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翻译

古文观止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翻译

古文观止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翻译

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一宠一 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

爱其母,施及庄公(47)。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8)。

’其是之谓乎?”

【注释】

(1)初:当初,从前。

故事开头时用语。

(2)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

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陽,姜姓。

(3)武姜:武谥郑武公谥号,姜谥娘家姓。

(4)庄公:即郑庄公。

共(gōng)叔段:共是国名,叔为兄弟排行居后,段是名。

(5)窹(wù)生:逆生,倒生,即难产。

(6)恶(wù):不喜欢。

(7)亟(qì):多次屡次。

(8)制: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荥陽县虎牢关。

(9)岩邑:险要地城邑。

(10)虢(guó)叔:东虢国国君。

(11)佗:同“他”。

唯命:“唯命是从”地省略。

(12)京: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荥陽县东南。

(13)祭(zhài)仲:郑国大夫,字足。

(14)雉:古时建筑计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

(15)参:同“三”。

国:国都。

(16)堪:经受得起。

(17)焉:哪里。

辟:同“避”。

(18)何厌之有:有何厌。

厌:满足。

(19)所:安置,处理。

(20)图:课,治。

(21)毙:仆倒,倒下去。

(22)鄙:边境上得邑。

贰于己:同时属于庄公和自己。

(23)公子吕:郑国大夫,字子封。

(24)若之何:对他怎么办。

(25)庸:用。

(26)廪延:郑国邑名,在今河南延津北。

(27)昵:亲近。

(28)完:修缮。

聚:积聚。

(29)缮:修整。

甲:铠甲。

兵:武器。

具:备齐。

卒:步兵。

乘(shèng):兵车。

(30)夫人:指武姜。

启之:为他打开城门。

(31)帅:率领。

乘:一车四马为一乘。

车一乘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32)鄢:郑国邑名,在陵境内.(33)五月辛丑:五月二十三日.古人记日用天干和地支搭配.(34)城颖西北。

(35)黄泉:黄土下的泉水。

这里指墓穴。

(36)颖考叔:郑国大夫。

颖谷:郑国邑名,在今河南登封西南。

封人:管理边界的官。

(37)舍肉:把肉放在旁边不吃。

(38)羲: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肉。

(39)遗(wéi):赠送。

(40)繄(yì):语气助词。

没有实义。

(41)闕:同“掘”,挖。

(42)隧:地道。

这里的意思是挖隧道。

(43)赋:指作诗。

(44)融融:快乐自得的样子。

(45)泄泄(yì):快乐舒畅的样子。

(46)君子:作者地托。

《左传》作者常用这种方式发表评论。

(47)施(yì):延及,扩展。

(48)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既醉》。

匮:穷尽。

锡:同“赐”,给予。

【译文】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

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

武姜玉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叙段请求把制作为他的封邑。

庄又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

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就计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

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

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

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

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

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一习一 卜受一宠一 的兄弟呢?”

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

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一交一 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陈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

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

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廪延。

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

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

庄公说“做事不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太叔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

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

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

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

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水远不再见面。”

事后,他又后悔这么说。

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

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

庄公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回答说:“我家中有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后允许我拿去送给她。”

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颖考叔说“我冒昧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并说自己很后悔。

颖考叔说;“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

庄公听从了项考叔的话,照着做了。

庄公进入地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舒畅!”于是。

母于关系又与从前一样了。

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

爱自己的母亲,还扩大影响了郑庄公。

《诗·大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个永久能分给同类。

’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吧!”

【读解】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十分典型的兄弟相争的故事。

人们常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亲情的深厚,也用“亲兄弟,明算帐”来说明亲情和利益冲突之间的关系。

我们凭自己的生活体验深知,亲情在很多时候是脆弱的,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亲情远远不足以化解由利益导致的矛盾冲突。

当然,兄弟相争,并非完全没有是非曲直,并非完全没有正义、真理的存在。

比如,郑庄公与共叔段的权位之争,按传统观念,长子是王位天然的继承者,是“天理”,不容有违背。

这样,郑庄公就代表了合理的、正当的一方,而共叔段夺取王位的图谋,便是不合理的、不正当的。

代表合理的、正义的一方,往往充满“正气”,可以慷慨陈辞。

鸣鼓攻之,可以稳坐如山,居高临下,所以郑庄公才可以自豪地、以先知的口吻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抛开这个故事不论,‘多行不义,必自毙”也算是一条普遍真理,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

几乎可以说,古往今来,凡是作恶的人,搞陰谋诡计的人,违法乱纪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是,如果坐着等待结果的到来,等待作恶者“自毙”,显然是愚蠢的,无异于自己坐以待毙,很可能让作恶者占尽了风光好处。

我们要相信毛主席说过的:“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例。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对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么说来,以恶抗恶,以暴力抗恶,以陰谋诡计对陰谋诡计,在一定范围内便是合理的事。

真理、道义总得以某种方式来加以捍卫,对真理、道义的信念,总不能替代实际有效的行动,就好比强盗闯进我们家里,是不可能凭借善良的愿望和对正义的信念来阻止强盗的抢劫的。

唯有拿起武器,同强盗搏斗,把强盗赶出家门去,才是用行动来维护自己的信念,因而真理、正义才可能得到证明,得到捍卫。

儒家传统一直是主张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

在内心承认的真理,在思想和言论中确信原则,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加以体现,让真理、原则变成行动的指南。

如果能做到这样,不溢、恶行、陰谋等等,就既不是可怕的猛兽,也不是不可战胜和征服的。

关键不在对方,而在自己是否能挺身而出,以及如何挺身而出,从而让东风压倒西风。

石碏谏宠州吁·原文·译文·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译文·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原文·译文·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译文·翻译 子鱼论战·原文·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译文·翻译 邵工谏厉王弭谤·原文·译文·翻译 赵宣子论比与党·原文·译文·翻译 吴子使札来聘·原文·译文·翻译 虞师晋师灭夏阳·原文·译文·翻译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古文观止》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古文观止》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翻译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