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白话版《资治通鉴》txt·汉纪二十四 孝成皇帝中永始四年(戊申、
汉纪二十四汉成帝永始四年(戊申,公元前13年)
[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大赦天下。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1]春季,正月,成帝前往甘泉,在泰祭天。
大赦天下。
三月,又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
[2]夏,大旱。
[2]夏季,大旱。
[3]四月,癸未,长乐临华殿、未央宫东司马门皆灾。
六月,甲午,霸陵园门阙灾。
[3]四月,癸未(十一月),长乐宫临华殿和未央宫东司马门都发生火灾。
六月,甲午(二十三日),霸陵墓园门阙发生火灾。
[4]秋,七月,辛未晦,日有食之。
[4]秋季,七月,辛未晦(三十日),出现日食。
[5]冬,十一月,庚申,卫将军王商病免。
[5]冬季,十一月,庚申(二十一日),卫将军王商因病免职。
[6]梁王立骄恣无度,至一日十一犯法。
相禹奏“立对外家怨望,有恶言。”
有司按验,因发其与姑园子一奸一事,奏“立禽一兽行,请诛。”
太中大夫谷永上书曰:“臣闻礼,天子外屏,不欲见外也;是以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之言。
《春秋》为亲者讳。
今梁王年少,颇有狂病,始以恶言按验,既无事实,而发闺门之私,非本章所指。
王辞又不服,猥强劾立,傅致难明之事,独以偏辞成罪断狱,无益于治道;污蔑宗室以内乱之恶,披布宣扬于天下,非所以为公族隐讳,增朝廷之荣华,昭圣德之风化也。
臣愚以为王少而父同产长,年齿不伦;梁国之富足以厚聘美一女,招致妖丽;父同产亦有耻辱之心;按事者乃验问恶言,何故猥自发舒!以三者揆之,殆非人情,疑有所迫切,过误失言,文吏蹑寻,不得转移。
萌牙之时,加恩勿治,上也。
既已按验举宪,宜及王辞不服,诏廷尉选上德通理之吏更审考清问,著不然之效,定失误之法,而反命于下吏,以广公族附疏之德,为宗室刷污乱之耻,甚得治亲之谊。”
天子由是寝而不治。
[6]梁王刘立骄横放纵,没有节制,甚至一天之内犯法十一次。
梁相禹奏报说:“刘立对外戚抱有怨恨,恶言相加。”
主管机关追查验证,由此揭露出刘立与姑一妈一刘园子通一奸一****的丑事。
奏报说:“刘立有禽一兽行为,请求处以死刑。”
太中大夫谷永上书说:“臣听说,依照礼仪,天子要在门外修建屏障之墙,是不想直接看见外面的情景。
帝王的本意,是不愿窥视别人的闺门隐私,窃一听人家在内室的谈话。
《春秋》为亲者讳言过失。
而今梁王年少,疯癫病颇厉害,最初追查验证的是对外戚恶言相加的事,既然无事实证据,却又转而揭露闺门隐私,已不属原本指控的内容了。
梁王的诉辞又不承认,用鄙陋的手段勉强弹劾刘立,附会罗织一些难以查明的事,仅仅以片面之辞定罪,对国家的治理是无益的。
玷污宗室,把内部一婬一乱的恶行,披露宣扬于天下,这不是为皇族掩饰过失,为朝廷增加光彩,彰明圣德之风化的作法。
我愚昧地认为,梁王年少,而姑母年长,两人年龄不相当;以梁国的富裕,足可以用金钱厚聘美一女,罗致妖艳;姑母也有耻辱之心,追查者本来是追问诟骂外戚的事,她为什么胡乱揭发起自己的****之事呢?从这三点揣测,通一奸一之事,恐怕不合人情。
我怀疑供词是在一逼一十迫的情况下,讲错了话,文吏抓住不放,顺此穷追,使供词没有回转的余地。
在事情还处于萌芽之时,请陛下开恩,不要处治,这才是上策。
既然已对此事进行了追查验证,打算依法处理,那就应以梁王对罪状不服为理由,下诏命令廷尉挑选道德高尚、通情达理的官员,重新审理,详加讯问,公布查不属实的结论,确定当初审理的失误,反过来将梁王清白的情况交给有关官员处理,以推广使疏远的皇族亲附的美德,洗刷宗室被诬蔑的耻辱,从而符合处理亲属关系的原则。”
成帝于是把此案搁置,不予处理。
[7]是岁,司隶校尉蜀郡何武为京兆尹。
武为吏,守法尽鲍,进善退恶,所居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7]这年,任命司隶校尉、蜀郡人何武为京兆尹。
何武做官吏,奉公守法,引进良善之人,斥退邪恶之辈。
在位时虽没有赫赫名声,但离开后,常常被人怀念。
元延元年(己酉、前12)
元延元年(己酉,公元前12年)
[1]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己亥朔(初一),出现日食。
[2]壬戌,王商复为大司马、卫将军。
[2]壬戌(二十四日),再次任命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
[3]三月,上行幸雍,祠五。
[3]三月,成帝前往雍城,祭祀五。
[4]夏,四月,丁酉,无云而雷;有流星从日下东南行,四面耀耀如雨,自晡及昏而止。
[4]夏季,四月,丁酉(初一),天空无云而响雷声。
有流星从太陽下面划过,直奔东南而去,光辉照耀四面天空,象在下星雨,自从傍晚申时直到天黑才停止。
[5]赦天下。
[5]大赦天下。
[6]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
[6]秋季,七月,有异星出现于井宿。
上以灾变,博谋群臣。
北地太守谷永对曰:“王者躬行道德,承顺天地,则五征时序,百姓寿考,符瑞并降;失道妄行,逆天暴物,则咎征著邮,妖孽并见,饥馑荐臻;终不改寤,恶洽变备,不复谴告,更命有德。
此天地之常经,百王之所同也。
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陽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厄,三难异科,杂焉同会;建始元年以来,二十载间,群灾大异,交错锋起,多于《春秋》所书。
内则为深宫后一庭,将有骄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败,北宫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闲之处徵舒、崔杼之乱;外则为诸夏下土,将有樊并、苏令、陈胜,项梁奋臂之祸。
安危之分界,宗庙之至忧,臣永所以破胆寒心,豫言之累年。
下有其萌,然后变见于上,可不致慎!祸起细微,一奸一生所易。
愿陛下正君臣之义,无复与群小黩宴饮;勤三纲之严,修后宫之政,抑远骄妒之一宠一,崇近婉顺之行;朝觐法驾而后出,陈兵清道而后行,无复轻身独出,饮食臣妾之家。
三者既除,内乱之路塞矣。
诸夏举兵,萌在民饥馑而吏不恤,兴于百姓困而赋敛重,发于下怨离而上不知。
《传》曰:‘饥而不损,兹谓泰,厥咎亡。
’比年郡国伤于水灾,禾麦不收,宜损常税之时,而有司奏请加赋,甚缪经义,逆于民心,市怨趋祸之道也。
臣愿陛下勿许加赋之奏,益减奢泰之费,流恩广施,振赡困乏,敕劝耕桑,以慰绥元元之心,诸夏之乱庶几可息!”
因为发生灾害和变异,成帝广泛地征求群臣的意见。
北地太守谷永回答说:“作为君主,若亲身实行道德,承顺天地的旨意,那么自然的五种征候,会按顺序正常运转,百姓会长寿,祥瑞征兆会同时降临。
若不按正道行一事,违背上天的旨意,一浪一费财物,则罪责的征兆就会尤其显著,妖孽同时出现,饥馑连续发生。
若终不醒悟改悔,恶行普遍,上天就不再作谴责的警告,而将天命归于另一位有德的君王。
这是天地的正常规律,它对所有的君王都是一视同仁的。
此外,还会考虑到君王的功德有厚有薄,期限有长有短,资质有高有低,所处时代有中期、晚期,同时天道本身的变化也有盛有衰。
陛下继承西汉八位皇帝的功业,正当陽数中的末季,接近二百一十年的劫数,遭逢《易经》上‘无妄’卦的命运,正当‘百六’之灾难,三种灾难一性一质都不一样,但却掺杂会合在一起。
建始元年以来,二十年间,各种灾害和大的天象变异,如群蜂四起,比《春秋》记载的还要多。
这表示:对内来说,深宫后一庭之中,将有骄横的内臣和凶悍的姬妾、醉酒狂乱,猝起败坏国家。
北宫花园街巷之中,侍臣和姬妾家里的幽静之处,将会发生夏征舒、崔杼那样的变乱;对外来说,普天之下,将会发生樊并、苏令、陈胜、项梁之辈奋臂造反的灾祸。
现在正处在平安和危机的分界线上,是宗庙能否保存的最为忧愁的时期,所以我谷永甘冒胆破心寒的杀头之祸,连年发出这种预言。
下面有变乱的萌芽,然后才会在上面演化成变乱,怎能不谨慎!祸患是从细微逐渐发展而来,一奸一恶是因轻视忽略而产生。
愿陛下端正君臣大义,再不要与那群小人亲狎,玷污身份,同他们在一起饮宴。
应严格按照‘三纲’的原则,治理后宫,压制疏远那些骄横妒嫉的一宠一妃,尊崐崇贞婉、顺服的德行。
出门时,要先朝见皇太后,使用皇帝仪仗,然后才可出宫,在街上布列士兵,清道戒严之后才可走上街头。
不要再仅带几个随从就独自出宫,到臣妾家吃饭饮酒。
以上三点除去以后,发生内乱的道路就被堵死了。
而今天下到处举兵谋反,变乱萌发于人民饥谨,而官吏不加体恤,产生于百姓困苦,而赋敛沉重,发端于下层人民怨恨背离,而上面却不知道。
《洪范·传》说:‘人民饥馑,不减少赋税,却宣称国泰民安,一定蒙祸而死。
’郡国连年遭受水灾的损失,禾麦不收,这正是应该减免常税的时候,而有关官署却奏请增加赋税,这与儒家经典的大义甚为不符,不顺民心,是招怨惹祸的作法。
我请求陛下不批准加赋的奏文,再减少一些奢华的费用,广泛地布施恩泽,赈济赡给困乏之人,下敕书劝民勤于耕田植桑,以此来安一抚小民之心,各地的叛乱也许就可平息!”
中垒校尉刘向上书曰:“臣闻帝舜戒伯禹‘毋若丹朱傲’,周公戒成王‘毋若殷王纣’,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唯陛下留神察焉!
中垒校尉刘向上书说:“我听说,帝舜曾警告伯禹:‘不要像丹朱那么骄傲。
’周公曾告诫成王:‘不要像殷纣王。
’圣明的帝王,常以败亡变乱的事例告戒自己,不忌讳谈论王朝的废兴,因此我才敢极力陈述愚昧的见解,请陛下留神考察!
谨按《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今连三年比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岁间而八食,率二岁六月而一发,古今罕有。
异有小大希稠,占有舒疾缓急,观秦、汉之易世,览惠、昭之无后,察昌邑之不终,视孝宣之绍起,皆有变异著于汉纪。
天之去就,岂不昭昭然哉!臣幸得托末属,诚见陛下宽明之德,冀销大异而兴高宗、成王之一声,以崇刘氏,故恳恳数一奸一死亡之诛!天文难以相晓,臣虽图上,犹须口说,然后可知;愿赐清燕之间,指图陈状!”上辄入之,然终不能用也。
“查考《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里,日食不过才三十六次。
可是现在连续三年发生日食,自建始年间以来,二十年的时间,就出现日食八次,平均每二年六个月就出现一次,古今罕有。
天象变异有大小、疏密之分,而占验结果也有迟早、缓急的区别。
观秦、汉的改朝换代,看汉惠帝、昭帝都没有后嗣,察昌邑王刘贺被废夺太子位,览孝宣皇帝承天命崛起继位,都有变异明确地记载在汉的编年史书上。
上天的舍弃和俯就,岂不是十分清楚么!我有幸为皇族弱枝后裔,诚然看到陛下有宽厚贤明的圣德,希望能消除变异,而复兴商高宗、周成王那样的声誉,以增高刘氏的功业,因此才不断恳切地冒死上书。
天象复杂,难以向陛下述说清楚,我虽呈献上天文图表,但仍需口说解释,然后才能使陛下明白,请陛下赐一点清闲的时间,让我指着图表向陛下详述。”
成帝立即召刘向进宫,但是到底不能采纳他的建议。
[7]红陽侯立举陈咸方正;对策,拜为光禄大夫、给事中。
丞相方进复奏“咸前为九卿,坐为贪邪免,不当蒙方正举,备内朝臣”;并劾“红陽侯立选举故不以实。”
有诏免咸,勿劾立。
[7]红陽侯王立举荐陈咸为方正,通过御前殿试,被任命为光禄大夫、给事中。
丞相翟方进再次上奏说:“陈咸从前位列九卿,因为贪鄙邪恶而获罪免官,不该以方正资格被举荐,并担任中朝官。”
同时弹劾说:“红陽侯王立,在选拔举荐人才时,故意不报告真实情况。”
成帝下诏免去陈咸的官职,但不许弹劾王立。
[8]十二月,乙未,王商为大将军。
辛亥,商薨。
其弟红陽侯立次当辅政;先是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垦草田数百顷,上书以入县官,贵取其直一亿万以上,丞相司直孙宝发之,上由是废立,而用其弟光禄勋曲陽侯根。
庚申,以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8]十二月,乙未(初二),任命王商为大将军。
辛亥(十八日),王商去世。
他的弟弟红陽侯王立,按照顺序应被任命为辅政大臣。
先前,王立曾派他的门客,通过南郡太守李尚以草田名义占夺百姓新开垦田地数百顷,然后上书,把这些田卖给国家,多收取田价约一亿万以上。
丞相司直孙宝揭发了这件事,成帝因此废黜王立,而任用他的弟弟、光禄勋、曲陽侯王根。
庚申(二十七日),任命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9]特进、安昌侯张禹请平陵肥牛亭地;曲陽侯根争,以为此地当平陵寝庙崐,衣冠所出游道,宜更赐禹他地。
上不从,卒以赐禹。
根由是害禹一宠一,数毁恶之。
天子愈益敬厚禹,每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上亲拜禹一床一下,禹顿首谢恩;禹小子未有官,禹数视其小子;上即禹一床一下拜为黄门郎、给事中。
禹虽家居,以特进为天子师,国家每有大政,必与定议。
[9]官位特进的安昌侯张禹,请求成帝把平陵肥牛亭那片土地赐给他。
曲陽侯王根表示反对,认为此片地在平陵墓园寝庙附近,正当衣冠出游的必经之路,应换一块地赐给他。
成帝不听,终于把那块地赐给了张禹。
王根因此对张禹的得一宠一十分妒恨,多次在成帝面前诋毁张禹。
但是,成帝却越发尊敬厚待张禹,张禹每次患病,成帝都打听他的饮食休息情况,甚至坐车到张禹家问候,亲自在病一床一前拜见张禹,张禹叩头谢恩。
张禹的幼子没有官职,张禹频频用眼看那个孩子,成帝就在张禹一床一前封他为黄门郎、给事中。
张禹虽然家居,但以“特进”的身份当天子的老师,国家每有大事,成帝必与他磋商后才决定。
时吏民多上书言灾异之应,讥切王氏专一政所致,上意颇然之,未有以明见;乃车驾至禹弟,辟左右,亲问禹以天变,因用吏民所言王氏事示禹。
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曲陽侯不平,恐为所怨,则谓上曰:“《春秋》日食、地震,或为诸侯相杀,夷狄侵中国。
灾变之意,深远难见,故圣人罕言命,不语怪神,一性一与天道,自子贡之属不得闻,何况浅见鄙儒之所言。
陛下宜修政事,以善应之,与下同其福喜,此经义意也。
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宜无信用,以经术断之!”上雅信一爱一禹,由此不疑王氏。
后曲陽侯根及诸王子弟闻知禹言,皆喜说,遂亲就禹。
当时吏民中有很多人上书,谈论灾异的出现,讽刺指摘王氏专权招致灾异。
成帝也认为颇有道理,但又觉得,事实不明显。
就坐车来到张禹的宅邸,屏退左右,亲自询问张禹关于天象变异的事,把吏民上书谈到的王氏之事告诉张禹。
张禹清楚自己已年老,子孙太弱,又与曲陽侯王根不和,恐怕被王氏怨恨,就对成帝说:“《春秋》上记载的日食、地震,或者因为诸侯互相攻杀,或者因为夷狄犯中国。
上天降下灾害变异,含意十分深远,难以明见。
因此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说有关神怪的事。
一性一命与天道,连子贡之辈,也未能听到孔子谈论,更何况那些见识肤浅鄙陋的儒生所说的话呢。
陛下应该使政治修明,用善来应对上天的警戒,与臣下一同多行善举,这才是儒家经义的本意。
那些新学小生,胡言乱语,误人不浅,不要相信和任用他们。
一切只按儒学经术。”
成帝一向信任一爱一戴张禹,因此不再怀疑王氏。
后来曲陽侯王根以及诸位王氏子弟听说了张禹的话,都感到欢喜,于是亲近张禹。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一尸一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头以厉其余!”上问:“谁也?”
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曾做过槐里县令的朱云,上书求见皇帝。
在公卿面前,朱云对成帝说:“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扶主上,下不能有益于人民,都是些白占着官位领取俸禄而不干事的人,正如孔子所说:‘卑鄙的人不可让他侍奉君王,他们害怕失去官位,会无所不为。
’我请求陛下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个佞臣的头颅,以警告其他人!”成帝问:“谁是佞臣?”
朱云回答说:“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说:“小小辟员在下,竟敢诽谤国家重臣,公然在朝廷之上侮辱帝师。
处以死罪,决不宽恕!”御史将朱云逮下,朱云紧一抓住爆殿栏杆,栏杆被他拉断,他大呼说:“我能够追随龙逄、比干,游于地下,心满意足了!却不知圣明的汉王朝将会有什么下场!”御史挟持着朱云押下殿去。
当时左将军辛庆忌脱一下官帽,解下印信绶带,伏一在殿下叩头说:“朱云这个臣子,一向以狂癫耿直闻名于世,假使他的话说的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的不对,也本该宽容他。
我敢以死请求陛下!”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怒意稍解,杀朱云之事遂作罢。
后来,当要修理宫殿栏杆时,成帝说:“不要变动!就原样补合一下,我要用它来表彰直臣!”
[10]匈奴搜谐单于将入朝;未入塞,病死。
弟且莫车立,为车牙若单于;以囊知牙斯为左贤王。
[10]匈奴搜谐单于将要到长安朝见,还没进入边塞,就在半途得病而死。
他的弟弟且莫车继位,为车牙若单于。
他任命囊知牙斯为左贤王。
[11]北地都尉张放到官数月,复征入侍中。
太后与上书曰:“前所道尚未效,富平侯反复来,其能默乎!”上谢曰:“请今奉诏!”上于是出放为天水属国都尉;引少府许商、光禄勋师丹为光禄大夫,班伯为水衡都尉,并侍中,皆秩中二千石,每朝东宫,常从;及大政,俱使谕指于公卿。
上亦稍厌游宴,复修经书之业;太后甚悦。
[11]北地都尉张放到任才数月,就又被征召入宫当侍中。
皇太后致书成帝说:“先前我交待你的事,你尚未办,怎么富平侯反而又回到京师,我能不说话吗?”
成帝谢罪说:“请让我现在就奉诏去办!”于是命令张放离京,出任天水属国都尉;擢升少府许商、光禄勋师丹为光禄大夫,班伯为水衡都尉,并兼侍中。
官秩都是中二千石。
成帝每次朝见太后,常常让他们跟从前去。
遇有国家大事,都派他们向公卿传达皇帝的谕旨。
成帝也逐渐厌倦了游乐,又重新学习儒家经书。
太后大为欢喜。
[12]是岁,左将军辛庆忌卒。
庆忌为国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亲附,敬其威信。
[12]本年,左将军辛庆忌去世。
辛庆忌是国家御敌的虎将,适逢天下承平之世,匈奴、西域都亲附中国,也都崇敬他的威信。
二年(庚戌、前11)
二年(庚戌,公元前11年)
[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效泰。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既祭,行游龙门,登历观,陟西岳而归。
[1]春季,正月,成帝前往甘泉,在泰祭天。
三月,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
祭毕,游览龙门,登上历观。
归途又登华山,然后回长安。
[2]夏,四月,立广陵孝王子守为王。
[2]夏季,四月,命广陵孝王的儿子刘守继承王位。
[3]初,乌孙小昆弥安日为降民所杀,诸侯大乱;诏征故金城太守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使安辑乌孙;立安日弟末振将为小昆弥,定其国而还。
时大昆弥雌栗一靡一勇健,末振将恐为所并,使贵人乌日领诈降,刺杀雌栗一靡一;汉欲以兵讨之而未能,遣中郎将段会宗立公主孙伊秩一靡一为大昆弥。
久之,大昆弥、侯难栖杀末振将,安日子安犁一靡一代为小昆弥。
汉恨不自诛末振将,复遣段会宗发戊己校尉诸国兵,即诛末振将太子番丘。
会宗恐大兵入乌孙,惊番丘,亡逃不可得,即留所发兵垫娄地,选一精一兵三十一弩一径至昆弥所在,召番丘,责以末振将之罪,即手剑击杀番丘。
官属以下惊恐,驰归。
小昆弥安犁一靡一勒兵数千骑围会宗,会宗为言来诛之意,“今围守杀我,如取汉牛一一毛一耳。
宛王、郅支头县稿街,乌孙所知也。”
昆弥以下服,曰:“末振将负汉,诛其子可也,独不可告我,令饮食之邪!”会宗曰:“豫告昆弥,逃匿之,为大罪。
即饮食以付我,伤骨肉恩。
故不先告。”
昆弥以下号泣罢去。
会宗还,奏事,天子赐会宗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会宗以难栖杀末振将,奏以为坚守都尉。
责大禄、大监以雌粟一靡一见杀状,夺金印、紫绶,更与铜、墨云。
末振将弟卑爰本共谋杀大昆弥,将众八万北附康居,谋欲借兵兼并两昆弥;汉复遣会宗与都护孙建并力以备之。
[3]最初,乌孙王国小昆弥安日,被投降乌孙的人杀死,各翎侯陷于大乱。
成帝下诏征召原先的金城太守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命他恢复乌孙秩序,使各方和睦。
段会宗扶立安日的弟弟末振将为小昆弥,安定乌孙之后,就返回了。
当时乌孙大昆弥雌栗一靡一勇一猛剽悍,末振将害怕被他吞并,就派遣贵族乌日领诈降,乘机刺杀了雌栗一靡一。
汉朝准备出兵讨伐,而一时未能做到,便派遣中郎将段会宗扶立解忧公主的孙子侯秩一靡一为大昆弥。
很久之后,大昆弥和翎侯难栖杀死了末振将,让安日的儿子安犁一靡一代替末振将为小昆弥。
汉朝悔恨没有亲自诛杀末振将,就又派遣段会宗征发戊己校尉统领的诸国兵马,前往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
段会宗恐怕大军进入乌孙,会使番丘受惊,若亡命逃跑,就找不到他了。
于是让所征发的大军留驻垫娄地,仅挑选三十名一精一兵,人人带着弓一弩一,径直来到昆弥住地,召见番丘,向他谴责末振将的罪状,随即亲手举剑刺杀了番丘。
番丘手下官兵惊恐万分,骑马逃奔回去,小昆弥安犁一靡一崐率领数千骑兵包一皮围了段会宗。
段会宗向他讲了诛杀番丘的来意,又说:“今天你们包一皮围了并杀死我,就象拔下汉牛的一根牛一毛一罢了。
可是大宛国王、郅支单于的人头高挂在长安街上,也是你们乌孙所知道的。”
昆弥及手下人等都畏服了。
小昆弥说:“末振将有负于汉朝,诛杀他的儿子是可以的,为什么偏偏不告诉我呢?也好让我为他饯别!”段会宗说:“预先告诉昆弥,你会让他逃跑藏起来,这就犯了大罪。
如果你为他饯别后,再把他交给我,会伤害你们的骨肉恩情。
因此没有事先告诉你。”
昆弥和手下人等号哭撤兵而去。
段会宗回到长安,奏报事情经过,成帝赐给段会宗关内侯的爵位,赏黄金百斤。
段会宗奏告:由于难栖诛杀了末振将,请封他为坚守都尉。
追究大禄、大监因不能救护雌栗一靡一而使他被杀的责任,收回他们的金印、紫绶,换为铜印、墨绶。
末振将的弟弟卑爰,本是共谋刺杀大昆弥的主凶之一,率领部众八万人逃往北方,依附康居王国,图谋借用康居兵马兼并两昆弥。
汉朝又再一次派遣段会宗,与都护孙建合力防范卑爰。
[4]自乌孙分立两昆弥,汉用忧劳,且无宁岁。
时康居复遣子侍汉,贡献,都护郭舜上言:“本匈奴盛时,非以兼有乌孙、康居故也;及其称臣妾,非以失二国也。
汉虽皆受其质子,然三国内相输遗,交通如故;亦相候司,见便则发:合不能相亲信,离不能相臣役。
以今言之,结配乌孙,竟未有益,反为中国生事。
然乌孙既结在前,今与匈奴俱称臣,义不可距。
而康居骄黠,讫不肯拜使者;都护吏至其国,坐之乌孙诸使下,王及贵人先饮食已,乃饮啖都护吏,故为无所省以夸旁国。
以此度之,何故遣子入侍?其欲贾市,为好辞之诈也。
匈奴,百蛮大国,今事汉甚备;闻康居不拜,且使单于有悔自卑之意。
宜归其侍子,绝不复使,以章汉家不通无礼之国!”汉为其新通,重致远人,终羁縻不绝。
[4]自从乌孙王国分立两个昆弥,汉朝忧虑和辛劳,几乎没有一年安宁。
这时,康居王国又派王子到长安,作为人质入侍汉朝皇帝,并向汉朝进贡。
都护郭舜上书说:“过去匈奴强盛,并非因为兼并了乌孙和康居两国;现在向中国称臣归降,也不是因为失去了这两国。
汉朝虽然都接受了他们送来做人质的王子,但三国之间互相贸易、赠送,来往跟从前一样。
他们也互相窥伺、等待,一有机会即发动攻击。
合好时不能互相亲近信任,分离时也不能将对方当做臣属来役使。
以现在的状况来说,汉朝与乌孙缔结婚姻,终究没有得到利益,反而为中国惹事。
然而乌孙既然与汉朝早已结好,现在和匈奴都臣服于中国,从大义出发,不可拒绝他们朝贡。
而康居傲慢狡猾,一直不肯对汉使行叩拜礼。
都护府官员到他们国都,接见时座位排在乌孙等国使者之下。
吃饭时,国王以及贵族先饮食完毕,才让都护府官员进餐。
故意做出不注意汉使的样子,向旁国夸耀。
由此推测,他们为什么要派王子入侍呢?是想做买卖,而用好话来行诈。
匈奴是众多的外族中最强大的国家,而今侍奉汉朝十分周到。
假使听说康居不拜汉使,而且使匈奴单于产生后悔自卑之心。
应该送回康居王子,和康居断绝关系,不再派使者前去,以表明汉朝不跟无礼的国家交往。”
朝廷认为,康居第一次派遣王子入侍,汉朝应重视远方之人。
终于还是采取笼络政策,没有断绝交往。
三年(辛亥、前10)
三年(辛亥,公元前10年)
[1]春,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壅江三日,江水竭。
刘向大恶之,曰:“昔周岐山崩,三川竭,而幽王亡。
岐山者,周所兴也。
汉家本起于蜀、汉,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星孛又及摄提、大角,从参至辰,殆必亡矣!”
[1]春季,正月,丙寅(初十),蜀郡岷山发生山崩,土石堵塞长江达三日之久,下游江水枯竭。
刘向对此异常现象非常厌恶,说:“从前,周朝时,岐山发生山崩,三条河川都枯竭了,结果周幽王被杀。
岐山是周朝的兴起之地。
汉朝本由蜀、汉兴起,而今初兴之地山崩川竭,彗星长尾又扫过摄提、大角,从参宿一直走到辰宿的位置。
汉朝恐怕一定要亡了。”
[2]二月,丙午,封淳于长为定陵侯。
[2]二月,丙午(二十日),封淳于长为定陵侯。
[3]三月,上行幸雍,祠五。
[3]三月,成帝前往雍城,在五祭祀。
[4]上将大夸胡人以多禽一兽,秋,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西自褒、斜,东至崐弘农,南驱汉中,张罗罔罘,捕熊罴禽一兽,载以槛车,输之长杨射熊馆,以罔为周,纵禽一兽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获,上亲临观焉。
[4]成帝准备在胡人面前夸耀自己有很多禽一兽,秋季,命令右扶风发动百姓进入南山,西自褒、斜二谷,东到弘农,南达汉中,张设罗网,捕猎熊罴等禽一兽,用槛车装运至长杨宫射熊馆,用网围成围障,把禽一兽放到里面,命胡人赤手与野兽搏斗,杀死的野兽归斗兽人所有。
成帝亲临观看。
四年(壬子、前9)
四年(壬子,公元前9年)
[1]春,正月,上行幸甘泉,效泰
[1]春季,正月,成帝前往甘泉,在泰祭天。
[2]中山王兴、定陶王欣皆来朝,中山王独从傅,定陶王尽从傅、相、中尉。
上怪之,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其国二千石。
傅、相、中尉,皆国二千石,故尽从之。”
上令诵《诗》,通习,能说。
他日,问中山王:“独从傅在何法令?”
不能对;令诵《尚书》,又废;及赐食于前,后饱;起下,袜系解。
帝由此以为不能,而贤定陶王,数称其材。
是时诸侯王唯二人于帝为至亲,定陶王祖母傅太后随王来朝,私赂遗赵皇后、昭仪及票骑将军王根。
后、昭仪、根见上无子,亦欲豫自结,为长久计,皆更称定陶王。
劝帝以为嗣。
帝亦自美其材,为加元服而遣之,时年十七矣。
[2]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都到长安朝见。
中山王只由傅陪同,而定陶王则把傅、相、中尉都带来了。
成帝奇怪,就询问定陶王,他回答说:“汉朝法令规定:诸侯王朝见天子,可以由王国中官秩在二千石的官员陪同。
傅、相、中尉都是国中二千石的官员,因此让他们全都来了。”
成帝又命令他背诵《诗经》,他不仅能熟练地背诵,而且还能解释。
另一天,成帝问中山王刘兴说:“你只由师傅一人陪同前来,有什么法令根据?”
刘兴不能回答。
命他背诵《尚书》,又背不下去。
成帝赐饮食与他共餐,成帝已用完餐,他还在吃,吃饱才罢休。
吃完起身下去,袜带松开了,他还不知道。
成帝因此认为刘兴没有能力,而认为刘欣贤能,屡次称赞他的才干。
当时诸侯王中,只有他们两人跟皇帝血缘关系最为亲近,定陶王祖母傅太后随王一起来朝见,私下馈赠礼物贿赂赵皇后、赵昭仪以及骠骑将军王根。
皇后、昭仪和王根见皇帝无子,也想预先私自结交诸侯王,以为长久之计,因而轮流在成帝面前称赞定陶王,劝说成帝立他为继嗣。
成帝自己也很欣赏他的才能,亲自为他主持加冠礼后送他回国。
刘欣这年十七岁。
[3]三月,上行幸河东,祠后土。
[3]三月,成帝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
[4]陨石于关东二。
[4]关东一带,坠一落两颗陨石。
[5]王根荐谷永,徵入,为大司农。
永前后所上四十馀事,略相所覆,专攻上身与后宫而已;一党一于王氏,上亦知之,不甚亲信也。
为大司农岁余,病;满三月,上不赐告,即时免。
数月,卒。
[5]王根推荐谷永,征召谷永入朝,被任命为大司农。
谷永前后上书四十余次,内容互相略有重复,专门抨击成帝与后宫而已。
谷永是王氏一党一羽,成帝也清楚,不怎么亲近信用他。
谷永任大司农一年多,患了病,休假满三个月后,成帝不批准他继续带职病休,即时免去他的官职。
谷永数月后去世。
绥和元年(癸丑、前8)
绥和元年(癸丑,公元前8年)
[1]春,正月,大赦天下。
[1]春季,正月,大赦天下。
[2]上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入禁中,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
方进、根、褒、博皆以为:“定陶王,帝弟之子。
《礼》曰‘昆弟之子,犹子也。
为其后者,为之子也。
’定陶王宜为嗣。”
光独以为:“礼,立嗣以亲。
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兄终弟及。
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宜为嗣。”
上以“中山王不材;又礼,兄弟不得相入庙,”不从光议。
二月,癸丑,诏立定陶王欣为皇太子,封中山王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益中山国三万户,以慰其意;使执金吾任宏守大鸿胪,持节徵定陶王。
定陶王谢曰:“臣材质不足以假充太子之宫;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崐夕奉问起居,俟有圣嗣,归国守藩。”
书奏,天子报“闻”。
戊午,孔光以议不合意,左迁廷尉;何武为御史大夫。
[2]成帝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进宫,讨论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谁更适合继承帝位。
翟方进、王根、廉褒、朱博都认为:“定陶王是皇上弟弟的儿子,《礼记》说:‘兄弟的儿子,如同自己的儿子。
立他为后嗣,就成为儿子。
’定陶王适合立为嗣子。”
只有孔光认为:“依礼,立后嗣应以血缘关系亲疏为根据。
此照《尚书·盘庚》记载的商朝君王传位的方式,是哥哥去世,弟弟继位。
中山王是先帝的儿子,皇上的亲弟弟,应立他为后嗣。”
成帝认为:“中山王没有才干;再者,依礼,兄弟的牌位不能一同进入宗庙”为理由,没有听从孔光的建议。
二月,癸丑(初九),成帝下诏立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
封中山王的舅父、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再增加中山国采邑三万户人家,以示安慰。
成帝派执金吾任宏,暂时署理大鸿胪职,持符节征召定陶王入京。
定陶王上书辞谢说:“以我的才能资质,不足以充当太子。
我愿暂时留住京师的定陶国邸,早晚进宫问安,等到皇上有了亲子,我就返回藩国守土。”
成帝览奏,批复说:“已阅。”
戊午(十四日),成帝因为孔光的建议不合自己心意,将他贬调为廷尉。
任命何武为御史大夫。
[3]初,诏求殷后,分散为十余姓,推求其嫡,不能得。
匡衡、梅福皆以为宜封孔子世为汤后,上从之,封孔吉为殷绍嘉侯。
三月,与周承休侯皆进爵为公,地各百里。
[3]最初,成帝下诏访求殷商的后裔,发现已分散为十余个姓,无法推算寻找出嫡系子孙。
匡衡、梅福都认为,应该封孔子的家族为商汤的后裔。
成帝听从他们的建议,封孔吉为殷绍嘉侯。
三月,孔吉为周承休侯都晋封为公爵,采邑各一百里。
[4]上行幸雍,祠五。
[4]成帝前往雍城,在五祭祀。
[5]初,何武之为廷尉也,建言:“末俗之敝,政事烦多,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废而不治也。
宜建三公官。”
上从之。
夏,四月,赐曲陽侯根大司马印绶,置官属,罢票骑将军官;以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封汜乡侯:皆增奉如丞相,以备三公焉。
[5]当初,何武担任廷尉时,曾上书建议说:“末世习俗的弊病是政事繁多,当今宰相的才能又赶不上古代,而丞相一人却独兼三公主管的事务,因而国家长时间不能治理好。
应该重新建立三公官职。”
成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夏季,四月,赐曲陽侯王根大司马印信绶带,设置大司马官属,取消骠骑将军官职;任命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封汜乡侯。
大司马、大司空的俸禄都增加到与丞相相同,使三公结构齐备。
[6]秋,八月,庚戌,中山孝王兴薨。
[6]秋季,八月,庚戌(初九),中山王刘兴去世。
[7]匈奴车牙单于死;弟囊知牙斯立,为乌珠留若单于。
乌珠留单于立,以弟乐为左贤王,舆为右贤王,汉遣中郎将夏侯藩、副校尉韩容使匈奴。
[7]匈奴车牙单于死,弟弟囊知牙斯继位,为乌珠留若单于。
乌珠留单于继位后,任命弟弟乐为左贤王,舆为右贤王。
汉朝派遣中郎将夏侯藩、副校尉韩容出使匈奴。
或说王根曰:“匈奴有斗入汉地,直张掖郡,生奇材箭竿、鹫羽;如得之,于边甚饶,国家有广地之实,将军显功垂于穷。”
根为上言其利,上直欲从单于求之,为有不得,伤命损威。
根即但以上指晓藩,令从藩所说而求之。
藩至匈奴,以语次说单于曰:“窃见匈奴斗入汉地,直张掖郡,汉三都尉居塞上,士卒数百人,寒苦,候望久劳,单于宜上书献此地,直断割之,省两都尉士卒数百人,以复天子厚恩,其报必大!”单于曰:“此天子诏语邪,将从使者所求也?”
藩曰:“诏指也;然蕃亦为单于画善计耳。”
单于曰:“此温偶王所居地也,未晓其形状、所生,请遣使问之。”
有人劝王根说:“匈奴有块楔入汉边的土地,直达张掖郡,出产奇异的木材、箭竿和鹫鹰羽一毛一。
如果能得到这块地,可使边疆大为富饶,国家有开疆拓土的实惠,将军也可因功业卓著而名垂千古。”
王根就对成帝陈述了要这块地的利益。
成帝想直接向单于要地,又担心单于不答应,有伤诏命尊严,也损害中国的威信。
王根就将皇帝要地的意思告诉夏侯蕃,指示他以他个人的意见向崐单于要地。
夏侯藩到匈奴后,在与单于交谈时说:“我看匈奴有块土地突出楔入汉朝边地,直达张掖郡,汉朝要委派三名都尉驻守在塞上,士卒则需数百人,在这种苦寒之地,守候时间长了,非常辛苦。
单于应主动上书,呈献此地,划道直线,把突出部分割让。
可以省去两名都尉数百士卒,以此报答天子的厚恩,天子必然大大回报!”单于说:“这是天子给你的诏命中所说的话,还是你作为使者提出的要求呢?”
夏侯藩说:“天子诏命中有这个意思,不过,我也是替单于筹划好的计策。”
单于说:“这是温偶王居住的地方,我不清楚它的地形、物产等情况,请让我派人去打听。”
藩、容归汉后,复使匈奴,至则求地。
单于曰:“父兄传五世,汉不求此地,至知独求,何也?已问温偶王,匈奴西边诸侯作穹庐及车,皆仰此山材木,且先父地,不敢失也。”
藩还,迁太原太守。
单于遣使上书,以藩求地状闻。
诏报单于:“藩擅称诏,从单于求地,法当死;更大赦二,今徙藩为济南太守,不令当匈奴。”
夏侯藩、韩容归国后,又再一次出使奴。
到匈奴后,就提出土地的要求。
单于说:“我们匈奴父子兄弟已传位五世,汉朝从不要求此地,偏偏到我继位就提出要求,这是为什么?我已问过温偶王,匈奴西部各诸侯制作帐幕及车子,都依赖此地山上出产的木材。
况且这是先父留下的土地,不敢轻易失去。”
夏侯藩回国复命,被调任太原太守。
单于派使者到长安上书,讲了夏侯藩求地的情况。
成帝下诏回复单于说:“夏侯藩擅自假称诏旨,向单于求地,依法应当处死。
因为经过两次大赦,现在把他调往济南,任太守,不使他再面对匈奴。”
[8]冬,十月,甲寅,王根病免。
[8]冬季,十月,甲寅(十四日),王根患病,被免去官职。
[9]上以太子既奉大宗后,不得顾私亲,十一月,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
太子议欲谢;少傅阎崇以为“为人后之礼,不得顾私亲,不当谢”;太傅赵玄以为“当谢”,太子从之,诏问所以谢状,尚书劾奏玄,左迁少府;以光禄勋师丹为太傅。
[9]成帝因太子既然已继承大宗,就不能再顾念自己的骨肉亲人,于是在十一月,封楚孝王的孙子刘景为定陶王,使刘欣生父一脉得以延续。
刘欣与左右商议,准备上书叩谢皇恩。
少傅阎崇认为:“既当别人的继承人,依礼,就不能再顾念自己的骨肉亲人,不应当叩谢。”
太傅赵玄却认为:“应当叩谢。”
太子听从了赵玄的建议。
成帝诏问太子因何叩谢的情况后,尚书上奏弹劾赵玄,赵玄被贬降为少府,而任命光禄勋师丹为太傅。
初,太子之幼也,王祖母傅太后躬自养视;及为太子,诏傅太后、丁姬自居定陶国邸,不得相见。
顷之,王太后欲令傅太后、丁姬十日一至太子家,帝曰:“太子承正统,当共养陛下,不得复顾私亲。”
王太后曰:“太子小而傅太后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一乳一母恩耳,不足有所妨!”于是令傅太后得至太子家;丁姬以不养太子,独不得。
最初,太子幼年时,是由祖母傅太后亲自抚养。
等到成为太子,成帝诏令傅太后和太子亲母丁姬留居京师的定陶国邸,不许相见。
不久,皇太后想让傅太后、丁姬十天一次去太子一宫探望,成帝说:“太子已承继正统,理当奉养太后陛下,不能再顾念自己的骨肉亲人。”
太后说:“太子小时候是傅太后抱养大的,现在允许他到太子一宫探望,不过是以一乳一娘一的恩情对待她,不足以造成什么妨碍。”
于是下令傅太后可以到太子家探望,丁姬因为没有抚养太子,只有她不能去。
[10]卫尉、侍中淳于长有一宠一于上,大见信用,贵倾公卿,外交诸侯、牧、守,赂遗、赏赐累巨万,一婬一于声色。
许后姊为龙雒思侯夫人,寡居;长与私通,因取为小妻。
许后时居长定宫,因赂遗长,欲求复为婕好。
长受许后金钱乘舆、服御物前后千余万,诈许为白上,立为左皇后。
每入长定宫,辄与书,戏侮许后,易无不言;交通书记,赂遗连年。
[10]卫尉、侍中淳于长在成帝面前很得一宠一,大受信任和重用,权贵压倒公卿。
他在外结交诸侯、州牧、太守,那些人贿赂他的钱财,和皇帝给予的赏赐,累积巨万,他整日放纵于声色之中。
许皇后的姐姐许,是龙雒思侯夫人,寡居在家,淳于长与她私通,因而娶她为妾。
许皇后这时居住在长定宫,通过姐姐许贿赂淳于长,谋求再当婕妤。
淳于长接受了许后的金钱和御一用的车马崐、衣物器一具等,前后千余万钱的贿赂,欺骗许后,假装许诺为她向成帝请求,立为左皇后。
许每次到长定宫探望许后,淳于长就让许捎书信给许后,戏一弄侮辱她,侮辱轻薄,无所不言。
这种书信往来及贿赂,连续很多年。
时曲陽侯根辅政,久病,数乞骸鼻。
长以外亲居九卿位,次第当代根。
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王莽心害长一宠一,私闻其事。
莽侍曲陽侯病,因言:“长见将军久病意喜,自以当代辅政,至对衣冠议语署置;”具言其罪过。
根怒曰:“即如是,何不白也!”莽曰:“未知将军意,故未敢言!”根曰:“趣白东宫!”莽求见太后,具言长骄佚,欲代曲陽侯;私与长定贵人姊通,受取其衣物。
太后亦怒曰:“儿至如此!往,白之帝!”莽白上;上以太后故,免长官,勿治罪,遣就国。
这时曲陽侯王根为辅政大臣,久病在一床一,多次请求辞职。
淳于长以外戚的身份,又位居九卿,按顺序应当代替王根而掌权一柄一。
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王莽对淳于长的得一宠一心怀妒忌,就暗中打听他的那些坏事。
王莽在伺候曲陽侯王根的病时,趁机说:“淳于长见将军久病,感到高兴,自以为应当代替将军辅政,甚至已对士大夫及贵族子弟谈论到任官设署等事。”
接着一一说出淳于长的罪过。
王根大怒说:“如果有这等事,为什么不告诉我!”王莽说:“不知将军心里的想法,因此没敢说。”
王根说:“快去禀告太后!”王莽求见太后,详细讲述了淳于长骄奢一婬一佚,想代替曲陽侯,以及与废后许氏的姐姐私通,收取许氏的衣物等贿赂。
太后也发怒说:“这孩子放肆到这种地步!快去奏告皇上!”王莽又报告了成帝,成帝因为淳于长是太后的亲属的缘故,虽免去了他的官职,但不治其罪,把他遣送回封国。
初,红陽侯立不得辅政,疑为长毁谮,常怨毒长;上知之。
及长当就国,立嗣子融从长请车骑,长以珍宝因融重遗立。
立因上封事,为长求留曰:“陛下既托文以皇太后故,诚不可吏有他计。”
于是天子疑焉,下有司按验。
吏捕融,立令融自一杀以灭口。
上愈疑其有大一奸一,遂逮长系洛陽诏狱,穷治。
长具服戏侮长定宫,谋立左皇后,罪至大逆,死狱中。
妻子当坐者徙合浦;母若归故郡。
上使廷尉孔光持节赐废后药,自一杀。
丞相方进复劾奏“红陽侯立,狡猾不道,请下狱。”
上曰:“红陽侯,朕之舅,不忍致法;遣就国。”
于是方进复奏立一党一友后将军朱博、钜鹿太守孙闳,皆免官,与故光禄大夫陈咸皆归故郡。
咸自知废锢,以忧死。
最初,红陽侯王立不能得到辅政不臣的位置,怀疑是淳于长诽谤诬陷的结果,时常怨恨他。
这种情况,皇上也清楚。
等到淳于长将回封国,王立的嫡长子王融,请求淳于长把车辆马匹送给他,淳于长让王融捎回赠送给王立的珍宝重礼。
王立因此上密封奏书,请求成帝把淳于长留在京师。
他说:“陛下既然在诏书中说因皇太后的缘故不加罪淳于长,就实在不应该再有其他惩罚。”
于是引起成帝怀疑,就把此事交付有关官署去追查验证。
主管官吏逮捕了王融,王立令王融自一杀以灭口。
成帝愈发怀疑这其中有大的一奸一谋,就逮捕了淳于长,关押在洛陽诏狱,对他严厉追究,淳于长全部供出戏一弄侮辱废后许氏、承诺立她为左皇后等事,罪名达到“大逆”,就在狱中处死。
妻儿们依法当牵连的,被放逐到合浦。
母亲王若遣送回原郡。
成帝派廷尉孔光持节,赐给废后许氏毒一药,许氏自一杀。
丞相翟方进又弹劾说:“红陽侯王立,狡猾不遵正道,请求将他逮捕,关进监狱。”
成帝说:“红陽侯是联的舅父,我不忍心让他受法律制裁,遣送回他的封国。”
于是翟方进又上奏弹劾王立的一党一羽和密友后将军朱博、钜鹿太守孙闳,他们都被免去官职,和以前的光禄大夫陈咸一起回归原郡。
陈咸自知从此被废黜禁锢,忧愤而死。
方进智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以儒雅缘饰,号为通明相,天子器重之;又善求人主微指,奏事无不当意。
方淳于长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上以方进大臣,为之隐讳,方进内惭,上疏乞骸鼻。
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其专心壹意,毋怠医药,以自持。”
方进起视事,复条奏长所厚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刺史二千石以上,免二十余人。
函谷都尉、建平侯杜业,素与方进不平,方进奏“业受红陽侯书听请,不敬,”免,就国。
翟方进的智谋才能绰绰有余,又兼一精一通法令条文和行政事务,善用儒学经典装饰自己的举止谈吐,使其高雅不俗,被人称为通达明理的丞相,受到天子的器重。
他又善于揣摩皇上的心思,所奏之事,没有不合皇上心意的。
当淳于崐长受重用时,翟方进只与淳于长结交,在成帝面前称赞和推荐他。
等到淳于长犯大逆罪被处死,成帝因为翟方进是朝廷重臣,为他隐瞒掩饰。
翟方进内心惭愧,上疏请求退休,成帝回报说:“定陵侯淳于长已伏罪,你虽与他交往,古书不是说:‘早上的过失,晚上改正了,君子都赞许。
’你还疑虑什么呢!请专心一意休养,不要耽误了医药,自己保重。”
于是翟方进起来办公,再次上奏,分列条目弹劾与淳于长亲近友善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等人,因他指控而被罢免的刺史、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员有二十余人。
函谷都尉、建平侯杜业,一向与翟方进不合,翟方进上奏说:“杜业接受红陽侯书信嘱托,犯了不敬罪。”
杜业因而被罢免,遣回封国。
上以王莽首发大一奸一,称其忠直;王根因荐莽自代。
丙寅,以莽为大司马,时年三十八。
莽既拔一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欲令名誉过前人,逐克己不倦。
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
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
其饰名如此。
成帝因为王莽首先揭发重大一奸一恶,称赞他忠心正直。
王根因而保荐王莽代替自己。
丙寅(二十六日),任命王莽为大司马,时年三十八岁。
王莽既然超出同列受到提拔,继四位伯父叔父,成为辅政大臣,就想让自己的名誉超越前人,于是克制自己的欲一望,修养不倦。
聘请各位贤良做掾、史等属官,将皇帝的赏赐和封国的收入全部用来供养名士。
他越发俭朴节约,母亲患病,公卿列侯都派夫人去探问,王莽的妻子出来迎客,衣裙的长度不拖地,穿着布围裙,看见她的人,还以为是奴婢,询问之下,才知是王莽夫人。
他就是这样矫饰做作,以博取名声。
[11]丞相方进、大司空武奏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
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
臣请罢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十二月,罢刺史,更置州牧,秩二千石。
[11]丞相翟方进、大司空何武奏称:“《春秋》所昭示的大义,是用尊贵者治理卑贱者,而不是让卑贱者控制尊贵者。
刺史的职位是相当于下大夫的小辟,却能够督察二千石官,轻重的标准不合。
我们请求撤销刺史,另行设置州牧,以合古制。”
十二月,下诏撤销刺史,改设州牧,官秩二千石。
[12]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议者以为善祥。
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一声,盛揖让之容,以风化天下。
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
或曰:不能具礼。
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
刑罚之过或至死伤,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
至于礼乐,则曰不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
为其俎豆、管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绝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惑莫甚焉!夫教化之比于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而急所轻也。
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
自京师有悖逆不顺之子孙,至于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绝,由不习五常之道也。
夫承千岁之衰周,继暴秦之余敝,民渐渍恶俗,贪饕险,不闲义理,不示以大化而独驱以刑罚,终已不改!”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痈,按行长安城南营表;未作而罢。
时又有言“孔子布衣,养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
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复如故。
[12]犍为郡有人在水畔得到十六枚古磬,议论者认为这是一种祥瑞。
刘向因而劝成帝说:应该在京城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学堂,陈列礼器乐器,大力提倡《雅》《颂》之类的诗歌,使礼貌谦让的举止盛行起来,以教化天下。
如果这样做了,仍治理不好天下,还从未有过。
或许会有人说:‘置备礼器无法周全’。
礼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如出现过错,这是虽有错,却培养了人。
刑罚出现过错,或许会致人死伤,今天的刑法也不是皋陶时代的刑法了,而有关机构请求制定刑法,删的删,加的加,用其救治时弊。
至于提到礼乐,则推辞说:‘不敢轻举妄动。”
这是敢于杀人,而不敢于培养人啊。
就因为俎、豆等礼器,管、弦等乐器稍有不备,因而放弃礼乐,这是舍弃小不备而趋就于大不备,受迷惑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教化与刑法比较起来,刑法为轻。
不兴礼乐,就是舍弃重的而关注轻的。
教化是治理国家的依靠,而刑法是治理国家的辅助,而今废弃了依靠,而单单把辅助树立起来,不可能导致太平。
连京城都存在悖逆不孝顺的子孙,陷于死刑,遭受刑戮的人不断,都是因为不学习五常�崐�仁、义、礼、智、信的道理的缘故。
汉代承袭了千年衰落的周朝,又继承了残暴的秦朝遗留下的弊病,人民逐渐浸染上恶劣的风俗,贪婪一奸一险,不熟悉仁义、道理。
如果不显示崇高道德去教化他们,而单靠刑罚强迫,这种状况终究不会改变!”成帝把刘向的建议交付公卿讨论,丞相、大司空奏请设立京师太学,并请巡行长安城城南,选址和树立标记。
还未开工,即作罢。
这时,又有人说:“孔子是一介平民,却有门徒三千人,如今天子太学的弟子太少。
“于是又增加太学弟子名额到三千人。
实行一年多,又恢复原来的名额。
刘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
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而卒。
后十三岁而王氏代汉。
刘向自认为已得到成帝的信任,因而常常公开为刘氏宗室进行争辩,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言词往往沉痛恳切,出于内心至诚。
成帝多次想任用刘向为九卿,然而得不到王氏占据高位的人,以及丞相、御史的附和支持,因此刘向始终得不到升迁,他处在大夫的行列前后三十余年而死。
过了十三年后,王氏取代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