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子夏易传》卷八 周易系辞(下)

子夏易传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子夏易传

子夏易传 - 卷八 周易系辞(下)

子夏易传

卷八 周易系辞(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

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刚柔相推,而八卦成矣。

八卦既列,象在其中矣。

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天下之大象也。

健顺动止,离险巽说,庶情之大端也。

可得而见矣。

相因而重之,爻动其中,两而相求,情伪可得而吉凶形矣。

刚柔相易,变化可观也。

繋辞以辨其动,吉凶悔吝之所明也。

故可以观其辞而效其动。

刚柔者,素定其位而立其本也。

变而通之者,就其吉而违诸凶,易其所也。

从其时而归其贞,可贞胜矣。

夫贞者,得其分,恒其一,不徇于外也。

则于物不惑矣。

得事之干也。

当吉而保其吉,当凶而索其凶,天地以是贞也。

得万物之观而为人之则也。

日月以是贞也。

得万物之瞻而保其明也。

天下万物得其生动,皆得其贞一,故能继其续也。

夫乾运天之神,坚其一而不杂,确然易也。

坤得地之顺也。

守其一而成物,隤然简也。

皆保一以成,其施而无情巧焉。

示其以易,简也。

而物从之得矣。

爻者,人得效此而动也。

象者,人得像此而制也。

爻象动于内,可得而观也。

吉凶见乎外,可徴而从也。

功业见乎变,因变而成也。

圣人之情见乎,辞可得,极于深而至之也。

天地之大徳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冝,近取诸身,逺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天设四时而寒暑周焉。

地设刚柔而生长遂焉。

此天地之徳而厚其生也。

圣人者,合天地之德,备万物之情,帝人之器也。

故有位而其道乃行,位其大宝者,与能守其位者仁也。

何以仁,能聚其财,财也者,得物之财而资人以为财也。

故设罟网作耒耜,通舟楫,易交货,是类者民得物之财,成圣人之仁也。

故得安其所聚,保其所居财之利争斯兴也。

故治其分,正其名,禁其非,制而得冝曰义。

故始于垂衣而列贵贱,中于重门而击柝,终于弦木为弧矢,以示其禁而得易之变。

此圣人之义而保其仁也。

太古,鸟兽万物多而人寡,不待易物之财。

人人自保其资也。

至于人寖而盛,物斯鲜矣。

食用艰矣,则智者有易。

仰观象于天,得四时之易也。

俯观法于地,承天时而易也。

观鸟兽之文,类聚羣分,就利违害,而从其易也。

观其情而得其冝也。

健以施下,顺以承上,可则动之否,则止之险,则经之亲,则丽之外。

柔以说之,内顺以巽之,近得于身也。

天乾而地坤,雷动而山止,日照而雨濡,风散而泽润,物之大者也。

在乎万物其生也。

含隂一陽一而生其受也。

偏象之气,故乾为马,坤为牛。

震为龙,巽为鸡。

离为雉,坎为豕。

艮为狗,兊为羊。

是以天下之受可得矣。

于是始画八卦,见其象,察其数,运于无形,明于显着。

混万物而为一,而咸得其情则知其所丽矣。

网罟内虚而外坚,维之离之象也。

鱼禽丽之而不脱弱,能丽其强,离之义也。

遂牺而供其庖焉。

天下之利,众归往而取法焉,故曰庖牺氏之王天下。

立其位而行其道也。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斵木为耜,一揉一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神农氏之时,人育而繁,腥一毛一不足供给其食,修易其变,观天地之冝,相五榖之种可食者,收而艺之。

易物之才而生财也,其在于器乎。

故斵木为耜,一揉一木为耒,木可以一揉一曲直于斯得之,为象能动木也。

其义益之大也,神而化之,得农之道。

是以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盖取诸噬嗑。

上古人质而自守其居,自费其用,而不相往来。

财货之有余,不足不知其均也,故为之市。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而交易之,各得其所,齐其有余而退,噬嗑之义也。

日中者,明也。

万物皆相见,而不相昧。

动于明之象也。

是以取之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

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冝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古之厚民者,兴其利,未设其禁也。

及世久而民盛,利薄而无分,则民殚其力,不足以为养民,患其竞,不足以相禁。

故圣人虑其患,因时而易变,故黄帝尧舜氏制度数采,章封土田,建官分贤不肖,而等其贵贱,通物之财,以为用。

易物之力,以待劳。

攻物之能,以相御。

使物之能,以相济。

是以神而化之,民得冝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天下之物,成天下之务。

终乾坤,极万物,而易行于无穷。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天保其尊,地保其卑,圣人安上,众民安下,其象天上地下也。

其义上健而无为,下顺职事也。

上下旣位可久而无替也。

是以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木之为物,浮于水也。

可以行险而不穷也。

故虚木而舟之,剡木而楫之,以济乎水,涣之象也。

得其散适而致其远,涣之义也。

是以取诸涣。

服牛乗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牛者,坚壮之物,可以牵引其重。

马者,健速之物,可以乗而致远。

柔一弱乗其刚壮之物,随之象也。

动而说之,随物之一性一而牵致之义。

是以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以柔顺之道,则物之生心也。

刚动于外,以闲之豫之象也。

则暴客无至也。

顺而动之,得其备矣。

豫之义也。

是以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杵动于上,臼止于下。

上动而小,小过之象也。

小器设而万民获济,小能济大,小过之义也。

是以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睽小事吉。

象不合而爻用也。

是其全用而外合,以为用。

得其小用也。

睽众才以为小器,睽之象也。

利威逺而合诸睽者,睽之义也。

是以取诸睽。

上古一穴一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上古人淳而未得其器之适也,故一穴一居以求其温。

野处以薄其燠,未免于垫隘风雨也。

土弱脃之物,栋宇坚壮之物也。

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自下而壮,大壮之象也。

则可以待风雨而极其宫室之用也。

大壮之义是以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太古之人,朴而未散,哀乐之情无系也。

故生而求充其体,死而葬诸中野,以为无知而异类也。

后世淳漓情智外散,故亲其亲,子其子,而哀乐恶欲之心盈矣。

是以圣人因遵其情,而成其敎明,神道立上,下修五礼,设五敎以养生送死,以达其情而天下听矣。

设棺椁,一穴一地而葬之,其象入于泽也。

其义不忘死而过厚之也。

是以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上古官职未设,人自为治,记其命而巳,可以结绳也。

至于道散,于是圣人始立百官,造书契,万民不待力求而以之察之。

夬,刚长而至于五也。

上下百官皆在其位,夬之象也。

小人之道外其义,可以决而治矣。

是以取诸夬。

象者像也,义者财也,有其象则备其财矣。

故制器者先得其象焉。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一陽一卦多隂,隂卦多一陽一,其故何也。

一陽一卦竒,隂卦耦,其德行何也。

一陽一,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隂,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

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歳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一精一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徳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

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

既辱且危,死期将至。

妻其可得见邪。

易曰:公用射隼于髙墉之上,获之。

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

弓矢者,器也。

射之者,人也。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

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

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屦校灭趾,无咎。

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

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

乱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其知几乎。

几者,动之□,吉之先见者也。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有不善,未甞不知。

知之未甞复行也。

易曰:不逺复,无祗,悔。

元吉。

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一女构一精一,万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

惧以语,则民不应也。

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

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易者:圣人寄其物,而设其象也。

象者,可观其物冝人,得而象。

彖者:言乎卦之卦义,可观其辞,而得其归也。

爻者:效天下之动也。

动而吉凶悔吝之所生也。

贞一而可以胜之矣。

夫隂一陽一者,相求之物也。

胜而往居为之主也,情一性一之所归也,故其偶寡者而得其主也。

其德行者,一陽一者明也。

无私而体物之理也,可以施其令而保其尊也,一之道也。

故一陽一卦一君子而二小人从,顺之道也。

隂者,暗也。

昧于时之务也,承命而力其事,小人之职二之道也。

故隂卦一小人而二君子,顚其道也,反其行也。

而贵于形也。

夫以形累而不以神遇者,非君子。

贞一之道也。

天下之器广矣,其为物多矣,系而憧憧,往来不离其形,而求其至,使从其思者,不亦劣乎。

思而虑之,自丧之矣。

何暇至于物哉。

故圣人无思也,无虑也,寂然贞一,而不可惑也。

以同也。

而归其殊涂以一也,而致其百虑,物自有其终始也。

何所思虑哉。

是以贞一之道,无不归其同也。

至于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用舍相推也,往者不用也,来者用也。

以不用而保其用,守其贞一也。

故明焉。

寒来则暑徃,暑徃则寒来,寒暑相代,故能成其歳,本于止而后动也。

故时之往则不用也,止也,故为之屈。

时之来则用也,动也,故为之伸。

屈而伸之,乃利生也。

故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皆本其止也。

以是圣人穷理而尽一性一,止于无方,行于无形者,所以致神之用也。

致其利用,能安其身者,修广其德,用之而不殆也。

道极乎是矣。

故能穷神之所自知变之所化,此德之盛也。

易之大归也。

圣人之至矣。

是以君子保其贞一,得其所安,然后名可达也。

非所困而困焉,非所据而据也,不量其力,危辱及矣。

死期将至,虽至亲而畔也。

妻其可见乎,此不能安其身而愼其求也。

夫保其身者,动而无失也。

修德者,利其用也。

是以公用射隼于髙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德之备时之动,故能获其位也。

得位而莅于民者,不可以不察于小人。

为人之上者,本乎仁也。

一爱一而过之,失其仁也。

故小惩而大诫,乃小人之福也。

御之以道仁,在其中矣。

是以屦校灭趾,无咎至乎。

恶积而累之罪大而诛之,无及之矣。

则小人灭其身,而君子失其刑也。

是以何校灭耳,凶。

居其位而不失御其下之道,则可矣安。

而盈之自丧之矣。

歛身虑危,乃可全也。

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故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然后能保其位也。

愼在于谋大任重乎不可以不审也,过斯败之矣。

故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是以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不胜其任者也。

夫能知其事之微者,可以从其大也。

履其大任,其重虽万变而得其神也。

夫知几则祸福之源明矣。

几者,事之来也。

介然如石,不可以利,变也。

观吉而动,何不利焉。

故上交不谄,不苟容也。

下交不渎,不轻怠也。

知则吉矣。

岂待于终日乎。

故知微,知彰者,知其终始也。

知柔,知刚者,识变化之为也。

君子能知此者,万夫之所望,可则而象也。

此圣人之道至也。

无以加矣。

静而无思,而得其神焉。

见几而后动,颜子者也。

动而后知,知非而复,近尚于几也。

近而复之,不适于悔,好学者也。

故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有不善,未甞不知。

知之未甞复行。

是以不逺复,无祗,悔。

元吉。

知天之几者,能通天下之志也。

虽逺也,学而可以至之也。

学以求之,其至者非一,以求之不可得也。

故天地絪緼相继,男一女感应,相与皆一而通之乃能化醇也。

学而二三,则其志惑矣。

何以应哉。

积一以求之,乃得其有。

易曰“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志求而应,然后能自化也。

是以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言致其一也。

君子学以致其道者,身得其安也。

则动而不失其节矣。

心得其易也,则语而得其当也。

辨而得其交也。

应而供其求也。

君子修此三者,故能全也。

故危以动,则民莫与。

惧以语,则民不应。

无交而求,则民不与。

莫与之,则伤之者至矣。

是以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心无主矣。

于物不辨矣。

何以为恒哉。

修是而可以周矣。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一陽一,物也。

坤隂,物也。

隂一陽一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

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其称名也。

小其取类也,大其□,逺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乾坤相求而为八卦,八卦重错而穷。

天下之象,皆生于乾坤也。

非易之门邪。

故乾一陽一物也。

坤隂物也。

隂一陽一各合德,而有刚柔之体以体象天地之为。

以通神明之德,其取象称名,虽杂细也,而吉凶之分不过于理。

故圣人考其辞义,而叹之不敢正言也。

其衰世之意邪。

忧其伤也。

夫易,明其旣往而察其将来,显其微而阐其幽,开物之状而当名辨物正言,而吉凶备,断于辞矣。

其称名者,小可以藏其取类也。

大可以广其陈也。

其□逺可以探赜,其辞文可以玩其意也。

其言委曲而直于理,其事放肆而伏藏其奥焉。

此立本于小也。

近也,曲也,放也,观其□有以副,而明之则大也,逺也,中也,深也。

故因贰而索之,可以济民之行。

明而动之,可否而失得来报,以治其本也。

易之兴也。

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

谦德之一柄一也。

复德之本也。

恒德之固也。

损德之修也。

益德之裕也。

困德之辨也。

井德之地也。

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

长裕而不设困。

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

恒以一德,损以逺害。

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之兴也,当于中古乎世衰道丧,而患其忧。

情实相逺,而诈怨之蔓也。

故其思深,其防曲,原天下之理,穷变化之□。

则吉凶悔吝其我之所自乎。

故履徳之基也,其德所治而有别也。

则不失乱矣。

别而寡,亲和之,乃为至也。

别而履之,和而从之,礼乐之道。

可以立德而成行矣。

用而交者,谦也。

卑以自牧,得人之尊,其道光也。

故能制其履,而保其所履也。

往而不知复,无其本也。

知悔而复,复于本也。

不逺而复,在其小而来着乎。

自知者也。

德之本也,道之所由生也。

定于内外之分者,可久之道也。

其德固矣。

定于内矣,虽多杂而不厌也。

恒其一德者也。

损己奉上,德之修也。

损以减己,固先难矣,而说以与其道,易也。

可以附其安矣。

其何害乎。

益其下者也。

得寛而容也。

长而能寛,不设备而民信也。

自上与下,得下之竭兴利者也。

困也者,君子辨其失而考德,困与穷而修之,故能终通也。

不责于人也。

其寡怨矣。

君子保德,犹井之不渝也。

德迁而及民,养而不穷。

井之德也。

施而不求其报,君子之义也。

巽而下民者,非亏君子之道也。

志有所之而为制也,称于物之情而□隐乎其中。

所以行权而制事也。

事不巽则不能制也。

此君子行于易而周其患也。

易之为书也,不可逺为道也。

屡迁变动不居。

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

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

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旣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中于务而不可逺其为,道也。

因时而易,不滞于固。

周流六位,而不见其状。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各指其要,惟变所适。

象其物宜,观其吉凶,得其出入之度。

则内外知惧,而进退之分着也。

又明于忧患与,忧患之所从,则凶悔之兆。

俨乎其前,如父母师保之临也。

初修其文而度其义,可得时之适,为守常之道。

得其道而后行。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

二多誉,四多惧。

近也。

柔之为道,不利逺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

贵贱之等也。

其柔危其刚胜邪。

易之为书,原始要终以为体也。

夫物生而后有象,象成而后有数。

穷数极变而为终。

君子观之可以知其归也。

六爻之设,隂一陽一之位,尊卑之分,刚柔之处,吉凶之报,象其时物也。

初始象也。

拟其形而则之,故难知也。

其数穷变,极道之终也,故易知。

初以辞拟之,其终得其体也。

本难知而末易见也。

是故杂类其事,思察为德,辨其是非,要其吉凶。

观夫中而得之矣,归其主之制也。

智者观其彖辞,得象之大□,则六爻之杂,变化之理,□之则吉,违之则凶。

盖得其半矣。

三与四同功而异位,隂耦也,承一陽一之道也。

二多誉,四多惧,四近于尊,疑其一逼一也。

柔之道也。

逺而不利,二得柔中,中不邪也。

柔奉上也。

故多□而吉焉。

故柔而居之,吉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微以及着,隂一陽一分布,三则一陽一緫下,象也,臣之道也。

两三才积,刚柔而至于五,大君之道也。

故同功而异位。

三多凶,有民而上,乗髙而难居也。

五多功尊,无过也。

为上者能断其制也。

故柔居之而危其刚胜者也。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矣。

明三才之道焉。

八卦小成,体其象矣。

因而重之,耦天下之情,以极其刚柔之理也。

故三才之道,以六位而成文也。

道有变动,情之求也。

故六爻效其动焉。

位有隂一陽一,处有刚柔,得其等列,当其行一事,故曰物。

物杂而刚柔有闲,故曰文。

文之不当,则不能治也,故有吉凶之及焉。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

当文王与纣之事邪。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

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

此之谓易之道也。

易之兴也,当末殷周之盛德也。

殷纣反正,文王受幽,忧于危亡,故积其行一事,极其象类,穷其变化,作为易之书。

以违其凶悔而明其道也。

使忧者,谨愼而得其平民所助也。

易之不戒者,自致其倾众所弃也。

所以推其亡而固其存也。

其道甚大,而百事得举也。

惧其凶害,闲其进退,则始终□其无咎,此易之道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

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

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一爱一恶相攻,而吉凶生。

逺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将叛者其辞慙中,心疑者其辞枝。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

一而静,故能通天下之志。

知天下之几,则无险而不知也。

知其为者,败之故能守其易。

坤天下之至顺也。

直而方,达天下之事,识天下之过,故能无阻不察也。

则知其执事失之也。

故能守其简健而通之动,而顺之,皆得其止。

故能说天下之心,穷天下之虑,定天下之吉凶。

使天下自晓而不乱也。

是故变化之道云为之务,吉事先兆,制器知象,占事知来。

天地设位而生化,圣人象之而成能。

故将有为也。

可以尽其事之始终,谋鬼神于卜筮,则百事归上之□,而尽力于下矣。

八卦备其象,可以象也。

爻彖伸其情,可以思也。

刚柔与居,达其文理,察其取舍而吉凶可见矣。

观其利而后变动,察其吉凶而后迁其情。

此易之道也。

故取一爱一恶相攻而得失者,吉凶生也。

逺近相取而差时者,悔吝生也。

情以感物者,利之生也。

伪以蔽人者,害之及也。

夫物不相得,则近而弥凶也。

或害之而悔且吝,故将叛者,其辞慙内虚,而求其说也。

中心疑者,不知所从,其辞枝也。

吉人守之而。

阙。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子夏易传》易经书籍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子夏易传》卷八 周易系辞(下)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