,并不意味著软弱。
它实际上既体现了胸襟和气度,也体现了涵养与明智。
宽大为怀,是为了征服人心,使人心服,也是自信心的表现,可以当作笼络人心的“胡萝卜”。
威猛严厉,也不意味著残忍。
它所体现的是决心和力度,为的是以强硬手段迫使越轨者和不法之徒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平等竞争。
过分的宽大仁慈容易使人误以为软弱,从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过分的威猛严厉容易导致残暴,从而引起强烈反抗,法纪大乱。
所以,宽和与严厉相互补充调节,可以避免走极端造成的不一良后果,让人们心服口服地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