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赋白话解
(三)温性
温药总括,医家素谙。
本篇所列药物,总括了常用的温性药。
这些药物是每一个中医工作者平素所应该熟悉和了解的。
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湿痰。
木香性味辛、苦,芳香。
为行气导滞主药,张洁古说它:“散滞气、调诸气、和胃气、泄肺气”。
故善治一切气滞疼痛。
但其主要作用,以入脾、理中气为主,对于食积气滞而发生的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泻痢厚重等症,最为适宜。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
其性温燥善于燥湿化痰,为祛痰止呕要药,以治湿痰证之呕哕呃逆、心下痞塞、痰饮咳喘胸闷等症。
故赋中说它“主于湿痰”。
但本品有毒!内服多经炮制后用,生用宜慎,以防中毒。
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萝卜去膨胀,下气治面尤堪。
苍术性味辛、苦、温。
芳香。
即能燥湿健脾,又能外散风寒之邪,善燥脾湿治湿阻中焦之腹满泄泻,祛风湿,治痹痛及湿注下肢之肿痛、痿弱。
湿邪祛、脾气健、生化旺盛、气血充足以上奉,夜盲雀目可愈。
萝卜即菜菔根。
味辛、甘,性平。
本品为日常蔬菜之一,医疗上也有很大的用途,捣汁生饮能止血、止渴、降气、定喘、除胀、并能消除面食积滞。
前人认为它尤其能制止麦面类之毒,善除因食麦面类之热积毒邪。
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肾虚;明雄黄善解毒,又杀虫积。
钟乳粉即钟乳石粉。
性味甘、温。
为温肺助阳药,治虚寒喘嗽有良效。
以其性温而镇坠,有使气得归元之功,故赋中所说“补肺气兼疗肾虚”是指纯虚寒症而言。
如若阴虚劳嗽、咳嗽咯血等症,又当禁用。
此外,又能壮肾阳、下乳汁,治阳痿遗精、腰脚冷痹、乳汁不通等症。
明雄黄即雄黄。
性味辛、温。
有毒。
有较强的解疮毒作用,对痈毒疔毒、疮疖、疥廯、蛇伤及毒虫螫伤中毒,有较好疗效,有名的“二味拔毒散”(雄黄、白矾)外用治上述诸症,即本品为主药,又有杀虫治疗寄生虫的作用。
熟地而血虚能医;复花而痰嗽皆止。
熟地是熟地黄的简称。
性味甘、微寒。
为补血益肝肾的药。
前人称其为“补血之君,壮水之主”。
凡内伤不足以至阴血耗损,或由胎产崩漏失血及其它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各种血虚症候,均为其主治。
复花即旋复花之简称。
性味苦、辛、咸、微温。
善于宣肺行水、降气消痰,故主痰湿犯肺之咳逆上气,和痰湿胃失和降之呕恶噫气。
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泄,兼补崩中;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
赤石脂性味甘、涩、温。
味涩质重,有收敛、固下、止血、止泻之功。
张仲景“挑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治伤寒下痢便下脓血不止,即本品为主。
而对遗精、白浊、崩中、带下均有疗效,为其有“涩可固脱”之功。
凡气虚失固而有滑泄者,均可应用。
阳起石性味咸、温。
善温补命门之火。
固下焦,暖子宫,兴阳事、以治子宫虚冷、阳痿遗精等。
诚以紫菀治嗽,防风祛风。
紫菀性味苦、辛、温。
善于开泄肺气,下气逆,化痰涎,止咳嗽,为止咳平喘良药,通过配伍,可用于外感内伤,虚实等多种咳嗽。
防风性味辛、甘、温。
善于祛风,能通治一切风邪,对外感风寒之感冒、头痛寒热、风寒湿痹及破伤风痉挛抽搐等,有较好疗效。
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
苍耳子性味辛、苦、温。
有小毒。
其性疏散宣通、善走窜通行、祛除一切风湿之邪,为治头痛鼻渊之要药。
著名方剂“苍耳子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即以本品为主药,治疗鼻渊、流浊涕有良好的效果。
前人认为鼻渊浊涕为脑汁下流,因风湿遏郁脑窍所致。
本品能上达巅顶,祛风湿郁闭之邪以透窍止涕、治鼻渊症。
威灵仙性味辛、咸、温。
善于宣通经络,祛风胜湿,通痹止痛。
对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等有较好疗效。
其散风湿、行经络之气的作用很强,所以前人说它善治厉风、厉气而流走不定的痛风症。
赋中以“宣风痛气”形容它的这种作用。
此外,还能治鱼骨哽咽。
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
细辛又名“辽细辛”。
性味辛、温。
其性燥烈能外散风寒,内化寒饮,上疏头之风,下通肾气。
所以风寒外感之头痛、身痛,头风头痛,寒饮内停之咳嗽气喘等症,是为主治。
又由于细辛有搜风通窍止痛作用,根据“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本品配伍石膏用治浮热于上或阳明郁火的牙痛,有良好效果。
艾叶性味苦、辛。
芳香。
即能治虚寒性腹痛、泻痢,又可调经、安胎、止血、治崩;用治胃脘和腹部冷痛、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胎动下血及痔血、赤白下痢等症,每有良效。
尚可用于疮疥廯癞,折跌金疮等。
究其总功不外理气血、逐寒湿、温经血、杀虫等四个方面。
此外,本品干捣成绒,名为“艾绒”,作艾炙用,有温散助阳,行气血之功,为针灸科的主要药料之一。
羌活明目驱风,除湿毒肿痛;白芷止崩治肿,疗痔瘘疮痈。
羌活性味辛、苦、温。
性善搜风湿,上达巅顶,对风寒湿痹、拘挛肿痛及风湿上犯头目之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等症,有良好疗效。
这里所说的“明目”,就是在“驱风”的基础上所达到的效果,是专指治风邪上犯的目赤肿痛而言的。
如果因肝火上犯、肾水不足之目疾肿痛,则非本品所宜。
此外,又能散寒解表,治风寒表症、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
白芷又名香白芷。
性味辛、温。
芳香。
善散风寒而化湿开窍,消肿止痛,为阳明主药。
对疮疡肿痛、肠风痔漏、鼻渊、头痛、牙痛、崩漏、带下等症,有较好疗效。
特别对阳明头痛(前额和眉灵骨痛)有殊效。
鼻渊:病名,主症为鼻流浊涕不止,香臭不闻。
本病包括鼻窦炎。
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刘寄奴散血,疗烫火金疮之苦。
红蓝花简称“红花”。
性味辛、甘,微温。
善于行血散瘀,调经止痛,为妇科药药。
可治血滞经闭,产后恶血瘀阻腹痛,主治妇科经、产诸疾。
另外,又多用于外伤科跌打损伤,瘀血作痛,以活血祛瘀止痛。
刘寄奴性味苦、温。
能破血痛经,消肿止痛。
主治经闭症瘕、产后血瘀、心腹疼痛、善能祛瘀散血,为伤科要药。
治折伤瘀血作痛、金疮出血、烫火伤痛、及溃疡病出血、便血等症,效果显著,均以其止血散血之功。
此外,能破血痛经,治疗经闭症瘕、产后血瘀、心腹疼痛等症。
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疗折伤之症则骨碎补。
茵芋叶性味辛、苦、温。
有毒。
能祛风湿,止痹痛。
为治风湿关节炎的良药,前人多用于治风湿寒痹、筋骨疼痛。
《名医别录》说它:“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
古方并有“茵芋丸”、“茵芋酒”,治风湿痹痛、风痌的记载。
所以赋中以“减风湿之痛”句,来概括它的作用。
由于本品有毒,服后中毒引起痉挛麻痹,甚或死亡,所以此药今已不常用。
骨碎补又称“毛姜”、“申姜”。
性味苦、温。
长于补肾和血通络,续筋接骨,为治疗筋骨折伤的常用药物。
治疗骨折损伤,有良好效果,也因此得名为“骨碎补”。
此外,本品鲜者折断可癣,酒侵汁搽之可治秃发、促毛发生长。
又能补肾壮骨,治疗腰膝疼痛,肾虚阳浮之牙痛、耳鸣、久泄等。
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
藿香又称“广藿香”。
分取其叶入药,称藿香叶。
性味辛、微温。
芳香。
藿香叶有芳香辟秽除恶气,调中和胃之效,善治夏秋间伤暑受湿之寒热头痛、胸膈满闷及寒湿伤中之恶心呕吐、脘痞懒食及霍乱吐泻等症。
临床应用又有梗、叶之分,习惯上发散多用叶,和中多用梗,此外,本品煎剂、外用治疗念珠性阴道炎,有较好效果。
草果仁性味辛、温。
香。
入脾、胃经。
本品温香入脾胃,善于化湿浊、温中焦、止呕哕,治寒湿痰浊之呕吐、胸腹胀痛、脘闷少食之症,疗效见卓。
此外,又能除痰截疟,治疗温疟、瘴疟。
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玄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有助。
巴戟天性味辛、甘,微温。
本品甘温入肾,能温补肾阳,治肾虚阳痿、遗精、白浊、腰膝酸痛、寒疝等症颇为有效。
玄胡索又称“元胡索”,简称“玄胡”或“元胡”。
性味辛、苦,温。
善能治血利气,散瘀止痛,治气滞血瘀诸痛,为止痛良药。
前人谓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
所以不论是气是血、瘀而不散、滞而不行所引起的脘腹诸痛、痛经、月经不调、疝痛、胸胁肢体疼痛等,均可应用。
但属血热为病,月经先期,或血热妄行者,又当忌用。
款冬花润肺,去痰嗽以定喘;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
款冬花简称“冬花”。
性味辛、甘,温。
温而不燥,疏散之中又有润养作用,入肺经,所以能润肺定喘、化痰止咳。
通过不同配伍,可用于各种咳喘,为止嗽定喘之良药。
肉豆蔻性味辛、涩、温。
香。
善能温运中焦脾胃,涩肠止泻,治脾胃虚寒泻痢、呕吐食少,脘腹胀痛。
能调气和中,缓解疼痛,增进食欲。
伸筋草祛风湿活络;何首乌治疮疥之资。
伸筋草性味苦、辛,温。
长于祛风除湿,活血舒筋通络。
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有较好疗效。
何首乌入药应分为首乌和制首乌两种。
性味,生首乌苦,寒;制首乌甘、涩,微温。
生者通大便、解疮毒;制者补肝肾、益精髓、乌须发。
本品多制用,能补肝益肾、生精益血、乌须黑发,为治肝肾虚弱、精血亏损、须发早白的要药。
但生首乌为苦寒之性,以清降为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以消痈肿、疗疮疥。
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南星主风痰,治风癎痰迷。
姜黄性味苦、辛,温。
能内行气血,外胜寒湿,长于破血行气、通经止痛,驱风疗痹。
凡气滞血瘀而致胸胁疼痛、肢体串痛、跌打损伤、闭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少妇刺痛等,均有较好疗效。
南星又称天南星,性味苦、辛,温。
有毒。
本品性烈开泻,入肝经,偏驱风痰,为治风痰阻络之中风口噤、肢体麻木、口眼歪斜以及肝风挟痰之惊风颠痫等风痰症要药。
所以前人有“诸风口噤,宜用南星”之说。
此外,又能祛风止痉,治疗破伤风、痉挛强直;祛痰消肿,治痈疽痰核肿痛等。
藁本除风,主妇人阴痛之用;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
蒿本性味辛、温善能散风,祛寒湿止痛。
为太阳经风药,治风寒感冒头痛。
煎汤熏洗,能治妇人阴中肿痛。
此外,又能治风湿痹痛、寒疝腹痛等症。
仙茅性味辛、温。
有小毒。
善补肾阳、益命门火。
所以前人谓之“补命门,益阳道,助筋骨,去风痹”。
能治阳衰精冷,老人遗溺,腰膝冷痹等元阳衰弱症。
现代临床用它同淫羊藿(仙灵脾)等配伍,治妇女更年期高血压病等,有一定效果。
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宣木瓜入肝,疗脚气并水肿。
破故纸又名“补骨脂”。
性味辛、苦,大温。
善能温肾,补命门相火,能振阳以化阴,补肾而固脱,益命门真火以温运脾阳,为脾肾阳虚之要药。
其能益火消阴,补肾生精髓,治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又治脾肾阳虚泄泻等症,若阴亏劳损,又非所宜。
宣木瓜即木瓜中质量较好者,主产湖北宣城,故称“宣木瓜”。
性味酸,温。
香。
以香温为用,化湿为功。
入肝经,偏走下肢,以祛筋脉之湿,故凡湿邪下注之脚气、膝肿、足膝疼痹、湿痹挛急等症,均可应用。
此外,又善于和胃化湿,治疗霍乱转筋等症。
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茴香治疝气肾痛之用。
杏仁,又名苦杏仁。
性味辛、苦,温。
有毒。
善能润肺燥,止咳嗽,为止咳平喘之专药。
通过不同配伍,可治各种咳嗽。
又能润大肠,而通便秘,治大便秘结。
茴香,又称“小茴香”。
性味辛、温。
芳香。
功能理气止痛,和胃调中,祛寒疗疝。
主治脘腹疼痛,善能疏肝理气,温肾祛寒,而能止痛,治寒疝偏坠,少腹疼痛牵引睾丸等症,有较好疗效。
此外,又能和胃调中,理气止痛,治中寒症之脘腹疼痛。
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疴;白附子去风痉,治面瘫偏头痛。
诃子又名“诃黎勒”。
性味苦、酸、涩、微温。
酸涩收敛,能敛肺涩肠、生津止渴、涩肠止泻,对咳嗽气喘、失音及泻痢日久、滑泻不固之症有较好良效。
白附子性味苦、辛、温。
有毒。
长于祛风止痉,治中风口眼呙斜、破伤风、惊痫及风谈头痛。
此外,又能祛痰散结,治瘰疬痰核等症。
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寸白虫;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
槟榔性味苦、辛、温。
味厚质重,善消逐水、杀虫去积。
配常山、草果、厚朴等治疟疾;同吴茱萸、木瓜、苏叶、陈皮等治疗脚气肿痛;与使君子、川楝根皮、乌梅、雷丸等同用,治绦虫、姜片虫、蛔虫、蛲虫等肠寄生虫病。
此外,又可消积导滞,治食积胀满,便秘,痢疾里急后重。
杜仲性味甘、微辛、温。
甘温入肝肾,善补肝肾之阳,肝肾阳复则筋骨自健,肾阳得补则精气旺盛,故可治腰膝无力重着、阳痿遗精等症。
此外,又能安胎、降血压,对肝肾虚损、胎动、胎漏及高血压等,亦多常用。
豁痰:豁(huo)。
即滑利气机,豁除痰浊之邪的意思。
寸白虫:中医病名,为九虫病之一。
本病即绦虫病,所称寸白虫长寸许,实为绦虫的一个节片。
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橘核仁治腰痛疝气之瘨。
紫石英性味甘、温。
本品为氟化钙矿石,有补虚镇怯作用,主要功能为镇心、养肝、温经。
善于治疗心神不宁,惊悸怔忡,血虚崩漏及妇女血海虚寒不孕等症。
橘核仁即橘核。
性味辛、苦、微温。
归肝经。
本品入厥阴,善于理气散结止痛,为治疝气、睾丸肿痛专药,著名成方“橘核丸”治疝瘕、卵核肿痛,即以本品为主药。
还能治疗腰及少腹胀痛等症。
金樱子兮涩遗精;紫苏子兮下气涎。
金樱子性味酸、涩、平。
味酸而涩,有收敛故摄作用,尤能固精缩尿,收摄精气,配伍龙骨、牡蛎、枸杞子、菟丝子等收涩补肾药,治遗精滑精,有较好效果。
此外,还能涩肠止泻,治疗久泄久痢等症。
紫苏子,简称苏子。
性味辛、温。
入肺经。
善于宣肺气行津液,津液行则痰涎无生,痰涎消则咳逆喘息、上气自止。
有名的“三子养亲汤”即本品配伍白芥子、莱菔子组成,治疗咳嗽痰喘、胸闷气逆等症,颇称效验。
淡豆豉发伤寒之表;三七参除诸血之鲜。
淡豆鼓,简称“豆鼓”。
性味辛、苦,微温。
有较强的发汗作用,与葱白同用,即“葱鼓汤”,能通阳发表,治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无汗,与栀子同用,则为“栀子鼓汤、治虚烦不眠,亦取其轻宣透发作用。”
三七参,一名参三七,简称“三七”。
性味甘、微苦,温。
本品有良好的止血作用,用
治内外各种出血症。
又兼能活血散瘀,所以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又能止痛消肿,对瘀血阻滞、肝胃疼痛、跌打瘀肿、痈肿疮疡等,也有良好作用。
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青皮破气,除积滞又疏肝。
益智即益智仁的简称。
性味辛、温。
入脾、肾经。
为暖肾温脾助阳之药,前人认为可“益气安神”,实为行阳退阴之剂。
暖下元、固精缩尿,温中焦,止泻摄涎是其特点,所以与乌药等分为末,山药打糊为丸称“缩尿丸”,治下元虚寒、小便频数及老年虚溺不净等,有较好疗效。
青皮性味苦、辛、温。
本品苦辛芳烈,偏疏肝胆气分,性刚悍而降泄,长于破气、疏肝、消积,为治肝气郁结、胸肋疼痛、乳房肿痛、疝气等症的良药。
补虚弱、排疮脓,莫若黄芪;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
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经、肺经。
善补气生血扶弱,托疮排脓,凡气血不足、倦怠乏力、血脱气陷、脾虚泄泻、表虚自汗等诸症,均可应用。
又能补气助生机,促使肌肉新生、脓疮早溃,治疮疡久败或溃后不敛,有良好效果。
狗脊性味苦、甘、温。
入肝,肾经。
善能补肝肾、强健筋骨,治疗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痹痿无力有良好效果。
此外,尚能祛风湿,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等症。
菟丝子补肾以明目;紫河车补虚而有益。
菟丝子性味甘、辛、温,入肝、肾经。
本品甘而微温,补而不峻,善能补肾生精,治疗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腰痛脚弱,又可益肝明目,所以肝肾不足,精血不能上奉所致的目昏目暗、视物不清、头昏耳鸣等症,菟丝子为其要药。
紫河车为人胎盘,古代人称人胞。
性味甘、咸、温。
入心、肺、肾经。
乃血肉有情之物,能大补人体精、气、血三宝,主虚损劳绝之症。
如虚损劳伤,赢廋乏力,脾虚食少,肺虚喘咳,肾气不足、精血衰少之不孕不育,肝肾亏损,骨蒸潮热等症。
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
以上这五十四种药是温性的。
注:以上温性药赋中的“况夫”“诚以”“若乃”“尝闻”“乃曰”“当知”“抑又闻”等均为虚词,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非为实际药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