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经
卷八
祸福篇
“祸者福所依,福者祸所伏”。
趋福避祸乃人伦之常。
曾国藩说:“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念头稍异,境界顿殊”。
他总结出“骗、暗、诡”乃取祸之三端,而“诚、明、仁”乃避祸之三招。
“鸿福齐天”固然美好,然而,过满则溢,物极必反。
难怪连孔圣人都喟然长叹:“唉!哪有满了不翻倒的呢?”且看曾国藩对《小窗幽记》和《菜根谭》的诠释。
祸福篇(上)
【原文】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炕,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
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负隐匿者有不测之祸,怀忮心者有不测之祸。
【译解】
人生的幸福与苦恼全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造成,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名利的欲一望 太强烈就等于是跳进火坑,贪婪爱恋之心太强烈就如同沉入苦海;只要有一丝纯洁清净的观念就能使火坑变为清凉水池,只要有一点警觉精神就能使火海变成幸福乐园。”
可见意识观念略有不同,人生境界就会全面改变,因此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必须慎重。
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名誉的人,会有预测不到的祸患。
窝藏隐埋暗昧之事的人,会有预测不到的祸害。
经常忖度他人,诡计多端的人,有预测不到的祸患。
祸福篇(中)
【原文】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
败国、亡家、丧身,皆猜忌之所致。
诗称:不忮不求,何用不藏?忮求二端,盖妾妇穿窬兼而有之者也。
事至今日,惟有“小心安命,埋头任事”二语,兄弟互相勖勉,舍此更无立脚之处。
窦兰泉云:“大丹将成,众魔环伺,必思所以败之。”
【译解】
祸机的引发,没有比猜忌更厉害的了。
这是古今的通病,败国、亡家、丧身,都是由猜忌所导致的。
《诗经》中曾说过:不猜忌不贪婪,有什么事做不好呢?猜忌和贪婪,就同时具备了妾妇和盗贼的特点。
事至今天,只有用“小心安命,埋头任事”这两句话,作为兄弟互相勉励的信条了,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立脚之处。
窦兰泉说:“大丹将要炼成的时候,群魔环伺都想吞掉它,必须想怎样把这些恶魔打败的办法。”
祸福篇(下)
【原文】
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危急者,如木之将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处兹乱世,凡高位、大名、重权,三者皆在忧危之中。
吾兄弟高爵显官,“为天下第一指目之家,总须处处检点,不求获福,但求免祸。
而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惟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究可弥缝一二。
古称郭子仪功高望重,招之未尝不来,麾之未尝不去,余兄弟所处,亦不能不如此。
【译解】
生活在幸福美满的环境中,就像是已经装满了水的水缸将要溢出,千万不能再增加一点一滴,以免流出来;生活在危险急迫的环境中,就像快要折断的树木,千万不能再施加一点压力,以免会立刻折断。
我们身处乱世,凡属高位、大名、权重,这三者都应当忧惧。
我们兄弟高官厚禄,是天下第一注目的人家,总须处处收敛,不求得福,但求免祸。
而祸害之到来,本难以预料,但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这四个原则似乎可以防止祸端。
古人称郭子仪功高望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我们兄弟也应像他那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