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陈,贵贱位矣《子夏易传》卷七 周易系辞(上)

子夏易传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子夏易传

子夏易传 - 卷七 周易系辞(上)

子夏易传

卷七 周易系辞(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髙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天尊也,故健以首之。

地卑也,故顺以承之。

尊卑列而贵贱明矣。

盈乎中者,莫大象类焉,夫妇也,父子也,君臣也。

尊动而变卑,静而化刚,柔以断其用,而得其常也。

正其分位,观其动静,然后理可得也。

夫物同其事,则聚之有上下之应也。

异其羣,则分之有刚柔之合也。

趋其同,求其羣,居其位或不当,则吉凶生也。

故天降其气,地流其形,上施其道,下行其事,则能成变化矣。

圣人以是观象造形,而能体化合变者,得之道也。

故刚柔相摩而成变化,八卦更致,殊济同功。

雷以动之,雨以濡之,风以散之,日月以运息之,四时以推之,故乾者气之始也,男之道也。

一施命而不杂,唯无为也。

能通天下之志,故得保其尊,易知者也。

坤承乾也,造形始也,女之道也。

专其命而不失其作者也。

能知变化之道,故得保其静也,简能者也。

夫易以知物者,物易知也。

故于物有亲,有亲者可久之道也。

故长人以之为德,简以从物者,物亦易从也。

物从则有功,斯可大矣。

故从事者以之为业。

天下之物多矣,而其致一焉,易简之谓也。

致一则天下之理尽矣,故能上保其尊,下安其卑,而成位长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

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齐小大者,存乎卦。

辨吉凶者,存乎辞。

忧悔吝者,存乎介震。

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圣人得天地之理,探万物之宜,而设卦观象,后圣系辞焉。

而明吉凶,刚柔迭代而进退之,则变化穷而吉凶生也。

是故吉凶者,得失也。

悔吝者,不尽其时而后其忧也。

故追悔之,叹惜之,则无及也。

隂一陽一相推,物极而变。

消息之道,观其象而拟之也。

刚柔迭兴,动静相乗,昼夜之道,观其可而动止之。

故重其卦以极。

三才之道穷,万物之情也。

是以君子所居而安者,因其时,观其序,而效其吉也。

所乐而玩者,处得其变,而羙其文也。

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自卜之明也。

圣人极隂一陽一之度,穷变化之□,而得其易。

是以合于天而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彖者,时之大归也。

爻者,时中之变也。

变而得失系焉,悔吝生焉,能补过者无咎也。

是故列其位而分其贵贱,中其小大之务者,在乎卦之归也。

辨乎吉凶者,观乎辞之?也。

忧悔吝者,存而不忘其中,思患而不苟徇也。

有咎而震以免者,悔而惩其先也。

故卦大者,可大而行也。

故卦小者,道消而可明也。

故险易之辞系指焉。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一精一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

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一爱一。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隂一一陽一之谓道,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一性一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隂一陽一不测之谓神。

夫易惟与天地之大而无私,与四时之德而得节,故能弥缝纶系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而不差也。

是以穷神达化,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知死生之说。

生者,形也,合天地之一精一,聚气而为物。

魂者,寄于形也,魂形散而游,游而为变。

穷幽明之故则鬼神之道可知也。

隐犹索之,则人道昭乎,其陈矣。

与天地同功而不差,智周乎万物之道,济乎天下得其理而不过。

行权以治之,归其正而不流。

乐天知命以处之,而无不适。

物得安其土者,上敦其仁也。

故能施一爱一而博化,模范天地周围之而不过其大。

曲成万物,治其所履而不遗其小,通其幽明,体其动息,故无变而不知也,故神也者。

得万物之妙而为名也,无方也。

易也者,易万物而为言无质体也。

妙其运,万物皆神也。

得其理,万物皆易也。

故一其隂,隂则易也。

一其一陽一,一陽一则易也。

续以继之而成教于天下者,唯仁之善乎。

备物而咸说也,用之而不勤。

行之而不殆而能成天下之至者,纯一精一之一性一也。

则无不易矣。

仁者见易谓之仁,智者见易谓之智,皆一其方百姓用之而岂知其化用哉。

故至于君子之道鲜矣。

泽及人,人谓仁,故显之,神用之而不可见,故藏之圣人者,兴其仁也。

兴其仁之忧而后归之也。

显其方,岂若鼔动万物乗其变而无忧哉。

此盛徳大业之至也。

故惣其有而?其适矣,顺其行而无滞于故矣。

静然至虚,无滞于物,而能生其生,而神其用者,易也。

成其象而能徤以通之者,乾也。

治其质,效其法,而无不顺者,坤也。

极变于隂一陽一,而考变穷数,知来之谓,占得其占,通其数乗其变,而行之,之谓事。

行其事,尽其道,民咸利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

以言乎逺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

天地之闲则备矣。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隂一陽一之义配日月。

易简之善配至德,夫易广矣,大矣。

逺而不知其止无其外也。

迩而静以自正无其内也。

其备也。

同于天地之闲矣。

夫乾造物之始也,其静也,至虚而不杂其动也。

降气而当物,无不知也,无私作也,故能大焉,万物父也。

坤造形者,其静也。

上未降气,翕聚而不发其动也。

启务而承命,无不能也,无私巧也,故能广焉,万物母也。

是以易无形也。

易物而为形,易无名也。

故广大,体天地变通,合四时隂一陽一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徳而无不备者也。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一性一存,存道义之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

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隂,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

逺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黙,或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

慎斯术也。

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

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

子曰:贵而无位,髙而无民。

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

子曰:乱之所生也。

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宻则失一身。

□事不宻,则害成。

是以君子慎宻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

易曰:负且乗致冦,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

乗也者,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乗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慢藏诲盗,冶容诲一婬一。

易曰:负且乗致冦,至盗之招也。

圣人之作易,而崇德广业者,何以为也。

夫易,无私也,无为也,无方也,无体也。

同于物不循其故,是以得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斯以运化,不亦崇广乎,智也者。

周于物而兆其机也。

无不变故效天之崇焉。

礼也者,止其体而得其履,无不遂也,故法地之卑焉。

设天地之象,立智礼之度,则百化周流乎其中,而易其道矣。

夫以成一性一而不外,安其所安者,于物不惑矣。

其于理至矣。

道义之所由生也。

圣人见天地之至奥而为后世之传,以为将来之利,故错其刚柔,察其态度,而拟于形容,象其物冝,故谓之象。

见天下之动静,取舍离合而得其□通以行其典礼。

系辞焉,以定其吉凶。

是故谓之爻。

得天下之情伪而咸以象,告人不可思而恶也。

适天下之变而咸得其要,治之不可恶而乱也。

观天下之情而拟之,议天下之可而动之,则能成变化之道也。

善者,民之所好也。

言行者,民之准也。

修诸内而发诸外矣。

故鸣鹤在隂,其子和之。

同声而相应,本立道成也。

可不务乎。

是以君子修诸其身矣,修身者将以求其试也。

幽而独之,谁与和之。

是以同其人,其道乃昭矣。

同人者,君子之同也。

其道上行,初虽逆之终获其同也。

故君子之道,出处语黙途,虽殊其致一也。

二人同心,无不济。

虽至坚无不可断之矣。

同心之言,无迕矣。

夫是以君子广其同,则其道可进也。

进而徃之,将以莅其行也。

其在于过,慎乎初,而慎之有终矣。

故洁于薄物而致重之用也。

进而得位者,其在于谦,敬而尽民力乎,故劳谦君子有终吉。

德以崇,为盛也。

礼以谦,为恭也。

故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时之易道,斯变矣。

安其位而不知巳与时极矣,穷之灾也。

是以亢龙有悔,戒其保于存而久其位也。

夫位愈髙者,难其为人也,君子不可以不自知也。

夫利厚者,害易及也。

贵为长者,利害以出也。

为下之巽也。

其在于慎密,否则害及之矣。

盗伺之矣。

故不出戸庭,无咎矣。

以德之不周而不厌其髙者,贪其非所有而有之,则易于事矣。

易斯慢而下思贼之矣,皆自致其寇。

此易之终戒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

四十有九,分而为二。

以象两挂。

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归竒于仂,以象闰五。

歳再闰,故再仂,而后挂。

圣人幽賛神明,设五十之数以求易者,何也。

三揲之极,多得老隂,其数合二十五以对之而求之也。

其一不用者,太极也。

故可名之谓之太极。

夫有生于无,无者未见气也。

不可用也。

故置之也。

初揲或五或九,再三得四八也。

初营于再者三者,何也。

道生一,一者形变之始,万物之生也。

为治者不离其本也。

故用之于始揲也。

以营一之有而偶不用之,无天地隂一陽一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岂竒而立哉。

分而二,象两仪也。

挂一象人也,人也者,包括万物而为之首也。

故两而生人,曰三才焉。

揲之以四,象四时也。

归于仂,擦时之余也。

归天地之余尽五歳之。

再闰,故再仂。

而后挂数者,偶而后成也。

竒者不盈,其四时也。

数之寡也。

故谓之一陽一,全其捰者,备其隂也。

得数之成,故谓之隂,此求筮之数也。

易者,圣人极天地之数,穷天下之变也。

占者,索其数,逆其变,体其吉凶,断天下之疑也。

虽有圣人之心,必求龟蓍而听其神焉。

将有以奉也。

人也者,万物之灵也。

志有至而吉凶兆焉,故志之断则卜筮焉。

志之疑则告其从焉。

是以不疑其所行也。

利物而有功也,故圣人曰卜筮云。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易有太极而生天地,天为一竒也。

地承天为二,偶,数而相生,合而相成。

为水,火,木,金,土也。

天地万物未始,相离也。

试于形变而论之本乎天,一降气而得地,聚之为水,其肇为胚也。

水内刚而外柔,故生于天之一,而成于地之六。

因其一生而依其胚而为胎,胎者自得其温气也。

温发而为火,火始于内而成炎于外,故生于地之二,而成于天之七。

含气以自坚而骨生焉,骨坚一陽一木也。

生于一陽一而养于隂也。

故生于天之三而成于地之八,有其骨而筋坚焉。

金从革而外刚,故生于地之四而成于天之九。

土为肌肤,四者备皆肌肤养焉。

肌肤因刚而生,而终于柔脃。

故生于天之五而成于地之十。

终数以成形也。

分而异,功合而同济,故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合而为五行,发而为五声,散而为五臭,布而为五章,流而为五味,分而为五一性一。

异同区焉,利害生焉,吉凶形焉,变化成焉,死生兆焉,鬼神通焉。

可以元元而□其终也。

乾之□,二百一十有六。

坤之□,百四十有四。

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

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两仪生四象,则乾坤之爻各具四象焉。

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四象之成。

□爻每其□,各含其四象。

系之乾坤之爻焉。

乾坤合为十二,当期之月也。

混其□爻,絶为三十焉,当月之日也。

一陽一极其数,万物毕,遂其成焉,故九也。

一陽一极则剥隂,长而壮消之极也,故其变六也。

消而息之,一陽一复而长,隂之退也。

故为少隂,其数八也。

一陽一盛长物,其貌始大而未成也。

故为少一陽一,其数七也。

老一陽一九也。

四而九之,其□三十六也。

老隂六也,四而六之其□,二十四也。

合乾坤六爻之□,当期之日也。

少一陽一七也,四而七之其□二十八也。

少隂八也,四而八之其□三十二也。

合二少之□,当期之日。

同老一陽一老隂之□也。

合二篇之□,三百八十四,半乾坤緫而承之,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当万物之数。

是故分而挂,一揲之归竒,四营而成易,三易以成爻,十有八变而成卦。

初以乾坤错综而为八卦,以象动止。

离陷巽说而各得其情矣。

重而伸,类而长,以观其一爱一恶失得,穷天下之情,极天下之变,以此而能事毕矣。

故能明其道,辨其徳,行可以应天下之来,而助其神化者也。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尚其辞。

以动者,尚其变。

以制器者,尚其象。

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

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

如响无有逺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一精一其孰能与于此。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地之道,隂一陽一之化常矣。

圣人以是观其动静而行其进退,不差于时者,是知神之所为,而合其变,得易之道也。

故易。

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得易之文也。

以动者尚其变,得易之时也。

以制器者尚其象,得易之智也。

以卜筮者尚其占,当其数而断其疑也。

君子时将有为而问之,将有行而请之,无有逺近幽深遂知来物至一精一者也。

参伍之变而错综其数得其变,遂成天下之文。

文见乎辞,故言者尚之。

极其变,遂定天下之象。

故制器者,取之此天下之至变者也。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不迁其方而无适不利。

此天下之至,神也。

夫易者,刚柔相推,情伪相偶者也。

故吉凶生焉。

而圣人之其所终寄其象,以明天下之志,而无不中也。

非极其深也,不能及其至一精一。

穷其变,要其□,知其终,原其始闲。

错其说以成天下之务,非研其几者不能得于至变也。

体其物妙,其运用之非以勤也。

行之非以迹也。

非玄者,不能得于至神也。

故一设象而君子其赖四焉。

范两五之数,穷万物之变者也。

非圣人其孰能深之。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巳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徳圎而神,卦之徳方以智,六爻之义易以贡。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宻,吉凶与民同患。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

是兴神武,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

以神明其徳夫。

是故阖戸谓之坤,辟戸谓之乾。

一阖一辟,谓之变。

徃来不穷,谓之通。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易者,易其治也。

故其知也。

先物其变也。

得度故能包一覆天下之道而已者也。

圣人用之而通天下之志,能开其先也。

定天下之业能制其当也。

以断天下之疑果其作也。

是故蓍未形而众象畜焉,圎而神也。

卦见其事定其所也。

就时体化方以智也。

六爻者,易其变通,明其辞义,而献其吉凶也。

圣人以之清虑涤思,归神无形,然后齐圣体方,与众民同患其吉凶,则能济吉凶之患而为来世之范也。

非神圎而知其来,知赡而徴,诸往观天地,古今万物而为一者,其孰能至此哉。

古之聦明睿知,止乱而不以杀,达天下之情而为之于始者如此也。

神也者,运于无形,易而合其变也。

而民不知所以明也。

而圣人明之是以察于天之道,审于民之故,故作为易书,而前布之,以为民之用。

圣人于是斋心无形体其神也。

戒事避患,明其事也。

以神明为徳者,如此也。

故坤者静也。

动之主也。

含其章而不变,故闭而藏之,乾也者。

开其物而转化,故启而动之,可阖则体而合之。

一动一静,屈而伸之,之谓变。

随其变,观其可独往独来,而无阂之。

之谓通,辨其兆之。

之谓象,见其形之。

之谓器,制其用人可法之。

之谓法,出入不滞民咸利之。

而莫知之,之谓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髙莫大乎富贵。

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探赜索隐,鈎深致逺,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系辞焉,所以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

天之所助者,顺也。

人之所助者,信也。

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是故易有太极,太极以生两仪,两仪为隂一陽一,隂一陽一相推而生四象,时兴终始迭,变而成八卦。

动说离陷,情一性一之有归也。

故相摩而吉凶生焉,治其吉凶而大业成也。

是故有法可象者,莫大于天地。

有尊卑之位也。

变通可则者,莫大于四时,得进退之宜也。

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昼夜动止推移而不改也。

位崇体髙,而为民之承者,莫大于富贵,可以行大道也。

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见天地之象,合万物之理也。

探赜索隐,鈎深致逺,定天下之吉凶,使天下勉而得其宜者,莫大于蓍龟,含其象,明其动,定其吉凶,行之不疑也。

故天生神物蓍龟也,圣人则之。

四时更变,万化得节也,圣人效之。

天垂象日月昭焉,星辰位焉,寒暑节焉,圣人以之,而授民时以节。

百事顺之,则得,逆之,则失。

取之于天也。

河出图,洛出书,理形于文,承天之化,圣人则之。

取文于地,故观天地之文,则存天地之情矣。

天地之情得,而知四象之所自出也。

故四象以卦示也。

系辞所以明也。

定以爻变,所以断其得失,是以先天而天顺之,乘其时也。

信民而民助之,民信其信也。

尚贤以至,而得尽其忠也。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

伪系辞焉。

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夫意无穷也,言形之质也。

言岂尽于意乎。

书质之限也。

书岂尽于言乎。

则圣人之意不可见也。

圣人以刚柔动静之物,而为之象。

相推无穷,咸备其理,庶以言尽其意也。

设卦观分凡是类者,无不挂焉。

可以尽天下之情,伪矣。

系辞焉,定其吉凶,同其得失者,莫不咸在,庶以书尽其言也。

易穷能变,变而能通,通而能久,可谓尽矣。

天下之利矣。

利之尽民不遗矣。

本立至者也。

故申之以孝慈,道之以忠敬,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鼓其情一性一而民自乐,其道而不知其所以也。

可谓其神矣。

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化而裁之,谓之变。

推而行之,谓之通。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

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通,以行其典礼。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化而裁之,存乎变。

推而行之,存乎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乾坤物,之祖也。

易物之理也。

而体其刚柔之适也。

故易緼积于乾坤也。

天地既位,则乾坤运乎。

其中而易得,其道也。

乾坤毁失,天地之理则无以见矣。

易不可见,则几于无乾坤,以易之为道,始终以明文也。

其不可以施邪,是故形之上者,至无之运也。

故能体万物而不遗,而出其首,物无不由也,谓之曰道。

至于形可象者,谓之器。

治其器化而裁之,使得宜之,谓之变。

适其□可久而行也,谓之通。

举其裁制错之天下,而民利之,咸得务之,以为事业,则官农工贾各事其事,以久之为业,而天下各得其行也。

此易之道也。

圣人见天下之奥,将以明之,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故谓之象。

着诸其卦也。

圣人见天下之动,而观其□通,以制其常履。

系辞焉,以断吉凶,故谓之爻。

效之乎动也。

辩之乎辞也。

识其时效,其动化而制之,在其变中也。

变得其适,终而始之,推而可久,在乎通也。

显其幽而明其神,在乎其人。

观其象得行其可,获其正,能制而裁之,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在乎备徳。

以成行,则民从其徳。

信而化之也。

故能运于无形,明于终始,知变化之道者也。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子夏易传》易经书籍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髙以陈,贵贱位矣《子夏易传》卷七 周易系辞(上)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