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
寒温篇
【题解】
在本篇中,作者批驳了君主喜怒决定天气寒一温一 的天人感应学说,故称篇名为“寒一温一 ”。
说寒一温一 者宣扬,君主高兴行赏,天气就一温一 暖;反之,发怒施罚,天气就寒冷。
王充则认为“天道自然,自然无为”;“春一温一 夏暑,秋凉冬寒”是自然变化;“水旱之至,自有期节”,与君主的喜怒,政治的好坏无关。
因此他质问,君主喜怒时,连自己体内的一温一 度和屋内的一温一 度都不受影响,怎么能影响整个自然界呢?齐、鲁接境,如果齐赏鲁罚,难道会“齐国一温一 、鲁地寒乎?”
六国之时,秦汉之际,年年战争,国与国之间、将与将之间、兵与兵之间,都有仇杀之气,为什么当时的天气不经常寒冷呢?对于这种寒一温一 说法,王充分析说,要么是天气的寒一温一 与君主的喜怒、赏罚碰巧在一起,于是变复之家就把偶然说成必然;要么是变复之家根据天气的寒一温一 ,去推知君主的喜怒,而编造的辩解之词。
最后王充指出,把“人事”、“政事”与天气寒一温一 应和起来,是“妄处之也”。
【原文】
41·1说寒一温一 者曰(1):人君喜则一温一 ,怒则寒。
何则?喜怒发于胸中,然后行出于外,外成赏罚。
赏罚,喜怒之效,故寒一温一 渥盛,凋物伤人。
【注释】
(1)说寒一温一 者:指用君主的喜怒来解释天气冷暖的人。
【译文】
解释寒一温一 的人说:君主欢喜天气就一温一 暖,君主发怒天气就寒冷。
为什么呢?因为欢喜发怒都是从胸中发生的,然后由行为在外面表现出来,于是在外就形成了奖赏和惩罚。
奖赏和惩罚是欢喜与发怒的结果,所以天气太冷太热,都会使草木凋枯,人受损伤。
【原文】
41·2夫寒一温一 之代至也,在数日之间,人君未必有喜怒之气发胸中,然后渥盛于外。
见外寒一温一 ,则知胸中之气也。
当人君喜怒之时,胸中之气未必更寒一温一 也。
胸中之气,何以异于境内之气?胸中之气,不为喜怒变,境内寒一温一 ,何所生起?六国之时,秦汉之际,诸侯相伐,兵革满道(1),国有相攻之怒,将有相胜之志,夫有相杀之气(2),当时天下未必常寒也;太平之世,唐虞之时,政得民安,人君常喜,弦歌鼓舞,比屋而有,当时天下未必常一温一 也。
岂喜怒之气为小发,不为大动邪?何其不与行事相中得也?
【注释】
(1)兵革:兵器和衣甲的总称。
这里指战争。
(2)夫:成年男子。
这里指士兵。
【译文】
寒冷与一温一 暖天气一交一 替的到来,在几天之间,君主不一定会有喜怒的气在胸中产生,然后强烈地表现在外面而引起气候的寒冷与一温一 暖。
而是解释寒一温一 的人看见外界天气的寒一温一 ,这才推知君主胸中喜怒的气。
当君主喜怒的时候,胸中的气不一定就会改变天气的寒一温一 ,君主胸中的气,与国境内的气怎么能有差别呢?胸中的气,不因为喜怒而改变,那么国境内天气的寒一温一 ,又怎么会产生变化呢?战国的六国时期、秦、汉时期,诸侯互相讨伐,到处是战争,国与国之间有互相攻打的怒气,将与将之间有相互要战胜的志气,士兵与士兵之间有互相厮杀的仇气,当时天下的天气却未必经常寒冷;太平盛世,尧、舜的时候,政治得当百姓安宁,君主常常欢喜,弹琴唱歌击鼓起舞,家家都有,当时天下天气却未必经常一温一 暖。
难道喜怒的气只为小事而发,不为大事而动吗?为什么它们不跟已往的事相一致呢?
【原文】
41·3夫近水则寒,近火则一温一 ,远之渐微。
何则?气之所加(1),远近有差也。
成事:火位在南(2),水位在北,北边则寒,南极则热。
火之在炉,水之在沟,气之在躯,其实一也。
当人君喜怒之时,寒一温一 之气,闺门宜甚,境外宜微。
今案寒一温一 ,外内均等,殆非人君喜怒之所致。
世儒说称,妄处之也。
【注释】
(1)加:施放。
这里是扩散的意思。
(2)火位在南:按陰陽五行家的说法,火属南,水属北。
【译文】
靠近水就寒冷,接近火就一温一 暖,离它们越远,冷热的感觉就逐渐减弱。
为什么呢?因为水火寒一温一 之气的扩散,与离距它们的远近有差别。
已往事例是:火的位置在南边,水的位置在北边,在北边就寒冷,在南边就炎热。
火在炉内,水在河里,喜怒之气在人一体 中,其实一样。
当君主喜怒的时候,影响天气寒一温一 的气,寝室门内应当最厉害,周围环境应当轻微。
如今考察天气的寒一温一 ,室内外都相等,由此看来,天气的寒一温一 大概不是君主喜怒所引起的。
俗儒的说法,是妄加判断。
【原文】
41·4王者之变在天下,诸侯之变在境内,卿大夫之变在其位,庶人之变在其家。
夫家人之能致变,则喜怒亦能致气。
父子相怒,夫妻相督,若当怒反喜,纵过饰非,一室之中,宜有寒一温一 。
由此言之,变非喜怒所生,明矣。
【译文】
帝王行为引起的变化会影响整个天下,诸侯行为引起的变化会影响整个领地,卿大夫行为引起的变化会影响他们的职权范围,老百姓行为引起的变化会影响他们的家庭。
既然一家人能引起变化,那么他们的喜怒也能引起屋内气一温一 的变化。
父子互相生气,夫妻互相责备,或者正在发怒的时候又转为高兴,放纵过失,掩盖错误,那么整个屋内,应该有寒一温一 的变化了,可是没有发生。
这样说来,天气的变化不是喜怒造成的,这就很明白了。
【原文】
41·5或曰:“以类相招致也。
喜者和一温一 ,和一温一 赏赐,陽道施予(1),陽气一温一 ,故一温一 气应之。
怒者愠恚(2),愠恚诛杀,陰道肃杀(3),陰气寒,故寒气应之。
虎啸而谷风至,龙兴而景云起,同气共类,动相招致,故曰以形逐影,以龙致雨。
雨应龙而来,影应形而去,天地之性,自然之道也。
秋冬断刑(4),小狱微原(5),大辟盛寒,寒随刑至,相招审矣。”
【注释】
(1)施予:施给。
这里指使万物生长。
(2)愠(yùn运):含怒,怨恨。
恚(huì会):愤怒,恼怒。
(3)肃杀:严酷,摧败。
这里指使万物凋残。
(4)断刑:审判罪案,处决犯人。
秋冬断刑:汉儒认为秋冬陰气占统治地位,应该在这时审判罪案,处决犯人。
(5)微原:这里指寒气稍稍露头。
【译文】
有人说:“因为同类互相招引。
欢喜时态度一温一 和,态度一温一 和就会赏赐别人,“陽”的特点是使万物生长,陽气一温一 和,所以一温一 和的气与欢喜相感应而出现。
发怒时样子恼怒,样子恼怒就会惩罚杀人,“陰”的特点是使万物凋残,陰气寒冷,所以寒冷的气与发怒相感应而出现。
虎啸山谷就会有风来,龙腾彩云就会出现,它们同气同类,一举一动会互相招引,所以说由形体带来影子,由龙招引来了雨。
雨感应龙而来,影感应形而去,天地的本性,就是自然的本质。
秋冬时节要审判罪案,处决犯人,判处小罪时,寒气就已稍稍露头,执行死刑时,天气会非常寒冷,寒冷跟随着判刑的轻重情况而到来,同类相招引,这是很清楚的了。”
【原文】
41·6夫比寒一温一 于风云。
齐喜怒于龙一虎,同气共类,动相招致,可矣。
虎啸之时,风从谷中起;龙兴之时,云起百里内。
他谷异境,无有风云。
今寒一温一 之变,并时皆然。
百里用刑,千里皆寒,殆非其验。
齐鲁接境,赏罚同时,设齐赏鲁罚,所致宜殊,当时可齐国一温一 、鲁地寒乎?
【译文】
把寒一温一 比作风云,把喜怒比作龙一虎,同气同类,一举一动会互相招引,是可以的。
虎啸的时候,风从山谷中产生;龙腾的时候,彩云在百里内兴起。
要是在其他山谷和地方,就不会有风云出现。
如今寒一温一 的变化,同一时候都是一样的。
百里内用刑,千里内都会寒冷,这大概不是君主喜怒的作用。
春秋时齐国与鲁国接壤,同时赏罚,假设齐国奖赏鲁国惩罚,就应该招致不同的结果,难道当时会齐国一温一 暖而鲁国寒冷吗?
【原文】
41·7案前世用刑者,蚩尤、亡秦甚矣(1)。
蚩尤之民,湎湎纷纷(2);亡秦之路,赤衣比肩(3)。
当时天下未必常寒也。
帝都之市,屠一杀 牛羊,日以百数。
刑人杀牲,皆有贼心,帝都之市,气不能寒。
【注释】
(1)蚩(chī吃)尤:传说中远古作乱之人和制造兵器之人,又传为主兵之神。
一说是神话中东方九黎族首领,能以金作兵器,并能唤云呼雨。
后与黄帝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战败被杀。
《尚书·吕刑》把他作为滥用酷刑的典型。
(2)湎湎:流亡、迁移。
纷纷:杂乱。
湎湎纷纷:形容老百姓到处躲避酷刑,社会秩序乱哄哄的。
(3)赤衣:指古代犯人穿的赭衣。
这里指囚犯。
【译文】
考察前代用刑的情况,蚩尤、秦朝最厉害。
蚩尤的老百姓,到处躲避酷刑,社会秩序乱哄哄的;秦朝道路上,穿着赭衣的囚犯,一个挨一个。
可当时天下的天气未必经常寒冷。
京都的市场上,宰杀牛羊,每天要用百头来计数。
杀犯人杀牲口,都有杀害的心,京都的市场上,气候却不会寒冷。
【原文】
41·8或曰:“人贵于物,唯人动气。”
夫用刑者动气乎,用受刑者为变也?如用刑者,刑人杀禽,同一心也。
如用受刑者,人禽皆物也,俱为万物,百贱不能当一贵乎(1)?
【注释】
(1)贱:低贱的动物。
这里指牛羊。
贵:高贵的动物。
这里指人。
【译文】
有人说:“人比别的动物尊贵,只有杀人才能感动天气。”
那么是由于执刑的人感动天气呢,还是由于受刑的人使天气有变化呢?如果是由于执刑的人,那么杀人跟宰禽一兽 ,是同一个心理,就应该引起寒一温一 的变化。
如果是由于受刑的人,那么人和禽一兽 都是动物,都属于万物,难道上百头牛羊还抵不上一个人吗?
【原文】
41·9或曰:“唯人君动气,众庶不能。”
夫气感必须人君,世何称于邹衍(1)?邹衍匹夫,一人感气,世又然之。
刑一人而气辄寒,生一人而气辄一温一 乎(2)?赦令四下,万刑并除,当时岁月之气不一温一 。
往年万户失火,烟焱参天;河决千里,四望无垠。
火与一温一 气同,水与寒气类。
失火河决之时,不寒不一温一 。
然则寒一温一 之至,殆非政治所致。
然而寒一温一 之至,遭与赏罚同时,变夏之家(3),因缘名之矣。
【注释】
(1)邹衍:参见2·5注(24)。
(2)生:活。
这里指赦免。
(3)变复之家:指把自然灾害或不正常现象说成是天降灾祸,而又认为只要君主奉行先王之道,或进行祭祀祈祷,灾祸就会消除,并恢复原状的人。
变:指自然灾害或异常现象。
复:指消除灾害或异常现象,恢复原状。
【译文】
有人说:“只有君主能感动天气,一般人不行。”
既然感动天气的必须是君主,那么世人为什么要赞颂邹衍呢?邹衍是个普通人,一个普通人能感动天气,世人竟然又相信了这件事。
杀死一个人天气就会寒冷,那么赦免一个人天气就要一温一 暖吗?四处下赦免令,上万的死囚一齐被解除,但是当时天气并没有一温一 暖。
往年,万家失火,火焰和烟雾直冲天空;黄河决堤淹没千里,四望无边。
火跟一温一 暖的天气同类,水跟寒冷的天气同类。
万家失火、黄河决堤的时候,天气却不变寒冷也不变一温一 暖。
既然如此,那么寒一温一 天气的到来,大概也不是政治所造成的。
那么寒一温一 天气的到来,恰好与君主的赏罚碰在一起,解说变复的人,就根据这种偶然现象,说君主的喜怒能造成天气的寒一温一 变化。
【原文】
41·10春一温一 夏暑,秋凉冬寒,人君无事,四时自然。
夫四时非政所为,而谓寒一温一 独应政治。
正月之始,正月之后(1),立春之际,百刑皆断,囹圄空虚(2),然而一寒一一温一 。
当其寒也,何刑所断?当其一温一 也,何赏所施(3)?由此言之,寒一温一 ,天地节气,非人所为,明矣。
【注释】
(1)正月之后:《后汉书·礼仪志》:“立春之日,下宽大书,诏罪大殊死,且勿案验。”
可见,东汉时停止诏狱在正月之始与立春之际。
“正月之后”,不合汉制,故疑是衍文。
(2)囹圄(líng yǔ灵雨):牢狱。
(3)赏:奖赏。
这里指赦免犯人。
【译文】
春天一温一 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只要君主不作事干预,四季就自然变化。
四季的化不是政治造成的,而偏偏要说寒一温一 的变化是应和政治的。
正月开始,到立春之间,各种案件都处理完毕,监牢空空,然而天气却有时寒冷,有时一温一 暖。
当天气寒冷的时候,是施行了什么刑罚呢?当天气一温一 暖的时候,又赦免了什么犯人呢?像这样,天气的寒一温一 ,是天地的节气所决定,不是人所能影响的,这已经很明白了。
【原文】
41·11人有寒一温一 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1)。
遭风逢气,身生寒一温一 。
变操易行,寒一温一 不除。
夫身近而犹不能变除其疾,国邑远矣,安能调和其气?人中于寒,饮药行解,所苦稍衰;转为一温一 疾,吞发汗之丸而应愈。
燕有寒谷,不生五谷。
邹衍吹律,寒谷可种。
燕人种黍其中,号曰“黍谷”(2)。
如审有之,寒一温一 之灾,复以吹律之事调合其气,变政易行,何能灭除?是故寒一温一 之疾,非药不愈;黍谷之气,非律不调。
尧遭洪水,使禹治之。
寒一温一 与尧之洪水,同一实也。
尧不变政易行,知夫洪水非政行所致。
洪水非政行所致,亦知寒一温一 非政治所招。
【注释】
(1)及:达到。
这里是造成的意思。
(2)以上事参见《艺文类聚》卷五引刘向《别录》。
【译文】
人有寒病一温一 病,并不是操行造成的。
而是遇上风寒热气,身体便产生了寒热。
即使改变人的操行,寒病一温一 病也不会消除。
近到自己的身体,尚且不能用改变操行的办法来消除疾病,国家和封邑离得很远,又怎么能调合天气使它恢复正常呢?人被寒气所伤,吃药消解,痛苦就会稍微减轻;要是转为一温一 病,吞下发汗的药丸随着就好了。
传说燕国有个寒冷的山谷,不长五谷。
邹衍吹律管,寒冷的山谷便可栽种庄稼。
燕国人把黍种在这山谷中,称作“黍谷”。
如果确实有这事,寒一温一 引起的灾变也只有用吹律管的办法来调合天气使它恢复正常了,那改变政治和操行的办法,又怎么能消灭它呢?所以寒病一温一 病,不吃药就不能治好;黍谷里的气候,不吹律管就不能调合。
尧碰到洪水,派禹去治理它。
天气的寒一温一 跟尧时的洪水,是同类情况。
尧不能用改变政治和操行来治理洪水,就知道那洪水不是政治和操行所造成。
既然洪水不是政治和操行所造成,也就知道天气的寒一温一 不是政治和操行所造成。
【原文】
41·12或难曰:“《洪范》庶征曰(1):‘急,恒寒若;舒,恒燠若。
’若,顺;燠,一温一 ;恒,常也。
人君急,则常寒顺之;舒,则常一温一 顺之。
寒一温一 应急舒,谓之非政,如何?”
夫岂谓急不寒、舒不一温一 哉?人君急舒而寒一温一 递至,偶适自然,若故相应。
犹卜之得兆(2),筮之得数也(3),人谓天地应令问(4),其实适然。
夫寒一温一 之应急舒,犹兆数之应令问也,外若相应,其实偶然。
何以验之?夫天道自然,自然无为。
二令参偶(5),遭适逢会,人事始作,天气已有(6),故曰道也。
使应政事,是有非自然也(7)。
【注释】
(1)庶征:《尚书·洪范》中论述了九个治国的问题:五行、五事、八政、五征、皇极、三德、稽疑、庶征、五福六极。
庶征是第八个问题,意思是要经常思考使用各种征兆。
(2)兆:古人灼龟壳占卜吉凶,龟壳被灼后会出现裂纹叫“兆”,占卜的人就根据它来推测吉凶。
(3)数:指用蓍草算卦的人,按规定办法多次分配五十根蓍草得出的卦象数目。
它是形成卦象以便占卜的依据。
(4)令问:这里指卜筮者向天地鬼神提出的问题。
(5)二令:这里指卜和筮。
参偶:这里指人事、气候、兆数三者相一致。
(6)天气:这里是指雨、晴、一温一 、寒等等自然现象。
(7)句难通。
本书《谴告篇》有:“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文句正同,故疑“有”字下脱一“为”字。
【译文】
有人责难说:“《尚书·洪范》庶征上说:‘君主急躁时,常有寒冷天气顺应他;君主舒畅时,常有一温一 暖天气顺应他。
’其中若,就是顺应;燠,就是一温一 暖;恒,就是经常。
君主急躁,就常有寒冷天气顺应他;君主舒畅,就常有一温一 暖天气顺应他。
天气的寒一温一 顺应心情的急舒,说它不是政治造成的,怎么行呢?其实,这哪里是在说君主心情急躁时天气不会寒冷,心情舒畅时天气不会一温一 暖呢?君主心情的急舒跟天气的寒一温一 是一交一 替着出现的,是自然而然的巧合,好像是故意相互应和一样。
如同占卜得到“兆”,算卦得到“数”一样,人认为天地本来就应该回答卜筮者的提问,这确实是碰巧。
其实,天气的寒一温一 应和了心情的急舒,就像占卦的兆数应和了卜筮的提问一样,从外面看好像是互相应和,这的确也是碰巧。
用什么来证明呢?因为天道是自然形成的,自然形成就是无意识的。
兆数回答了卜筮的问题、人事、气候、兆数三者的一致,是恰好偶然碰在一起的,人和社会上一切事开始产生的时候,天气变化的所有现象就已经存在,所以叫做“道”。
假使天气变化应和了政事,这就是说天道是有意识的,而不是自然而然的。
【原文】
41·13《易》京氏布六十四卦于一岁中(1),六日七分(2),一卦用事。
卦有陰陽,气有升降,陽升则一温一 ,陰升则寒。
由此言之,寒一温一 随卦而至,不应政治也。
案《易》“无妄”之应(3),水旱之至,自有期节。
百灾万变,殆同一曲。
变复之家,疑且失实。
何以为疑?“夫大人与天地合德(4),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5)。”
《洪范》曰:“急,恒寒若;舒,恒燠若。”
如《洪范》之言,天气随人易徙,当“先天而天不违”耳,何故复言“后天而奉天时”乎?后者,天已寒一温一 于前,而人赏罚于后也。
由此言也,人言与《尚书》不合(6),一疑也。
京氏占寒一温一 以陰陽升降,变复之家以刑赏喜怒,两家乖迹(7),二疑也。
民间占寒一温一 ,今日寒而明日一温一 ,朝有繁霜,夕有列光(8),旦雨气一温一 ,旦旸两气寒。
夫雨者陰,旸者陽也;寒者陰,而一温一 者陽也。
两旦旸反寒(9),旸旦雨反一温一 (10),不以类相应,三疑也。
三疑不定,自然之说,亦未立也。
【注释】
(1)京氏:京房,字君明。
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氏。
西汉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人。
治《周易》,长于灾变。
以孝廉为郎,后出魏太守,下狱死。
著有《京氏易传》。
六十四卦:《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京房》:房“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
孟康注:“余四卦震、离、兑、坎,为方伯监司之官。”
故疑“四”是衍文。
(2)六日七分:早在战国时,古人就已知一年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
京房用六十卦来分一年的日数,每卦得六日七分。
具体分法是:他把离、坎、震、兑四卦分主东西南北四方,然后在六十四卦中减去它们,得六十卦。
之后用六十卦除三百六十日,得每卦六日。
再将余下的五又四分之一日,一日分为八十分,共得四百二十分。
用六十卦去除,得每卦七分。
前后每卦得六日七分。
(3)无妄:《周易》中的卦名,意思是出人意料。
(4)大休:这里指圣王。
(5)引文参见《周易·乾卦·文言》。
(6)人:根据上文意思,疑“人”当作“《易》”。
(7)迹:京氏与变复之家的说法是矛盾的,故疑“迹”系“违”字之误。
(8)列光:列星光耀,意思是天空晴朗。
(9)雨:根据文意,疑是衍文。
(10)旸:根据文意,疑是衍文。
【译文】
京房把《周易》中的六十卦分配在一年里,每六日七分,有一卦主事。
卦有陰有陽,气有升有降,陽气上升天气就一温一 暖,陰气上升天气就寒冷。
这样说来,天气的寒一温一 是随着卦的变化而来,没有应和政治。
根据《周易》“无妄”卦中的应和例子,水灾旱灾的到来,都各自有一定的时间。
千千万万的灾变,恐怕都是同一个道理。
解说变复的人,我怀疑他们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根据什么来怀疑呢?“圣王与天地的德行是一致的,圣王先天示意采取行动,不会违反天意,在天已经示意而不知道的情况下行动,也符合天时。”
《尚书·洪范》上说:“君主急躁时,常有寒冷天气顺应他;君主舒畅时,常有一温一 暖天气顺应他。”
如果《尚书·洪范》里是说,天气是随着君主的喜怒而变动,那应该说“先天而天不违”就行了,又为什么还要说“后天而奉天时”呢?后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寒一温一 在前,而人的赏罚在后。
这样说来,《周易》说的跟《尚书》说的不一致,这是第一个疑问。
京房占卜天气的寒一温一 是根据陰气陽气的升降,解说变复的人是根据君主的刑赏与喜怒,两家的看法是互相矛盾的,这是第二疑问。
老百姓预测天气的寒一温一 ,多是今天寒冷明天一温一 暖,早晨霜厚,晚上星光闪耀,早晨有雨气候一温一 暖,早晨天晴气候寒冷。
雨属陰,旸属陽;寒属陰,而一温一 属陽。
早晨天晴反而气候寒冷,早晨有雨反而气候一温一 暖,不是同类互相应和,这是第三个疑问。
这三个疑问不解决,天道自然的说法,也就不可能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