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白话文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宋尚斋何平译注
【说明】
韩安国是汉初名将,他不仅在平息吴、楚七国叛乱时有功,而且在后来对匈奴的作战中也是重要的将领。
他的发迹是在为梁孝王出使朝廷时,因在汉景帝面前,替梁孝王辩护而受到了窦太后的赏识。
随后虽曾因犯法免官,但由于窦太后的关照,竟一下子从狱中囚徒提升为二千石级的梁国内史。
武帝初年,外戚田蚡掌权,韩安国向其行一贿,被召至京师,从此青云直上,不断升迁,官至御史大夫。
田蚡死后,韩安国逐渐失势,不断被疏远降职,最后抑郁而死。
《韩长孺列传》通过韩安国任途经历的叙写,展现了汉初官吏升迁贬谪的一些内幕。
他的任途生涯以外戚田蚡掌权为界,明显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由于窦太后的赏识和田蚡的举荐,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田蚡死后,他开始走下坡路。
文中还揭露了朝中的一些丑闻和弊端,像窦太后的偏一爱一少子,耍弄权术,以及官吏的行一贿等。
韩安国为人一精一明,工于心计。
他明知窦太后喜一爱一梁怀王,也深知太后不见梁使,是由于景帝的缘故,于是他就去找了大长公主为梁怀王说情辩护,他也预料到大长公主会将他的辩护转告太后。
果然不出所料,他的辩护正中太后下怀,所以受到赏识。
后来,梁怀王的两个亲信为帮怀王争皇位继承人而杀了袁盎,景帝派人来抓,但罪犯被梁怀王匿藏。
韩安国听到后,便去劝说梁怀王,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怀王,迫使两个罪犯自一杀。
缓和了梁怀王与朝廷的紧张关系,既受到梁怀王的感激,又进一步得到了景帝和窦太后的垂青。
文章通过这些具体事件的细致刻划,表现了韩安国谙于为官之道,善于调和统治者内部关系的特点。
文章也写了韩安国远身避祸的本领。
当他力排王恢,主张与匈奴和亲不久,汉王朝以马邑城诱敌深入,企图一举消灭时,消息意外泄露,诱敌失败。
作为这次行动的主将韩安国丝毫没被触一动,而作为韩安国部下的王恢,却被皇帝追究责任,被一逼一十自一杀。
文章写了韩安国的一生,但不是将其经历巨细无遗地罗列一番,而是就韩安国言行中比较突出,又能显示他一性一格特征的典型事例加以描写刻划,从而塑造了一个一精一明官僚的形象。
【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后适居睢陽。
曾经在邹县田先生之处学习《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
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
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
因为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国梁国的防线。
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窦太后很一宠一爱一他,允许他有自己推举梁国国相和二千石级官员人选的权力。
他进出、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
景帝听说后,心中很不高兴。
窦太后知道景帝不满,就迁怒于梁国派来的使者,拒绝接见他们,而向他们查问责备梁王的所作所为。
当时韩安国是梁国的使者,便去进见大长公主,哭着说:“为什么太后对于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从前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从函谷关以东的诸侯都联合起来向西进军,只有梁国与皇上关系最亲,是叛军进攻的阻难。
梁王想到太后和皇上在关中,而诸侯作乱,一谈起这件事,眼泪纷纷下落,跪着送我等六人,领兵击退吴楚叛军,吴楚叛军也因为这个缘故不敢向西进军,因而最终灭亡,这都是梁王的力量啊。
现在太后却为了一些苛细的礼节责怪抱怨梁王。
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见到的都是大排场,因此出行开路清道,禁止人们通行,回宫强调戒备,梁王的车子、旗帜都是皇帝所赏赐的,他就是想用这些在边远的小县炫耀,在内地让车马来回奔驰,让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一爱一他。
现在梁使到来,就查问责备。
梁王恐惧,日夜流泪思念,不知如何是好。
为什么梁王作为儿子孝顺,作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怜惜呢?”
大长公主把这些话详细地告诉了窦太后,窦太后高兴地说:“我要替他把这些话告诉皇帝。”
转告之后,景帝内心的疙瘩才解一开,而且摘下帽子向太后认错说:“我们兄弟间不能互相劝教,竟给太后您增添了忧愁。”
于是接见了梁王派来的所有使者,重重地赏赐了他们。
从这以后梁王更加受一宠一爱一了。
窦太后、大长公主再赏赐韩安国价值约千余金的财物。
他的名声因此显著,而且与朝廷建立了联系。
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
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
田甲说:“要是再燃一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
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从囚徒中起家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
田甲弃官逃跑了。
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
田甲便脱一衣露胸前去谢罪。
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
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梁国内史空缺之际,梁孝王刚刚延揽来齐人公孙诡,很喜欢他,打算请求任命他为内史。
窦太后听到了,于是就命令梁孝王任命韩安国做内史。
公孙诡、羊胜游说梁孝王,要求他向汉景帝请求做皇位继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恐怕朝廷大臣不肯答应就暗地里派人行刺当权的谋臣。
以至杀害了原吴国国相袁盎,汉景帝便听到了公孙诡、羊胜等人的谋划,于是派使者务必捉拿到公孙诡、羊胜。
汉派使者十批来到梁国,自梁国国相以下全国大搜查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抓到。
内史韩安国听到公孙诡、羊胜隐藏在梁孝王宫中,韩安国入宫进见梁孝王,哭着说:“主上受到耻辱臣下罪当该死。
大王没有好的臣下所以事情才紊乱到这种地步。
现在既然抓不到公孙诡、羊胜,请让我向您辞别,并赐我自一杀。”
梁孝王说:“你何必这样呢?”
韩安国眼泪滚滚而下,说道:“大王自己忖度一下,您与皇上的关系比起太上皇(刘太公)与高皇帝以及皇上与临江王,哪个更亲密呢?”
梁孝王说:“比不上他们亲密。”
梁孝王说:“太上皇、临江王与高皇帝、皇上都是父子之间的关系,但是高皇帝说:‘拿着三尺宝剑夺取天下的人是我啊’,所以太上皇最终也不能过问政事,住在栎(lì,立)陽宫。
临江王是嫡长太子,只因为他母亲一句话的过错就被废黜降为临江王;又因建宫室时侵占了祖庙墙内空地的事,终于自一杀于中尉府中。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治理天下终究不能因私情而损害公事。
欲话说:‘即使是亲生父亲怎么知道他不会变成老虎?即使是亲兄弟怎么知道他不会变成恶狼?’现在大王您位列诸侯却听信一个邪恶臣子的虚妄言论,违反了皇上的禁令,阻挠了彰明法纪。
皇上因为太后的缘故,不忍心用法令来对付您。
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自己改过,可是大王最终也不能觉悟。
假如太后突然逝世,大王您还能依靠谁呢?”
话还没有说完,梁孝王痛哭流涕,感谢韩安国说:“我现在就交出公孙诡、羊胜。”
公孙诡、羊胜两人自一杀。
汉朝廷的使者回去报告了情况,梁国的事情都得到了解决,这是韩安国的力量啊。
于是汉景帝、窦太后更加看重韩安国。
梁孝王逝世,恭王即位,韩安国因为犯法丢一了官,闲居在家。
建元年间(前140-前135),武安侯田蚡担任汉朝太尉,受一宠一幸而掌大权,韩安国拿了价值五百金的东西送给田蚡。
田蚡向王太后说到韩安国,皇上也常说韩安国的贤能,就把他召来担任北地都尉,后来升为大司农。
闽越、东越互相攻伐,韩安国和大行王恢领兵前往。
还没有到达越地,越人就杀死了他们的国王向汉朝投降,汉军也就收兵了。
建元六年(前135)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
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
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
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
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
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一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
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
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况且强一弩一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一毛一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
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
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和亲的第二年,就是元光元年(前134),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通过大行王恢告诉皇上说:“匈奴刚与汉和亲,亲近信任边地之民,可以用财利去引一诱他们。”
于是暗中派遣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投降,财物可以全部得到。”
单于很信任他,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答应了聂翁壹。
聂翁壹就回来了,斩了死囚的头,把他的脑袋悬挂在马邑城上,假充是马邑城官吏的头,以取信于单于派来的使者。
说道:“马邑城的长官已经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
于是单于率领十余万骑兵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
正在这个时候,汉王朝埋伏了战车、骑兵、材官三十多万,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
卫尉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担任轻车将军,大行王恢担任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担任材官将军。
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诸位将军都隶属护军将军。
互相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时汉军的伏兵就奔驰出击。
王恢、李息、李广另外从代郡主攻匈奴的军用物资。
当时单于进入汉长城武州塞。
距离马邑城还有一百多里,将要抢夺劫掠,可是只看见牲畜放养在荒野之中,却见不到一个人。
单于觉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台,俘虏了武州的尉史。
想向尉史探问情况。
尉史说:“汉军有几十万人埋伏一在马邑城下。”
单于回过头来对左右人员说:“差点儿被汉所欺骗!”就带领部队回去了。
出了边塞,说:“我们捉到武州尉史,真是天意啊!”称尉史为“天王”。
塞下传说单于已经退兵回去。
汉军追到边塞,估计追不上了,就撤退回来了。
王恢等人的部队三万人,听说单于没有跟汉军交战,估计攻打匈奴的军用物资,一定会与单于的一精一兵交战,汉兵的形势一定失败,于是权衡利害而决定撤兵,所以汉军都无功而返。
天子恼怒王恢不攻击匈奴的后勤部队,擅自领兵退却。
王恢说:“当初约定匈奴一进入马邑城,汉军就与单于交战,而后我的部队攻取匈奴的军用物资,这样才有利可图。
现在单于听到了消息,没有到达马邑城就回去了,我那三万人的部队抵不过他,只会招致耻辱。
我本来就知道回来就会被杀头,但是这样可以保全陛下的军士三万人。”
皇上于是把王恢交给廷尉治罪。
廷尉判他曲行避敌观望不前,应当杀头。
王恢暗中送给了田蚡一千金。
田蚡不敢向皇帝求情,而对王太后说道:“王恢首先倡议马邑诱敌之计,今天没有成功而杀了王恢,这是替匈奴报仇。”
皇上朝见王太后时,王太后就把丞相的话告诉了皇上。
皇上说:“最先倡议马邑之计的人是王恢,所以调动天下士兵几十万人,听从他的话出击匈奴。
再说这次即使抓不到单于,如果王恢的部队攻击匈奴的军用物资,也还很可能有些收获,以此来安慰将士们的心。
现在不杀王恢就无法向天下人谢罪。”
当时王恢听到了这话就自一杀了。
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一合世俗,但都处于忠厚之心。
他贪嗜钱财。
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
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四年多,丞相田蚡死了,韩安国代理丞相的职务,给皇帝导引车驾时堕下车,跌跛了脚。
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韩安国,派人去看望他,脚跛得很厉害,于是改用平棘侯薛泽担任丞相。
韩安国因病免职几个月,跛脚好了,皇上又任命韩安国担任中尉。
一年多后,调任卫尉。
车骑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从上谷郡出塞,在龙城打败了匈奴。
将军李广被匈奴所俘虏,又逃脱了;公孙敖伤亡了大量士兵;他们都该杀头,后来出钱赎罪成为庶人。
第二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杀了辽西太守,等到侵入雁门,杀死和掳去几千人,车骑将军卫青出兵追击,从雁门郡出塞。
卫尉韩安国担任材官将军,驻守在渔陽。
韩安国抓到俘虏,俘虏供说匈奴已经远远离去。
韩安国立即上书皇帝说现在正是农耕时节,请求暂时停止屯军。
停止屯军一个多月,匈奴又大举入侵上谷、渔陽。
韩安国的军营中仅有七百多人,出迎与匈奴交战,无法取得胜利,又退回军营中。
匈奴俘虏掠夺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财物而离去。
天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恼火,派使者责备韩安国。
调韩安国更加往东移动,驻守在右北平。
因为当时匈奴的俘虏供说要侵入东方。
韩安国当初担任御史大夫和护军将军,后来渐渐被排斥疏远,贬官降职;而新得一宠一的年青将军卫青等又有军功,更加受到皇上的重用。
韩安国既被疏远,很不得意;领兵驻防又被匈奴所欺侮,损失伤亡很多,内心觉得非尝谘愧。
希望能够回到朝廷,却更被调往东边驻守,心里非常失意而闷闷不乐。
过了几个月,生病吐血而死。
韩安国在元朔二年(前127)中去世。
太史公说:我和壶遂审定律历,观察韩长孺的行一事得体,从壶遂的深沉含藏厚道来看,世人都说梁国多忠厚长者,这话确实不错啊!壶遂做官做到詹事,天子正要倚仗他来做汉朝丞相,偏偏又碰上壶遂去世。
不然的话,以壶遂廉洁的品行和端正的行为,这真是一个谦恭谨慎的君子啊。
【原文】【注解】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陽①。
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②。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③。
张羽力战,安国持重④,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①徙:迁居。
②《韩子》:即《韩非子》,战国末年法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
说:学说。
驺:即今山东省邹县。
③扞:通“捍”,抵御。
④持重:稳固防守。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一爱一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①,出入游戏,僭于天子②。
天子闻之,心弗善也③。
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④。
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⑤?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⑥,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⑦,惟梁最亲为艰难⑧。
梁王念太后、帝在中⑨,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
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⑩。
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11),入言警(12),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13),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一爱一之也。
今梁使来,辄案责之(14)。
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
不知所为。
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15)?”
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16),太后喜曰:“为言之帝。”
言之,帝心乃解(17),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
悉见梁使(18),厚赐之。
其后梁王益亲欢。
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余金(19)。
名由此显,结于汉(20)。
①这句的意思是说,梁孝王获得自行任命国相和二千石级官吏的权力。
②僭于天子:超越本分,比拟皇帝。
僭:超越本分。
梁孝王僭于天子事详见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
③弗善:不高兴。
④案:审查。
⑤曾:竟然。
省:明察。
⑥吴、楚、齐、赵七国:都是汉初所封的诸侯国,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主谋,反叛朝廷。
详见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
⑦关:指函谷关。
合从:指联合。
从,同“纵”。
乡:同“向”。
⑧艰难:指形势危险。
⑨中:指关中。
一说指京城。
⑩责望:责备抱怨。
(11)跸: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2)警:戒备。
按,以上二句为互文。
(13)侘:通“诧”。
夸耀。
鄙:边远的地方。
(14)辄:就。
(15)恤:顾怜。
(16)具:通“俱”。
都,全部。
(17)解:释散。
指疙瘩解一开。
(18)悉:全部,所有的。
(19)可:大约。
直:同“值”,价值。
(20)结于汉:指与朝廷建立了关系。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①,蒙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②?”
田甲曰:“然即溺之③。”
居无何④,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⑤。
田甲亡走⑥。
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⑦。”
甲因肉袒谢⑧。
安国笑曰:“可溺矣!鲍等足与治乎⑨?”
卒善遇之。
梁内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⑩,欲请以为内史。
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
①坐法抵罪:因犯法被判罪。
抵罪,抵偿其应负的罪责。
②独:难道。
然:同“燃”。
③溺:同“尿”。
④居无何:过了不久。
⑤徒:服劳役的犯人。
⑥亡走:逃跑。
⑦而:你的。
宗:宗族。
⑧肉袒:脱一去上衣,露出身一体的一部分。
⑨治:惩办。
⑩说:同“悦”。
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陰使人刺汉用事谋臣①。
乃杀故吴相袁盎②,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
汉使十辈至梁③,相以下举国大索④,月余不得。
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⑤,安国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臣死。
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⑥。
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
王曰:“何至此?”
安国泣数行下,曰:“大王自度于皇帝⑦,孰与太上皇之与高皇帝及皇帝之与临江王亲⑧?”
孝王曰:“弗如也。”
安国曰:“夫太上、临江亲父子之间,然而高帝曰‘提三尺剑取天下者朕也’,故太上皇终不得制事,居于栎陽⑨。
临江王,适长太子也⑩,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一杀中尉府(11)。
何者?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
语曰:‘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12)?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13),犯上禁,桡明法(14)。
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
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15),而大王终不觉寤(16)。
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17),大王尚谁攀乎?”
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
诡、胜自一杀。
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18),安国之力也。
于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国(19)。
孝王卒,共王即位(20),安国坐法失官,居家。
①陰使:秘密派遣。
用事:当权。
②故:指前任,原来的。
③辈:批。
④索:搜查。
⑤匿:隐藏。
⑥纷纷:杂乱的样子。
⑦度:估计,猜测。
⑧孰与:与……相比,哪一个……。
太上皇:指汉高祖刘邦之父刘太公。
临江王:指汉景帝之长子刘荣。
⑨栎陽:即栎陽宫。
⑩适:同“嫡”,指正妻或正妻所生的子女。
(11)用:因。
宫垣事:指刘荣建宫室时侵占了祖庙墙内的空地。
事见卷五十九《五宗世家》。
(12)安:怎么。
(13)浮说:指虚妄的言论。
(14)桡:通“挠”,阻挠。
(15)幸:希望。
(14)寤:通“悟”。
(17)有如:假如。
宫车即晏驾:指帝王死。
(18)释:消解。
(19)益重:更加看重。
(20)共王:“恭王”,梁孝王的长子刘买。
建元中①,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②。
蚡言安国太后③,天子亦素闻其贤④,即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⑤。
闽越、东越相攻⑥,安国及大行王恢将⑦。
未至越,越杀其王降,汉兵亦罢。
建元六年⑧,武安侯为丞相,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⑨,天子下议⑩。
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11),习知胡事。
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12)。
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13),怀禽一兽之心,迁徙鸟举(14),难得而制也(15)。
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16)。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16),虏以全制其敝(18)。
且强一弩一之极,矢不能穿鲁缟(19);冲风之末(20),力不能漂鸿一毛一(21)。
非初不劲,末力衰也。
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①建元: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前140-前135)。
②遗:赠送。
③太后:指王太后,名娡。
④天子:指武帝刘彻。
⑤迁:提升。
⑥闽越:越部族的一支。
东越:是闽越的分支。
⑦将:领兵。
⑧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⑨和亲: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少数民族之间有政治目的的联姻。
⑩下议:指交群臣议论商量。
(11)数:屡次。
(12)率:大致,一般。
倍:通“背”,违犯。
(13)负:依恃。
(14)迁徒鸟举:迁移就像鸟飞一般。
鸟举:鸟儿飞翔。
(15)制:控制。
(16)不属为人:意思是不内属中国作百姓。
(17)罢:通“疲”。
疲劳。
虏:对敌人的蔑称。
(19)鲁缟:鲁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的生绢,以轻薄闻名。
(20)冲风:由下往上刮的强风。
(21)鸿:雁。
其明年①,则元光元年②,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③:“匈奴初和亲,亲信边④,可诱以利。”
陰使聂翁壹为间⑤,亡入匈奴,谓单于曰⑥:“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
单于一爱一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
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⑦,示单于使者为信。
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
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
①其明年:指和亲的第二年。
②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元光:汉武帝的第二个年号(前134-129)。
③豪:豪绅。
因:通过。
④亲信边:亲信边地之民。
⑤间:间谍。
⑥单于:匈奴君主的称号。
⑦县:同“悬”。
当是时,汉伏兵车骑材官三十余万①,匿马邑旁谷中。
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
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
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②。
王恢、李息、李广别从代主击其辎重③。
于是单于入汉长城武州塞。
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④,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
单于怪之,攻烽燧⑤,得武州尉史⑥。
欲刺问尉史⑦。
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
单于顾谓左右曰⑧:“几为汉所卖⑨!”乃引兵还。
出塞,曰:“吾得尉史,乃天也。”
命尉史为“天王”。
塞下传言单于已引去。
汉兵追至塞,度弗及,即罢⑩。
王恢等兵三万,闻单于不与汉合,度往击辎重,必与单于一精一兵战,汉兵势必败,则以便宜罢兵,皆无功(11)。
①车骑:成队的车马。
这里指骑兵。
材官:步兵。
②纵发:奔驰出去。
③辎重:军用物资。
这里指后勤部队。
④卤:通“掳”。
⑤烽燧:即烽火台。
⑥得:擒获。
⑦刺:探。
⑧顾:回头看。
⑨几:差一点儿。
⑩合:交锋。
(11)便宜:看怎样方便适宜,就酌情处理。
天子怒王恢不出击单于辎重,擅引兵罢也。
恢曰:“始约虏入马邑城,兵与单于接,而臣击其辎重,可得利。
今单于闻,不至而还,臣以三万人众不敌,禔取辱耳①。
臣固知还而斩,然得完陛下士三万人②。”
于是下恢廷尉③。
廷尉当恢逗桡④,当斩。
恢私行千金丞相蚡⑤。
蚡不敢言上,而言于太后曰:“王恢首造马邑事⑥,今不成而诛恢,是为匈奴报仇也。”
上朝太后,太后以丞相言告上。
上曰:“首为马邑事者,恢也,故发天下兵数十万,从其言,为此且纵单于不可得⑦,恢所部击其辎重,犹颇可得,以慰士大夫心。
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于是恢闻之,乃自一杀。
①禔:通“只”。
②完:保全。
③下:交给。
④逗桡:《集解》引《汉书音义》曰:“逗,曲行避敌也;桡,顾望,军法语也。”
⑤行:给予。
⑥造:作。
这里是“倡议”的意思。
⑦纵:即使。
安国为人多大略①,智足以当世取合②,而出于忠厚焉③。
贪嗜于财。
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④。
安国为御史大夫四岁余,丞相田蚡死,安国行丞相事⑤,奉引堕车蹇⑥。
天子议置相,欲用安国,使使视之,蹇甚⑦,乃更以平棘侯薛泽为丞相。
安国病免数月,蹇愈⑧,上复以安国为中尉。
岁余,徙为卫尉。
①多大略:指有韬略。
②取合:投合,迎一合。
③出:通“去”,丢掉,舍弃。
一说是产生之意。
④国器:指主持国政的人才。
行:代理。
⑥奉引:给皇帝导引车驾。
蹇(jiǎn,俭):跛足。
⑦甚:厉害。
⑧愈:痊愈。
车骑将军卫青击匈奴,出上谷,破胡茏城①。
将军李广为匈奴所得②,复失之③;公孙敖大亡卒;皆当斩,赎为庶人。
明年,匈奴大入边④,杀辽西太守,乃入雁门,所杀略数千人⑤。
车骑将军卫青击之,出雁门。
卫尉安国为材官将军,屯于渔陽⑥。
安国捕生虏,言匈奴远去。
即上书言方田作时⑦,请且罢军屯。
罢军屯月余,匈奴大入上谷、渔陽。
安国壁乃有七百余人⑧,出与战,不胜,复入壁。
匈奴虏略千余人及畜产而去。
天子闻之,怒,使使责让安国⑨。
徙安国益东⑩,屯右北平。
是时匈奴虏言当入东方。
①茏城:即龙城。
②得:俘获。
③失之:指李广被匈奴俘获后又逃走。
事见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
④大入边:大举入侵边境。
⑤略:劫掠。
⑥屯:驻守。
⑦方:正当。
田作时:农耕时节。
⑧壁:营垒。
乃:才。
⑨让:责备。
⑩益东:更加东移。
安国始为御史大夫及护军①,后稍斥疏②,下迁③;而新幸壮将军卫青等有功④,益贵。
安国既疏远,默默也⑤;将屯又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
幸得罢归,乃益东徙屯,意忽忽不乐⑥,数月,病欧血死⑦。
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⑧。
①护军:指护军将军。
②稍斥疏:渐渐被排斥疏远。
③下迁:降职。
④幸:得一宠一。
壮:指年轻。
⑤默默:郁郁不得志的样子。
⑥忽忽:失意的样子。
⑦欧:通“呕”。
吐。
⑧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元朔:汉武帝第三个年号(前128-前123)。
太史公曰:余与壶遂定律历①,观韩长孺之义,壶遂之深中隐厚②。
世之言梁多长者,不虚哉!壶遂官至詹事,天子方倚以为汉相,会遂卒③。
不然,壶遂之内廉行脩④,斯鞠躬君子也⑤。
①律历:乐律和历法。
②深中隐厚:深沉含藏着厚道。
③会:恰遇。
④行修:指行为端正。
⑤鞠躬:谦恭谨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