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续笔
卷第九(十四则)
三家七穆
春秋列国卿大夫世家之盛,无越鲁三家、郑七穆者。
鲁之公族,如臧氏、展氏、施氏、子叔氏、叔仲氏、东门氏、郈氏之类固多,唯孟孙、叔孙、季孙实出于桓公,其传序累代,皆秉国政,与鲁相为久长。
若揆之以理,则桓公弑兄夺国,得罪于天,顾使有后如此。
郑灵公亡,无嗣,国人立穆公之子子良,子良辞以公子坚长。
乃立坚,是为襄公。
襄公将去穆氏,子良争之,愿与偕亡。
乃舍之,皆为大夫。
其后位卿大夫而传世者,罕、驷、丰、印、游、国、良,故曰七穆。
然则诸家不逐而获存,子良之力也。
至其孙良霄乃先覆族,而六家为卿如故,此又不可解也。
贡薛韦匡
《汉元帝纪赞》云:“贡、薛、韦、匡迭为宰相。”
谓贡禹、薛广德、韦元成、匡衡也,四人皆握娖自好,当优柔不断之朝,无所规救。
衡专附石显,最为邪臣;广德但有谏御楼船一事;禹传称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元成传称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
皆不著其有过。
按《刘向传》:“宏恭、石显白逮更生下狱,下太傅韦元成、谏大夫贡禹与廷尉杂考。
劾更生前为九卿,坐与萧望之、周堪谋排许、史,毁离亲戚,欲退去之,而独专权。
为臣不忠,幸不伏诛,复蒙恩召用,不悔前过,而教今人言变事,诬罔不道。
更生坐免为庶人。”
若以汉法论之,更生死有余罪,幸元帝不杀之耳。
《京房传》房欲行考功法,石显及韦丞相皆不欲行。
然则韦、贡之所以进用,皆一陰一附恭、显而得之。
《班史》隐而不论,唯于《石显传》云:“贡禹明经著节,显使人致意,深自结纳。
因荐禹天子,历位九卿,至御史大夫。”
正在望之死后也。
儿宽张安世
《汉史》有当书之事,本传不载者。
武帝时,儿宽有重罪系,按道侯韩说谏曰:“前吾丘寿王死,陛下至今恨之;今杀宽,后将复大恨矣!”上感其言,遂贳宽,复用之。
宣帝时,张安世尝不快上,所为不可上意。
上欲诛之,赵充国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
安世用是得免。
二事不书于宽及安世传,而于刘向、充国传中见之,岂非以二人之贤为讳之邪?韩说能以一言救贤臣于垂死,而不于说传书之,以扬其善,为可惜也。
深沟高垒
韩信伐赵,赵陈余聚兵井陉口御之。
李左车说余曰:“信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愿假奇兵从间道绝其辎重,而深沟高垒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不至十日,信之头可致麾下。”
余不听,一战成擒。
七国反,周亚夫将兵往击,会兵荥一陽一,一邓一 都尉曰:“吴、楚兵锐甚,难与争锋。
愿以梁委之,而东北壁昌邑,深沟高垒,使轻兵塞其饟道,以全制其极。”
亚夫从之,吴果败亡。
李、一邓一 之策一也,而用与不用则异耳。
秦军武安西,以攻阏与。
赵奢救之,去邯郸三十里,坚壁,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既乃卷甲而趋之,大破秦军。
奢之将略,所谓玩敌于股掌之上,虽未合战而胜形已著矣。
前所云一邓一 都尉者,亚夫故父绛侯客也。
《晁错传》云:“错已死,谒者仆射一邓一 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拜为城一陽一中尉。”
一邓一 公者,岂非一邓一 都尉乎?亚夫传以为此策乃自请而后行,颜师古疑其不同,然以事料之,必非出于己也。
生之徒十有三
《老子》“出生入死”章云:“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王弼注曰:“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极,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极,十分亦有三耳。
而民生生之厚,更之无生之地焉。”
其说甚浅,且不解释后一节。
唯苏子由以谓“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岂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无思无为之妙。”
其论可谓尽矣。
臧氏二龟
臧文仲居蔡,孔子以为不智。
蔡者,国君之守龟,出蔡地,因以为名焉。
《左传》所称“作虚器”,正谓此也。
至其孙武仲得罪于鲁,出奔邾,使告其兄贾于铸,且致大蔡焉,曰:“纥之罪不及不祀,子以大蔡纳请,其可?”
盖请为先人立后也。
贾再拜受龟,使弟为力己请,遂自为也。
乃立臧为。
为之子曰昭伯,尝如晋,从弟会窃其宝龟偻句龟所出地名。
以卜为信与僭,僭吉。
僭,不信也。
会如晋。
昭伯问内子与母弟,皆不对。
会之意,欲使昭伯疑其若有他故者。
归而察之,皆无之,执而戮之,逸奔郈。
及昭伯从昭公孙于齐,季平子立会为臧氏后,会曰:“偻句不余欺也。”
臧氏二事,皆以龟故,皆以弟而夺兄位,亦异矣。
有扈氏
《夏书·甘誓》,启与有扈大战于甘,以其“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为辞,孔安国传云:“有扈与夏同姓,恃亲而不恭。”
其罪如此耳。
而《淮南子·齐俗训》曰:“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
高诱注云:“有扈,夏启之庶兄也,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
启亡之。”
此事不见于他书,不知诱何以知之?传记散轶,其必有以为据矣。
庄子以为“禹攻有扈,国为虚厉”,非也。
太公丹书
太公《丹书》今罕见于世,黄鲁直于礼书得其诸铭而书之,然不著其本始。
予读《大戴礼·武王践阵篇》,载之甚备,故悉纪录以遗好古君子云:“武王践昨三日,召士大夫而问焉,曰:“恶有藏之约,行之行,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
皆曰:“未得闻也。”
然后召师尚父而问焉,曰:“黄帝、颛顼之道可得见与?”
师尚父曰:“在《丹书》。
王欲闻之,侧斋矣。”
王斋三日,尚父端冕奉书,道书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
藏之约,行之行,可以为子孙常者,此言之谓也。”
又曰:“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
王闻《书》之言,惕若恐惧。
退而为《戒书》,于席之四端为铭。
前左端铭曰:“安乐必敬。”
前右端铭曰:“无行可悔。”
后左端铭曰:“一反一侧,亦不可以忘。”
后右端铭曰:“所监不远,视尔所代。”
几之铭曰:“皇皇惟敬,口生缑,口戕口。”
鉴之铭曰:“见尔前,虑尔后。”
盥盘之铭曰:“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
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楹之铭曰:“毋曰一胡一 残,其祸将然;毋曰一胡一 害,其祸将大;毋曰一胡一 伤,其祸将长。”
杖之铭曰:“恶乎危?于忿疐。
恶乎失道?于嗜欲。
恶乎相忘?于富贵。”
带之铭曰:“火灭修容,慎戒必共,共则寿。”
屦之铭曰:“慎之劳,涝则富。”
觞豆之铭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憍,憍则逃。”
户之铭曰:“夫名难得而易失。
无勤弗忐,而曰我知之乎?无勤弗及,而臼我杖之乎?扰阻以泥之,若风将至,必先摇摇,虽有圣人,不能为谋也。”
牖之铭曰:“随天之时,以地之财,敬祀皇天,敬以先时。”
剑之铭日:“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
弓之铭曰:“屈申之义,发之行之,无忘自过。”
矛之铭曰:“造矛造矛,少间弗忍,终身之羞。
予一人所闻,以戒后世子孙。
,”凡十七铭。
贾谊《政事书》,所陈教太子一节千余言,皆此书《保傅篇》之文,然及一胡一 亥、赵高之事,则为汉儒所作可知矣。
《汉昭帝纪》“通《保傅传》”,文颖注曰:“贾谊作,在《礼·大戴记》。”
其此书乎?荀卿《议兵篇》:“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
盖出诸此。
《左传》晋斐豹“著于丹书”,谓以丹书其罪也。
其名偶与之同耳。
汉祖有丹书铁契以待功臣,盖又不同也。
汉景帝
汉景帝为人,甚有可议。
晁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也。
丞相申屠嘉闻错穿宗庙垣,为奏请诛错。
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
上至朝,嘉请诛错。
上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
临一江一 王荣以皇太子废为王,坐侵太宗庙壖地为宫,诣中尉府对簿责讯,王遂自一杀。
两者均为侵宗庙,荣以废黜失一宠一 ,至于杀之,错方贵幸,故略不问罪,其不公不慈如此!及用袁盎一言,错即夷族,其寡恩忍杀复如此。
萧何先见
韩信从项梁,居戏下,无所知名。
又属羽,数以策干羽,羽弗用,乃亡归汉。
陈平事项羽,羽使击降河内,已而汉攻下之。
羽怒,将诛定河内者。
平惧诛,乃降汉。
信与平固能择所从,然不若萧何之先见。
何为泗水卒史事,第一。
秦御史欲入言召何,何固请,得毋行。
则当秦之未亡,已知其不能久矣,不待献策弗用,及惧罪且诛,然后去之也。
史汉书法
《史记》、《前汉》所书高祖诸将战功,各为一体。
《周勃传》:攻开封,先至城下为多;攻好畤,最;击咸一陽一,最;攻曲遇,最;破臧茶,所将卒当驰道为多;击一胡一 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
《夏侯婴传》:破李由军,以兵车趣攻战疾;从击章邯,以兵车趣攻战疾;击秦军雒一陽一东,以兵车趣攻战疾。
《灌婴传》:破秦军于杠里,疾斗,攻曲遇,战疾力;战于蓝田,疾力;击项佗军,疾战。
又书:击项冠于鲁下,所将卒斩司马、骑将各一人;击破王武军,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击武别将,所将卒斩都尉一人;击齐军于历下,所将卒虏将军、将吏四十六人;击田横,所将卒斩骑将一人;从韩信,卒斩龙且,所将之卒。
身生得周兰;破薛郡,身虏骑将;击项籍陈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追至东城,所将卒共斩籍;击一胡一 骑晋一陽一下,所将卒斩白题将一人;攻陈豨,卒斩特将五人;破黥布,身生得左司马一人,所将卒斩小将十人。
《傅宽传》:属淮一陰一,击破历下军;属相国参,残博;属太尉勃,击陈豨。
《郦商传》:与钟离昧战,受梁相国印;定上谷,受赵相国印。
五人之传,书法不同如此,灌婴事尤为复重,然读之了不觉细琐,史笔超拔高古,范晔以下岂能窥其篱奥哉?又《史记·灌婴传》书:受诏别击楚军后;受诏将郎中骑兵;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受诏别降楼烦以北六县;受诏并将燕、赵车骑;受诏别攻陈豨。
凡六书受诏字,《汉》减其三云。
薄昭田蚡
周勃为人告欲反,下廷尉,逮捕,吏稍侵辱之。
初,勃以诛诸吕功,益封赐金,尽以予太后弟薄昭。
及系急,昭为言太后,后以语文帝,乃得释。
王恢坐为将军不出击匈一奴一单于辎重,下廷尉,当斩。
恢行千金于丞相田蚡,蚡不敢言上,而言于太后。
后以蚡言告上,上竟诛恢。
蚡蚣,王太后同母弟也。
汉世母后豫闻政事,故昭、蚡凭之以招权纳贿,其史所不书者,当非一事也。
神宗熙宁七年,天下大旱,帝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
王安石怫然争之,帝曰:“比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更失人心。”
安石曰:“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耳。”
是时,安石力行新法,以为民害,向经、曹佾能献忠于母后,可谓贤戚里矣,而安石非沮之,使遇薄昭、田蚡,当如何哉?高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宣仁圣烈后临朝,宰相蔡确乞复其官,后曰:“遵裕,灵武之役,涂炭百万,得免刑诛幸矣,吾何敢顾私恩而违天下公议!”其圣如此,虽有昭、蚡百辈,何所容其奸乎?
文字结尾
《老子道经》“孔德之容”一章,其末云:“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盖用二字结之。
《左传》:“叔孙武叔使郈马正侯犯杀郈宰公若藐,弗能。
其圉人曰:“吾以剑过朝,公若必曰:“谁之剑也?”
吾称子以告,必观之,吾伪固而授之末,则可杀也。”
使如之。”
《孟子》载:“齐人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必厌酒肉而后反。
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妻瞷其所之,乃之东郭播间之祭者,乞其余。
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此二事反复数十百语,而但以“使如之”及“今若此”各三字结之。
《史记·封禅书》载武帝用方士言神祠长陵神君,李少君、谬忌、少翁、游水发根、栾大、公孙卿、史宽舒、丁公、王朔、公玉带、越人勇之之属,所言祠灶,化丹沙,求蓬莱安期生,立太一坛,作甘泉宫台室,柏梁、仙人掌,寿宫神君,斗棋小方,泰帝神鼎,云一陽一美光,缑氏城仙人迹,太室呼万岁,老父牵狗,白云起封中,德星出,越祠鸡卜,通天台,明堂,昆仑,建章宫,五城十二楼,凡数十事,三千言,而其未云“然其效可睹矣”。
则武帝所兴为者,皆堕诞罔中,不待一二论说也。
文字结尾之简妙至此。
国初古文
欧一陽一公书韩文后云:“予少家汉东,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
予游其家,见有敝箧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以归读之。
是时,天下未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
后官于洛一陽一,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
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韩文遂行于世。”
又作《苏子美集序》云:“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天圣之间,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以相夸尚,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其后学者稍趋于古。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可谓特立之士也。”
《柳子厚集》有穆修所作《后叙》云:“予少嗜观韩、柳二家之文,《柳》不全见于世,《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亡字失句,独于集家为甚。
凡用力二纪,文始几定,时天圣九年也。”
予读《张景集》中《柳开行状》云:“公少诵经籍,大水赵生,老儒也,持韩愈文仅百篇授公曰:“质而不丽,意若难晓,子详之,何如?”
公一览不能舍,叹曰:“唐有斯文哉!”因为文章直以韩为宗尚。
时韩之道独行于公。
遂名肩愈,字绍先。
韩之道大行于今,自公始也。”
又云:“公生于晋末,长于宋初,扶百世之大教,续韩、孟而助周、孔。
兵部侍郎王祜得公书曰:“子之文出于今世,真古之文章也。”
兵部尚书杨昭俭曰:“子之文章,世无如者已二百年矣。”
”开以开宝六年登进士第,景作行状时,咸平三年。
开序韩文云:“予读先生之文,自年十七至于今,凡七年。”
然则在国初开已得《昌黎集》而作古文,去穆伯长时数十年矣。
苏、欧一陽一更出其后,而欧一陽一略不及之,乃以为天下未有道韩文者,何也?范文正公作《尹师鲁集序》亦云:“五代文体薄弱,皇朝柳仲涂起而麾之。
泊杨大年专事藻饰,谓古道不适于用,废而弗学者久之。
师鲁与穆伯长力为古文,欧一陽一永叔从而振之,由是天下之文一变而古。”
其论最为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