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发号令,《黄帝四经》《经法》篇 君正

黄帝四经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 - 《经法》篇 君正

黄帝四经

《经法》篇 君正

原文

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六年而)民畏敬,七年而可以正(征)。

一年从其俗,则知民则。

二年用(其德),民则力。

三年无赋敛,则民有得。

四年发号令,则民畏敬。

五年以刑正,则民不幸(?)。

六年□□□□□□□□。

(七)年而可以正(征),则胜强适(敌)。

俗者顺民心?(也)。

德者爱勉之(也)。

(有)得者,发禁拖(弛)关市之正(征) (也)。

号令者,连为什伍巽(选练)贤不肖有别? (也)。

心刑正者,罪杀不赦?(也)。

? (也)。

可以正者,民死节? (也)。

若号令发,必厩(究)而上九,壹道同心,(上)口口口口口下不?,民无它(志),然后可以守单(战)矣。

号令发必行,俗也。

男女劝勉,爱也。

动之静之,民无不听,时也。

受赏无德,受罪无怨,当也。

贵贱有别,贤不宵(肖)衰也。

衣备(服)不相纶,贵贱等也。

国无盗贼,诈伪不生。

民无邪心,衣食足而刑伐(罚)必也。

以有余守,不可拔也。

以不足攻,反自伐也。

天有生死之时,国有生死之正(政)。

因天之生也以养生,胃(谓)之文。

因天之杀也以伐死,胃(谓)之武。

(文)武并行,则天下从矣。

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时,时之用在民,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节。

知地宜,须时而树。

节民力以使,则财生。

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则有佴(耻),有佴(耻)则号令成俗,而刑伐(罚)不犯,号令成俗而刑伐(罚)不犯则守固单(战)胜之道也。

法度者,正(政)之至也。

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

而生法度者,不可乱也,一精一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

苛事,节赋敛,毋夺民时,治之安。

无父之行,不得子之用。

无母一之 德,不能尽民之力。

父母一之 行备,则天地之德也。

三者备则事得矣。

能收天下豪票(骠)雄,则守御之备具矣。

审于行文武之道,则天下宾矣。

号令阖(合)于民心,则民听令。

兼爱无私,则民亲上。

译文

君主为政治国的方针应是,第一年遵从百姓的风俗,第二年选拔有德能的人授与官职,第三年要使民富足。

到了第四年的时候就可以发号令了,第五年可以用法律来治理百姓,第六年人民就会有了敬畏心理,第七年便可以指挥百姓从戎出征了。

第一年遵从百姓的风俗习惯,可以掌握他们是非善恶、好恶取舍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年擢用有德能的人,百姓就都会努力争取向上。

第三年免去赋税征敛,百姓就会生活富足。

第四年发号施令,百姓都会敬畏服从。

第五年用法律来治理,百姓就不敢有侥幸心理。

第六年百姓有敬畏心理,便会懂得刑罚律令而不敢触犯。

第七年率民出征敌国,便能战胜强大的对手。

第一年遵从百姓的风俗是为了是顺应民心。

第二年选拔有德能的人为官吏是通过施爱于民以激励其奋勉。

第三年要使民富足是要废除山泽之禁及关口市场的征税。

第四年要想有效地发号令,就要以什伍连坐的方式将人们组织起来,并挑选人才去管理他们,使贤与不贤的人各有等差。

第五年以法律治理百姓,有罪必罚,不可姑息。

第六年百姓有了敬畏心理便不敢再去触犯刑罚。

到了第七年便可以率民出征并战胜强敌,这是因为百姓会出死效力。

若号令传下,百姓必应声集结而上合君意,齐心一致,上下同心同德,民无异心,这样就可以据国防守或出兵征战了。

号令发出,百姓必定执行,这是因为服从命令已经养成习惯。

百姓争相劝勉,这是因为君主施爱的缘故。

召之应战,或令之务农,民皆听命,这是君主遵循天时的缘故。

人民受赏不戴德,受罚不含怨,这是因为赏罚得当的缘故贵贱有区别,贤与不贤能就会分出等级来。

衣服制度都有一定的规格不能僭越,这是因为它标志着人们的身份等级。

国家没有了盗贼,奸诈虚伪之心不生,民无邪念,这是由于百姓富足且刑罚律令得到了坚决的执行。

以充足的国力据国防守,国家就不会被攻取,而国力不足却要先进攻他国。

结果反而是自取灭亡。

天下诸国或亡或存决定于天时,国家万事或成或败决定于国政。

因此对于天道使存之国,要顺应天意去联合保护它,这被称之为“文”,而对于天道使亡之国,要顺应天意去讨伐兼并它,这就被称为“武”,文武并举,开下各国就会无不顺从。

使用土地的根本在于因地制宜,恰当的种植适于该地生长的农作物。

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关键还在于准确地掌握耕种的时间和季节,准确地掌握农时,还在于如何使用百姓,使用百姓的关键在于使其各自尽力其事。

使用民力的关键在于适度。

要了解土地适宜于种植什么,并且根据时令来种植五谷,适度地使用民力,就能有效地创造财富,赋敛适度,则人民富足。

人民富足,则懂得政教廉耻。

廉耻观念形成,就使得百姓习惯于服从命令并且不敢触犯刑罚。

百姓习惯于听令,又不敢触犯刑罚,这便是守国则牢,伐国则胜的原理所在。

法度,是至为公正的。

以法度来治理国家,而不能任意妄为。

创制法度,不能变化不一。

依法办事,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便能取信于民,这是治理天下的大道所在。

省去烦琐的政事,有节度地征收赋敛,不侵占百姓的农时,国家的政治才能安定。

君主如果没有像父母一样的严威慈爱,就不能使子民有效地为之效力。

君主若具备了待民如子的德行,便是德如天地一样广大。

如果赏罚相济,恩威并施,那么万事都可以成功。

如果能广招天下骁健之士,那么就如同有了最好的防御武器,懂得了实行文武共举之道,那么天下就都会归顺了。

发号施令能够合于民心,人民才能自觉地听从命令。

君主如能德施天下,秉公执法,那就会得到百姓的爱戴拥护。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黄帝四经》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原文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发号令,《黄帝四经》《经法》篇 君正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