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斋何平译注【说明】本传是袁盎和晁错的合传《史记白话文》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史记白话文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史记白话文

史记白话文 -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史记白话文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宋尚斋何平译注

【说明】

本传是袁盎和晁错的合传。

袁盎在汉文帝时,深得信任,所言皆听,但到汉景帝时,却被查办,降为庶人。

而在文帝时默默无闻的晁错曾数十次上书也不被采纳,到景帝时,因与之密切,却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权倾九卿,不可一世。

真可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晁错削藩,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刘氏王朝的统治。

但在吴楚叛乱的危急时刻,景帝却亲自下令将其杀死,由此可见统治者的残忍无情。

司马迁在《袁盎晁错列传》中对此都有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映。

袁盎为人敢言直谏,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他强调等级名分,要求人们都按“礼”的规定行一事,不能有僭越行为。

文章中所写袁盎与皇帝、后妃、丞相、诸侯王的几件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来选材的,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件的一精一细刻划,把袁盎的一性一格特征较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与袁盎不同,晁错受法家思想影响极深,要求依法行一事,为此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对法令多次更正修改;他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王的势力,为此他不仅置大臣们的反对于不顾,连父亲的劝说也拒绝了。

文中写晁错,主要写他的“峭直刻深”,似乎不近人情,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篇文章不仅能紧紧围绕表现人物的一性一格特点来选取典型事件,而且能把两个人的合传写得浑然一体。

文中对袁盎、晁错两人生平事迹的叙述有分有合,分得清楚,合得自然,既条理井然,又结构完整。

【译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

他的父亲从前曾经与强盗为伍,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

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

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

绛侯周勃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

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

袁盎进谏说:“陛下以为丞相绛侯是什么样的人?”

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

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

国家的重臣能与皇上生死与共。

当年吕后的时候,诸吕掌权,擅自争相为王,以致使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的细微,几乎快要断绝。

在这个时候,绛侯周勃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正挽救。

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

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

过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

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

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

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

淮南王刘长来京朝见的时候,杀死了辟陽侯,他平时待人处事也相当骄横。

袁盎劝谏皇上说:“诸侯过去骄横必然会发生祸患,可以适当地削减他们的封地。”

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淮南王更加骄横。

等到棘蒲侯柴武太子准备造反的事被发觉,追查治罪,这件事牵连到了淮南王,淮南王被征召,皇上便将他贬谪到蜀地去,用囚车传送。

袁盎当时担任中郎将,便劝谏说:“陛下向来娇纵淮南王,不稍稍加以限制,以至落到了现在这种地步,如今又突然摧折他。

淮南王为人刚直,万一在路上遇到风寒而死在半途中,陛下就会被认为以天下之大却容不得他,而背上杀死弟弟的恶名,到时怎么办呢?”

皇上不听,终于那样办了。

淮南王到了雍地就病死了,这个消息传来,皇上不吃也不喝,哭得很悲哀。

袁盎进入,叩头请罪。

皇上说:“因为没有采用你的意见,所以才落得这样。”

袁盎说:“皇上请自我宽心,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难道还可以追悔吗!再说陛下有三种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件事不足以毁坏您的名声。”

皇上说:“我高于世人的行为是哪三种?”

袁盎说:“陛下住在代国的时候,太后曾经患病,三年的时间,陛下不曾合眼,也不脱一下衣服睡觉,凡汤药不是陛下亲口所尝过的,就不准进奉给太后。

曾参作为贫民尚且难以做到这样,现在陛下作为君主却实行了,比起曾参的孝来那是超过得很多了。

诸吕当权时,大臣独断专行,而陛下从代地乘坐六辆下等马拉的车子,奔驰到祸福难料的京城来,即使是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比不上陛下。

陛下到达代国在京城的客馆,面向西两次辞让天子位,面向南坐着有三次辞让天子位。

许由辞让天下也只是一次,而陛下五次将天下辞让,超过许由四次之多啊。

再说陛下贬谪淮南王,是想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过错,由于官吏护卫得不谨慎,所以他才病死。”

于是皇上才感到宽解,说道:“那以后怎么办呢?”

袁盎说:“淮南王有三个儿子,随您安排罢了。”

于是文帝便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

而袁盎也因此在朝廷中名声大振。

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

宦官赵同因为不只一次地受到皇上的一宠一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

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侍从骑士,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

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

汉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一在车前,说道:“我听说陪同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

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受过刀锯切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笑着让赵同下去,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

文帝从霸陵上山,打算从西边的陡坡奔驰而下。

袁盎骑着马,紧一靠着皇帝的车子,还拉着马缰绳。

皇上说:“将军害怕了吗?”

袁盎说:“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就坐时不靠近屋檐边,家有百金财富的人站的时候不倚在楼台的栏杆上,英明的君主不去冒险而心存侥幸心理。

现在陛下放纵驾车的六匹马,从高坡上奔驰下来,假如有马匹受惊车辆毁坏的事,陛下纵然看轻自己,怎么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

皇上这才中止。

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

她们在宫中的时候,慎夫人常常是同席而坐。

这次,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

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

皇上也发怒,站起身来,回到宫中。

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区别,那样上下才能和睦。

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

再说陛下一宠一爱一她,就厚厚地赏赐她。

陛下以为是为了慎夫人,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

陛下难道没有看见过‘人彘’吗?”

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

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

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

他对士兵们仁慈一爱一护,士兵们都争相为他效死。

之后,提升为齐相。

又调动担任吴相。

在辞别起程的时候,袁种对袁盎说:“吴王骄横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国中有许多一奸一诈之人。

现在如果你要揭发惩办他们的罪行,他们不是上书控告你,就是用利剑把你刺死。

南方地势低洼潮一湿,你最好每天喝酒,不要管什么事,时常劝说吴王不要反叛就是了。

像这样你就可能侥幸摆脱祸患。”

袁盎采纳了袁种的策略,吴王厚待袁盎。

袁盎请假回家的时候,路上碰到丞相申屠嘉,便下车行礼拜见,丞相只从车上表示谢意,袁盎回到家里,在下属官吏面前感到羞愧,于是到丞相府上,要求拜见丞相。

丞相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见他,袁盎便下跪说:“希望别人回避,单独会见。”

丞相说:“如果你所说的是公事,请到官署与长史掾吏商议,我将把你的意见报告上去;如果是私事,我不接受私下的谈话。”

袁盎就跪着劝说道:“你当丞相,请自我权衡一下,与陈平、绛侯相比你怎么样?”

丞相说:“我比不上他们。”

袁盎说:“好,你自己都说比不上他们。

陈平、绛侯辅佐保护高祖,平定天下,当了将相,诛杀诸吕,保全了刘氏天下;您只是脚踏弓一弩一,才当了低级武士,又提升为队长,积累功劳做到了淮陽郡守,并没有出什么奇计,在攻城夺地、野外厮杀中立下战功。

再说陛下从代地来,每次上朝,郎官呈上奏书,他从来没有不停下车来听取他们的意见,意见不能采用的,就搁置一边,可以接受的,就采纳,从来没有人不称道赞许。

这是为了什么呢?是想用这种办法来招致天下贤能的士大夫。

皇上每天听到自己从前所没听过的事情,明白以前所不曾明白的道理,一天比一天更加英明智慧;您现在自己封闭天下人的口,而一天天更加愚昧。

以圣明的君主来督责愚昧的丞相,你遭受祸患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啊!”丞相于是拜了两拜,说道:“我是个粗鄙庸俗的人,就是不聪明,幸蒙将军教诲。”

申屠嘉引袁盎入内室同坐,把他作为上宾。

袁盎向来不喜欢晁错,只要有晁错在的地方,袁盎就离去;只要有袁盎在的地方,晁错也就离开。

两个人从来没有在一起谈过话。

等到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晁错当上了御史大夫,派官吏查核袁盎接收吴王刘濞财物的事,要按罪行的轻重给予惩罚。

皇帝下诏令赦免袁盎为平民。

吴楚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晁错对丞史说:“袁盎接收了吴王的许多金钱,专门为他遮掩,说他不会反叛。

现在反叛已成事实,我打算请求处治袁盎。

他必当知道叛乱的陰谋。”

丞史说:“事情还没有暴露出来,就惩治他,可能中断叛乱陰谋。

现在叛军向西进发,惩办袁盎有什么好处呢!再说袁盎也不该有什么陰谋”。

晁错犹豫不决。

有人将这件事告知了袁盎,袁盎害怕,当夜去见窦婴,向他说明吴王所以反叛的原因,希望能到皇上面前亲口对质。

窦婴进宫向皇上报告了,皇上就召袁盎进宫会见。

晁错就在面前,等到袁盎请求皇上避开别人单独接见,晁错退了下去,心里非常怨恨。

袁盎详细地说明了吴王谋反的情况,是因为晁错的缘故,只有赶快杀掉晁错来向吴王认错,吴军才可能停止。

他的这些话都记载在《吴王濞列传》中。

皇上任命袁盎担任太常,窦婴担任大将军。

这两个人向来有交情。

等到吴王谋反,居住在诸陵中有威望的人和长安城中的贤能官吏都争着依附他们两个人,驾车跟随在后面的每天有几百辆。

等到晁错已被诛杀,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到吴国。

吴王想让他担任将领,袁盎不肯。

吴王想杀死他,派一名都尉带领五百人把袁盎围困在军中。

当初袁盎担任吴国国相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从史偷偷地一爱一上了袁盎的婢女,与他私通,袁盎知道了这件事,没有泄露,对待从史仍跟从前一样。

有人告诉从史,说袁盎知道他跟婢女私通的事,从史便逃回家去了,袁盎亲自驾车追赶从史,就把婢女赐给他,仍旧叫他当从史。

等到袁盎出使吴国被围困,从史刚好是围困袁盎的校尉司马,司马就把随身携带的全部财物卖了,用这钱购买了两担味道浓厚的酒,刚好碰上天气寒冷,围困的士兵又饿又渴,喝了酒,都醉了,围守城西南角的士兵都醉倒了,司马乘夜里领袁盎起身,说道:“您可以走了,吴王约定明天一早杀您。”

袁盎不相信,说:“您是干什么的?”

司马说:“我是原先做从史与您的婢女私通的人。”

袁盎这才吃惊地道谢说:“您庆幸有父母在堂,我可不能因此连累了您。”

司马说:“您只管走,我也将要逃走,把我的父母藏匿起来,您又何必担忧呢?”

于是用刀把军营的帐幕割开,引导袁盎从醉倒的士兵所挡住的路上出来。

司马与袁盎分路背道而走,袁盎解下了节旄揣在怀中,拄着杖,步行了七八里,天亮的时候,碰上了梁国的骑兵,骑兵奔驰而去,终于将袁盎出使吴国的情况报告了皇上。

吴楚叛军已被攻破,皇上便把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改封为楚王,袁盎担任楚相。

袁盎曾经上书进言,但未被采纳。

袁盎因病免官,闲居在家,与乡里人在一起混日子,跟他们玩斗鸡赛狗的游戏。

洛陽人剧孟曾经拜访袁盎,袁盎热情地接待他。

有个安陵地方的富人,对袁盎说:“我听说剧孟是个赌徒,您为什么要和这种人来往呢?”

袁盎说:“剧孟虽是个赌徒,然而他母亲去世时,送葬的客人车子有一千多辆,这也是因为他有过人的地方。

再说危难的事人人都有。

一旦遇到危难有急事敲门,能不用父母还活着推辞解脱,不用有事不在家加以拒绝,天下所仰望的人只有季心、剧孟而已。

如今您身后常常有几个骑兵随从着,一旦有急事,这些人难道可以依靠吗?”

袁盎痛骂富人,从此不再与他来往。

众人听了这件事,都很称赞袁盎。

袁盎虽然闲居在家,汉景帝经常派人来向他询问计谋策略。

梁王想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袁盎进言劝说,从此以后,这种议论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经派人刺杀袁盎。

刺客来到关中,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众人都赞不绝口。

刺客便去见袁盎说:“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钱来刺杀你,您是个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杀您。

但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来刺杀您,希望您好好防备一下!”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便到棓(bèi,被)先生那里去占卜问吉凶。

回家的时候,随后派来的梁国刺客果然在安陵外城门外面拦住了袁盎,把他刺杀了。

晁错是颍川人。

曾经在轵(zhǐ,只)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与洛陽人宋孟和刘礼是同学。

凭着通晓典籍,担任了太常掌故。

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

汉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先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研究过《尚书》,年纪已经九十多岁,因为太老无法征召他来,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学习。

太常派遣晁错前往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

学成回来后,趁着向皇上报告利国利民的事,称引解说《尚书》。

汉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

晁错凭着他的辩才,得到太子的一宠一幸,太子家称他为“智囊”。

汉文帝的时候,晁错多次上书,说到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修改法令的事。

几十次上书,汉文帝都没有采纳,但认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为中大夫。

当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谋略,袁盎和诸位大功臣却大多都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

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一宠一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意,但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毁伤他。

内史府建在太上庙围墙里的空地上,门朝东,出入很不方便,晁错便向南边开了两个门出入,因而凿开了太上庙的围墙,丞相申屠嘉听到了这件事,非常生气。

打算就这次晁错的过失写成奏章,请求诛杀晁错。

晁错听到了这个消息,当夜请求单独进谏皇上,具体详细地向皇上说明了这件事情。

丞相申屠嘉上朝奏事,乘机禀告了晁错擅自凿开太上庙的围墙做门,请求皇上把他交给廷尉处死。

皇上说:“晁错所凿的墙不是太上庙的墙,而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不致于触犯法令。”

丞相谢罪。

退朝之后,生气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杀了他再报告皇上,却先奏请,反而被这小子给出卖,实在是大错。”

丞相终于发病死了,晁错因此更加显贵。

晁错被提升为御史大夫,请求就诸侯的罪过相应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

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讨论,没有一个人敢非难晁错的建议,只有窦婴与他争辩,因此和晁错有了隔阂。

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都叫喊着反对,痛恨晁错。

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就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继位,你执掌政权,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疏远人家的骨肉,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晁错说:“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这样的话,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

晁错的父亲又说:“照这样下去,刘家的天下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去了。”

便服毒一药而死,死前说道:“我不忍心看到祸患连累自己。”

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反叛,以诛杀晁错为名义。

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攻打吴楚的军队时,他担任将领。

回京城后,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谏皇上。

皇上问道:“你从军中来,听到晁错死了,吴楚的军队退了没有?”

邓公说:“吴王蓄意谋反已经有几十年了啊,他为你削减他的封地而发怒,所以以诛杀晁错为名义,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呀。

再说我担心天下的人从此都将闭口,再也不敢进言了。”

皇上说:“为什么呢?”

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够制一服,所以要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一宠一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

计划才开始实行,竟然遭到杀戮,对内杜塞了忠臣的口,对外反而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足取的。”

此时景帝沉默了好久,说:“您的话很对,我也悔恨这件事。”

于是任命邓公担任城陽中尉。

邓公是成固人,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妙计。

建元(前140—前145)年间皇上招纳贤良之士,公卿们都推举邓公,当时邓公免官,便由在家闲居起用做了九卿。

一年之后,又推说有病辞职回家,他的儿子邓章因为研究黄帝、老子的学说在朝廷大臣之间很有名望。

太史公说:袁盎虽然不好学,可是他善于领会贯通,他以仁一爱一之心为本体,常常称引大义,慷慨激昂。

赶上汉文帝刚刚继位,他的才智恰好碰上了适宜的时代,因此能得以施展。

时局不断地在变动,等到吴楚反叛时,建议诛杀晁错。

虽然他的建议被采纳实行,然而他以后不再被朝廷所用。

一爱一好名声夸耀才能,终于因为追求名声而招致祸患。

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多次进言而不被采用。

后来擅权,修改了国家的许多法令。

诸侯发动叛乱,晁错不急于匡正挽救这个危机,却想报个人的私仇,反而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俗话说:“改变古法,搞乱常规,不是身死,就是逃亡”,难道说的就是晁错这类人吗?

【原文】【注解】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

父故为群盗①,徙处安陵②。

高后时③,盎尝为吕禄舍人④。

及孝文帝即位⑤,盎兄哙任盎为中郎⑥。

绛侯为丞相⑦,朝罢趋出⑧,意得甚。

上礼之恭⑨,常自送之。

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

上曰:“社稷臣⑩。”

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方吕后时,诸吕用事⒀,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⒁。

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一柄一⒂,弗能正⒃。

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⒄,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⒅,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丞相如有骄主色。

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后朝,上益庄⒆,丞相益畏。

已而绛侯望袁盎曰⒇:“吾与而兄善(21),今儿廷毁我(22)!”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23),国人上书告以为反(24),征系清室(25),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绛侯乃大与盎结交(26)。

①故:从前,过去。

②徙:搬迁。

处:定居。

③高后:即吕后吕雉。

④舍人:家臣。

⑤孝文帝:即汉文帝刘恒。

⑥任:保举。

汉代规定,凡职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任职三年之后,可以保举儿子或同胞兄弟一人为郎。

⑦绛侯:周勃。

⑧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⑨上:皇上。

指汉文帝。

⑩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故以社稷代指国家。

?主在与在:指与皇帝共存。

?主亡与亡:指与皇帝共亡。

⒀用事:掌权。

⒁不绝如带:像带子一样微细,几乎快要断绝。

喻刘氏王朝的命脉处于危险之中。

⒂主兵一柄一:掌握兵权。

一柄一,权一柄一。

⒃正:匡正。

⒄畔:通“叛”。

背叛。

⒅适会:恰好遇到。

⒆庄:指有威严。

⒇望:怨恨。

(21)而:你。

善:有交情。

(22)儿:犹今语之“小子”,含轻蔑意。

(23)之国:指回到自己的封地。

之:到……(24)国人:指封国中的人。

(25)系:囚禁。

清室:也作“请室”,专门囚禁官吏的监狱。

(26)结交:结为朋友。

淮南厉王朝①,杀辟陽侯②,居处骄甚③。

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

上弗用。

淮南王益横④。

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事觉⑤,治⑥,连淮南王,淮南王征,上因迁之蜀⑦,车传送⑧。

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⑨,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⑩。

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

上弗听,遂行之。

①淮南厉王:即刘长,汉高祖刘邦的小儿子。

②辟陽侯:指吕后的一宠一臣审食其,曾为左丞相。

刘长之母曾因赵相贯高谋杀高祖刘邦事(事见卷八《高祖本纪》)受牵连入狱,刘长的舅舅通过辟陽侯求吕后向高帝说情,吕后不答应,辟陽侯也未力争。

后刘长母自一杀。

刘长忌恨辟陽侯,便乘来朝之机,杀死了他。

事见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

③居处:指平时待人处世。

④益横:更加骄横。

淮南王骄横事详见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

⑤棘蒲侯柴武太子名奇,其谋反事见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

⑥治:追究查办。

⑦迁:贬谪。

⑧车:囚车。

⑨素:向来。

⑩暴:又猛又急;突然。

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①,哭甚哀。

盎入,顿首请罪②。

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

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

上曰:“吾高世行三者何事?”

盎曰:“陛下居代时③,太后尝病④,三年,陛下不交睫⑤,不解一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

夫曾参以布衣犹难之⑥,今陛下亲以王者脩之⑦,过曾参孝远矣。

夫诸吕用事,大臣****,然陛下从代乘六乘传驰不测之渊⑧,虽贲育之勇不及陛下⑨。

陛下至代邸⑩,西向让天子位者再?,南面让天子位者三。

夫许由一让?,而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

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卫不谨⒀,故病死。”

于是上乃解,曰:“将奈何?”

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

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

盎由此名重朝廷。

①辍:停止。

②顿首:叩头。

③居代:刘恒称帝前曾为代王。

④太后:指刘恒之母薄太后。

⑤交睫:合眼。

⑥布衣:平民。

⑦脩:同“修”。

实行。

⑧乘传: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

⑨贲育:指孟贲、夏育,两位古代勇士。

⑩邸:客馆。

?再:两次。

?许由:又称洗耳翁。

传说尧打算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往箕山,农耕而食。

⒀有司:这里指护卫官吏。

/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①。

官者赵同以数幸②,常害袁盎,袁盎患之。

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③,说盎曰④:“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

孝文帝出,赵同参乘⑤,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

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⑥!”于是上笑,下赵同。

赵同泣下车。

①大体:指有关大局的道理。

②赵同:本名赵谈,司马迁为避父讳,改“谈”为“同”。

以数幸:由于多次得一宠一。

幸,一宠一爱一。

下文“幸之”之“幸”义同此。

③节:符节。

夹乘:皇帝左右的护卫。

④说:劝说。

⑤参乘:坐在车右的侍卫。

⑥刀锯余人:指受过宫刑的人,即指宦官。

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①。

袁盎骑,并车揽辔②。

上曰:“将军怯邪?”

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③,百金之子不骑衡④,圣主不乘危而徼幸⑤。

今陛下骋六⑥,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⑦,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⑧?”

上乃止。

①峻阪:陡坡。

②揽辔:拉着马缰绳。

③垂堂:靠近房檐。

④骑衡:倚在楼台的栏杆上。

⑤徼幸:同“侥幸”。

⑥:驾在辕马旁边的马,也叫“骖”。

⑦如:假如。

败:毁坏。

⑧高庙:汉高祖刘邦的庙。

上幸上林①,皇后、慎夫人从②。

其在禁中③,常同席坐。

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④。

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入禁中。

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

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⑤。

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

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

陛下独不见‘人彘’乎⑥?”

于是上乃说⑦,召语慎夫人⑧。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①幸:此指帝王驾临。

上林:即上林苑。

秦汉帝王的游猎场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②皇后:指窦皇后。

慎夫人:刘恒的妾。

③禁中:宫中。

④引却:向后拉退。

⑤适:恰好。

⑥独:难到。

人彘:人猪,指戚夫人。

戚夫人为高祖刘邦的一宠一妾,刘邦想立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

刘邦死后,吕后派人将戚夫人囚禁,并将其手足砍断,挖去双眼,熏烧耳朵,饮喑药哑嗓,然后抛弃在厕所中,称为“人彘”。

见卷九《吕太后本纪》。

⑦说:同“悦”。

⑧语:告诉。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①,调为陇西都尉。

仁一爱一士卒,士卒皆争为死。

迁为齐相②。

徙为吴相③,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④,国多一奸一。

今苟欲劾治⑤,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

南方卑湿⑥,君能日饮⑦,毋何⑧,时说王曰毋反而已。

如此幸得脱。”

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

①中:指朝廷。

②迁:此指提升。

③徙:调动。

④吴王:刘濞。

⑤苟:如果。

劾治:揭发惩治。

⑥卑湿:指地势低下潮一湿。

卑:下。

⑦饮:指喝酒。

⑧毋何:不要管什么事。

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

袁盎还,愧其吏①,乃之丞相舍上谒②,求见丞相。

丞相良久而见之。

盎因跪曰:“愿请间③。”

丞相曰:“使君所言公事④,之曹与长史掾议⑤,吾且奏之;即私邪⑥,吾不受私语。”

袁盎即跪说曰:“君为丞相,自度孰与陈平、绛侯⑦?”

丞相曰:“吾不如。”

袁盎曰:“善,君即自谓不如。

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⑧,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⑨,迁为队率⑩,积功至淮陽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

且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受采之,未尝不称善。

何也?则欲以致天下贤士大夫。

上日闻所不闻,明所不知,日益圣智;君今自闭钳天下之口而日益愚?。

夫以圣主责遇相,君受祸不久矣。”

丞相乃再拜曰:“嘉鄙野人⒀,乃不知,将军幸教。”

引入与坐,为上客。

①愧其吏:在下属官吏面前觉得羞愧。

②之:往……。

③请间:请求别人回避,单独会见。

④使:假使。

⑤曹:分科办事的官署。

⑥即:如果。

私:指私事。

邪:同“耶”,语气词。

⑦度:估计。

孰与:与……比,哪一个……。

⑧辅翼:辅佐保护。

⑨材官:低级武士。

蹶张:脚踏弓一弩一,使它张开。

⑩队率:小军官。

古代以百人为队。

?辇:皇帝皇后乘的车子。

?闭钳:封闭。

⒀鄙野:粗鄙庸俗。

盎素不好晁错①,晁错所居坐,盎去;盎坐,错亦去:两人未尝同堂语。

及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晁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②,抵罪③,诏赦以为庶人。

吴、楚反④,闻,晁错谓丞史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

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

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

今兵西乡⑤,治之何益!且袁盎不宜有谋。”

晁错犹与未决⑥。

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者,愿至上前口对状⑦。

窦婴入言上,上乃召袁盎入见。

晁错在前,及盎请辟人赐间⑧,错去,固恨甚⑨。

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⑩,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乃可罢。

其语具在《吴事》中?。

使袁盎为太常,窦婴为大将军。

两人素相与善。

逮吴反⒀,诸陵长者长安中贤大夫争附两人⒁,车随者日数百乘⒂。

①好:喜欢。

②案:通“按”,查问。

③抵罪:按犯罪的轻重,给予应得的惩罚。

④吴、楚反: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发生的吴、楚七国叛乱。

七国包一皮一皮括吴国、楚国、菑川、济南、胶西、胶东、赵国等诸侯国。

以吴王刘濞为主谋,楚为大国,所以称“吴、楚反”。

详见卷一百六《吴王刘濞列传》。

⑤乡:同“向”。

⑥犹与:即犹豫。

⑦对状:对质的意思。

⑧辟人赐间:避开别人,请求单独会见。

辟,同“避”。

⑨固:通“故”,乃,就。

⑩具言:详细说明。

?独:只有。

?《吴事》:指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

⒀逮:等到。

⒁诸陵:指长安附近的长陵、安陵、霸陵等。

⒂乘:辆。

古时一车四马谓之“乘”。

及晁错已诛,袁盎以太常使吴。

吴王欲使将,不肯。

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军中。

袁盎自其为吴相时,(尝)有从史尝盗一爱一盎侍儿①,盎知之,弗泄,遇之如故②。

人有告从史,言“君知尔与侍者通”③,乃亡归④。

袁盎驱自追之,遂以侍者赐之⑤,复为从史。

及袁盎使吴见守⑥,从史适为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装赍置二石醇醪⑦,会天寒,士卒饥一渴,饮酒醉,西南陬卒皆卧⑧,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⑨。”

盎弗信,曰:“公何为者?”

司马曰:“臣故为从史盗君侍儿者。”

盎乃惊谢曰:“公幸有亲⑩,吾不足以累公”司马曰:“君弟去?,臣亦且亡?,辟吾亲⒀,君何患!”乃以刀决张⒁,道从醉卒(直)隧[直]出⒂。

司马与分背⒃,袁盎解节一毛一怀之⒄,杖,步行七八里,明,见梁骑⒅,骑驰去,遂归报。

①盗一爱一:偷偷地一爱一,即私相一爱一悦,亦即私通。

侍儿:婢女。

②遇之:对待他。

如故:像从前一样。

③通:通一奸一。

④亡归:逃回家。

⑤侍者:即上文中的“侍儿”。

⑥见守:被围困。

⑦装赍(zī,资):随身携带的财物。

赍,通“资”。

置:买。

醇醪(láo,劳):味道浓厚的酒。

⑧陬:隅,角落。

⑨期:约定。

旦日:明朝。

⑩亲:父母。

?弟:只管。

?且:将要。

⒀辟:同“避”,躲藏。

⒁决:割开。

张:通“帐”。

帐幕。

⒂道:通“导”,导引。

隧:道路。

⒃背:指背道而驰。

⒄节一毛一:即节旄,为使臣所持的信物,用竹子做成,一柄一长八尺,因上辍有牦牛尾的装饰,故名。

吴楚已破,上更以元王子平陆侯礼为楚王①,袁盎为楚相。

尝上书有所言,不用。

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②,相随行,斗鸡走狗。

雒陽剧孟尝过袁盎③,盎善待之。

安陵富人有谓盎曰:“吾闻剧孟博徒④,将军何自通之?”

盎曰:“剧孟虽博徒,然母死,客送葬车千余乘,此亦有过人者。

且缓急人所有⑤。

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⑥,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耳。

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骂富人,弗与通。

诸公闻之,皆多袁盎⑦。

①元王子平陆侯礼:楚元王刘交的儿子刘礼。

刘礼初封为平陆侯。

②闾里:乡里。

浮沉:指随俗混日子。

③过:拜访。

④博徒:赌一博的人。

⑤缓急:偏义复词,急的意思。

⑥以亲为解:以父母尚在推说解脱。

⑦多:称赞。

袁盎虽家居,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①。

梁王欲求为嗣,袁盎进说,其后语塞②。

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刺者至关中,问袁盎,诸君誉之皆不容口③。

乃见袁盎曰:“臣受梁王金来刺君,君长者,不忍刺君。

然后刺君者十余曹④,备之!”袁盎心不乐,家又多怪,乃之棓生所问占⑤。

还,梁刺客后曹辈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⑥。

①筹策:计谋策略。

②语塞:指梁王要求成为景帝继承人的朝议被阻止。

③不容口:指赞不绝口。

④曹:辈。

这里有批、拨儿的意思。

⑤棓(bèi,被)生:一位占卜者。

⑥遮:阻拦。

郭门:外城的门。

晁错者,颍川人也。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①,与雒陽宋孟及刘礼同师。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②。

错为人峭直刻深③。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④,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便宜事⑤,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⑥,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①申商:指先秦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和商鞅。

刑名:指名和实的关系。

是循名责实,,明赏罚的统治法术。

刑,同“形”。

②文学:指文章。

③峭直刻深:严峻刚直,苛刻严酷。

④《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亦称《书》或《书经》。

⑤便宜事:便国利民之事。

⑥辩:指口才好。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一宠一幸倾九卿①,法令多所更定。

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

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②,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堧垣。

丞相嘉闻,大怒。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③。

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④。

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

丞相谢。

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丞相遂发病死。

错以此愈贵。

①倾:压倒。

②太上庙:指高祖刘邦之父刘太公之庙。

堧:城郭旁或河边的空地。

这里指太上庙内外墙之间的空地。

③具:通“俱”。

④下:交给。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①。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郤②。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③。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晁错曰:“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④。”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①枝郡:指诸侯国四周边缘上的郡。

②郤(xì,戏):通“隙”。

隔阂。

③疾:痛恨。

④宗庙:这里代指国家。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①?”

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②,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

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③。”

乃拜邓公为城陽中尉④。

①不:相当于“否”。

②噤(jìn,进):闭口不作声。

③恨:悔恨。

④拜:授官。

邓公,成固人也,多奇计①。

建元中②,上招贤良,公卿言邓公,时邓公免,起家为九卿③。

一年,复谢病免归。

其子章以修黄老言显于诸公间④。

①奇计:出人意料的妙计。

②建元: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前140—前145)。

③起家:指由闲居在家起用。

④修:治。

指学习研究。

黄老言:指道家学说。

黄老,皇帝和老子。

太史公曰: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①,仁心为质②,引义慷慨。

遭孝文初立,资适逢世③。

时以变易④,及吴楚一说⑤,说虽行哉,然复不遂。

好声矜贤,竟以名败。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⑥。

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①傅会:即附会。

②质:指本体。

③资:才智。

④以:通“巳”。

⑤吴楚一说:指建议景帝诛晁错以息吴楚之乱。

⑥变更:指修改法令。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史记白话文》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宋尚斋何平译注【说明】本传是袁盎和晁错的合传《史记白话文》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