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罗隐【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古文观止》英雄之言·原文·译文·翻译

古文观止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 英雄之言·原文·译文·翻译

古文观止

英雄之言·原文·译文·翻译

[唐]罗隐

【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县(今浙一江一 富陽县)人。

他一生经历了晚唐文宗至哀宗七个朝代,目睹并身历唐王朝从衰败到灭亡的过程。

据《旧五代史·罗隐传》载,他早有才名,“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事部分中第”。

这“讥讽”,显然就是出于他对现实的不满。

事实上,不仅是诗,他的文章也饱含讥讽。

由于十次参加进士考试,都遭到失败,使他更是愤世嫉俗,在诗文中形成一种嘲讽的笔调和批判的风格。

为了应付考试,他“随贡部以凄惶,将帖十上;看时人之颜色,岂止一朝”(《谢湖南于常侍启》)。

为了谋生,他更不得不奔走四方,投靠地方郡守,谋求一个幕僚佐吏之职,所谓“命薄地卑,一十二年,看人变化,请事笔砚,以资甘旨”(《湖南应用集序》)。

因为这是他的自我写照,便只有沉痛之言,没有嘲讽意味了。

最后,他五十五岁的时候,回到故乡浙一江一 。

节度使钱镠委任他作掌书记、节度判官等职。

朱一温一 篡夺唐朝政权,建立梁朝,罗隐劝说钱镠举兵讨伐,说:“纵不成功,猶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一交一 臂事贼?”

(见《吴越备史》)罗隐把朱一温一 称为“贼”,固然表明他忠于唐朝的正统思想,但也表明他对残民以逞的军阀的憎恨。

相比之下,同是割据称雄的钱镠,对待他所统治地区的人民尚是宽仁的,所以罗隐把征讨逆贼朱一温一 的希望寄托于他。

但钱镠不能听从。

罗隐的著作有:《一江一 东甲乙集》、《淮海寓言》(已佚)及《讒书》等。

雍文华校辑的《罗隐集》,是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收集罗隐现存作品(也有个别伪作),较为完备。

【题解】这篇《英雄之言》是《讒书》中的一篇。

《讒书》是罗隐自编的杂文集,共五卷六十篇文章(缺二篇),编次于唐懿宗咸通八年(867),这年罗隐三十四岁。

据他的自序,书名《讒书》,乃是“自讒(自我毁谤)的意思。

又说他著书的原因和目的,在于“无其位则著私书而疏善恶,斯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

可见他名为“自讒”,实际则是“警世”。

全书思想敏锐,笔锋凌厉。

《英雄之言》所批评的是借“救民涂炭”口号而窃取政权的帝王们的本性。

在他看来,抢财物的是强盗,取国家的也是强盗。

他举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为例,他们夺取天下的本心,不过是羡慕觊觎秦始皇的“靡曼骄崇”,一个是想住进他的宫殿,一个是想坐上他的宝座,如此而已。

这种对于封建帝王起事创业的揭发,无疑是大胆而辛辣的,在当时更是针对性很强的。

晚唐藩镇割据,群雄蜂起,个个都想取唐朝天下而代之,这些人有许多本来就是“群盗”出身。

因此,如果说罗隐这篇文章,揭发的就是当时这批窃国大盗,也是可以的。

全篇短短二百来字,以简捷警策取胜,代表晚唐犀利激拗的文风。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1],防乎盗也。

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屡焉[2],衣服焉。

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3]、正廉之节[4],不常其性耳[5]。

2视玉帛而取之者[6],则曰牵于寒饿[7];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8]。

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

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

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9],楚籍则曰“可取而代”[10]。

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11],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

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12],不为人所窥[13]者,鲜也。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罗隐集》

物品的所以有隐藏不露的,是为了防备盗贼。

人也是一样。

盗贼也是人,同样要戴帽穿靴,同样要穿着衣服。

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长久保持不变罢了。

看见财宝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出于寒冷饥饿;看见国家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拯救百姓的困苦。

出于寒冷饥饿原因的人,不用去多说;了拯救百姓困苦的人,应该以百姓的心为心。

但是汉高祖刘邦却说:“我的住室应该象秦皇这样。”

楚霸王项羽也说:“秦皇可以取而代之。”

想来他们并不是没有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可能是因为看到了秦皇的奢华尊贵,然后产生了取而居之与取而代之的想法。

象他们这样的英雄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的人呢?所以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不为人们所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钱伯城)

【注释】

物:物品,指贵重的物品。

韬晦:隐藏不露。

韬:藏匿。

晦,晦迹,躲藏起来。

[2]冠屦(jù句):戴帽穿鞋。

屦:鞋子、靴子,一作履。

冠屦原是名词,这里作动词用。

下文的“衣服焉”,也是同样的用法。

[3]退逊之心:谦退忍让的心指安分守己,不作非分之想。

[4]正廉之节:正直不贪的品格。

指做人的高尚人品。

[5]不常其性: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永久保持。

这是文言文常有的倒装句法,原意应是“其性不常”。

不常,不能长久不变的意思。

“常”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6]玉:宝玉。

帛:绸制品。

玉帛在春秋时代作为诸侯会盟时的礼物,后代作为财宝的总称。

[7]牵于:出于、受制于。

这句可译作“受……所牵引”。

晚唐作家写文章爱用生硬语或生僻语,这是一例。

[8]涂炭:困苦。

涂:泥土。

炭:火烧成的黑炭。

生灵涂炭就是人民的困苦象陷泥坠火一样。

[9]西刘:指汉高祖刘邦,他建都长安,称为西汉。

居宜如是:据《史记》和《汉书》所载,刘邦做泗水亭长的时候,去京城咸陽出差,见到秦始皇出游,叹息道:“大丈夫当如此也!”后来起兵,率先攻进咸陽,“欲止宫休舍”,打算住进秦皇宫殿,被樊哙、张良谏止。

罗隐这里说刘邦讲过“居宜如是”的话,大概就是指的后一件事。

[10]楚籍: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名籍,羽是他的字。

“可取而代”:项羽年轻时,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苏州),一同观看秦始皇的出游,说道:“彼可取而代也!”见《史记·项羽本纪》。

[11]盖:可能是、大概是。

在文言文中,“盖”字一般用来承接上文,提起下文。

靡曼骄崇:奢华尊贵。

靡曼原意是奢侈华丽,骄崇有姿意尊贵享受的意思。

[12]峻宇逸游: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

指帝王的居住与游乐。

[13]窥:窥视。

这里指羡慕、觊觎。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译文·翻译 石碏谏宠州吁·原文·译文·翻译 齐桓公伐楚·原文·译文·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原文·译文·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翻译 宫之奇谏假道·原文·译文·翻译 子鱼论战·原文·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翻译 勾践灭吴·原文·译文·翻译 邵工谏厉王弭谤·原文·译文·翻译 赵宣子论比与党·原文·译文·翻译 吴子使札来聘·原文·译文·翻译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古文观止》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唐]罗隐【作者小传】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古文观止》英雄之言·原文·译文·翻译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