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笃相法
卷十(上)
相法解释说
公笃曰。
相法一术。
由来久矣。
溯其源流。
盖始于伏义氏画卦。
龙马负河图洛书之时。
辨明阴阳二气之始。
又得洛水之龟。
布成方位之形。
故初名曰龟监。
盖由此而得名也。
夫以天地阴阳。
五行八卦。
即有立象。
然后内配以五脏六腑。
象名立义。
故外配以五官五岳。
六曜四渎。
各有系统矣。
先论形质之生克。
次论气色之制化。
则吉凶祸福之机。
自有一定攸归矣。
至轩辕氏时。
有臣名曰风后氏者。
因彩禽衔书于碧云之中。
则用先天流行。
后天定位。
而发挥议论。
以立吉凶祸福之定法。
其风监之名。
实肇于此。
盖风后氏。
所监定之意也。
至于尧舜禹汤文武。
相继而传。
以及专司其事。
而为国家大用。
盖上以承圣君之德。
下以择贤臣之才也。
故西东周时。
相法最盛行。
凡诸侯大臣。
以及有大志者。
必聘风监之专门人材。
以济其用。
而为趋吉避凶之准绳。
欲进欲退之决心。
当时相法种类颇多。
而各有秘诀。
以立门户也。
其秘诀之传授虽不同。
其应征事实则一也。
富贵之分。
贫贱之别。
兴衰之数。
实由于此也。
故晋国大饥而多盗。
则聘专门能识盗者之却雍。
而取决以捕之。
吴国之平乱。
则聘唐举。
以求治国人材。
而勷助之。
赵民之抚恤。
荀子知其必昌。
智氏之智瑶。
稀疵知其必败。
以及楚之斗越椒。
而有蒍氏如其赤族。
先改姓氏以避之。
越王之勾践。
范蠡知其寡恩。
浪游五湖以去之。
此皆相法之有益于人。
而为趋吉避凶之铁证也。
夫人之涉身处世。
吉凶祸福之机。
处处皆是。
或发生意外于目前。
或种因伏危于将来。
连带危险。
一交一 际遗累。
在在所不能免。
苟能深求相法之原理。
自可避免一切。
当然无蹈祸之事实。
而享受终身之平安矣。
由此观之。
则相法之有益于人者大矣。
故古圣先贤。
有游于艺之说。
其哲人君子。
莫不精深考究各术。
以为平生之用也。
余考相法。
自秦氐火焚以后。
世无全本。
知之者益少矣。
六朝时达摩初次入中国。
尚未传出相法一书。
故汉唐虽有谈相法之人。
而无专书可稽考也。
当汉时有许负之相曹操。
管骆之相何宴。
虽有气魄之为法。
神血之为论。
其法皆秘而不宣。
不得其传焉。
唐代则有一行禅师。
为风监之专家。
并无一字留传后世。
惟李淳风。
有一掌之白鹤相法。
出而问世。
然不过残篇。
及一偏之小术。
研究之过程。
而非相法之纲领。
不足为用也明矣。
五代时。
达摩复入中国。
始传五来相法五篇与麻衣。
此正受之相法道统。
即中兴相法之祖师也。
其五来相法。
分形质精神。
声音气色。
纹络筋骨。
皆有备载也。
其中文简意深。
包罗万象。
变化无穷。
皆有独到之处。
为各家相法所不能及也。
而人事皆详言包括无遗。
惜乎无变法。
而无天道厚薄之分。
时势盛衰之论。
乃五来相法之缺点。
此其解释之一也。
麻衣为五代时人。
受业于达摩。
而为相法正宗。
当时出仕为麻衣县令。
其书在任而成。
有石室赋。
金锁赋。
银匙歌。
三章。
以县邑为名。
故曰麻衣相法。
而不传其姓氏也。
余考麻衣县之地形。
即今之湖北麻城。
为五代时之麻衣。
其书成后。
挂冠归隐而去。
不知所终。
有称为仙翁者非也。
余考麻衣相法。
金锁赋。
石室赋。
银匙歌三篇。
为其真本。
其他各图各论。
皆系后人伪造。
而附会其说也。
余考其部位图说。
而错讹移动之处颇多。
或为当时未经考证耶。
抑为后人翻印改移耶。
按相法部位。
有一定标准。
而风监学说。
用全力研究者颇少。
以致二千年来。
未明真象。
后人多以不验罪之。
盖非其原意也。
余考麻衣相法。
有法理兼并而用之。
此其一线之短。
余窥其意。
恐为后人驳议耳。
大凡术艺。
皆言其法。
而不拘其理可也。
盖理有定理。
法无定法。
理法二字不能完全通过也。
故理由为言谈之外表。
事实多不验。
言法而有诀窍。
事实多应征。
故麻衣之理法兼用。
不如达摩之直接了当。
开门见山。
然尚无异端之邪说。
故为正宗。
此其解释之二也。
水镜相法一书。
又出于达摩麻衣之后。
余考水镜为季汉时人。
但不知何人冒名捏词。
自成一家学说也。
余考水镜。
在季汉时代。
与庞靖侯。
诸葛武侯为至友。
其人博学多才艺隐居不佳。
荐卧龙凤雏者。
水镜也。
足见其为当时名士。
贤哲知机者流。
其书偏于引古为证。
余考此为其书之纲领也。
其中有关张赵云马超等。
尚为汉代同时之人物。
引证可也。
又引证唐代人物。
如李太白。
哥舒翰。
郭汾阳。
娄师德。
卢杞等。
则先后相差数百年矣。
此何由而知其详细也。
当然不是汉水镜之法也一。
又引证宋代之赵普。
曹彬。
吕蒙正。
吕夷简。
及王安石等。
则先后相差将近千年。
此何由而知其详细也。
当然不是汉水镜之法也二。
以时代考之。
此书当出于宋后。
及元明时所出之书也。
以此证之。
其书谬点颇多。
其人既系汉代。
其说又兼并唐宋。
是为后人欺世之书可也。
况古今之文化风俗各有不同。
国家法律政治各有所异。
人民之脑筋思想各有革新。
事实之衣冠典礼各有改变。
此何能以一而证其百也。
又如清代之法律政治。
事业一交一 际。
与民国之法律政治。
事业一交一 际。
相隔悬殊。
先后不过二十年。
其风俗文化。
人物事实。
革旧维新。
变幻不常。
各适其宜而改更之。
尚无一定之法以为用。
何况事隔数百年数千年。
可作一定之铁证乎。
此为水镜相法之缺点。
勿论其真伪。
此其解释之三也。
希夷姓陈。
名博字图南。
为宋初时人。
而受业于麻衣。
作有心相篇一章。
多系因果学说。
善恶关键。
故其开始有相由心变四字为纲领。
关于人伦风化之处尤多。
以道德仁义为根据。
以礼义廉耻为辅佐。
故其心善者。
虽处于四面楚歌。
而祸可变为福。
心恶者。
虽一呼百诺。
而福可变为祸。
其原意在宗老子之祸福无门。
为人自招之句也。
其理由则十分充足。
而事实则万分相反。
盖人种前世之因。
结今生之果。
今生之种因。
又结来生之果。
善有善因。
而今生应作几许善也。
则有作善之时机以为用。
而为善之事实也。
恶有恶因。
而今生应作几许恶也。
则有作恶之时机以为用。
而为恶之事实也。
夫善莫大于救人性命。
全人节操。
顾全人之名誉。
如上例三等。
可谓心德。
其他一切施济。
不过些须功德而已。
诚能尽其力量。
而作全命全节全名之事实。
可以救正人心。
保持风化。
挽一切浩劫矣。
设有人立志为善。
时刻不忘其侧隐之心。
如无前生之种善因为用。
则无今生之善果机会也。
假定救人性命为一大善。
必无性命可救之事实。
或无救人性命之能力。
亦无节操可全之事实。
必无保全节操之能力。
或为全节善言之不听。
亦无名誉可全之事件。
或为保全名誉之弥张。
如作一举一动之善事成功。
皆有前生善因而为用。
则有际遇之可能。
事实之恰当。
智力之能达到。
而成全其心德也。
设有人厌世而动恶念。
立志而动杀机时刻注意。
尽量为之。
如无前生之种恶因以为用。
必无性命可伤之恶果机会也。
或无伤人性命之权力。
亦无伤人性命之事实。
假定冒险而强行杀人之事。
则有先后时间错过也。
亦无破坏节操之时机。
或为诱人邪淫之不遂。
或为有邪淫之可能。
而临时发生障碍也。
亦无破坏名誉之事实。
或为破坏其人。
而其名誉愈褒扬也。
故有本身为善立功。
而美报于子孙者。
亦有本身为恶丧德。
而恶报于妻妾子女者。
此为非近因近果者明矣。
此希夷言心不言相之一大谬点。
此为解释之四也。
按袁柳庄。
为明代之永乐时人。
着有柳庄相法一书。
出而问世。
盖袁柳庄为北方人。
永乐镇北平时。
相见大悦。
遂尊为国师。
最可恨者。
即故意颠倒部位。
而指为秘诀心法也。
其法偏于地形。
仅以东北隅之方位为一定论。
所见不广。
误人尤深。
其人偏于见解。
而好奇谈。
其知而言之耶。
亦不知而言之耶。
如注解达摩之五露亦超群之句。
而麻衣亦言五露为最贵。
作非常之事业。
以成千古之盛名。
但达摩麻衣。
并末指出何种五露也。
而柳庄误会其辞。
直解为五官露也。
中有耳露廓轮。
眉露毫棱。
眼露神光。
鼻露井灶。
口露牙齿也。
盖一露二露。
皆为弱点不吉之相矣。
如五露皆全。
则反为大贵至尊之格局也。
此为离奇之理想。
言论太荒谬何也。
凡耳露廓轮。
幼年刑克父母。
何有栽培之力。
当然无良好教育也。
眉露毫棱。
中年弟兄纷争。
当然有内顾忧。
而失辅助也。
眼露神光。
中多惊险挫折。
恶痛横生。
而为障碍也。
鼻露井灶。
一生财不入库。
穷苦劳碌。
而无立身之地也。
口露牙齿。
一生惹是招非。
皆处嫌疑损失之中也。
据五官有三官露。
已成贫贱至极点之相。
何况五官全露。
而能尊贵超群乎。
盖达摩麻衣。
所谓之五露为最贵者。
乃五岳之露。
而非五官之露也。
露者大也。
故南岳大而为贵寿之品。
土星中岳大。
而为丰富之局。
颏为北岳大。
而为崇厚之禄。
两颧为东西岳大而操纵极重之权。
故孔子五岳朝天。
而为万世师表之圣人。
此五露超群之格是也。
袁柳庄不知何所见而云为五官露也。
又麻衣金锁云。
六害眉心亲义绝之句。
柳庄解为六种害。
其云眉毛间断一害也。
眉毛疎散二害也。
两眉粗浓三害也。
眉起旋螺四害也。
眉头逢冲五害也。
眉乱杂花六害也。
于理想上何尝不通。
于原文上则有错误。
观其亲义绝之说。
而分六种害。
可谓煞费苦心。
而反有损无益。
盖六害者。
六亲之害也。
何为有亲。
何为有义。
此柳庄未解其原文之本意。
徒据奇谈。
以惑人之观听。
其书不足为法也明矣。
据此二者。
可见柳庄之学识。
而四库全书中。
有选载袁柳庄相法一册。
皆永乐赏识。
而高其身价也。
四库全书末选载达摩麻衣者。
际遇不如柳庄。
此其解释之五也。
清初有相理衡真一书。
偏于理说。
其人为书香后裔。
博学多才。
通今达古。
雄辩出奇。
其书以文字为主体。
词藻丰富。
而不注重相法也。
一宗圣贤之孝弟忠信。
礼义廉耻之学说。
一宗仙佛之前因后果。
生死轮回之学理。
其文字理由均充足。
其事实则相违悖而不验。
故相法之精微奥妙。
必加哲学数学以参合之。
兼而用之。
再用全部计算。
而乘除加减之。
当以何阿部为主体。
而得分数若干。
当以何部为辅佐。
而得分数若干。
其加减乘除之计算清楚。
则有一定把握。
此中自有玄妙。
而分出或富或贵。
或贫或贱。
或寿或夭。
或劳或逸矣。
而衡真则以单独部位为定论。
又无轻重之分。
连带之法。
此其缺点也。
又衡真之十字面法。
尤其糊涂不解。
中有日字面形。
而主如何之富。
月字面形。
而主如何之贵。
风字面形。
而主如何之事业。
同字面形。
而主如何之才智。
田字面形。
而主如何之富寿。
目字面形。
而主如何之际遇。
用字面形。
而主如何之盛名。
申字面形。
而主如何之发达。
由字面形。
而主如何之丰隆。
甲字面形。
而主如何之荣显。
某形可发十年。
某形可发十五年。
某形可发二十年。
三十年。
其理由与法。
均为不通。
余考相法各书。
皆末有如此荒谬才说也。
古人论形格。
则有木形瘦长。
金形方正。
水形圆肥。
土形浊厚。
火形尖露。
此五形之大义也。
其中亦有两形相兼。
三形相并。
则分其多少。
而定其主客也。
此为千古不易之定论。
如甲字面形主早发。
而初运二十年为大运。
盖甲字面形。
乃木植兼金之形也。
其形主贵寿。
应削木成器之局。
然尚要考其声音如何。
眉目如何。
精神如何。
土星如何。
水星如何。
然后决其为特等之责。
上等之贵。
或中贵下贵。
及寻常之贵也。
再观其刻下气色如何。
有无特别情形。
及时势之促成。
离奇之遇合也。
万不能以其上方。
而断其贵。
而富寿。
又不能以其下弱。
而断其贱。
而贫夭。
此衡真之大谬也二。
凡五形之质。
皆有贵贱贫富寿夭。
在所得之气正与不正耳。
其主体部位。
与辅佐部位。
合格不合格耳。
何能据一部而论耶。
此其解释之六也。
铁关刀一书。
出于满清时代。
其人一大致为医学者流。
并非相法专家也。
其书多以医学为转移。
如云青色发于肝。
赤色发于心。
黄色发于脾。
白色发于肺。
黑色发于肾之类是也。
果如所论。
则红色分五种。
而有红紫赤躁绦之各色也。
何以一心而发五色耶。
即赤色发于心。
而红色躁色。
又发于何处。
其理不通。
其法亦不正。
盖印堂即心之正部。
司空中正。
即名华盖。
乃心包络之正部。
何以红赤躁紫绦之五色。
而不专发于印堂司空中正之部。
而散漫于他部之处尤多。
此文何说也。
凡气色皆为先天之动机。
凡形质皆为后天之华表。
故气色皆根据于先天。
不发于五脏六腑也明矣。
此铁关刀大荒谬之谈也一。
况医家部位。
与相学部位。
相隔悬殊。
其象名立义之处各异。
余考黄帝内经。
与王叔和难经。
以及西医之新法解剖学说。
唐宗海之中西汇通。
专门考验者。
皆云鼻为肺窍。
而五行属金。
又据各家相法。
诸家考正。
皆云鼻为中岳。
五行属土。
究竟金欺土欺。
余考丹经参同契。
金丹真传。
吕祖全集。
三丰全集。
道藏辑要。
皆云鼻为先天之祖气。
即天一生水之肾窍。
五行属水。
此为各据一说。
各有原理。
盖鼻为四窍。
两侧窍由大眼角之内眦。
而入肺管。
此医家之所以为属金也。
身准为全面之中心点。
为五岳之中故曰中岳。
此相法家之所以为属土也。
两直窍上入脑海。
下督脉。
通命门之火。
此丹道家之所以为肾水也。
而铁关刀按部拘泥。
不明其部位之原理。
仅采取皮肤之论。
而为定法。
此铁关刀大荒谬之二。
此其解释之七也。
大清神监一书。
出于满清宫闱。
余考其时。
为康熙之后。
雍乾之时也。
当时为升平盛世。
亦满清极盛之时。
此书为翰林学士。
安居无事。
每以杂艺之学献之。
以承上欢也。
故其书多考正现代人物。
以为标准。
故有历指某尚书之进禄得权。
某侍郎之升迁兼职。
某大臣之黜陟。
某夫人之生子。
某王妃之得一宠一 幸。
圣恩甚隆。
某宗室之晋封爵优恤甚厚。
上自王公大臣。
下至宫娥太监。
皆在考证中。
至于三品以下之中贵下贵常贵。
皆无确实之研究。
下至人民。
以及贫贱寿夭之法理。
均未言及。
亦蹈水镜相法以人为证之故辙也。
加以文字雕琢。
人为现代事实。
此大清神监之缺点也一。
凡相法之重要。
则分其形格之富贵贫贱寿夭。
次言气色。
则分其吉凶祸福也。
其祸福之大小。
则据其人之身分资格。
地位才智而定之。
假如富至十万元。
其损失二千元。
以全体计之。
不过百分之二。
即如此项损失。
有时必现于部位。
有时则轻淡而现之。
如不注意。
则认为平常之色耳。
假如其人仅百元之业。
损失十元。
则为破败之气色。
以全体计之。
则损失十分之一。
即如此项气色。
则必现于部位。
显然可凭也。
故相法测量。
在加减乘除中。
以全部计算可也。
方为合法。
如某部丰隆而奇突。
其运必发达至何程度。
如某部薄削而陷弱。
其运必破败至何程度。
又如眉部清秀修长有势。
则富贵至何等品级。
鼻准丰隆匀厚圆齐。
则富贵至何等程度。
有过之。
有不足。
有虚浮不实。
有暗发不彰。
有先后相反。
内外不合。
故单独一部。
皆不可为定论。
此为大清神监之大荒谬他二。
此其解释之八也。
相法之用神。
应分四大项。
形格为第一。
精神为第二。
气色为第三。
声音为第四。
其他零星小部。
皆包括在形质中。
其纹络筋骨。
又为辅助之小品耳。
皆不足为定论也。
故形质清奇。
应得几许分数。
精神充足。
又应得几许分数。
气色黄紫。
又应得几许分数。
声音宏亮。
又应得几许分数。
如四种中有三种合度。
则如其必发达。
而为特贵。
特富。
特寿矣。
当其时气色润泽黄紫充足。
则发于最短时间。
如气色黯滞枯燥不润。
虽为富格贵格寿格。
而非发达之期。
以期发达于将来。
而以运限为用神可也。
故气色为临时用神。
先天转机。
如形质与精神合度。
其声音不足。
尚不为大碍。
亦为上富上贵上寿也。
如气色黄紫明润而充足。
则发达之时间必久远。
如气色明润轻淡而短小。
则发达之时间亦暂而不久也。
假令形质与声音合度。
而情神不足。
则于富贵。
方可期发。
事业亦能成功。
不过于寿数稍弱耳。
故为中富中贵之例。
亦以气色为发达时间之定论也。
又如精神与声音合度。
而形质不足。
则发达有限。
事业因人而成。
借力而发也。
此为下富下贵之例。
然享大寿也。
又如形质与气色合度。
或声音与精神合度。
或精神与气色合度。
或精神与形质合度。
或声音与形质合度。
此为四种重要关系之中而得二也。
此皆为有富而贵名。
多禄而寿也。
皆作丰衣足食之格局论。
又假定形质平常。
精神平常。
声音平常。
单独气色黄紫明润而充足。
或合五行四时之润泽。
亦为可富可贵可寿可发之局也。
此为暂时发达。
而不持久。
其发达也不大。
或出于异路功名。
或出于离奇遇合。
此为破船遇顺风。
而可航海之法。
其验者颇多也。
据此四者品评。
而为相法之根据。
方是正宗。
其轻重加减法。
为用之处最大。
此为相法之机枢。
至精至微。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合而深思。
加以推想。
自得玄妙之途径。
故不以单独部位为用。
而以形质精神。
声音气色。
加减合论。
以采取之可也。
部位考正法
公笃曰。
凡相法之精神。
首重部位。
分析确定。
先知某轻重地位。
次如其关系原理。
然后方有把握。
自能指定标准。
而有一定之判断也。
余考相法部位。
多属不确。
而图式亦混乱不一。
各据一说。
各有所宗也。
惟其名目尚存。
而为古之原名也。
余考秦代以前。
皆属纯一部位。
自秦氐火焚以后。
世无传本。
每有残篇零页。
皆不足为稽考之铁证也。
当五代时。
达摩复入中国。
始传五来相法一书。
此为中兴相法之祖师。
而集各家之大成也。
其部位尚有错误之处。
是否当时未经考证确实。
两宗古之残篇。
或为后人翻印错讹。
随便改移。
徒留其名称也。
此皆两可之疑难点。
而无法稽考也。
故麻衣相法。
所有部位图说。
亦宗达摩。
而错讹之处大同小异。
是否为上叙两点疑难。
不得而知。
柳庄相法。
则称其受秘传。
而故意错其部位。
颠倒运限。
其混淆人听闻乎。
其自矜眩奇乎。
相法部位。
错误于此居大多数。
至于衡真。
则徒据理说。
而不寻其地位。
水镜则拘泥引吉。
而不求其根据。
其大清神监。
铁关刀。
兰陵集。
相法须知等。
各据一说。
自谓心传。
以讹传讹。
而不知孰是孰非。
相法一书。
考究其精微者颇少。
大多数为跑马观花。
任意随谈。
只知有其名称。
而不知有其地位。
至于部位之轻重。
谁为主体。
谁为辅助。
则更茫然而无所宗矣。
余此次注重部位。
先从医学入手。
余考黄帝内经。
中有汉晋文字。
可见其为残篇。
惟针炙大成。
与仲景六经。
较为确实可用。
如王叔和难经。
陈修园。
徐灵胎各书。
部位之系统。
稍有离奇。
又如西医之解剖图说。
唐宗海之中西惟通。
皆不明气化。
所取之部位。
大多数不可为用也。
余考丹经之参同契。
金丹真传。
吕祖全集。
三丰全集。
道藏辑要。
则各有妙蕴。
其中有正系连代系。
应系通过系。
方证实一切部位。
余则注明其部位之轻重关系。
以为千古后之定法。
有志相法者。
容易入手。
而寻正宗门户也。
兹将考证者附后。
医家原有部位图
第一图式详解
公笃曰。
医家部位。
与相学部位。
互相表里。
盖太素经之脉诀。
中有富贵贫贱寿天之说也。
而名称则各异耳。
按用法各有不同故也。
其内之脉络。
而达于外。
则有正系之脉络。
连带系之脉络。
应系之脉络。
通过系之脉络。
其地位虽异。
其气化则感而遂通也。
此第一图式。
为吾蜀天彭之大医士。
唐宗海先生所考究而监定者。
载于中西滙通全集之中。
并有解剖学说。
分经别络。
详注经络如何也。
其名称是否宗古。
或从新也。
余将其原规定地位及名称。
而参合相学也。
上为阙者。
即两眉之中心。
相法名之曰印堂是也。
盖印堂者。
即全部之主体。
元首之意也。
其名曰阙。
是否帝阙之意。
或金阙之尊称也。
阙之下曰王宫。
即相学之山根是也。
在两目相平之中心。
又名命宫是也。
相法之称山根有两意义。
一为前人之根基。
一为本身之命根。
其名曰王宫。
是否即命宫之意义。
而王宫与阙之义相等。
稍有冲突。
又下之准头名曰明堂。
即相学之中岳又名曰土星是也。
按河洛之数。
五行以土居中宫。
而鼻准在全面部之中心。
故有是名。
余又考八卦九宫之配合。
其中宫号明堂。
此名之曰明堂。
实即中宫之义。
与中岳土星之名相等。
其下名蕃。
在法令纹之下。
即相学之陂池是也。
又近于腮骨。
即相学之下府是也。
其名蕃者。
是否屏蕃之意义也。
两侧曰蔽。
在耳珠之前。
医书有名颊车。
亦有名听宫穴者。
即相学之虎耳金缕之侧是也。
其名曰蔽。
是否障蔽之意义也。
又云五脏居中央。
得其正也。
六辅挟两侧。
得其辅也。
前人以此望其形而察其色。
按其部而诊其脉。
不可不根据此也。
又云阙以上属咽喉。
阙之中属肺部。
阙之下属心部。
此皆内经详载。
医家之定法也。
此为唐宗海之原文。
余考内经无此说。
故上述其研究从新之语。
评论辨明列后。
兹将其五脏六腑之配分录下。
第二图式详解
公笃曰。
上文所述第一图式。
略得大体。
兹据医家第二部位图式。
其分配五脏六腑。
为医家各书所载。
而唐宗海先生。
更用西法解剖法。
以证实其部位也。
故中西滙通。
挨次绘图。
详论其如何形质。
而感适于外也。
据云。
两眉之中心。
为肺部之正系。
即相学之印堂是也。
两目相对之中心。
为心部之王系。
即相学之山根是也。
鼻梁之中段。
为肝部之正系。
即相学之年寿是也。
鼻准之尖。
为脾部之正系。
即相学之土星是也。
泪堂之大眼角。
为胆部之正系。
即相学之精舍光殿是也。
鼻窍之两孔。
为胃部之正系。
即相学之兰台廷尉是也。
眼下之横纹。
为小肠之正系。
即相学之三阴蚕囊是也。
颊车之侧为三焦之正系。
即相学之命门虎耳是也。
两耳珠为肾部之正系。
即相学之耳轮是也。
两颧之下。
为大肠之正系。
即相学之法令金缕是也。
两口角为膀胱子宫之王系。
即相学之食仓禄仓是也。
此为医家业经考证。
而为正法之分配也。
再经西医之解剖分配。
大体亦如是。
余考古人之经络分明。
莫过于张仲景之六经法。
及针炙大成之瞳人图。
而与此项部位。
则有异地位而名者。
兹将仲景之六经大体录下。
第三图式详解
公笃曰。
医家之书最古。
而最确实者。
莫不以仲景为医中之圣。
盖发明六经。
始由仲景而起也。
按第三图式。
即仲景之六经总图也。
其中分三阳三阴。
以包括五脏六腑也。
故三阳之中甲。
有太阳经。
内属手太阳为应小肠。
足太阳为应膀胱。
此太阳之专司脉络也。
有少阳经。
内属手少阳为应命门。
足少阳为应胆络。
此少阳之专司脉络也。
有阳明经。
内属手阳明为应大肠。
足阳明为应胃络。
此阳明之专司脉络也。
故三阴之中。
有太阴经。
内属手太阴为应肺络。
足太阴为应脾络。
此太阴之专司脉络也。
有少阴经。
内属手少阴为应心络。
足少阴为应肾络。
此少阴之专司脉络也。
有厥阴经。
内属手厥阴为应心包络。
足厥阴为应肝络。
此厥阴之专司脉络也。
古有三焦之说。
而徐灵胎陈修园。
皆勉强说之。
似未详于六经之内也。
唐宗海则指为三焦即连网油。
此解剖之功也。
故论病则有为本经之病。
即指太阳专病或阳明专病也。
又有为两经合病。
即指少阳与阳明同时合病。
或厥阴与少阴同时合病也。
又有此经而现彼经现象。
名曰应病。
即太阳经之病。
而现少阴之现象。
或太阳经之病。
而现阳明之现象也。
盖先天之气。
发于肾部。
故有天一生水之义也。
后天之脉。
资生于胃部。
故有土生万物之义也。
血脉之行。
资生于气息。
故六经可包括全身。
此纲领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