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经
卷十二
世故篇
曾国藩说:“吾辈不必世故太深,天下惟世故深误国事耳。”
《红楼梦》有“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警世之语。
世故太深,精明过度,均非载福之道。
做事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总不会有大的成就。
曾国藩还说:你越精明,别人自当常以精明对付你。
因此他一贯的品格是抱朴守拙。
这正应了老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我独泊兮其未洮,如婴儿之未孩”的处世观。
世故篇(上)
【原文】
吾辈不必世故太深,天下惟世故深误国事耳。
一部水浒,教坏天下强有力而思不逞之民;一部红楼,教坏天下堂官掌印司官督抚司道首府及一切红人,专意揣摩迎合,吃醋捣鬼。
当痛除此一习一 ,独行其志。
一陰一陽一怕懵懂,吾辈不必计及一切。
所谓君子直道而行,岂肯以机械巧险与人相竞御哉!
【译解】
我们不必世故太深,天下只有世故是深误国家大事的。
二部《水浒传》,教坏了天下强有力而不安分守已的百姓。
一部《红楼梦》,教坏了天下的堂官、掌印司官、总督、巡抚、司道、首府及一切红人,专门揣摸迎合上级的意图,吃醋捣鬼。
应该痛改这种恶一习一 ,不受干扰地去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
世故深的人,也怕完全不通世故的人,我们不必计较个人的得失。
所谓应该走人间的正道,怎么能够用巧诈机术来与别人争长较短呢!
世故篇(中)
【原文】
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世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
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怀憾,何益之有。
近日忧居猛省,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固有。
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须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
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含浑应之,以诚愚应之。
久之,则人之意也消。
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译解】
我自信也是十分诚实的人,只是因为阅历世途很长,饱经世事变故,所以处世稍微参杂些机权之述,把自己学坏了。
实际上这些小技俩,作用万不如人,只是招人笑话、教人怀恨罢了,有什么益处呢!近日忧居期间猛然省悟,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归还我昔日笃实的本质和作用,恢复我原来固有的面目。
贤弟此时在外,也急须将笃实的作风恢复,万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呀!即使别人以机巧来,我仍以含浑对应,以诚实愚拙回报。
久而久之,别人的机巧之意也会消失。
如果钩心斗角,相迎相距,那么,相互报复就会没完没了。
世故篇(下)
【原文】
一味浑厚,绝不发露,将来养得纯熟,身体也健旺,子孙也受用。
无惯一习一 机械变诈,恐愈久而愈厚耳。
余复一胡一 中丞信中有云:“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祓不祥。”
似颇有意义,而愧未能自体行之。
胸包清浊,口不臧否者,圣哲之用心也;强分黑白,过事激扬者,文士轻薄之一习一 、优伶风切之态也。
而吾辈不察而效之,动辄区别善恶,品第高下,使优者未必加劝,而劣者几无以自处,此凉德之端也。
【译解】
一味讲求含糊厚重,绝不轻易暴露自己,将来修炼得十分成熟,身体也健康,子孙也会受用无穷。
如果不习惯于机巧变术,那么时间越久,人越觉得你厚重。
我在答复一胡一 林翼的信中说:“只有忘掉机谋诈术,才能消解众人的机谋诈术,只有懵懵懂懂,才能去掉不祥之事”。
觉得这句话很有些道理,只愧自己未能身体力行。
胸中自有清浊泾渭,但不用语言来评头品足、毁誉人物,这是圣哲们的良苦用心;如果一定要分辨黑白,遇到任何事都要求真,这是士大夫轻薄的陋一习一 、戏家优伶卖弄风情的姿态。
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而效仿他们,动辄区别善恶,品评高下,使优秀的人才未必激劝,而庸劣的人几乎无地自容,这是轻薄之德一习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