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伍员谏许越平(哀公元年)
-----穷寇不可不猛追
【原文】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1),报檇李也(2)。
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3) 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4)。
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不可。
臣闻之:‘树德莫如尽(5)。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6),灭夏后相(7)。
后缗方娠(8),逃出自窦(9), 归于有仍(10),生少康焉。
为仍牧正(11),惎浇能戒之(12)。
浇使椒求之(13),逃奔有虞(14), 为之疱正(15),以除其害(16)。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17),而邑诸论(18) 。
有田一成(19),有众一旅(20),能布其德而兆其谋(21),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使女艾谍浇(22),使季杼豷(23),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24)。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25),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 不弃劳。
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26)。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仇,后虽悔之,不可食已(27)。
姬之衰也(28),日可俟也。
介在夷蛮而长寇仇(29),以是求伯(30),必不行 矣。”
弗听。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31),而十年教训(32),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33)!”三月,越及吴平。
【注释】
(1)夫差:吴王阖庐的儿子。
越:诸侯国名,姓姒,国都在会稽,即今浙江绍兴。
夫椒:越国地名,在今 江绍兴北。
(2)檇(zui)李:越国地名,在今浙江绍兴北。
吴王阖庐在这里被越国打败,受伤而死。
(3)越子:越国国君勾践。
楯:同“盾”。
甲楯:指全副武装的士兵。
会稽: 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十二里。
(4)种:文种,越国的大夫,楚国人。
嚭(pi) :伯嚭,伯州犁的孙子,吴国的太宰,楚国人。
(5)这两句话后被收入《古文 尚书.泰誓》。
滋:长,多。
尽:彻底。
(6)有过:古代的国名,在今山东掖县北。
浇:有过国的国君。
斟灌、斟鄩:夏的同姓诸侯。
(7)夏后相:夏朝的国君, 夏朝第五代君主。
(8)后缗:相的妻子。
娠:怀孕。
(9)窦:洞,孔。
(10)有仍: 古代诸侯国名,后缗的一娘一家,在今山东的济宁。
(11)牧正:管理畜牧的官。
(12) 惎:忌恨。
戒:提防。
(13)椒:浇的臣子。
(14)有虞:古代诸侯国名,姓姚, 在今山西永济。
(15)疱正:管理膳食的官。
(16)除:避免。
(17)二姚:指有虞国君 虞思的两个女儿,虞是姚姓国,所以称二姚。
(18)邑诸纶:把纶邑封给他。
纶 在今河南虞城东南。
(19)成:十平方里为一成。
(20)旅:五百里为一旅。
(21)兆:开始。
(22)女艾:少康的儿子。
豷(yi):浇的弟弟,戈国国君。
(24) 旧物:指夏代原来的典章制度。
(25)丰:壮大。
(26)同壤:同处一方,国土相连。
(27)食:消除。
(28)姬:指吴国。
吴国为姬姓国家。
(29)介:处在...... 中间。
夷蛮:指楚国和越国。
(30)伯:同“霸”。
(31)生聚:养育人民和积聚 财富。
(32)教训:教育和训练。
(33)外:后。
为沼:变为湖沼,意思是国家灭亡。
【译文】
吴王夫差在椒山打败了越军,报了檇李战役吴国战败之仇。
接着,吴军进入了越国,越王勾践率领五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退守到会稽山,并派大夫文钟通过吴国太宰伯嚭去请求讲和。
吴王夫差准备同意越国的请求 。
伍员说:“不可答应。
臣下听说:‘树立德行不如越多越好,去去除病痛不如 越彻底越好。
’从前有过国的国君浇杀了斟灌后又去攻打斟鄩,消灭了夏朝君主相。
相的妻子后缗正怀着孕,从墙洞里逃出去,逃回一娘一家有仍国,在那里生下了少康。
少康长大后当了有仍国的牧正,他忌恨浇,又时刻提防着浇的迫害。
浇派大臣 椒去抓少康,少康逃到了有虞国,在那里当上了疱正,得以避开了浇的杀害。
有虞的国君虞思这时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为妻,并把纶邑封给了少康。
少康 有方圆十里的土地,有五百名士兵,能够广施德政,并开始谋划复兴国家,收罗夏朝的遗民,按抚属下的官员。
少康派女艾去刺探浇的情况,派季杼去引一诱浇的弟弟豷,结果灭掉了过国和戈国,复兴了夏禹业绩,祭祀夏朝的祖先并祀享天帝,恢复了从前的典章制度。
现在是吴国比不上有过国的强大,而越国却比少康强大,如果越国再壮大起来,岂不是很难对付吗?越王勾践 能够一爱一护人民,注意施行恩惠,施行恩惠不会失掉人心,一爱一护民众而不忘掉有功的人。
越国同我们国土相连,又世世代代有冤仇。
在我们战胜越国时不把它灭掉 ,却要保存它,这就违背了天意,助长了仇敌,日后即使后悔,也无法消除 祸患。
吴国的衰亡,已经为期不远了。
吴国处在夷蛮之间又助长仇敌, 想用这种办法去谋求霸权,必定行不通。”
吴王夫差没有听从伍员的话。
伍员退出来后 对别人说:“越国用十年的时间养育了人民和积聚财富,用十年的时间对 人民进行教育和训练,二十年之后,吴国大概会变成荒凉的湖沼了!”三月,越国和吴国讲和了。
【读解】
读了这个故事,很让我们疑心,这是否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因为伍员,也就是伍子胥,真的是liào事如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竟然 就在二十年后灭掉了吴国,应了伍子胥的预言。
当然,这个故事没有造假,不是假冒伪劣产品,而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这样我们的确要佩服伍子胥的眼光和头脑了。
他是清醒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理一性一的一精一神和现实主义态度。
他识破了越国在兵临城下之时媾和来保存实力的意图,援引历史教训来告诉吴王夫差,却未被采纳。
这又一次告诉我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发展虽然不是重复循环的,但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确乎要栽大跟头。
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的“少康中兴”,就是一面镜子。
国家虽然亡了,但留下了复仇的种一子, 为日后的复兴提一供了火种。
星星之光,可以燎原。
少康就真的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灭掉仇敌,光复了祖先的业绩。
教训之二,是对陷入困境的“穷寇”,要穷追猛打,直至彻底消灭,不留任何祸根, 不时敌手有任何东山再起的希望,也就是要灭掉“种一子”。
还是一毛一主席英明, 他老人家早就手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鲁迅先生也极力倡导通打“落水狗”的一精一神,即使狗儿落入水中做出哀求的可怜状,也要通打之,否则,它一旦爬上岸来,又会咬人的。
古人也总结过不能纵虎归山,要不然会遗害无穷。
从这个方面来说,吴王夫差放过越王勾践,实在是养虎遗患,玩火以至自一焚。
教训之三,从越王勾践的角度说,在明知对手强大时,及时的表示屈服,要求媾和,以便保存实力,另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是迫不得已最好的选择。
识时务者为俊杰。
勾践不愧为识时务者,在即将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甘拜下风,屈居人下,以屈求神,保住了复仇的种一子。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教训之四,要有坚韧不拔地坚持下去的毅力,事业终将成功。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勾践大概是牢记住了这一点,并且再退一步,加上十年,用两倍的时间来为复仇作准备。
这个过程也够漫长的,其中的屈辱辛酸,非局外人所能体验。
以国君的身份,卧薪尝胆,这要有超出常人的毅力。
在长期的艰难困苦之中,人的一精一神随时都会有崩溃的可能,随时都可能因挫折而彻底的放弃希望和努力。
但是勾践坚持下来了。
因此我们也要敬佩勾践,佩服他的坚韧不拔地向目标挺一进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