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有温热,又当审详。中药的药性,有温性的《药性赋白话解》(二)热性

药性赋白话解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药性赋白话解

药性赋白话解 - (二)热性

药性赋白话解

(二)热性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

中药的药性,有温性的和热性的,二者虽然属于同一类,但却有程度轻重之分。

对此前人常记载为“微热”“大温”等,微热即温,大温则热,是有不同。

所以本赋首先提出药有温有热,应当详细分别,不应混同。

欲温中以荜拨;用发散以生姜。

荜拔性味辛热,其性燥烈。

有良好的温胃散寒止痛之功,对胃寒的脘腹有较好疗效。

本品配伍干姜、丁香、茴香等药,治疗因寒而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清涎、呃逆等症,收效见卓。

此外,本品研末擦牙或煎汤含嗽,能治因寒而致的牙痛。

生姜味辛,性微温。

辛温发散,善于散寒解表,治外感表症,头痛、鼻塞不通等,所以赋中说“用发散以生姜”。

此外,又能温胃止呕,治胃寒呕吐、腹胀冷痛、风寒咳嗽等症。

亦可解鱼、蟹毒,又为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五味子止嗽痰,且滋肾水;腽肭脐疗痨瘵,更壮元阳。

五味子性味酸、甘、温。

本品五味具备,以酸为主。

善于敛肺滋肾、涩精、止汗、止咳,为收敛性补养药。

对于肺肾两虚的咳嗽遗精等症,有较好疗效。

如“都气丸”(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治肾虚喘咳、梦遗滑精;“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治汗出气虚、喘促消渴等,均用本品取其益肺滋肾之功。

腽肭脐即海狗肾。

味咸,性热。

益精壮阳的作用很强,配合阳起石、淫羊藿等壮阳药,治阴痿精冷有良效。

“劳瘵”(zhai)为虚损重症,当辩其为阴虚、阳虚,若为阴虚、骨蒸、劳嗽、梦遗失精等症,本品切不可用。

所以赋中言其“疗劳瘵”之下,紧接着指出“更壮元阳”,说明它能补肾阳,治的是阳虚劳损重症,为辨证用药,指明了方向。

川芎祛风湿、补血清头;续断治崩漏、益筋强脚。

川芎性味辛温气香,性善走窜,为血分中的气药,通行周身,无处不到。

前人说它:“上达巅顶,为头痛面风治要药;下行血海,为调经试胎之妙品”。

四物汤以其配伍生地、当归、白芍,为妇科补血调经处方,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症;本品配伍防风、荆芥穗、白芷、蔓荆子等药,治头痛;配合桑寄生、羌活、独活、秦艽等治风湿痹痛等,均有良好效果。

故曰能祛风湿,清头目。

至于赋中说它能“补血”,是指与其它补血药配合的作用,借其辛温气香,通行血中之气,使气行血生,从而增强补血效果,而它本身并无补血作用,是不可不知的。

续断又名川续断。

味苦甘,性微温,能补肝肾,固冲任,治疗冲任不固的崩漏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又能通经脉、续筋骨、疗折伤、治疗肝肾不足、血脉不利所致的腰膝酸痛及风湿肢体疼痛症。

麻黄表汗以疗咳逆;韭子壮阳而医白浊。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

本品性温散寒,入肺达表,善能发汗散寒行表气,温祛肺寒宣肺气,所以为风寒外感症的第一要药,也是宣肺定喘的主要药物。

如仲景“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等症,即以本品为君;治疗咳嗽,宜宣肺气壅遏之实证,通过不同配伍,其疗效卓著。

韭子即韭菜子。

性味辛、甘、温。

本品有较好的补肾壮阳作用,对色欲过度及老年阳衰,下元虚寒所引起的遗精、白浊,女子白带过多等症,有较好疗效。

故曰“韭子助阳更医白浊”。

白浊:病症名,指小便色白混浊或尿道口常滴出白色浊物,小便涩痛之精浊。

川乌破积,有消痰治风痹之功;天雄散寒,为去湿助精阳之药。

川乌又名川乌头,性味辛、苦、大热,有大毒。

本品善能破寒积、消寒痰凝滞、搜风胜寒湿,治阳衰阴胜之沉寒冷结、腹痛坚积、风湿顽痹功效颇良,所以赋曰“川乌破积有消痰治痹之功。”

天雄与川乌本系一物所生,为其不生新根的独生者。

它的性味功劳也与川乌略同。

为祛寒回阳的主药。

但其气味雄烈,助阳作用更强,偏补肾阳、散寒湿、益精气,治虚寒失精者多用。

然而,本品辛热有毒,非确属阴寒,不能妄用。

川椒达下,干姜暖中。

川椒又称花椒。

性味辛热。

有小毒。

入脾、胃。

肺、肾经。

本品善能温经散寒逐湿、畅气止痛、杀虫,治疗寒症吐泻、虫痛、疝痛等症,作用偏于下焦,故称“达下”,是与下面的干姜温中相对而言的。

干姜性味辛热,主要功能是温中散寒,治中阳不振之腹痛吐逆、下利、四肢厥冷等症。

故张仲景“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治下利清谷,手足厥冷等脾阳虚衰证以其为主药。

所以赋中说它能“温中”。

此外,尚能温肺化痰,用治肺寒咳喘症。

胡芦巴治虚冷之疝气;大枫子治疥癣而杀虫。

胡芦巴又名芦巴子。

性味苦温,入肾经。

本品入肾经走下焦,善治虚寒久疝、阴囊收缩、局部冰冷、寒湿脚气、睾丸肿痛。

但对肝经湿热郁结而成的疝气,则不宜应用。

本品外用,有散肿止痛之功,用于寒凝气结的腹痛,也有一定效果。

大枫子性味辛温,有毒。

能祛风、燥湿、杀虫。

有较强的燥湿解毒,祛风止痒作用,多用治疗梅毒、麻疹风病等。

又因其毒性较强,能攻毒杀虫,所以多配复方外用,治疥廯恶疮。

很少内服、以防其对肠胃产生强烈刺激而中毒。

白术消痰壅、温胃,兼止吐泻;菖蒲开心气、散冷,更治耳聋。

白术味苦、甘、性温。

本品气味芳香,甘苦而温,善于补脾祛湿,凡中虚脾阳不运而致的痰饮、痞满、泄泻等症,均可应用。

以补脾温胃、化湿消痰,止泻治吐。

例如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治痰饮,心下逆满;枳术丸(白术、枳实)治虚痞;七味白术散(白术、人参、茯苓、甘草、藿香、葛根、木香)治脾虚吐泻等,均取其健脾燥湿之功,为补脾益气、温中健胃的要药。

此外,又能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对风湿身痛、水肿、表虚自汗等也可应用。

菖蒲又名石菖蒲。

九节菖蒲者为另外一种。

性味辛温,芳香。

本品善开心窍,醒神清脑,散寒除浊。

治痰浊蒙闭心窍、神魂迷乱、痴呆、健忘、耳聋不聪。

《千金》枕中方(菖蒲、龟板、远志、龙骨)治健忘。

前人认为健忘责之于心,本品有“聪耳醒神,益智不忘”之功,所以赋中说它“开心气”。

耳聋的原因有肾虚的、有邪秽闭塞所致的,菖蒲则治突然气闭所致者,以开窍宣气之功。

古方有将其捣汁滴入耳中,治疗气闭耳聋,有较好疗效。

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良姜止心气痛之攻冲。

丁香分公丁香和母丁香两种,性味辛温、气香。

本品善暖胃运脾,用治寒凝气郁而致之心腹冷痛、呃逆等症,最为快利。

如配柿蒂,可治呃逆反胃;配伍肉桂,治微寒疼痛,配砂仁、白术,治脾胃虚寒、吐泻少食等,又丁香种类之分有公丁香和母丁香(又称鸡舌香),但临川应用古今皆用公丁香,且处方中如写丁香,习惯也多付给公丁香;母丁香少作药用,一般多用于香料。

良姜又名高良姜。

性味辛热。

本品为治寒性胃痛的良药。

有名方剂“良附丸”(高良姜、香附)治疗微寒疼痛、屡发屡止,很有效验。

故认为它善“止心气痛”。

这里所说之“心气痛”,实指胃脘痛而言。

脘部在心之下,故称心气痛。

但其药性辛热,凡属胃火作呕、湿热作泻、气虚作痛者,又当禁用。

此外,还能治微寒腹痛泄泻等症。

肉苁蓉填精益肾;石硫黄暖胃驱虫。

肉苁蓉又名甜大芸。

味甘、咸性温质润。

即能补肾生津壮阳,又能益阴补血润便。

温而不燥,滋而不腻,补而不峻,即可补阳、又可补阴。

善于填精补肾,为缓和填补之药。

对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女子不孕、腰膝冷痛、筋骨痿弱等症,有较好疗效。

石硫磺又称硫黄。

性味甘温有小毒。

本品系纯阳之品,能大补命门之火,又可暖胃、杀虫。

用于阳衰之虚寒症,如寒性泄泻、便溏、寒痹等,疗效明显,又外用配合川椒、蛇床子大枫子等,治疥廯亦颇效验,表明有较强的杀虫作用。

胡椒主去痰而除冷;秦椒主攻痛而去风。

胡椒大辛、大热,纯阳之物、气味俱厚,善能温中祛寒、下气祛痰。

治疗微寒呕吐、腹痛泄泻、反胃、冷痢等症。

秦椒即辣椒。

性味辛、热。

辛辣刺激,热以胜寒、善于温中散寒、除湿发散、祛风行血。

近代临床用其外敷治疗腰腿寒痛、冻疮及外伤瘀肿等,无不借其辛辣温热之功。

吴茱萸疗心腹之冷气;香佛手理气滞之脘痛。

吴茱萸味辛、苦,性大热,有小毒。

主要作用为温中、散寒、燥湿、降逆。

善能治中焦阳虚、阴寒内盛之呕吐吞酸、脘腹疼痛、头痛。

此外,又用于寒疝脚气、经寒腹痛和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等症,亦有较好的疗效。

香佛手即佛手。

味辛苦性温、芳香。

长于行气止痛、疏肝和胃,对肝胃气滞、胸肋和胃脘胀痛、痞满等症,有较好疗效。

此外,又能化湿痰、止咳喘,治疗咳喘胸闷痰多,效果亦佳。

散肾冷、助脾胃,须荜澄茄;疗心痛、破积聚,用蓬莪术。

荜澄茄味辛苦性温,善能温中散寒、助脾强胃,治胃寒疼痛,食少呕逆,又可暖肾温下元治下焦虚寒、小便不利,前人认为它能治“肾和膀胱冷气”。

蓬莪术又称莪术、文术等。

性味辛温苦,破气力猛,为攻坚破积之剂。

善治气滞血瘀心腹作痛及症瘕积聚之症。

缩砂止吐泻安胎、化酒食之剂;附子疗虚寒反胃、壮元阳之力。

缩砂即砂仁,又称缩砂藌,缩砂仁。

味辛性温,气芳香,善于行气温中、化湿醒脾,止呕止泻。

临床多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或内伤饮食之食欲不振、脘闷呕吐、腹痛泄泻、痢疾等症。

又因其能健胃止呕,增进食欲而有安胎作用,治孕妇胃虚气逆、呕吐不食、胎动不安。

并能帮助消化酒食。

附子性味辛甘大热,有毒。

本品大辛大热,气味熊烈,走而不守,为祛寒回阳要药。

用治虚寒性的呕恶反胃,疗效甚好,并能补肾壮元阳,回阳救逆。

临床多用于挽救虚脱危症,治疗亡阳厥逆、脉危欲绝、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频数等肾阳不足症。

此外,又能燥湿祛寒止痛,用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

白豆蔻治冷泻,疗痈止痛于乳香;红豆蔻止吐酸,消血杀虫于干漆。

白豆蔻性味辛温,芳香。

善能行气化湿,温中止呕。

对于胸脘痞满、不思饮食、气逆呕吐、湿温胸闷不饥、舌苔浊腻之症,疗效颇佳。

前人又用其治冷泻下痢。

乳香味辛苦性温,本品辛温香窜,长于活血、消痈、止痛。

善于治疗疮痈肿痛,内服,外用皆效。

为伤科要药。

红豆蔻性味辛温。

善祛脾胃二经寒湿,对寒湿腹痛,呕吐酸水之症,疗效见卓。

干漆性味辛温,有毒。

善能破瘀通经,消积杀虫。

对妇女闭经、症瘕、瘀血、虫积等症均有较好疗效。

其能破血消瘀、杀虫。

鹿茸生精血,腰脊崩漏之均补;虎骨壮筋骨,寒湿毒风之并祛。

鹿茸味甘咸辛温,为血肉有情之物,能补养精血,强健腰脊,峻补肾命,对元阳不足、生机迟缓、发育不良、肾阳虚之阳痿遗精尿频、腰痛乏力等症,有良好功效;固冲任二脉,治下元虚寒,冲任不固之崩中漏下。

虎骨性味辛甘温。

本品有追风定痛作用,《药性本草》说:“治筋骨毒风挛急,屈伸不得,走注疼痛”。

又能强筋健骨、胜寒湿,治筋骨痿弱、肝肾虚弱而寒湿邪侵之足膝疼痛等症。

檀香定霍乱,而心气之痛愈;鹿角秘精髓,而腰脊之痛除。

檀香性味辛温,芳香。

善能温中和胃、理气止痛,对吐利、脘腹冷痛有较好疗效。

正如《日华子本草》所言:“檀香止心腹痛、霍乱?”

所以赋中说它能“定霍乱”。

古人所谓霍乱,实指“挥霍撩乱”上吐下泄的症候而言,包括了因饮食不洁而引起的急性吐泻在内,未必指现代所称的真性霍乱。

“心气痛”即是胃脘痛和胸痹疼痛。

本品辛温芳香,辟秽理气,宽中快脾,散寒止痛。

治疗胃脘痛和胸痹疼痛,功效显著,故赋曰能愈“心气痛”。

鹿角性味咸温。

同鹿茸一样能补精生髓,益血,治疗虚劳内伤和腰膝疼痛等症。

惟不及鹿茸作用强。

此外,又善于活血消肿,用于疮疡毒、瘀血作痛等症。

消肿益血于米醋;下气散寒于紫苏。

米醋即醋,又名苦酒。

性味酸、苦,温。

能散瘀解毒消肿,治疮肿。

至于“益血”乃为火炭沃醋,可免血晕之意。

外用醋焠吸气治产后血晕。

此外,还可以下气消食,治饮食不消、心胃气痛等症。

紫苏性味辛、温。

芳香。

本品即能发散风寒,治外感风寒、头痛寒热,又能理气宽中,治寒湿伤中、气滞不畅、呕吐满闷、妊娠恶阻。

扁豆助脾,则酒有行药破血之用;麝香开窍,则葱为通中发汗之需。

扁豆即白扁豆。

性味甘,微温。

本品长于健脾化湿,对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夏季伤暑、头痛寒热,吐、利及脾虚带下等症,效果良好。

酒味甘、苦、辛,性大热、能行药力、助其药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所以很多药物药用酒制,如酒当归、酒黄芩等。

又能利气血、通经络、行血祛瘀,治胸痹疼痛等症。

又常作为引导药,以引药上行。

麝香性味辛、温。

芳香。

本品芳香走窜,能开关利窍,通行上下十二经络。

为醒神开窍要药,治热痰秽浊内闭关窍之神昏痉厥、风痰惊癎等症,有较好疗效。

常用为急病闭证的救急之品。

所以赋中以“开窍”二字,将其作用进行概括。

此外,它还能活血散结,催产下胎,对疮疡肿毒、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等,亦有良好作用。

葱又名葱白。

味辛性温,善于温中通阳,治寒凝气阻下利、肢冷、脉危、少腹疼痛、小便不通等症,又能发表散寒,治感冒风寒初起。

五灵脂治崩漏,理血气之刺痛;麒麟竭止血出,疗金疮之伤折。

五灵脂味甘性温。

善于通利血脉,止痛;炒炭后,又有止血作用,可用于崩漏下血,齿衄,鼻衄等出血症。

但以有瘀血阻滞症为宜。

所以《本经》有“止血、消瘀”之说。

朱丹溪则谓:“凡血崩过多者,半炒半生;酒服能行血止血,治血气刺痛”。

指出了刺痛乃瘀血之征,行血止血是其特长。

但对于气血亏虚、肝脾失统的崩漏症,又不宜盲目应用。

另对其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心腹血气诸痛、胃脘痛等,亦有良好效果。

麒麟竭即血竭。

性味甘、咸、平。

本品能祛瘀生新、活血止痛、止血、生肌,为外科和伤科损伤疼痛、疮疡、出血等症要药。

羊藿壮阳以助肾,当归补虚而养血。

羊藿即淫羊藿,别称“仙灵脾”。

性味辛、甘、温。

本品能补肾阳以兴阳事、治阳痿,赋中说它“壮阳以助肾”,是指它壮肾阳、补命门火的作用。

但本品虽可补肾壮阳,为温热动阳之药,易于动火劫阴,只可暂用。

不可久服。

又能外祛风湿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痿弱等症。

当归性味甘、辛、苦、温。

入心、肝、脾经。

即能补血,又能活血,有文武全才之用,故又名“文武”。

对血虚证之头昏心悸、血枯经闭、胎产诸虚、血虚便秘;及血瘀之经滞痛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等症,均有较好疗效,为妇科要药。

本赋以“补虚而养血”来概括当归的作用。

惟脾虚及大便滑泄者慎用。

乌贼骨止带下,且除崩漏目翳;鹿角胶住血崩,能补虚羸劳绝。

乌贼骨又名海螵蛸。

性味咸、涩、温。

本品为厥阴肝经血分药,具有止血收敛作用,前人多用于崩漏、带下、便血等症。

近代临床则用本品配伍浙贝母等,治消化道溃疡出血、胃痛吞酸等症,有显著效果。

此外本品外用,点眼能消目翳;吹鼻能止衄血;研末调敷可治皮肤溃疡,其应用颇广。

不论内服外用,总不外“止血收敛”为功。

鹿角胶性味甘、咸、微温。

能温补肝肾,滋养精血,与鹿角基本相同,惟其止血、补血的力量较鹿角为胜。

所以是治疗崩漏失血及补益精血,治虚劳消瘦、内伤虚损劳嗽、吐血的良药。

白花蛇治瘫痪,疗风痒之癣疹;乌梢蛇疗不仁,去疮疡之风热。

白花蛇分大、小两种,大白花蛇又名蕲蛇;小白花蛇又名“金钱白花蛇”。

性味甘、咸、温,有毒。

善能祛风通络,为治疗诸风疥癞、瘫痪不仁、疥廯、风疹等症的要药。

又有祛风定惊之效,治破伤风等亦有显著效果。

乌梢蛇性味甘、咸、温。

无毒。

功用与白花蛇略同,而力量稍弱,常为白花蛇的辅助药。

其也祛风要药,能治因风而致的麻木不仁,风热邪毒所致的疮疡外症。

虚赢劳绝:指虚劳赢廋而言。

乌药有治冷气之理;禹余粮乃疗崩漏之因。

乌药又称“台乌药”“天台乌药”。

味辛性温,辛开温通以行气,善散肾和中焦之寒以止痛,对于气郁、寒凝冷气的心腹疼痛症最为适应。

宋代明方“乌沉汤”(乌药、沉香、人参、甘草)治一切冷气之心腹疼痛、吐泻转筋、腰膝冷痛等,即以本品为主。

禹余粮又名禹粮石。

味甘、涩性平。

本品以涩为用、善于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涩固下焦,以治崩漏带下、泄泻痢疾。

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独活疗诸风,不论久新。

巴豆性味辛热,有大毒。

泻下力量极猛,为峻烈温下剂。

适用于一切顽痰积聚,沉寒痼冷之邪留结所致的冲心暴痛、腹硬便秘、伏饮留痰、症瘕痃癖、水蛊腹水,痰壅喘急等症,即长于温下寒实急症,又能用来消坚磨积,逐水消肿。

但本品究属辛热剧毒之药,用时必须去油,且非体质壮实者不可轻试。

独活性味辛、苦、温。

善于祛风胜湿,为祛风湿主药。

功能与羌活近似,主用于风湿痹痛。

但羌活善能发汗解表,故治病邪在上在表的新病;本品长于祛除在里的风湿、故主病邪在下在里的久病。

此外,尚能治风寒头痛及风火牙等症。

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

山茱萸又名山萸肉。

性味酸、涩、甘、温。

本品善能补益肝肾,涩精止汗,对于肝肾亏虚所形成的头晕目眩、耳聋耳鸣、以及腰酸遗精等症,最为适宜。

故前人认为它是“强阴益精”的上品。

所以本赋说它是“治头昏遗精之药”。

此外还为治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月经过多,虚寒不止的有效良药。

白石英性味甘、温。

归肺经。

有温润肺气的作用,前人多用它治疗肺痈咳吐脓血之症。

但属石类,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久服往往产生损害胃肠的流弊,近世已不多用。

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肉桂行血而疗心痛,止汗如神。

厚朴又称川厚朴、川朴。

性味辛、苦、温。

芳香。

本品主要功能是下气温胃散满,化痰消积除胀。

用治一切饮食停积,气壅暴胀,以及胃寒呕逆,肠寒腹泻等症。

如同大黄、枳实同用,可治实满;与陈皮、苍术同用,可治湿满;与杏仁、桂枝、麻黄、半夏等同用又治痰壅喘满等。

治疗应用颇为广泛,总为赋中所说“温胃”“消痰”四字为功。

肉桂性味辛、甘、大热。

纯阳之性,偏入血分,善能温暖养血,化寒凝,通行血脉,祛沉寒、疗心腹寒痛。

又治亡阳症之冷汗淋漓不止,阳虚自汗。

此外,能补脾肾阳气,治肾阳不足之腰痛小便频数、腹痛寒疝、阴寒痛经等症。

砒霜剧毒蚀疮用;樟脑开窍除虫湿。

砒霜又名砒石、信石。

性味辛、酸、大热。

剧毒。

外用,蚀疮去腐;内服,截疟劫痰,平喘。

对痔疮瘘管、瘰疬、痈疽恶疮;疟疾,寒痰气逆喘息等症有较好疗效。

因有较强的蚀疮杀虫作用,故多用于腐蚀顽硬死肌、瘰疬吗、瘘管等。

但本品剧毒,内服宜慎。

就是外用也不宜过多或持续使用,以防局部吸收中毒。

樟脑性味辛、热。

芳香。

辛香走窜、善于开窍醒神,用于湿浊闭窍之神昏朴倒,以使开窍苏醒;又长于化湿、胜寒、杀虫,以治疮疡疥廯。

所以赋中说它“开窍除虫湿”。

另外,尚能消肿止痛,用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等。

沉香下气补肾,定霍乱之心痛;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

沉香性味辛、苦、温。

芳香。

善能降气平逆。

且可温补肾阳,纳肾气定喘,治疗气逆喘息;温中祛寒,治疗脾胃虚寒的呕吐、呃逆、心腹疼痛等症。

橘皮又称陈皮。

性味辛、苦、温,芳香。

为脾肺二气分药,可理气化痰,健胃和中,消积作用,善行气滞、除胀满,凡寒湿内阻、气滞不畅而引起之消化不良、脘腹痞满或痛、呕恶不食、咳喘、哕逆、胸满、咯痰不利等,均可应用。

此六十种药性之热者也。

这是说以上六十种药物,大都属于热性药物。

注:以上热性药赋中的“原夫”“观夫”“盖夫”“岂不知”“尝观”“是则”等均为虚词,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非为实际药性内容。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药性赋白话解》古代医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药有温热,又当审详。中药的药性,有温性的《药性赋白话解》(二)热性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