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训格言
(一)
庭训格言
心欲小而胆欲大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
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
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
」遇事当如此处也。
朕从不敢轻量人 谓其无知 言合乎理 朕即嘉纳
训曰:今天下承平,朕犹时刻不倦勤修政事。
前三孽作乱时,因朕主见专诚,以致成功。
惟大兵永兴被困之际,至信息不通,朕心忧之,现于词色。
一日,议政王大臣入内议军旅事,奏毕佥出,有都统毕立克图独留,向朕云:「臣观陛下近日天颜稍有忧色。
上试思之,我朝满洲兵将若五百人合队,谁能抵敌?不日永兴之师捷音必至。
陛下独不观太祖、太宗乎?为军旅之事,臣未见眉颦一次。
皇上若如此,则懦怯不及祖宗矣。
何必以此为忧也。
」朕甚是之。
不日,永兴捷音果至。
所以,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
凡人各有识见。
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
都统毕立克图汉仗好,且极其诚实人也。
大凡能自任过者 大人居多也
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
朕则不然。
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
」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
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审之又审 方无遗虑
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小,必审之又审,方无遗虑。
故孔子云:「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诚至言也!
敬以直内 谨终如始
训曰: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慎重者,敬也。
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之以应事物;必谨终如始,慎修思永,习而安焉,自无废事。
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
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人所谓敬以直内也。
《礼记》篇首以「毋不敬」冠之,圣人一言,至理备焉。
以德服人者 中心悦而诚服也
训曰:王师之平蜀也,大破逆贼王平藩于保宁,获苗人三千,皆释而归之。
及进兵滇中,吴世璠穷蹙,遣苗人济师以拒我。
苗不肯行,曰:「天朝活我恩德至厚,我安忍以兵刃相加遗耶?」夫苗之犷猂,不可以礼义驯束,宜若天一性一然者。
一旦感恩怀德,不忍轻倍主上,有内地士民所未易能者,而苗顾能之,是可取之。
子舆氏不云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宁谓苗异乎人而不可以德服也耶?
仁者以万物为一体 恻隐之心触处发现
训曰: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恻隐之心,触处发现。
故极其量,则民胞物与,无所不周。
而语其心,则慈祥恺悌,随感而应。
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有不利于人者,则去之。
事无大小,心自无穷,尽我心力,随分各得也。
欢喜善念吉 动怒恶念凶
训曰:凡人处世,惟当常寻一欢喜。
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
盖喜则动善念,怒则动恶念。
是故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人生一恶念,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此诚至理也夫!
俯仰无愧 防于念起
训曰:人惟一心,起为念虑。
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
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
《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一念之微,静以存之,动则察之,必使俯仰无愧,方是实在工夫。
是故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