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句好句子》
1 .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 . 孟子 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3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 . 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5 .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6 .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7 . 2025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8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9 . 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10 .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11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 .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3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 .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5 . **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6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勿施,尔也。
17 . 行之而不著焉,**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8 .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19 . 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20 .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1 .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2 .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23 . 2025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4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5 .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6 .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于众也。
27 .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28 .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9 .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30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31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2 .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33 .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34 . 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35 .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6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7 .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8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9 .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40 .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1 .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42 . 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43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44 .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45 .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46 .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47 . 202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 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48 . 兽相食,且人**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在其为民父母也。
49 .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0 .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Time: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