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训格言
(九)
天变灾异深自儆省
训曰:朕自幼登极,迄今六十余年,偶遇地震水旱,必深自儆省,故灾变即时消灭。
大凡天变灾异,不必惊惶失措,惟反躬自省,忏悔改过,自然转祸为福。
《书》云:「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固理之必然也。
赤子之心人之真一性一
训曰:孟子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
」赤子之心者,乃人生之真一性一,即上古之淳朴处也。
我朝满洲制度亦然。
满洲故制,看来虽似鄙聘,其一种真诚处又岂易哉!我等读书,宜达书中之理,穷究古人立言之意也。
以身作则而后求人
训曰:凡人有训人治人之职者,必身先之可也。
《大学》有云:「君子有诸己而后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特为身先而言也。
事无定规合理则为
训曰:天下事固有一定之理,然有一等事如此,似乎可行,又有不可行之处;有一等事如此,似乎不可行,又有可行之处。
若此等事,在以义理揆之,决不可预定一必如此必不如此之心。
是故孔子云:「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
不学则已学则必一精一
训曰:凡人读书或学艺,每自谓不能者,乃自误其身也。
《中庸》有云:「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实为学最有益之言也。
好知其恶恶知其美
训曰:人于好恶之心,难得其正。
我所喜之人,惟见其善,而不见其恶;我所恶之人,惟见其恶,而不见其善。
是故《大学》有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诚至言也。
长持其志无暴其气
训曰:孟子云:「持其志,无暴其气。
」人欲养身,亦不出此两言,何也?诚能无暴其气,则气自然平和;能持其志,则心志不为外物所摇,自然安定。
养身之道,犹有过于此者乎?
虚名无益有实则名
训曰:程子云:「有实则有名,名实一物也。
若夫好名者,则徇名为虚矣。
如『君子疾没世而名不』,谓无善可称耳,非徇名也。
看来有一等好名之人,惟名是务,不着一毫诚实之处,只管行去,不惟无分毫之实,究至于名亦不能保。
」程子此言,可谓力行之要道也。
以义为利义安则利
训曰:程子云:「所谓利者,不独财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
如作一事,但寻自己稳便处,皆利心也。
圣人以义为利,义安处便是利。
凡人惟弃利己之心,以求义之所安,则为忠臣者亦此道,为孝子者亦此道。
」人人皆当以此语为至教而奉行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