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
颐养部 ○蔬食
【原文】
吾观人之一身,眼耳鼻舌,手足躯骸,件件都不可少。
其尽可不设而必欲赋之,遂为万古生人之累者,独是口腹二物。
口腹具而生计繁矣,生计繁而诈伪奸险之事出矣,诈伪奸险之事出,而五刑不得不设。
君不能施其爱育,亲不能遂其恩私,造物好生,而亦不能不逆行其志者,皆当日赋形不善,多此二物之累也。
草木无口腹,未尝不生;山石土壤无饮食,未闻不长养。
何事独异其形,而赋以口腹?即生口腹,亦当使如鱼虾之饮水,蜩螗之吸露,尽可滋生气力,而为潜跃飞鸣。
若是,则可与世无求,而生人之患熄矣。
乃既生以口腹,又复多其嗜欲,使如溪壑之不可厌;多其嗜欲,又复洞其底里,使如一江一 海之不可填。
以致人之一生,竭五官百骸之力,供一物之所耗而不足哉!
吾反复推详,不能不于造物是咎。
亦知造物于此,未尝不自悔其非,但以制定难移,只得终遂其过。
甚矣!作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
吾辑是编而谬及饮馔,亦是可已不已之事。
其止崇俭啬,不导奢靡者,因不得已而为造物饰非,亦当虑始计终,而为庶物弭患。
如逞一己之聪明,导千万人之嗜欲,则匪特禽一兽 昆虫无噍类,吾虑风气所开,日甚一日,焉知不有易牙①复出,烹子求荣,杀婴儿以媚权奸,如亡隋故事者哉!一误岂堪再误,吾不敢不以赋形造物视作覆车。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
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草衣木食②,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③,是犹作羲皇④之民,鼓唐虞⑤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注释】
①易牙:春秋时齐桓公的近臣,以善烹调得进。
②草衣木食:以草为衣,以木为食。
③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跛:羊,代表肉食。
全句意为:不使腹中蔬菜受肉腥践踏。
④羲皇:即伏羲氏,古传说中“三皇”之一。
⑤唐虞:即唐尧、虞舜,皆为古传说中的“五帝”。
【译文】
我看人的身体,眼、耳、鼻、舌、手、足、躯体,每一样都是不能少的,如果说可以不要,但又不得不具备它,以至于成为千古以来人的生活大累赘的,只有口和腹这两样东西。
有了口腹之后,为了生计的操劳就多了。
生计的操劳多了,奸险欺诈虚伪的事情就跟着出现了,奸险欺诈虚伪的事情出现,那么各种刑罚就不得不设置了。
君王不能实施他的仁爱,父母亲人不能满足恩一宠一 家人的愿望,造物主喜欢生命而不得不违逆自己的心意,都是当初造人的时候不够完善,多了这两样东西的缘故。
草木没有口腹,照样正常生长;山、石、土壤不用饮食,也没听说就长不大。
为什么独把人类造成特别的形状,又给予了口腹呢?就算生有口和腹,也该让人类可以像鱼虾饮水、蝉吸露一样轻松,就可以滋生气力而跳跃鸣叫。
如果能这样,那么人也可以与世无求,而活着的人的忧患就可以消除了。
然而造物主却让人类生了口和腹,又使得人类有很多嗜好和yu望,像沟壑一样无法满足;又让这yu望没有止境,像一江一 海一样不能填满。
从而导致人的一生,需要竭尽全身的力气,供给口腹的消耗都还不够。
我反复推敲思考,不能不把这件事的错归咎到造物主身上,也知道造物主在这件事情上也悔恨自己犯了错误,但是事实已经定型成了规则,难以改变,只能继续纵容这种错误。
唉!规则刚开始制定的时候,千万不能太草率。
我写这本书谈到饮食,本来也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出发点是为了崇尚节俭,反对奢靡,由此来替造物主掩盖过失,这也是考虑到大局,为百姓消除忧患。
如果为了表现个人的聪明,而引起千万人的饮食嗜欲,不仅禽一兽 和昆虫会灭种,而且我担心嗜欲的风气一开,一天比一天严重,怎么知道不会出现易牙那样烹子求荣的人,或出现杀婴儿向权贵献媚,重蹈隋朝灭亡覆辙的情形呢?一错怎能再错?我不敢不把造物主造人的过错,当作前车之鉴。
音乐上,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声乐,这是贴近自然的原因。
我觉得在饮食上,制作一精一细的肉不如普通肉,普通肉不如蔬菜,也是因为逐渐贴近自然。
穿着草衣吃素食,是上古时代的民风,人们都远离肥腻的东西而喜欢吃蔬菜。
肚里装的都是蔬菜,不去吃鲜美的肉食,还跟上古的人一样,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这与崇尚古玩是同一个道理。
奇怪的是世人抛弃尊古的美名,把这种做法当作异端的教条,说是佛法这么说的,这就大错特错了。
我编这一卷《饮馔》,提倡蔬菜而贬斥肉食,一是因为崇尚节俭,一是为了复古。
对于屠宰这种事极其慎重以及珍惜生命的信条,更是时刻念念在心,一刻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