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旧唐书·刘德威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
【原文】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
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
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
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
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将军,封滕县公。
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
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武周获德威,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
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
改封彭城县公。
未几,检校大理少卿。
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
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
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
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十一年,复授大理卿。
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
德威奏言:“诚在主上,不由臣下。
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
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
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
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
太宗深然之。
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
十七年,至濮州,闻祐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
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
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
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
(《旧唐书•刘德威传》)
【译文】
刘德威,是徐州彭城人。
德威身姿魁梧、伟岸,以有才干有谋略而著称。
大业末年,跟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在淮左讨伐贼人,亲手斩杀敌人的头领李青珪。
后来和裴仁基一同归顺李密,李密向来听过他的名字,给他军队,让他在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刘德威也率领部队跟随李密归附朝廷。
唐高祖嘉奖他,授予左武侯将军的头衔,封为滕县公。
等到刘武周南侵,下诏书让刘德威带领军队迎击他们,又授予并州总管府司马的官职。
不久,裴寂在介州战败,齐王李元吉丢弃并州回到朝中,留下刘德威管理府中事情。
李元吉才走,刘武周就到城下,百姓相继投靠刘武周。
刘武周抓获刘德威,让他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
德威逃回朝廷,唐高祖亲自一慰劳问候他,刘德威同时又陈述敌人部署的情况以及晋、绛等部的利害关系,高祖都嘉奖并接纳了他。
改任彭城县公。
不久,升任检校大理少卿。
跟从唐高祖擒拿建德,平定王世充,都有功劳,转任刑部侍郎,加任散骑常侍,把平寿县主嫁给他。
贞观初年,历任大理、太仆二卿,加授金紫光禄大夫。
不久外调担任绵州刺史,因为廉洁、公平而著称,百姓为他立碑。
不久升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贞观十一年,又授予大理卿的官职。
太宗曾经询问他说:“近来法律略微严格,其中的过错在哪里呢?”
德威上奏说:“确实在于皇上,不在于臣子。
人主喜好宽松,法律就宽松,喜好严格,法律就严格。
法律条文中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减三等入罪,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减五等入罪。
如今现状却和法律条文相反,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不受责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获大罪。
官吏各自怜爱自己,争相执行严格的法律的原因不是有命令使他们这样的,是他们害怕被治罪而导致的。
陛下只需舍弃严格的法律条文,‘宁失不经’就又在今天实行了。”
太宗认为这很正确。
几年后,刘德威升迁担任刑部尚书,兼任校雍州别驾。
贞观十七年,到濮州,听说李佑杀害长史权万纪,刘德威进入占据济州,斩杀了李佑,派遣使者让皇帝知道这件事。
皇帝下令让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来施展抱负,恰逢刘德威母亲去世而作罢。
贞观十八年,起任遂州刺史,三次升迁至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死去,71岁。
赠与礼部尚书、幽州都督的名号,谥号襄,在献陵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