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愈【题解】本文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古文观止》原毁·原文·译文·翻译

古文观止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原毁·原文·译文·翻译

古文观止

原毁·原文·译文·翻译

[唐]韩愈

【题解】本文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

作者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妒忌别人;不怠不忌,毁谤便无从产生。

文章先从正面开导,说明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风,然后将不合这个准则的行为拿来对照,最后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

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应者”的比较,等等。

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划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1],其待人也轻以约[2]。

重以周,故不怠[3];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4];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5]!”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6];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7]。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8]!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9],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10]!

——选自《四部丛刊》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听说古代的圣人舜,他的做人,是个仁义的人。

探究舜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去做那符合舜的。

听说古代的圣人周公,他的做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探究他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周公的,去做那符合周公的。

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这些人却说:“及不上舜,及不上周公,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要求自身严格而且全面吗?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论他的今天的表现,而不计较他的过去,小心谨慎地只恐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表扬。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学得的,他对待别人,却说:“能有这样,这就够了。”

又说:“能擅长这个,这就够了。”

岂不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少吗?

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责备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

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简少,所以自己进步就少。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有这优点,这够就了。”

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有这本领,这就够了。”

对外欺骗别人,对己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止步不前,岂不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他们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称道。”

举出他一方面的欠缺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既往,不考虑他的今天,心中惶惶不安只怕别人有好的名声。

岂不是责求别人太周全了吗?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身,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尽管如此,这样做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怠惰和忌妒啊。

怠惰的人不能自我修养,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身。

我不止一次地试验过,曾经对大家说:“某人是贤良的人,某人是贤良的人。”

那随声附和的,一定是他的同伙;否则,就是和他疏远没有相同利害的人;否则,就是怕他的人。

不然的话,强横的定会厉声反对,软弱的定会满脸不高兴。

我又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不是贤良的人,某人不是贤良的人。”

那不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同伙;否则,就是和他疏远没有相同利害的人;否则,就是怕他的人。

不这样的话,强横的定会连声赞同,软弱的定会喜形于色。

因此,事业成功诽谤便随之产生;德望高了恶言就接踵而来。

唉!读书人生活在当今世界上,而希求名誉的光大、德行的推广、难极了!

在位的人想有所作为,听取我的说法记在心中,那国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

(蒋哲伦)

【注释】

[1]重:严格。

周:周密、全面。

[2]轻:宽容。

约:简少。

以上二句出自《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3]不怠:指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

[4]舜: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君王。

仁义人:符合儒家仁义道德规范的人。

句出《孟子·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5]句出《孟子·滕文公上》:“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6]周公:周文王子,周武王弟。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继位,由周公摄政。

多才与艺人:多才多艺的人。

句出《尚书·金縢》:周公有言:“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事神。”

[7]廉:少。

[8]已:太、甚。

[9]说:同“悦”。

[10]几:庶几、差不多。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翻译 石碏谏宠州吁·原文·译文·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译文·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原文·译文·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译文·翻译 子鱼论战·原文·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译文·翻译 邵工谏厉王弭谤·原文·译文·翻译 赵宣子论比与党·原文·译文·翻译 吴子使札来聘·原文·译文·翻译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古文观止》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唐]韩愈【题解】本文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古文观止》原毁·原文·译文·翻译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