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训格言
(十)
立定脚跟战胜私欲
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
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
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
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
」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
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
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
存诸心体诸身求实得于己
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一操一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
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
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
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不忍舍处方得书味
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
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
」此言极是。
朕自幼亦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
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详解者。
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
进德修业依于经史
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
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
读书之法,以经为主。
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
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
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
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
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为山九仞未可偏废
训曰:从来有生知、有学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则一未有。
下学既久,而不可以上达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进,尤不可半途而废。
《书》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正为半途而废者惜也。
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
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
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
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
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
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穷理求知行一事得之
训曰: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
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一事上得之。
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一事得之最实。
」此语最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之。
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
即如乡一党一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
此皆由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
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圣人之言,至理存焉。
尽其人事以听天命
训曰:古人云:「尽人事以听天命。
」至哉,是言乎!盖人事尽而天理见,犹治农业者耕垦宜常勤,而丰歉所不可必也。
不尽人事,是舍其田而弗芸也;不安于静听者,是揠苗而助之长者也。
孔子进以礼,退以义,所以尽人事也。
得之不得曰:「有命。
」是听天命也。
学以养心亦可养身
训曰: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
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
神静心和心和形全
训曰:庄子曰:「毋劳汝形,毋摇汝一精一。
」又引庚桑子之言曰:「毋使汝思虑营营。
」盖寡思虑所以养神,寡嗜欲所以养一精一,寡言语所以养气,知乎此可以养生。
是故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会也。
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
恬静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神静心清,则形无所累矣。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训曰:劝戒之词,古今名论、亹亹书记中,无处不有。
其殷勤痛切,反复叮咛,要之,欲人听信遵行而已。
夫千百年以下之人,与千百年以上之人,何所关切而谆谆训诫若此,盖欲一句名言提醒千百年以下之人,使知前车之覆,而为后车之戒也。
后学读圣贤书,看古人如此血诚教人念头,岂可草草略过?是故朕常教人看古人书,须念作者苦心,甚勿负前人接引后学之至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