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
第64讲
生命中一陰一遮住一陽一
刚才讲到人一体这个生命,“以两弦之气为用”,这个“用”的现象由哪里出来? “用属金木,不可不辨”,肺气 (金)同肝脏(木〉,一定要搞清楚。
“乾属太一陽一真一性一,本来寂然不动,只因交入坤中一一陰一,一性一转为情,遂成离中木汞。”
这个乾就是先天,生命的本来,代号乾卦,像天体里这个太一陽一一样,它永远光亮,是太一陽一的真一性一。
我们的自一性一本来清净,也就是乾的本一性一本来寂然不动。
这个本一性一受了交感,什么交感呢?“坤中一一陰一”,这个一陽一受了坤中一一陰一的干扰,也就是一陽一电能受了一陰一电的干扰,两个一交感起了变化,“一性一” 一转就为“情”,就是后天的情绪,七情六欲。
这样一来现在第三重,这个生命“遂成离中木汞”,转为离中木汞,就是心脏部分同肝脏部分。
有了后天生命以后,“自此一陰一精一用事,离光顺流向外,恍惚不定,有流珠之象”。
说了三四层的道理,一层一层把它剥一开来说。
现在讲到现有的生命都在“一陰一精一用事”,没有一陽一,因为真一陽一被一陰一盖住了。
佛经也这样讲,把人一体的生命称做“五一陰一”。
《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蕴就是一陰一〉,所以要还回纯一陽一之体,回到本一性一,明心见一性一成佛。
但是没有修道,就不可能照见“五蕴皆空”。
“一陰一精一用事,离光顺流向外”,这个离就代表太一陽一,代表心光,也就是刚才讲神光外一流。
所以我们这个思想神光永远流散,佛家就叫做“有漏之因”,都漏失掉放射掉了。
因此我们一精一神、思想、情绪“恍惚不定”,始终不能宁静下来。
《参同契》的原文第一句“太一陽一流珠”也就是这个意思,用了那么多一层一层的道理,把这一句话给我们说明清楚。
我们这个元神,如太一陽一放射的光明一样,永远有“流珠之象”,永远向外放射。
修道主要把元神的神光收摄回来,凝定住。
但是这个神光凝定不住,你收摄不回来。
等于男孩,到了少年时期,发疯似的到处乱跑,除非给他讨个太太,有个家把他拴住。
人一体这个生命的道理也是一样,这是第二层的道理。
“乾既成离,其中一一陽一,走入坤宫,坤属太一陰一元命”,这个本一性一的生命乾卦,变成后天的思想神光,离卦代表太一陽一,永远在放射。
这个一陽一能走入坤宫,坤就是一陰一。
拿身一体来讲,肚一脐以下,大肠小肠这些地方都是坤。
“坤属太一陰一元命”,是生命本能,从下面爆发的。
得到上面太一陽一的光明相照,地球吸收太一陽一的热能到地心,慢慢又上升培养一个新的生命出来。
一一陽一回转须小心
所以“既得乾中一一陽一”,回转来一陽一气上升了。
这是理论,真修道的人,当你刚刚达到一陽一气充满,上升升不上,下流很容易,所以想回转非常难。
如果“命”能回转来,“转作一性一”,“遂成坎中金铅”。
坎属水,像水银,一碰到铅,不流走而凝定下来了。
“此点金炁一精一华,只在坎水中潜藏,杳冥不测,有金华之象。”
所以平常这真一陽一潜在下面坎水中,自己也不觉得。
普通人睡醒了,一精一神够了它就发动,发动以后就流走了,冲动起来变成白虎下山就完了。
此时如能回转,不配上后天之情而使之升华,就对了。
一般道家所谓这个回转向上,在身一体内部起的作用,也与天体上日月的行度流转一样。
所以全身十二个经脉,奇经八脉,处处都有感觉在走动,初步是有这个道理。
但是用后天意识故意去引动,或者吸一口气去做气功,把他提过来从后面转到前面东转西转,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有些人说这样打坐也有些益处,我们叫他静态运动,其实是用意识在那里转动。
真正道家所讲“一一陽一来复”是真一陽一的回转,不是用意识引导,只是跟着看它自己怎样变化。
所以不是去加,是不增不减。
等到下面这一点发动,这点真气的一精一华,平常只在北方,下部就是北方,“杳冥不测”,看不见摸不着,无形的,“有金华之象”,来的时候会发光动地。
“离中灵物,刻刻流转,本易走而难捉,捉之愈急,去之愈速。”
再回转来将我们这个元神变成思想,脑的意识,“离中灵物”,这一点思想灵光,见闻觉知之一性一,一分一秒都停不了。
这个思想都向外放射,“刻刻流转”,本来很容易漏失掉。
“易走而难捉”,所以一般人打坐、修道、学佛想定下来,想把思想念头控制定下来,越控制越糟。
“捉之愈急,去之愈速”,你越想抓住,它跑得越快,没有一个思想念头可以抓住。
所以你打坐、念佛、修道,想心念静下来却做不到。
尽管在这里守窍,守了半天还不是在那里乱想了半天!
没有真正专一宁静。
所以“离中灵物,刻刻流转”,它的本一性一像太一陽一流珠放射不停,你越抓得紧它跑得越快。
想念头清净,怎样才能清净?气住了,下面真气发动上来,坎离相交,就像男一女两个结合一样,才能清净。
“赖得坎中一点真铅”,全赖坎水,北方的一精一气发动,“逆转以制之”,不是顺流向下,变成欲念跑掉,而是真正逆转。
一旦升华以后念头自然清净,后天的妄念自然没有了。
但是我要告诉诸位,有些学佛修道的年轻人,很容易碰到这个境界,但是他觉得那时脑子没有什么思想,也没有什么动心,反而害怕了;因为害怕,脑子又开始灵光起来,思想又来了。
可惜这是道理不懂,所以到那时候他也没办法。
其实那时正是进入混沌阶段,好像脑子都没得用,因为你虽然很清楚,可就是不习惯。
平时我们的思想乱跑乱用习惯了,等到生命这个现象回转来很凝定了,他不晓得这是生命新的结合,是定境,反而认为这是一毛一病。
所以道家有两句话“修道者如牛一毛一,成道者如麟角”那么少。
大家每天学佛修道多热诚,包括我自己在内,我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过一个成功的,是难!
汞是念 铅是气
“真汞一见真铅,才不飞走”,那个一爱一流动的心念,道家的比喻叫“真汞”。
所以刚才我们讲正统道家,只有四个字:神凝气住。
现在讲坎离交,就是告诉我们如何能神凝气住的法则。
这个真汞,自一性一后天的第三重作用——心念,碰到真 铅——真正的元气时,一切内外呼吸都宁静,那个就是佛家的真息。
所以数息是那个“息”,不是呼吸往来之气,道家的真铅讲的也就是这个。
一见真铅,念头不动了。
换句话说,当气不动时,人的思想念头也不动,两个结合,就给拉住了。
等于两个年轻男一女互相看对了,脚就走不动一样,神就被气牵住了。
“故曰,太一陽一流珠,常欲去人。
卒得金华,转而相因。”
这四句话讲了半天,加上我们又说了大半天,把理论讲清楚,就晓得做工夫了。
不过我晓得大家听了大半天,“太一陽一流珠”还是跑掉了。
如果懂得差不多,就可以抓住了。
“铅入汞中,汞赖铅之拘紟,铅亦得汞之变化,两物会入黄房,合成一。”
刚才我们讲到真气宁静,念头不跑是第一步,学佛的到这个时候差不多可以人定了。
但是学佛的人往往不管下面进一步的工夫,所以正统道家讲到工夫,必须要一性一命双修。
讲到修一性一修命,能达到这一步工夫已经很难,据我经验所知,不管学佛或学道的人,达到这一步的,少之又少,几乎没有见过。
有人偶尔有,也是瞎猫撞到死老鼠,偶然一次,不能随时进入这个境界,因为他法则不明,所以工夫到不了。
假定到了这一步,有了基础,你想这样定住,像饭熟了把火关了,焖在那里一样。
焖久了会不会起物理化学变化呢? 一定会的。
刚才解释“转而相因”,他说铅人汞中,这个“铅”就是后天的元气,此时的元气不呼也不吸,气住神凝,一点杂念也没有就清净了。
两个结合定久了,铅入汞中,元气慢慢被元神包围住,就有反过来的变化。
因为汞是容易流动的水银,代表思想,“赖铅之拘紟”,铅把它拉住不乱跑了,生命的第二层更大变化来了。
“铅亦得汞之变化”,神光把他照住,这个元气又起物理、化学的第二层作用。
一般人修道都想返老还童,这一步工夫到来就差不多了。
元气第二层的变化,是在自己内部升华,这个“神”和“气”“会人黄房”, 道家譬喻男一女二人结婚进入洞房,一陰一陽一结合了。
这个结合是气自然入了中宫,打坐到这时身一体想弯都不可能,自然挺一直了。
入中宫就如《易经》坤卦所说的,“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是我在书上看来的,“人要不老”,就要“腹内不饱”,胃也空的,不要太饱;“若要不死,肠中无屎”,大肠内没有宿便,因胃是空的。
但胃一直在消化,如没有食物进去,它仍继续在磨,磨穿了就胃出一血。
所以这个时候要完全服气,黄中通理,就是胃气充满,就不动了。
神、气二者归入黄房,到这个阶段可以有资格不食人间烟火了,那不容易的。
这个时候真正的神、气二者结合,“会入黄房,合成一炁”。
玉一液还丹如何吞
进一步的变化如何呢?“其炁先液而后凝”,慢慢又起变化,这个“炁”等于太一陽一的热能照地球,地球热气上升,碰到冷空气下雨了。
人一体内部也一样,所以定久了,气一热立刻上升冲上脑,碰到脑下垂体变成液体,就是长生不老之药,叫玉一液还丹。
这还不是金液还丹,当然金液还丹要更深一层。
有时候你们打坐口水一直涌一出来,然后不断咽进去,这个时候咽法不同,要让它自然满了,舌头稍稍向上提一下,它自然会顺流而下,这样念头就不容易散乱,心一乱就坐不好了。
所以不要管它,让它自然下来。
到了玉一液还丹时,皮肤都变细一嫩光亮起来。
如果你打坐,坐到一片光明也没有什么稀奇,都是内部变化的原故。
我们在定境中,自己的元神照住,晓得有一片光明,不要以为是菩萨神光,因为这些都是自己身心上的变化。
所以先液然后凝结,要经过很久的时间,不是一下就行的,也不是咽两下口水就是长生不死。
究竟要多久时间呢? 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道理要先懂,每人根器不同,成就的迟早就不同。
有些人很容易到达,有些人修了一辈子影子也没有。
总而言之,学佛修道你要成功得快,那是与行为道德配在一起的;必须要功德,要善行,做好人做好事,慢慢功德与努力两个配合,就成就得快。
同样上学的学生,班上每个同学的成就不一样,就是这个道理。
“故曰,化为白液,凝而至坚”,在人的内部凝结拢叫做“丹”,但不是很坚一硬的一块。
所谓至坚者,并不是像长个东西那么坚一硬。
你说有形吗?他无形;无形吗?它有这个作用,这个之间要搞清楚。
这个时候“白者金色,至坚者金一性一也”,会发黄金的颜色,那怎么讲呢?“白者金色”,随时开眼闭眼,内外都在金光闪闪中,内外都是白光金光自然的一片光明。
学佛的这样,道家也一样。
“至坚者”是形容坚固得很,佛家叫做“金刚”,就是颠扑不破,不会散,不会走掉。
“盖金来归一性一,已结而成丹矣。
此通章之纲领也。”
拿学佛的来讲,这是真正得定了,得到二禅三禅的境界。
气住脉停以后,修神仙到此只是基础稳固了,所谓丹头一点,这个丹药抓到了,“伏食”了。
等于我们饿了把饭吃下去,消化吸收以后变成自己的营养,后面还有工夫要继续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