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卷三
和归去来
【原文】
今人好和《归去来辞》,予最敬晁以道所言。
其《答李持国书》云:“足下爱渊明所赋《归去来辞》,遂同东坡先生和之,仆所未喻也。
建中靖国间,东坡《和归去来》,初至京师,其门下宾客从而和者数人,皆自谓得意①也,陶渊明纷然一日满人目前矣。
参寥忽以所和篇示予,率同赋,予谢之曰:“童子无居位,先生无并行,与吾师共推东坡一人于渊明间可也。”
参寥即索其文,袖之出,吴音曰:“罪过公,悔不先与公话。”
今辄②以厚于参寥者为子言。”
昔大宋相公谓陶公《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之鼓吹。
近时绘画《归去来》者,皆作大圣变,和其辞者,如即事遣兴小诗,皆不得正中者也。
【注释】
①自谓得意:自以为做得不错。
②辄:就。
【译文】
今天的文人喜欢唱和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我最佩服晁以道所说的话。
他在《答李持国书》中说:“先生喜欢陶渊明所作的《归去来辞》,于是与东坡先生和它,这我就不明白。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东坡有《和归去来》辞,文章刚传到京城时,他门下的宾客,随他唱和的有好几个人。
都自以为做得不错,真是一日之间满眼都是陶渊明了。
参寥忽然把他和的篇章给我看,大略和赋一样,我告诉他说:“童子不敢占据高位,先生面前不敢同行,我和大师共同推举东坡先生与陶渊明并驾齐驱就足矣了。”
于是参寥就把他的文章索回,装在袖里走了,并且用吴语说:“对不起先生,我后悔没有早点向先生请教。”
现在我把爱重参寥子的话对先生说。”
旧时大宋相公称陶渊明《归去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五经》的传播者。
近来画《归去来》的都画成了大圣变,唱和陶公的作品就如同即事所作的遣兴小诗。
这些都是与原意不符的。
李太白
【原文】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一江一 ,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①。
予按李一陽一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一陽一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
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
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②而死者同也。
【注释】
①捉月台:又称联壁台。
在安徽马鞍山采石矶的陡峭绝壁间,翘首展翅,突兀一江一 干,势态险峻,十分壮李白观。
传说李白醉酒后即从此台跳一江一 捉月,故名。
②炙:烤肉。
【译文】
世俗多传说李太白在当涂的采石酒醉后行船于长一江一 之上,因见到水中月亮的影子,便俯身去捞取,结果失足落水而死,所以采石今筑有捉月台。
我考察李一陽一冰为李白所作的《草堂集序》中说:“我任当涂县令期间,李白病重,有很多卷草稿,还没有修订,他在病床 上把草稿一交一 给我,嘱咐我为之作序。”
另外李华所作的《太白墓志》也说:“太白作《临终歌》而死。”
由此可知社会上所传的,实在不可信。
这大概和说杜甫因吃了白酒、牛肉块,饱胀而死,是一样的无稽之谈。
鄱一陽一学
【原文】
鄱一陽一学在城外东湖之北,相传以为范文正公做郡守时所创。
予考国史,范公以景祐三年乙亥岁四月知饶州,四年十二月,诏自今须藩镇乃得立学,他州勿听,是月,范公移润州。
《余襄公①集》有《饶州新建州学记》,实起于庆历五年乙酉岁,其郡守曰都官员外郎张君,其略云:“先是郡先圣祠宫栋宇隳剥,前守亦尝相士,而未遑缔治,于是即其基于东湖之北偏而经营之。”
浮梁人金君卿郎中作《郡学庄田记》云:“庆历四年春,诏郡国立学,时守都官副郎张侯谭始营之,明年学成。”
与余公记合。
范公在饶时,延君卿置馆舍,使公有意建学,记中岂无一言及之?盖是时公既为执政,去郡十年矣。
所谓前守相士者不知为何人?
【注释】
①余襄公:余靖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病逝,享年65岁。
英宗念其辅先皇有功,谥号“襄”,后人称他为余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遗世。
他是岭南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扬名之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一交一 家。
【译文】
鄱一陽一学宫在城外东湖的北面,相传是文正公范仲淹任郡守时所创建的。
我考察国史,范公在仁宗景祐三年(1036)乙亥岁(按三年为丙子,二年为乙亥)四月任饶州太守,四年十二月,诏书规定必须是藩镇才可以建立学宫,别的州不许建,当月,范公改任润州知州。
《余襄公集》有《饶州新建州学记》,实为仁宗庆历五年乙酋岁(1045)建立,当时的郡守是都官员外郎张君,大略说:“起初郡城里先圣祠宫房屋毁坏,前郡守也曾看过地形地势,只是还没有来得及修建。
于是张君就用祠宫旧基,在东湖北边建起学宫。”
浮梁县人金君卿郎中所作的《郡学庄田记》中说:“庆历四年春天,朝廷下诏命令郡国建立学宫,当时郡守都官副郎张侯谭筹建,第二年学宫建成。”
与余公所记相符。
范仲淹在饶州时,曾请金君卿建立馆舍,如果范公有意建立学宫,难道记中会只字不提吗?况且此时范公已入朝掌管朝政,离开饶州十年了。
所记曾察看地形地势的前太守不知道是什么人?
三女后之贤
【原文】
王莽女为汉平帝后,自刘氏之废,常称疾不朝会。
莽敬惮伤哀,欲嫁之,后不肯,及莽败,后曰:“何面目以见汉家。”
自投火中而死。
杨坚女为周宣帝后,知其父有异图,意颇不平,形于言色,及禅位,愤惋愈甚。
坚内甚愧之,欲夺其志,后誓不许,乃止。
李昪女为吴太子琏妃,昪既篡吴,封为永兴公主,妃闻人呼公主,则流涕而辞。
三女之事略同,可畏而仰,彼为其父者,安所置愧①乎?
【注释】
①愧:惭愧、羞愧。
【译文】
王莽的女儿是汉平帝的皇后,自从父亲废汉自立以来,她常常称病不参加朝会。
王莽对她既敬畏又哀怜,想让她再嫁,她坚决不同意。
等到王莽败亡以后,她说:“我有何脸面去见汉家皇帝呢?”于是自己跳入火中烧死了。
杨坚的女儿为周宣帝皇后,她知道杨坚有篡夺帝位的一陰一谋,极为反对,常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
等到杨坚篡位,她更加愤恨。
杨坚对此感到很惭愧,想让她改变初衷。
她发誓绝不答应。
杨坚只得作罢。
李昪的女儿是吴国太子琏的妃子。
李昪篡夺吴国的王位后,封她为永兴公主,她每次听到别人称她公主,就流着泪制止。
这三个人的事迹,大致相同,可尊可敬,难道那些做父亲的不感到羞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