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
第52讲
刚才讲到乾坤交一媾的大还丹,到了顶上凝而成丹这一节。
还丹后的锻炼
“故曰捣冶并合之,持入赤色门”,在顶上与天地一精一神相往来,与天地交一媾大还丹。
所谓天地大还,回转来,他形容像药店里捣药一样,还要锻炼并合一拢来。
赤色门就是胸口,天地的一精一神与我们自己的,下来进赤色门到心中。
“此二句,有吸一舐一撮闭,无数作用在内”,我们一般练气功做瑜珈术,学密宗道家,“吸”是自然有吸气的作用。
我们的鼻子,浑身的一毛一孔,也有这个作用,好像永远在吸气,把天地之气吸向里面。
上面那个境界也在吸天地的一精一华。
“一舐一”,这个一舐一就很妙了,道家叫做“无上之密”,过去在道家是不传的,现在我都公开讲。
我们当年磕头求呀,求得好痛苦,学了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
我们打坐时,舌抵上颚,这个时候舌头正立起来,在较后位置有个小一舌头、喉管这里,就封锁了。
鼻子也直接给他封锁,自然抵住了,这是讲气脉通了。
所以气脉通了没有,一看他的体形,由这一点就看出来了。
这个你们年轻的不要学了,免得去批评这个那个,那很罪过。
喉结之下,密宗叫做喉轮,认为喉轮下面气脉打通后,这个人没有妄想了。
道家讲得更严重,这个喉结,尤其男人看得很清楚,我们身上好几个结,大家注意没有?喉结这里一个,心窝子有一个,下面有一个,尤其女一性一,盆骨那里生孩子要打开的。
这三个地方三结,这个结都会打开,打开并不是没有喉结了,喉结照样有,是里面打开了。
打开了,道家叫做打通生死玄关。
这个生死玄关打通了的人,发言吐语的音声不同了,他可以跳出普通的生死,生死也有办法控制了。
有时大家打坐觉得喉轮这里很胀,有时到了这里过不去,像有痰一样,想吐也吐不出来,就是这个关口没有打通。
“撮闭”就是前一陰一后一陰一收拢来,闭掉了一精一门。
假使是生过孩子的女一性一,或者年纪大的,这个时候返老还童,变成少女一样,自然撮闭。
这个里头的工夫、境界,“无数作用在内”,那实在太多了。
一般人打坐,在某一个境界、某一个程度也偶然碰到这种现象,不要认为有道了,那叫瞎猫撞到死老鼠,靠不住的!因为这个时候要能自己做主才算。
“无数作用在内”这一句话,在自己的书上就要圈起来,这里头东西太多,意思跟你讲不完。
到这个境界,就是说“天元丹”凝结回来了。
“赤色门,即绛宫乾鼎是也。”
绛宫就是心口,由胸口一路起到头顶的气脉都是通的。
“药既升鼎,渐凝渐结,又徐徐从乾鼎引下,送归黄庭。”
到这个时候,已经两三步来去了,中间如果碰到魔障,断了就断了,又变成凡夫,乃至变成比普通人还惨!如果都不断,“又徐徐从乾鼎引下”,从上面下降,“送归黄庭”,再回到黄庭这个中宫。
防止泄漏的方法
“此时当用固济之法,深之又深,密之又密。
直到虚极静笃,一点真一陽一之炁,方不一泄漏。”
到这一步更难了,又重新回转来,一上一下就是 一升一降,同地球物理一样。
像前两天很闷快下雨了,古人的诗“万木无声知雨来”,万木包括了草,夏天的天气闷得连草都不动,一点气流都不动,闷极了,地心的蒸汽要上来了,所以“潘然上升”。
地心的蒸汽上来,一冲到上面刚好碰到虚空中有冷气一团一,冷热一结合,下降就变成雨了。
修道也是这样,这个甘露下降时,自己自然会“吸、一舐一、撮、闭”,不是要你有意去做。
所以奇怪就在这里,是你身一体这个生命,到那个时候都自然会动起来,自然晓得吸,自然晓得一舐一。
口在这里开了,吃天地的东西,下面自然凑拢来了,前面自然就关闭了。
男一女都一样,自然的,不要你指挥它,这是生命的功能、本能。
这样“送归黄庭”,到中宫来。
此时最难啦!这个时候要能不漏,这并不是指睡梦不遗。
“此时当用固济之法”,什么法子他没有讲,总之用方法坚固起,绝不能漏,要六根不动,要六根大定。
如果突然告诉你股票大跌了,你当然要下座了,那早漏掉了。
这个所谓“固济之法”,“深之又深,密之又密”,封固了六根不动,“直到虚极静笃,一点真一陽一之炁,方不一泄漏”。
前面巳经讲过,这又是第二层了,所以“九转还丹”,道家就是这样转,并不是说你把气从背下面上来,到前面一转,转了几圈就打通了,那不是的。
“故曰,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
原文讲固济,就是“固塞其际会”,坚固身一体与外际的关系,不交感了,必须使它极坚固,这个时候要闭关了。
修行人真正闭关是这个时候,普通人一般讲闭关是没有资格的。
“固塞之极”就是六根不漏了,“一一陽一动于九地之下”,一陽一气又在下发动,“形如烈火”,这个时候厉害了,密宗翻成“拙火”,也叫“灵力”,显教就是先得四加行的煖。
其实佛法的修持都有,显教佛经上都告诉你了,不过一般解释经典的法师不讲工夫,所以批注不同。
这个“形如烈火”是煖了,拙火发动了,这股力量冲出来,没有办法叫它静止。
体内龙吟虎啸
“斩关而出,正子时一到,亟当发真火以应之。”
这个才叫做“正子时”来了,这里不是“活子时”,是真正自己生命当中的“正子时”,一一陽一来复,一一陽一初动。
那么,要“发真火以应之”,这就难了。
假火是物质之火,我们身上的火在哪里?佛家有时候叫“三昧真火”。
“三昧”是定中的境界,这个真火发动了。
有些修密宗观想火光,结果观得一身都发烫,以为自己拙火动了,那是很糟糕的,是病相。
究竟什么才是真火呢?我首先给大家讲别家的批注你就了解了。
《楞严经》上说“一性一火真空,一性一空真火”,就是这个东西。
所以“真火”就是“真念”,上面不是用真意吗?这个地方叫真火,就是有念无念之间出来的那个火力。
这个火力,叫他热力也可以。
火力哪里来的呢?你看到打铁的拉风箱,用风去吹动那个火,所以这个时候,有形的来往,就是练气了。
“霎时乾坤阖辟,龙一虎交争”,那个境界大得很,整个的下部、头顶都在动,那硬是动!都打开,全身都有震动的现象,山崩地裂一样,怕人得很。
胆子小一点的话,在这里就倒了,这叫修逃,赶紧逃避了。
很多人打坐有一点境界就吓死了,不敢坐了。
“乾坤阖辟”,“阖辟”就是一吸一撮一样,开合很大。
“龙一虎交争”就是有争战之相。
“便有龙吟虎啸之一声”,“龙吟虎啸”,自己内在硬是有龙吟,声音大得很,但是坐在旁边的人不知道。
里面的声音如雷,有时脑子像打雷一样,整个的震动了,会吓死你,人都昏了。
下面的气也在动,上面又龙吟,这些都是实在境界。
现在有些人打打坐,脑后听到煮饭水烧开了一样吱吱叫,那个不算,不过已经不错了。
伍柳派的道家叫做“脑后鹫鸣”,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是气脉通过后脑玉枕,没有走通的关系,那个不是“龙吟虎啸”。
现在回转来讲“龙吟虎啸”,那 就大了,这个时候所谓真火发动,“故曰,炎火张于下,龙一虎声正勤”,这是一步一步工夫,他讲到这里又停掉了。
所以丹经道书之难懂,他不告诉你;不是不告诉你,是你自己会了,所以下面不讲了。
你说他讲了没有?
文火武火配合烹药
“大药初生,用文火以含育之”,这个时候念头要清净, 用文火了。
文火就是小小的火慢慢地炖。
先用文火,再用武火,“方得升腾而出炉”,这个时候才能由下向上走。
这中间好像没有答复,但又答复了你,里头很多问题。
为什么这些 古人所谓祖师们,写到这里好像都很舍不得讲一样?因为很难形容,很难讲!任何一个字下错了都害死人,后人都会执著那个境象,所以不愿把人家教错了路,宁可简化而不宣。
不像现代人的著作都是吹牛的,自己还没有三分成就,就讲成十分八分了,都是乱骗人。
古人不会的,尤其这些叫做传天地的正道,绝不敢乱来。
但是刚才我讲过,你要熟读丹书才懂,因为他散开了,在别的地方已经说了。
“大药既生,用武火以煅炼之,方得结实而归鼎。
故曰, 始文使可修”,开始用文火烹炼,“终竟武乃成”,到了真一陽一之炁一动,就要武火来了才成功。
“此中火候,不可毫发差殊”,这个火候差一点都不行,难之又难。
“当用文而失之于 猛,则火太炎矣”,如果该用文火的时候,你用武火来,把它烧焦了。
“当用武而失之于弱,则火太冷矣”,应该用武火的时候,你结果用文火,太冷。
其实不要说这个,平常大家打坐做工夫修道,也要文武双全的。
有时候要动,不一定死坐的,所以我叫你们要运动,太极拳太文火了,有时候要少林拳武火一点。
有时候,你该用文火的时候就要静,一动一 静之间要能掌握好。
印光法师是讲净土宗念佛的,但是他警告后人的话倒蛮对,“动以修身,静以修心”。
“必相其宽猛之宜,调其寒温之节,方能得中。”
这个“相”字要当动词来看,不是现象那个“象”。
“相”是辅助, 他的意思是这个时候,我们要辅助自己的工夫。
“宽猛”,拿政治来比方,有时候法网要管理得严,这是猛;有时候要宽大。
这“宽猛之宜”,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该修整的时候修整。
“调其寒温之节”,该冷该热,等于冷气要晓得调整,不然太冷了,得了冷气病也不对。
晓得调整,“方能得中”,完全对的时候,就中节了。
“故曰,候视加谨密,审察调寒温。
子时从尾闾起火,应复卦,一一陽一初动,是为天根。”
为什么讲子时呢? 一一陽一来复,一陽一是从下部发生的,“从尾闾起火”,实际上就是从海底、尾闾、会一陰一穴一这个地方发生。
“应复卦”,拿《易经》的卦象来讲就叫做复卦,一一陽一来复。
“一一陽一初动”叫做“天根”,从下面来。
我们修道人的一性一命就是静到极点时从下部动。
其实何止修道,每个人也都是这样,生病就要休息,常常中医、西医都不管这一套了。
我看到人家生病,第一个吩咐注意这个问题。
有人生病躺在医院快要好时想回家,因为一精一神好了,一性一的欲念冲动,要回去玩玩了,都是这样死的。
有些病也是那么得的,有些人,我问他怎样得病的,他说不知道。
其实就是在做一愛时得的,这叫高兴快活的死,就是这个道理。
自身一陰一陽一要调好
修道也是一样,你看普通人一精一神一旺,欲念跟着来了,即使没有欲念,也漏掉了。
所以万人修没有一个人成就的,在这第一关就过不去。
这第一关纵然给你守住了,这一步一步的工夫,又来了一一陽一来复,每一关你都过不去。
一陽一气一来的时候就想一陰一了,异一性一相吸,自然的道理。
本身的一陰一陽一怎么配合是你的本事,这是智慧功德,否则你就过不去。
那么你说,我绝对守戒律,又有问题来了,因为“孤一陽一不生,孤一陰一不长”。
那你说八九十岁还去结婚配对吗?不是这个,是你本身的一陰一陽一调配,不晓得调配就没有用,那也是孤一陽一不生,孤一陰一不长,这个道理非常难了解!
“一一陽一初动,是为天根”,道书只讲一一陽一,后面都没有讲,所以一般人看书时只抓住一一陽一初动,活子时,接下去子丑寅卯一步一步要跟上来的啊。
一陽一有六个,一陰一也有六个,一陰一极了一陽一生,要第二节再上。
拿地支来讲,子丑寅卯辰巳是六节,到午时一一陰一来了。
午时以下六节是下半天,所以一陽一有六爻,一陰一有六爻。
身一体也是这样。
就拿背脊骨来说,由下面发动,差不多到了胸这里,你们有些打坐做工夫,慢慢腰酸背痛,那不过是第二一陽一要动以前,因为你这一部分有病,还没有冲过关,所以有腰酸背痛的现象,不是打坐出了一毛一病。
要到“直至六一陽一纯乎乾”,一陽一气充满到顶了,“动极而复静矣”, 动极就又静了,一陽一是动是放射,一陰一是吸收是归纳。
一陰一陽一多变化
“午时从泥丸退火”,到了静态来又下降了,“应姤卦”,姤卦有一一陰一,天风姤( 〉,外卦还是乾卦,乾为天;下卦是巽卦,巽为风。
上面五爻是一陽一的,只有下面一爻一陰一动,这五一陽一里头一一陰一多可贵!等于复卦五一陰一里头一一陽一。
我常常讲你 们不懂《易经》,什么叫一陰一陽一?那个复卦是五女一男一起在孤岛上,孤零零的,永远不晓得回不回得去,这一个男人,五个女人都抢,不晓得多宝贵,那是复卦。
姤卦恰恰相反,五个男人在孤岛上,只有一个女人,这五男都在追,物以稀为贵。
所以学《易经》要懂得“一陽一卦多一陰一,一陰一卦多一陽一”,这些道理都是哲学,道理很深。
从泥丸宫又下降“应姤卦”, 这个“姤”字宋朝人改的,原来就是交一媾的“媾”,男一女之媾。
唐朝以前规规矩矩用“媾”字,宋朝这些理学家很讨厌,专门挂假面具,认为这个字不大好看,就把它改成“姤”了。
“一一陰一初静,是为月窟”,这个“月窟”实际上是倒转来,上面空了,下面充实。
天根是下面空了,一陽一气向上走,两个颠倒。
宋朝有一个有名的邵康节,他讲修道的诗:“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到这个境界时,天根、月窟就是这里所说的,讲天根正是月窟,讲月窟正是天根, 说一陰一的正是一陽一在里头,讲一陽一的正是一陰一的在里头。
所以天根从下到上,月窟反而从上到下。
“天根月窟闲来往”,上下都打通了,“三十六宫都是春”。
“直至六一陰一纯乎坤,静极而复动矣”,所以,到了静极纯一陰一的境界时,静极又一陽一生了。
“故曰,周旋十二节”,“周旋” 就是转圆圈,轮回,旋转。
“十二节”是十二个节,一年是二十四节气,六一陰一六一陽一,一天十二个时辰。
“节尽更须亲”, 他一节一节完了,一个阶段到一个阶段,修道由一个程序到一个境界,每个境界都不同,所以我讲这是科学的,一步有一步的工夫。
“此乾坤大交的法象也”,这是讲乾坤大交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