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原文】血敛于肺而降于胃,肺气能收,则鼻不衄《四圣心源白话解》卷四·劳伤解·吐血

四圣心源白话解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四圣心源白话解

四圣心源白话解 - 卷四·劳伤解·吐血

四圣心源白话解

卷四·劳伤解·吐血

吐血

【原文】

血敛于肺而降于胃,肺气能收,则鼻不衄,胃气善降,则口不吐。

肺气莫收,经络之血,乃从鼻衄,胃气莫降,藏腑之血,因自口吐。

因肺气之敛,亦因胃气之降,吐衄之证,总以降胃为主。

胃气不降,原于土湿,土湿之由,原于寒水之旺。

水寒土湿,中气堙郁,血不流行,故凝瘀而紫黑,蓄积莫容,势必外脱。

土郁而无下行之路,是以上自口出。

凡呕吐瘀血,紫黑成块,皆土败十陽十虚,中下寒湿之证。

瘀血去后,寒湿愈增,往往食减而不消,饮少而不化。

一旦土崩而十陽十绝,则十性十命倾殒,故大吐瘀血之家,多至于死。

其血色红鲜者,则缘肺热,然始因上热,而究变中寒。

以血藏于肝,而肝木生火,心火之热,即血中之十温十气所化,血去而血中之十温十气亡泄,是以大失血后,寒栗而战摇也。

而其上热之时,推其中下,亦是寒湿。

盖君相之火,随戊土下降,而归坎水,则上清而下暖;胃土不降,则君相升泄,非戊土之逆,而火何以升!非己土之湿,而胃何以逆!非癸水之寒,而土何以湿!胃逆火泄,升炎于上,而坎十陽十绝根,其肾水必寒,寒水泛滥,其脾土必湿,理自然也。

若夫零星咯吐,见于痰唾之中者,其证稍缓。

以血去非多,则气泄有限,虽亦中下寒湿,而一时不至困败。

但一遭庸手,久服清润,败其中气,则亦归死亡耳。

血证是虚劳大病,半死半生,十仅救五。

而唐后医书,皆滋十陰十泻火,今古雷同,百不救一,实可哀也。

【翻译】血收敛在肺而下降在胃,肺气能收敛,则鼻不出十血,胃气下降的好,则口不吐血。

肺气不能收敛,经络的血,就从鼻子里冒出,胃气不能下降,藏腑的血,就从口里吐出。

因为肺气的收敛,也因为胃气的下降,吐血和鼻出十血的病证,总是以降胃气为主。

胃气不下降,原因在于土湿,土湿的原因,源于寒水的旺盛。

水寒土湿,中气郁结,血液循环不畅通,所以凝瘀而紫黑色,蓄积不能容纳,势必血液外脱。

土郁而没有下行的道路,所以上从口出。

凡是呕吐瘀血,紫黑色并且成块,都是土败十陽十虚,中下寒湿的病证。

瘀血下去后,寒湿越发增加,往往食量减少而且不消化,喝水减少而且也不消化。

一旦土崩而十陽十绝,则十性十命立刻没了,所以大吐瘀血的病人,大多都到了死期。

病人的血色红鲜的,则缘于肺热,然而开始是因为上热,但最后变成中寒。

因为血藏在肝,而肝木生火,心火的热,即血中的十温十气所转化,血失去并且血中的十温十气流失,所以大失血以后,因寒冷而战栗。

病人在上热的时候,推论他的中下部,也是寒湿。

君火相火,随着戊土下降,而归坎水,则上清而下暖;胃土不降,则君火相火上升泄热,不是戊土的逆行,火怎么能够上升!不是己土的湿,胃气怎么能够逆行!不是癸水的寒,土怎么能够湿!胃逆火泄,上升发炎在上,从而坎十陽十断绝根本,他的肾水必然是寒,寒水泛滥,他的脾土必然湿,道理很自然。

如果零星的咯血吐血,有痰或者唾液中见血的,病人的病证稍微的缓慢一些。

因为血失去的不多,那么气泄的有限,虽然也是中下寒湿,但一时不至于困乏衰败。

但一旦遇到庸医,长时间的服清润的药物,败了他的中气,那么也就归于死亡了。

吐血证是虚劳的大病,半死半生,十个仅仅可以救过来五个。

从唐朝以后的医书,都是滋十陰十泻火,今古雷同,一百个也救不过来一个,实在令人悲哀。

【原文】

灵雨汤

甘草二钱 人参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干姜三钱 柏叶三钱 丹皮三钱

煎大半杯,十温十服。

治大吐瘀血者。

吐血之证,中下寒湿,凝瘀上涌,用人参甘草,补中培土,茯苓干姜,去湿十温十寒,柏叶清金敛血,丹皮疏木行瘀,自是不易之法,犹当重用半夏,以降胃逆。

血本下行,肺胃既逆,血无下行之路,陈郁腐败,势必上涌。

旧血既去,新血又瘀,逆行上窍,遂成熟路。

再投清润之药,助其寒湿,中气败亡,速之死矣。

若十温十中燥土,令其十陽十回湿去,复以半夏降逆,使胃气下行,瘀血既吐,鲜血自不再来。

若下寒甚者,蜀椒附子,亦当大用。

其零星咯吐,红鲜不凝,虽有上热,亦非实火。

稍加麦冬贝母,略清肺热,总以泻湿培土为主,不可过用苦寒也。

【翻译】灵雨汤

甘草7克 人参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干姜11克 柏叶11克 丹皮11克

煎大半杯,十温十服。

治疗大吐瘀血的。

吐血的病证,身十体中下寒湿,血凝瘀从上涌十出,用人参、甘草,补中气培固中土,茯苓、干姜,去湿十温十寒,柏叶清金敛血,丹皮疏木化瘀,自然是不变的方法,还应当重用半夏,以降胃逆。

血本来应该下行,肺、胃既然上逆,血没有了下行的路,积累郁积血液腐败,势必上涌。

旧血失去,新血又瘀积,逆行上窍,于是成了熟路。

再投入清润的药物,加重其寒湿,中气败亡,加速死亡了。

如果十温十脾燥土,使其十陽十回湿去,又用半夏降逆,使胃气下行,瘀血既然吐出,鲜血自然不再来。

如果下寒严重的,蜀椒、附子,也应当加大用量。

病人零星咯血吐血,红色鲜艳不凝成块的,虽然有上热,也不是实火。

稍量的加麦冬、贝母,略微的清肺热,总是用泻湿培土为主,不可过用苦寒的药物。

【原文】

白茅汤

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麦冬(去心)三钱 茅根三钱 芍药三钱 五味子一钱

煎大半杯,十温十服。

治零星吐鲜血者。

血之零吐红鲜者,虽缘土湿胃逆,而肺家不无上热,泻湿降逆之中,自宜加清肺之药。

若相火极旺,则加黄芩而倍芍药。

仲景三黄泻心汤,是治相火之极旺者,但此等颇少,未易轻用。

若上热不敌下寒之剧,当大十温十水土,清润诸法,切不可用也。

【翻译】白茅汤

人参7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麦冬(去心)11克 茅根11克 芍药11克 五味子4克

煎大半杯,十温十服。

治疗零星吐鲜血的。

零星吐血血液红色鲜艳的,虽然缘于土湿胃逆,但肺不会没有上热,泻湿降逆之中,自然适宜加清肺的药物。

如果相火极其旺盛,则加黄芩并且加倍的用芍药。

仲景的三黄泻心汤,是治相火极其旺盛的,但这样的情况很少,不可以轻易使用。

如果上热不敌下寒的剧烈,应当加大十温十水土的药物,清润的各种方法,切不可用。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四圣心源白话解》古代医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吐血【原文】血敛于肺而降于胃,肺气能收,则鼻不衄《四圣心源白话解》卷四·劳伤解·吐血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