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卷二
唐重牡丹
【原文】
欧一陽一公①《牡丹释名》云:“牡丹初不载文字②,唐一人如沈、宋、元、白③之流,皆善咏花,当时有一花之异者,彼必形于篇什④,而寂无传焉。
唯刘梦得⑤有咏鱼朝恩⑥宅牡丹诗,但云一丛千朵而已,亦不云其美且异也。”
予按⑦,白公集有《白牡丹》一篇十四韵,又《秦中吟》十篇,内《买花》一章,凡⑧百言,云:“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而《讽喻乐府》有《牡丹芳》一篇,三百四十七字,绝⑨道花之妖艳,至有“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⑩日相望”,“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之语。
又《寄微之百韵》诗云:“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注:“崇敬寺牡丹花,多与微之有期。”
又《惜牡丹》诗云:“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醉归盩厔》诗云:“数日非关王事系,牡丹花尽始归来。”
元微之有《入永寿寺看牡丹》诗八韵,《和乐天秋题牡丹丛》三韵,《酬一胡一 三咏牡丹》一绝,又有五言二绝句。
许浑亦有诗云:“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徐凝云:“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
又云:“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然则元、白未尝无诗,唐一人未尝不重此花也。
【注释】
①欧一陽一公:即欧一陽一修。
②初不载文字:初,起初,最初。
不载文字,不见于文字记载。
③沈、宋、元、白:沈佺期、宋之问、元稹、白居易,这些都是唐朝著名诗人,对于咏花颇有心得。
后文中白公、乐天也是指白居易。
④彼必形于篇什:他们必定会用文字记录下来。
形,形诸,用形式表现出来。
篇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什,后用篇什指诗篇。
⑤刘梦得:即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朝著名诗人,善于学习 民歌,其诗文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他最著名的文章当属《陋室铭》。
⑥鱼朝恩:唐朝有名的宦官,肃宗和代宗时候擅权,执掌朝政,胁迫皇帝,后被代宗借机捕杀。
⑦予按:我考察(过)。
按,考察,研求。
⑧凡:总共。
⑨绝:极,极端的。
⑩冠盖:古代多指官吏的帽子和车盖,也用来代指官吏。
微之:即元稹,字微之,唐大历人,诗文超群。
元稹自少与白居易唱和,被当时人称为“元白”,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风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其诗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和“贫贱夫妻百事哀”流传千古。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
善于托物寄情,风格婉丽秀美。
其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所称道。
窠:同“棵”。
徐凝:唐朝诗人,受白居易、元稹等人赏识,诗文境界开阔,语句朴实无华。
【译文】
欧一陽一修《牡丹释名》说:“牡丹最初不见文字记载,唐一人像沈佺期、宋之问、元稹、白居易等,都是咏花能手,当时有一种奇异的花,都要写入诗中,然而却没有人写牡丹。
只有刘禹锡有歌咏鱼朝恩宅中牡丹诗,也只说它一丛千朵罢了,并没有夸它美丽和奇异。”
我考察,白乐天集中有《白牡丹》一篇,共十四韵,又有《秦中吟》十篇,其中有《买花》一章,共一百字,说:“都说牡丹开,买花人成队。
哪知一丛花,十户一年税。”
他的《讽喻乐府》有《牡丹芳》一篇,347字,极力称道牡丹花的妖艳,甚至有这样的句子:“竟使王公与卿士,看花车马多如云。”
“牡丹花期二十天,满城争看如发狂。”
又《寄微之百韵》诗说:“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自注:“崇敬寺正开牡丹花,常邀元微之去看。”
又《惜牡丹》诗说:“明天有风来,将把花吹落。
为看凋残花,夜间灯照着。”
《醉归盩厔》诗说:“几天不在家,不是公事紧。
为看牡丹花,直等花开尽。”
元微之有《入永寿寺看牡丹》诗八韵,《和乐天秋题牡丹丛》三韵,《酬一胡一 三咏牡丹》一绝句,又有五言二绝句。
许浑也有诗说:“近来牡丹真价贵,几万铜钱买一棵。”
徐凝说:“大街小巷到花期,车马纷纷看牡丹。”
又说:“有谁不爱牡丹花,绝好风光难比它。”
既然如此,那么元、白不是没有牡丹诗,唐一人也不是不重牡丹啊!
长歌之哀
【原文】
嬉笑之怒,甚于裂眦①,长歌②之哀,过于恸哭。
此语诚然。
元微之在一江一 陵,病中闻白乐天左降③一江一 州,作绝句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一江一 ④。
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
乐天以为:“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微之集作“垂死病中仍怅望”,此三字既不佳,又不题为病中作,失其意矣。
东坡守彭城,子由⑤来访之,留百余日而去,作二小诗曰:“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 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醒,风吹松竹雨凄凄。”
东坡以为读之殆不可为怀,乃和其诗以自解。
至今观之,尚能使人凄然也。
【注释】
①裂眦:也写作“裂眥”,多用来形容因发怒而眼睛睁得极大,眼眶似乎要裂开的样子,形容极其愤怒的神态。
也说“目眥尽裂”。
②长歌:很长篇幅的歌唱或者拖长了声音唱歌。
③左降:贬官,多指由京官降职到下面州郡。
④九一江一 :也就是一江一 州,即今一江一 西九一江一 市。
⑤子由:即苏辙,字子由,苏轼之弟,与苏轼一同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历任推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
苏辙与其兄一样,耿直不羁,因为上书进谏,被贬到雷州,又多次迁徙。
【译文】
带着嬉笑的愤怒,超过吹一胡一 子瞪眼;用歌声表达的悲哀,超过嚎啕痛哭。
这话一点也不错。
元微之在一江一 陵时,正在生病,听到白乐天被贬到一江一 州(今一江一 西九一江一 市),作绝句说:“残灯将灭晃又晃,此夕闻君贬九一江一 。
垂死病中惊起坐,窗外风雨打身上。”
白乐天认为:“这些诗句,别人听到都受不了,何况我呢!”元微之集中作:“垂死病中仍怅望”,“仍怅望”这三个字既不好,又不题是病中作的,就离开原意了。
苏东坡做彭城(今一江一 苏徐州市)太守,弟弟苏辙来看他,住了一百天才离去。
作了两首诗说:“逍遥堂后面高大的树木,夜里常送风雨的悲声。
我本是高兴地来践约会,哪知道是在凄楚的彭城。”
“秋天的东阁像凉水一样清冷,客人走后,我只有借酒消愁,一醉如泥。
疲倦时躺在北窗之下,叫也叫不醒,和我相伴的是松竹中的凄凉的风雨之一声 。”
苏东坡认为读了实在不能忍受,便和了两首诗,自己宽慰自己。
就是今天读起来,仍然使人十分悲凉。
韦苏州
【原文】
《韦苏州集》①中,有《逢杨开府》诗云:“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②。
身作里中横③,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④局,暮窃⑤东邻姬。
司隶⑥不敢捕,立在白玉墀⑦。
骊山风雪夜,长杨⑧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⑨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⑩。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味此诗,盖应物自叙其少年事也,其不羁乃如此。
李肇《国史补》云:“应物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其为诗驰骤建安已还,各得风韵。”
盖记其折节后来也。
《唐史》失其事,不为立传。
高适亦少落魄,年五十始为诗,即工。
皆天分超卓,不可以常理论云。
应物为三卫,正天宝间,所为如是,而吏不敢捕,又以见时政矣。
【注释】
①《韦苏州集》:韦应物诗集之一。
韦应物曾经担任苏州刺史,所以被人称为韦苏州。
②无赖恃恩私:仰仗(皇帝的)恩一宠一 干尽各种无赖事,为所欲为。
③里中:街坊邻里。
横:横行霸道。
④樗蒲:古代一种赌一博 游戏。
因为游戏中用于掷采的骰子最初是用樗木制成,故称樗蒲。
⑤窃:窃取。
此处指奸污。
⑥司隶:此处泛指一般官吏。
⑦白玉墀:宫殿前的玉石台阶。
亦借指朝堂。
⑧长杨:帝王的苑囿,本为秦国历代秦王春獀之所,因为苑中宫殿四周植有杨树数百,遍布宫苑之内,故而称作长杨苑。
⑨两府:指丞相和御史。
⑩惸嫠:无兄弟与无丈夫的人,也用来泛指孤苦无依的人。
李肇:约为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累官尚书左司郎中,迁左补阙,入翰林为学士。
元和中,坐荐柏耆,自中书舍人左迁将作监。
著有《翰林志》一卷、《国史补》三卷等。
高适:字达夫,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译文】
《韦苏州集》里,有《逢杨开府》诗说:“少时跟随武帝(唐明皇),恃恩干尽坏事。
街坊任意横行,罪犯藏在家里。
白天招人赌一博 ,夜晚奸污妇女。
官吏不敢追捕,照样在朝任职。
随上骊山避寒,又去长杨打猎。
一个大字不识,用酒消磨岁月。
自从明皇死去,沦落便被人欺。
读书觉得太晚,拿笔学写诗句。
两府(丞相御史)开始收录,礼部破格荐举。
不能胜任朝官,抚恤孤儿寡母。
忽遇杨家开府,忆旧不觉涕哭。”
玩味此诗,乃是韦应物自写少年时历史,竟然放荡到如此地步。
李肇《国史补》说:“韦应物性情高洁,生活简朴,没有欲一望 ,住的地方,烧香扫地然后才坐。
他的诗很有建安风骨,情致过人。”
这乃是他改正以后的事情。
《唐书》未录这些事迹,没有给他立传。
高适少年时也不得意,到了50岁才学作诗,但一作就很好。
这都是天资过人,不能用常理论断的。
韦应物为三卫郎,是在玄宗天宝年间,做事如此无法无天,然而官吏却不敢捕捉,那时时政的好坏,也就可想而知了。
秦用他国人
【原文】
七国虎争天下①,莫不招致四方游士②。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③,韩之公仲、公叔④,赵之奉一陽一、平原君⑤,魏王至以太子为相⑥。
独秦不然,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魏人公孙鞅⑦也。
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雎皆魏人⑧,蔡泽⑨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燕昭王任郭隗、剧辛、乐毅,几灭强齐,辛、毅皆赵人也。
楚悼王任吴起为相,诸侯患楚之强,盖卫人也。
【注释】
①七国虎争天下: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争夺天下。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②四方游士:四方游说之士。
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众多,读书人一习一 纵横之术,游历四方,希图出人头地。
③田忌、田婴、田文:田忌,战国时齐国名将,曾与田婴等大将帮助韩、赵讨伐魏国,在马陵道杀掉魏国大将庞涓。
田婴,田文的父亲,齐国的丞相,讨伐魏国立下大功。
田文,即孟尝君,齐国贵族,礼贤下士,有门客数千人,“战国四君子”之一。
④公仲、公叔:战国时韩国贵族。
⑤奉一陽一、平原君:奉一陽一君,战国时期赵国贵族。
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曾经三次担任赵相,为人谦和贤明,据传有门客三千人,“战国四君子”之一。
⑥魏王至以太子为相:魏哀王九年,魏相田需去世,楚国担心张仪等人任相会对本国不利,于是楚相昭鱼游说苏代(苏秦胞弟)去说服魏王让太子襄王为相。
⑦公孙鞅:即商鞅,本为卫国人,被秦孝公封到商地,故而又称商鞅、商君。
他曾出仕魏国,后来入秦为相,辅佐秦孝公变法革新,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开启了秦国富强之路。
⑧张仪: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外一交一 家,擅长纵横之术。
⑨蔡泽:战国时期燕国人,曾游说六国,不得,后入秦,被昭王拜为客卿。
在范雎后为秦相,不久后辞相位。
后出使燕国,游说燕太子丹入秦为人质。
【译文】
七国争雄天下,都在招纳吸收游说四方的人才。
但六国所任用的相国,都是他们的宗族和本国人,像齐国的田忌、田婴、田文,韩国的公仲、公叔,赵国的奉一陽一君、平原君,魏王甚至任用太子当相国。
只有秦国不是这样,最初与秦国商讨大计、开创霸业的是卫国人公孙鞅。
其他的像楼缓是赵国人,张仪、魏冉、范雎都是魏国人,蔡泽是燕国人,吕不韦是韩国人,李斯是楚国人。
秦国把国家托付给他们,没有一点疑心,所以结果就取得了天下,便是这些人的力量。
燕昭王任用郭隗、剧辛、乐毅,差点灭了强盛的齐国,剧辛、乐毅却都是赵国人。
楚悼王任用吴起为相国,诸侯都惧怕楚国强盛起来,吴起乃是卫国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