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纪五宋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436年)[1]春,正月,癸丑朔《资治通鉴》古文版《资治通鉴》在线阅读·宋纪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

资治通鉴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古文版《资治通鉴》在线阅读·宋纪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

资治通鉴

古文版《资治通鉴》在线阅读·宋纪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

宋纪五宋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436年)

[1]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会。

[1]春季,正月,癸丑朔(初一),刘宋文帝患病,不一举行朝会。

[2]甲寅,魏主还宫。

[2]甲寅(初二),北魏国主拓跋焘回宫。

[3]二月,戊子,燕王遣使入贡于魏,请送侍子。

魏主不许,将举兵讨之;壬辰,遣使者十余辈诣东方高丽等诸国告谕之。

[3]二月,戊子(初六),北燕王冯弘派使臣向北魏进贡,请求允许立即送太子冯王仁充当人质。

拓跋焘拒绝,并准备兴兵讨伐北燕。

壬辰(初十),北魏派出使节十余人,分别前往东方高句丽等国,告诉北魏将对北燕采取军事行动。

[4]司空、江州刺史、永公檀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帝久疾不愈,刘湛说司徒义康,以为“宫车一日晏驾,道济不复可制。”

会帝疾笃,义康言于帝,召道济入朝。

其妻向氏谓道济曰:“高世之勋,自古所忌。

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既至,留之累月。

帝稍间,将遣还,已下渚。

未发;会帝疾动,义康矫诏召道济入祖道,因执之。

三月,己未,下诏称:“道济潜散金货,招诱剽猾,因朕寝疾,规肆祸心。”

收付廷尉,并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等十一人诛之,唯宥其孙孺。

又杀司空参军薛彤、高进之;二人皆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人比之关、张。

[4]刘宋司空、江州刺史、永公檀道济,在刘裕时代就立下奇功,享有很重的威名。

他左右心腹战将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都有才气,刘宋文帝对他又猜忌又畏惧。

这时,文帝久病不愈,领军将军刘湛劝说司徒刘义康说:“皇上一旦驾崩,檀道济将不可控制。”

正巧文帝的病情加重,刘义康劝说文帝,征召檀道济入京朝见。

檀道济的妻子向氏对他说:“高于当世的功勋大臣,自古以来都易被猜忌。

如今没有战事却召你入京,大祸降临了。”

檀道济来到建康以后,文帝留他在京一个多月。

文帝病情稍稍好转,就要遣送他回到任所,船已下到码头,还没有出发。

而文帝的病情突然加重,刘义康假传圣旨召回檀道济到祭祀路神的地方,声称为他设宴饯行,将他逮捕。

三月,己未(初八),刘宋文帝下诏称:“檀道济暗中散发金银财物,招募地痞无赖。

乘我病重之时,图谋不轨。”

将檀道济交到专管司法的廷尉处理,连同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等十一人,一并诛杀,仅仅饶恕了他年幼的孙子。

同时,又杀死了司空参军薛彤、高进之二人,他们都是檀道济的心腹一爱一将,勇一猛善战,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作关羽、张飞。

道济见收,愤怒,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喜曰:“道济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檀道济被逮捕时,怒不可遏,两道目光象火炬一样,把头巾狠狠地摔在地上说:“你们是在毁坏你们自己的万里长城!”北魏人听到檀道济被杀的消息非常高兴,都说:“檀道济死了,东吴那些竖子就没有值得我们忌惮的了。”

庚申,大赦;以中军将军南谯王义宣为江州刺史。

庚申(初九),刘宋大赦天下。

朝廷任命中军将军、南谯王刘义宣为江州刺史。

[5]辛未,魏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将一精一骑一万伐燕,平州刺史拓跋婴帅辽西诸军会之。

[5]辛未(二十日),北魏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统率一精一锐骑兵一万人,讨伐北燕。

平州刺史拓跋婴,率领辽西各路军队与娥清等会师。

[6]氐王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元建义。

立妻为王后,世子为太子,置百官皆如天子之制;然犹贡奉宋、魏不绝。

[6]氐王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年号为建义。

封正室为王后,封世子为太子,仿照天子的制度设置文武百官。

然而,他仍然向刘宋和北魏进贡,从不停止。

[7]夏,四月,魏娥清、古弼攻燕白狼城,克之。

[7]夏季,四月,北魏大将娥清、古弼围攻北燕的白狼城,一举攻克。

高丽遣其将葛卢孟光将众数万随陽伊至和龙迎燕王。

高丽屯于临川。

燕尚书令郭生因民之惮迁,开城门纳魏兵,魏人疑之,不入。

生遂勒兵攻燕王,王引高丽兵入自东门,与生战于阙下,生中流矢死。

葛卢孟光入城,命军士脱弊褐,取燕武库一精一仗以给之,大掠城中。

高丽派遣将领葛卢孟光率领几万部众,随同北燕的使臣陽伊来到和龙迎接北燕王冯弘。

然后高丽军队屯驻在临川。

北燕尚书令郭生因为百姓不愿迁徙他乡,开启城门迎接城外的北魏军,魏军却以为北燕故意诱敌深入,不敢进城。

郭生于是指挥军队,进攻冯弘。

冯弘开启东门迎接高丽军入城,与郭生的叛军在皇宫前会战,郭生身中流箭阵亡。

葛卢孟光率军进入和龙城,他命令高丽将士脱掉身上的破军衣,夺取了北燕的军械库和国库,重新武装自己的军队,在和龙城中大肆抢劫。

五月,乙卯,燕王帅龙城见户东徒,焚宫殿,火一旬不灭;令妇人被甲居中,陽伊等勒一精一兵居外,葛卢孟光帅骑殿后,方轨而进,前后八十余里。

古弼部将高苟子帅骑欲追之,弼醉,拔刀止之,故燕王得逃去。

魏主闻之,怒,槛车征弼及娥清至平城,皆黜为门卒。

五月,乙卯(初五),冯弘率领和龙城中所有的居民向东迁徒。

临走前,北燕军纵火焚烧了宫殿,大火烧了十天还不曾熄灭。

北燕逃亡的队伍中,由妇女身披铠甲在大军中间,陽伊等率一精一兵在外,高句丽的将领葛卢孟光率领骑兵殿后,组成方阵前进,前后长达八十余里。

北魏安西将军古弼的部将高苟子打算率领骑兵追赶,古弼当时酩酊大醉,拔一出佩刀阻止高苟子,因此,冯弘等得以逃脱。

北魏国主拓跋焘听说后,怒不可止,把古弼和娥清装入囚车,押返平城,二人都罢黜官职。

贬为看门士卒。

戊午,魏主遣散骑常侍封拨使高丽,令送燕王。

戊午(初八日),拓跋焘派散骑常侍封拨出使高丽,命令他们把冯弘送往北魏。

[8]丁卯,魏主如河西。

[8]丁卯(十七日),北魏国主拓跋焘前往河西。

[9]六月,诏宁朔将军萧汪之将兵讨程道养;军至口,帛氐奴请降。

道养兵败,还入山。

[9]六月,刘宋文帝下诏,命宁朔将军萧汪之率兵讨伐程道养。

萧汪之的军队开到口,帛氐奴投降。

随即,程道养兵败,又潜入山。

[10]赫连定之西迁也,杨难当遂据上。

秋,七月,魏主遣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尚书令刘督河西、高平诸军以讨之,先遣平东将军崔赜赍诏书谕难当。

[10]前夏王赫连定西迁以后,氐王杨难当就占据了上。

秋季,七月,北魏国主拓跋焘派遣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和尚书令刘等人督率河西、高平的各路军队讨伐杨难当。

在大军开进以前,拓跋焘先派平东将军崔赜,携带皇帝诏书,晓谕杨难当。

[11]魏散骑侍郎游雅来聘。

[11]北魏散骑侍郎游雅到刘宋访问。

[12]己未,零陵王太妃褚氏卒,追谥曰晋恭思皇后,葬以晋礼。

[12]己未(初十),刘宋零陵王的母亲、太妃褚灵媛去世。

刘宋朝廷追加谥号称晋恭思皇后,用东晋皇家的礼节和仪式安葬她。

[13]八月,魏主畋于河西。

[13]八月,北魏国主拓跋焘在河西狩猎。

[14]魏主遣广平公张黎发定州兵一万二千通莎泉道。

[14]北魏国主拓跋焘派广平公张黎征调定州的军队一万二千人,开通莎泉大道。

[15]九月,庚戌,魏乐平王丕等至略陽;杨难当惧,请奉诏,摄上守兵还仇池。

诸将议以为:“不诛其豪帅,军还之后,必相聚为乱。

又,大众远出,不有所掠,无以充军实,赏将士。”

丕将从之,中书侍郎高允参丕军事,谏曰:“如诸将之谋,是伤其向化之心;大军既还,为乱必速。”

丕乃止,抚一慰初附,秋毫不犯,秦、陇遂安。

难当以其子顺为雍州刺史,镇下辨。

[15]九月,庚戌(初二),北魏乐平王拓跋丕的大军抵达洛陽。

杨难当这才感到恐慌,言请接受诏令,把驻守在上的军队撤回仇池。

北魏军各将领讨论,一致认为:“不杀掉这个凶悍的首领,等我们班师以后,他们一定会重新集结作乱。

另外,我们大军离家远征,如果不掠夺些财物,无法补充军饷,也无法犒赏将士。”

拓跋丕打算听从众将的意见。

中书侍郎高允正在军中担任拓跋丕的军事参谋,他劝阻拓跋丕说:“如果听从诸位将领的意见,就会伤害他们归化朝廷的心意;大军班师后,叛乱必将来得更快。”

拓跋丕才打消进攻的念头,妥善地安一抚新近归附的部落,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秦陇地区于是民心安定。

杨难当任命他的儿子杨顺为雍州刺史,驻守下辨。

[16]高丽不送燕王于魏,遣使奉表,称“当与冯弘俱奉王化。”

魏主以高丽违诏,议击之,将发陇右骑卒,刘曰:“秦、陇新民,且当优复,俟其饶实,然后用之。”

乐平王丕曰:“和龙新定,宜广修农桑以丰军实,然后进取,则高丽一举可灭也。”

魏主乃止。

[16]高丽不把北燕王冯弘送交给北魏,并且派使臣携带奏疏出使北魏,请求:“准许跟冯弘同时接受朝廷的教化。”

拓跋焘根据高丽违反朝廷命令的种种表现,与群臣讨论讨伐高丽,要征调陇右的一精一锐骑兵。

刘说:“秦、陇地区新近归附,应当减免那里的赋役,等他们富庶充实以后,再加以使用。”

乐平王拓跋丕说:“和龙新近平定,应当大力发展农桑来充实军备,然后再进一步攻取,高丽就可以被我们一举消灭了。”

拓跋焘于是放弃了进攻的计划。

[17]癸丑,封皇子浚为始兴王,骏为武陵王。

[17]癸丑(初五),刘宋文帝封皇子刘浚为始兴王,刘骏为武陵王。

[18]冬,十一月,己酉,魏主如陽,驱野马于云中,置野马苑;闰月,壬子,还宫。

[18]冬季,十一月,己酉(初一),北魏国主拓跋焘前往陽,驱赶野马到云中,在那里设置了野马苑。

闰十一月,壬子(初五),拓跋焘回宫。

[19]初,高祖克长安,得古铜浑仪,仪状虽举,不缀七曜。

是岁,诏太史令钱乐之更铸浑仪,径六尺八分,以水转之,昏明中星与天相应。

[19]当初,刘裕攻克长安时,得到了一部古人制作的铜质浑天仪。

浑天仪的构架虽然完整,但七星已经残缺。

这一年,文帝诏令太史令钱乐之重新铸造浑天仪,直径六尺八分,用水作为动力旋转,仪上的星象,日出、日落和日中时与天上的星象相对应。

[20]柔然与魏绝和亲,犯魏边。

[20]柔然汗国与北魏断绝了和亲友好关系,开始騷扰北魏的边境。

[21]吐谷浑惠王慕卒,弟慕利延立。

[21]吐谷浑汗国可汗慕容慕去世,他的弟弟慕容慕利延继承汗位。

十四年(丁丑、437)

十四年(丁丑,公元437年)

[1]春,正月,戊子,魏北平宣王长孙嵩卒。

[1]春季,正月,戊子(十二日),北魏北平王长孙嵩去世。

[2]辛卯,大赦。

[2]辛卯(十五日),刘宋实行大赦。

[3]二月,乙卯,魏主如幽州。

三月,丁丑,魏主以南平王浑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和龙。

己卯,还宫。

[3]二月,乙卯(初九),北魏国主拓跋焘前往幽州。

三月,丁丑(初二),拓跋焘任命南平王拓跋浑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守和龙。

己卯(初四),拓跋焘回宫。

[4]帝遣散骑常侍刘熙伯如魏议纳币,会帝女亡而止。

[4]刘宋文帝派遣散骑常侍刘熙伯出使北魏,商量公主出嫁的事宜。

正巧公主去世,因而停止。

[5]夏,四月,赵广、张寻、梁显等各帅众降;别将王道恩斩程道养,送首,余一党一悉平。

丁未。

以辅国将军周籍之为益州刺史。

[5]夏季,四月,益州叛民领袖赵广、张寻、梁显等人帅众投降了朝廷。

别将王道恩斩杀了程道养,送程道养的人头进京,程道养的余一党一被平定。

丁未(初二),刘宋朝廷任命辅国将军周籍之为益州刺史。

[6]魏主以民官多贪,夏,五月,己丑,诏吏民得举告守令不如法者。

于是一奸一猾专求牧宰之失,迫胁在位,横于闾里;而长吏咸降心待之,贪纵如故。

[6]北魏国主拓跋焘认为地方郡守、县令大多贪赃枉法。

夏季,五月,己丑(十五日),拓跋焘下诏,命令官吏和百姓可以检举告发地方郡守、县令贪一污不法的行为。

从此,地方一些地痞流一氓乘机专挑地方官的过失,威胁要挟在位的地方官,在民间横行。

地方官则自低身分对待这些人,照样贪赃枉法。

[7]丙申,魏主如云中。

[7]丙申(二十二日),北魏国主拓跋焘前往云中。

[8]秋,七月,戊子,魏永昌王健等讨山胡白龙余一党一于西河,灭之。

[8]秋季,七月,戊子(十五日),北魏永昌王拓跋健等讨伐山胡部落酋长白龙的余一党一所据守的西河,彻底消灭了他们。

[9]八月,甲辰,魏主如河西;九月,甲申,还宫。

[9]八月,甲辰(初一),北魏国主拓跋焘前往河西。

九月,甲申(十二日),拓跋焘回宫。

[10]丁酉,魏主遣使者拜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西平王。

[10]丁酉(二十五日),拓跋焘派使臣出使吐谷浑汗国,封新即位的吐谷浑可汗慕容慕利延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为西平王。

[11]冬,十月,癸卯,魏主如云中;十一月,壬申,还宫。

[11]冬季,十月,癸卯(初一),北魏国主拓跋焘前往云中。

十一月,壬申(初一),回宫。

[12]魏主复遣散骑侍郎董琬、高明等多赍金帛使西域,招抚九国。

琬等至乌孙,其王甚喜,曰:“破落那、者舌二国皆欲称臣致贡于魏,但无路自致耳,今使君宜过抚之。”

乃遣导译送琬诣破落那,明诣者舌。

旁国闻之,争遣使者随琬等入贡,凡十六国,自是每岁朝贡不绝。

[12]北魏国主拓跋焘再次派遣散骑侍郎董琬、高明等携带大批金银绸缎出使西域,招抚西域九国。

董琬等人来到乌孙,乌孙国王大为欢喜,说:“破落那、者舌二国,也都想向魏国称臣进贡,可是没有门路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向,如今你们应绕道前往安一抚他们。”

于是,乌孙国王特派向导兼翻译送董琬前往破落那,高明前往者舌。

邻近其他国家听到这个消息,也争先恐后地派遣使臣,随同董琬等人一道向北魏进贡,共有十六国之多。

从此以后,西域各国每年都到北魏朝贡,从不停止。

[13]魏主以其妹武威公主妻河西王牧犍,河西王遣宋繇奉表诣平城谢,且问公主所宜称。

魏主使群臣议之,皆曰:“母以子贵,妻从夫爵。

牧犍母宜称河西国太后,公主于其国称王后,于京师则称公主。”

魏主从之。

[13]北魏国主拓跋焘把他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给北凉王沮渠牧犍。

沮渠牧犍派右相宋繇携带奏书前往平城谢恩,并请教将来怎么称呼武威公主。

拓跋焘让大臣们讨论,都说:“母以子贵,妻随夫爵。

沮渠牧犍的母亲应称为河西国太后,武威公主在河西国内应称作王后,在京师则仍旧称为公主。”

拓跋焘同意。

初,牧犍娶凉武昭王之女,及魏公主至,李氏与其母尹氏迁居酒泉。

顷之,李氏卒,尹氏抚之,不哭,曰:“汝国破家亡,今死晚矣。”

牧犍之弟无讳镇酒泉,谓尹氏曰:“后诸孙在伊吾,后欲就之乎?”

尹氏未测其意,绐之曰:“吾子孙漂荡,托身异域;馀生无几,当死此,不复为毡裘之鬼也。”

未几,潜奔伊吾。

无讳遣骑追及之,尹氏谓追骑曰:“沮渠酒泉许吾归北,何为复追!汝取吾首以往,吾不复还矣。”

追骑不敢一逼一十,引还。

尹氏卒于伊吾。

当初,沮渠牧犍娶西凉武昭王李的女儿为妻。

现在,北魏的公主下嫁,李氏与她的母亲迁居酒泉。

不久,李氏去世,她的母亲尹氏抚一摸她的一尸一体,却不曾恸哭,说:“你国破家亡,今天才死,太晚了。”

当时,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镇守酒泉,对尹氏说:“您的几个孙儿都在伊吾,您是否打算投奔他们去呢?”

尹氏没有揣测出沮渠无讳的真实用意,就欺骗他说:“我的子孙们到处逃亡,流落天涯,在他乡异域寄身。

我还能活几天,就死在这儿吧,不再去当游牧地区的野鬼了。”

不久,尹氏偷偷地投奔伊吾。

沮渠无讳派骑兵追上了她,尹氏对追赶她的骑兵说:“沮渠无讳允许我回到北方,为什么还要派兵追赶。

你拿我的人头回去交差吧,我不会再回去了。”

追兵不敢一逼一十迫,只好返回。

尹氏在伊吾去世。

牧犍遣将军沮渠旁周入贡于魏,魏主遣侍中古弼、尚书李顺赐其侍臣衣服,并征世子封坛入侍。

是岁,牧犍遣封坛如魏,亦遣使诣建康,献杂书及敦煌赵所撰《甲寅元历》,并求杂书数十种,帝皆与之。

沮渠牧犍派将军沮渠旁周向北魏进贡。

北魏国主拓跋焘派侍中古弼、尚书李顺赐赏北凉侍从臣僚衣服,并征召北凉世子沮渠封坛到京师平城充当人质。

这一年,北凉王沮渠牧犍派遣沮渠封坛到平城。

同时也遣使前往刘宋都城建康,呈献各种书籍以及敦煌人赵撰写的《甲寅元历》,并索取杂书数十种,文帝都满足了他们。

李顺自河西还,魏主问之曰:“卿往年言取凉州之策,朕以东方有事,未遑也。

今和龙已平,吾欲即以此年西征,可乎?”

对曰:“臣畴昔所言,以今观之,私谓不谬。

然国家戎车屡动,士马疲劳,西征之议,请俟他年。”

魏主乃止。

北魏尚书李顺从北凉回国,拓跋焘问他说:“你当年提出的攻取北凉的计划,我当时因为正对燕国用兵,没有来得及实行。

如今和龙已经平定,我打算立即在年内西征,你看怎么样?”

李顺回答说:“我当年说的那番话,用今天的形势来验证,我自以为没有错误。

但是国家频频兴兵,东征西讨,士卒和战马都疲劳不堪,西征的计划,还是请推迟几年再说。”

拓跋焘同意了。

十五年(戊寅、438)

十五年(戊寅,公元438年)

[1]春,二月,丁未,以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陇西王。

[1]春季,二月,丁未(初七),刘宋朝廷任命吐谷浑可汗慕容慕利延为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兼任征西大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封陇西王。

[2]三月,癸未,魏主诏罢沙门年五十以下者。

[2]三月,癸未(十三日),北魏国主拓跋焘下诏命令五十岁以下的和尚,一律还俗。

[3]初,燕王弘至辽东,高丽王琏遣使劳之曰:“龙城王冯君,一爱一适野次,士马劳乎?”

弘惭怒,称制让之;高丽处之平郭,寻徙北丰。

弘素侮高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高丽乃夺其侍人,取其太子王仁为质。

弘怨高丽,遣使上表求迎,上遣使者王白驹等迎之,并令高丽资遣。

高丽王不欲使弘南来,遣将孙漱、高仇等杀弘于北丰,并其子孙十余人,谥弘曰昭成皇帝。

白驹等帅所领七千馀人掩讨漱、仇,杀仇,生擒漱。

高丽王以白驹等专杀,遣使执送之。

上以远国,不欲违其意,下白驹等狱,已而原之。

[3]当初,北燕王冯弘来到辽东以后,高丽王高琏派遣使臣慰劳他说:“龙城王冯君,光临敝国荒郊,人马都很劳苦吧?”

冯弘又惭愧又恼怒,以国王的身份斥责高琏。

高丽把冯弘安置在平郭,不久,又迁往北丰。

冯弘一向轻侮高丽,政务刑法,奖励惩罚,仍然象在北燕国一样。

高丽于是强行夺走了冯弘的侍从,一逼一十迫北燕的太子冯王仁作人质。

冯弘怨恨高丽,派使臣到刘宋请求迎他南下。

刘宋文帝派使臣王白驹等迎接冯弘一行,并令高丽出资遣送。

高丽王高琏不愿放冯弘南下,就派他手下的将领孙漱、高仇等人,在北丰杀掉了冯弘及其子孙十余人。

追赠冯弘谥号为昭成皇帝。

刘宋使臣王白驹等率领七千多人讨伐孙漱、高仇,斩杀了高仇,生擒孙漱。

高琏认为王白驹在他的国土上擅自一杀害他的大将,派人逮捕王白驹,遣送回国。

文帝认为高丽是远方小一柄一,不愿让高琏失望,就把王白驹等人关进监狱。

不久宽恕了他们。

[4]夏,四月,纳故黄门侍郎殷淳女为太子劭妃。

[4]夏季,四月,刘宋文帝迎娶已故黄门侍郎殷淳的女儿,为太子刘劭的正妃。

[5]五月,戊寅,魏大赦。

[5]五月,戊寅(初九),北魏实行大赦。

[6]丙申,魏主如五原;秋,七月,自五原北伐柔然。

命乐平王丕督十五将出东道,永昌王健督十五将出西道,魏主自出中道。

至浚稽山,复分中道为二:陈留王崇从大泽向涿邪山,魏主从浚稽北向天山,西登白阜,不见柔然而还。

时漠北大旱,无水草,人马多死。

[6]丙申(二十七日),北魏国主拓跋焘前往五原。

秋季,七月,拓跋焘从五原向北进攻,讨伐柔然汗国。

拓跋焘命令乐平王拓跋丕督率十五个将领从东路出兵;永昌王拓跋健督率十五个将领从西路出兵;拓跋焘则亲自率军从中路进攻。

大军开到浚稽山,又分中路军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陈留王拓跋崇率领,从大泽直指涿邪山,一部分由拓跋焘统率,从浚稽一直向北,直奔天山。

再向西登上白阜山,没有发现柔然汗国的部落,班师回国。

当时漠北发生严重的旱灾,没有水草,北魏军中的人和马匹死亡很多。

[7]冬,十一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7]冬季,十一月,丁卯朔(初一),发生日食。

[8]十二月,丁巳,魏主至平城。

[8]十二月,丁巳(二十二日),北魏国主拓跋焘抵达平城。

[9]豫章雷次宗好学,隐居庐山。

尝征为散骑侍郎,不就。

是岁,以处士征至建康,为开馆于鸡笼山,使聚徒教授。

帝雅好艺文,使丹杨尹庐江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并次宗儒学为四学。

元,灵运之从祖弟也。

帝数幸次宗学馆,令次宗以巾侍讲,资给甚厚。

又除给事中,不就。

久之,还庐山。

[9]刘宋豫章人雷次宗勤奋好学,隐居在庐山。

刘宋朝廷曾经征召他为散骑侍郎,他拒绝入仕。

这一年,雷次宗以隐士的身份,被征召到首都建康。

朝廷在鸡笼山为他开设学馆,让他招聚学生,讲授学业。

刘宋文帝素来喜欢文学艺术,特命丹杨尹、庐江人何尚之专设玄学,命太子率更令何承天设立史学,命司徒参军谢元开设文学,加上雷次宗的儒学并称为“四学”。

谢元是谢灵运的族弟。

文帝多次临幸雷次宗的学馆,命令雷次宗不必穿朝服为皇上讲授儒学。

赏赐的财物特别丰厚。

文帝又任命雷次宗为给事中,雷次宗拒绝。

过了很久,雷次宗回到庐山。

臣光曰:《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孔子曰:“辞达而已矣。”

然则史者儒之一端,文者儒之余事;至于老、庄虚无,固非所以为教也。

夫学者所以求道;天下无二道,安有四学哉!

臣司马光曰:《易经》说:“贤明的人一大多都熟知前人的教诲,接受过去的经验,用来培养自己的德一性一。”

孔子曾说:“辞意通达便可以了。”

然而,史学是儒学的一部分,文学只是儒学的余事。

至于老子、庄子的虚无学说,则根本不可以讲授和传播。

做学问的人,是在于追求真理。

而天下的真理没有第二个,怎么可以有“四学”呢!

[10]帝一性一仁厚恭俭,勤于为政;守法而不峻,容物而不弛。

百官皆久于其职,守宰以六期为断;吏不苟免,民有所系。

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户口蕃息,出租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闾阎之间,讲诵相闻;士敦一操一尚,乡耻轻薄。

江左风俗,于斯为美,后之言政治者,皆称元嘉焉。

[10]刘宋文帝一性一情宽厚仁慈,恭谨勤俭,勤奋刻苦,从不荒怠朝廷政务。

他遵循法规而不苛刻,对人宽容却不放纵。

朝廷的文武百官都能久居职位。

郡守、县宰也都以六年为一任期。

官吏不轻易免职,百姓才有所依托。

三十年间,刘宋境内,平安无事,人口繁盛。

至于租赋徭役,从不增加,只收取常赋,从不额外征收。

百姓早晨出去耕作,晚上回家休息,可以随意做事,安居乐业。

乡里街巷之间,读书的声音不绝于耳。

士大夫重视一操一守,乡下人也讨厌轻薄无识的人。

江左的风俗,在这个时代最为美好。

后代评论前世政治得失的人,都称道元嘉治世。

十六年(己卯、439)

十六年(己卯,公元439年)

[1]春,正月,庚寅,司徒义康进位大将军、领司徒,南兖州刺史、江夏王义恭进位司空。

[1]春季,正月,庚寅(二十五日),刘宋朝廷提升司徒刘义康为大将军,仍兼任司徒职务;提升南兖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为司空。

[2]魏主如定州。

[2]北魏国主拓跋焘前往定州。

[3]初,高祖遗诏,令诸子次第居荆州。

临川王义庆在荆州八年,欲为之选代,其次应在南谯王义宣。

帝以义宣人才凡鄙,置不用;二月,己亥,以衡陽王义季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义季尝春月出畋,有老父被苫而耕,左右斥之,老父曰:“盘于游畋,古人所戒。

今陽和布气,一日不耕,民失其时,柰何以从禽之乐而驱斥老农也!”义季止马曰:“贤者也。”

命赐之食,辞曰:“大王不夺农时,则境内之民皆饱大王之食,老夫何敢独受大王之赐乎!”义季问其名,不告而退。

[3]当初,刘宋武帝有遗诏,命令他的几个儿子依照长幼次序,驻守荆州。

这时,临川王刘义庆在荆州已经有八年了,朝廷打算另选一个亲王代替他。

按照顺序,应该派南谯王刘义宣。

刘宋文帝却认为刘义宣的人品和才能都很平庸低下,不予任用。

二月,己亥(初五),文帝任命衡陽王刘义季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刘义季曾经在春天外出打猎,有个老农夫身披苫衣,在田中耕种,不肯回避。

刘义季的左右侍从斥责老农,老农说:“游猎取乐,古人深以为戒。

如今天暖气湿,一天不耕种,百姓就会错过农时,怎么可以放纵狩猎的快乐,而驱赶勤于耕作的老农呢?”

刘义季听罢,勒住马缰说:“他是贤人!”命令左右亲信赐给老农食物,老农拒绝说:“大王您不侵夺农时,境内的百姓都可以吃饱大王赐予的饮食,我老汉怎么敢独自领受您的赏赐呢!”刘义季询问老农夫的姓名,农夫不肯回答,告退。

[4]三月,魏雍州刺史葛那寇上洛,上洛太守镡长生弃郡走。

[4]三月,北魏雍州刺史葛那进攻刘宋所属的上洛。

刘宋上洛太守镡长生放弃郡城逃走。

[5]辛未,魏主还宫。

[5]辛未(初七),北魏国主拓跋焘回宫。

[6]杨保宗与兄保显自童亭奔魏。

庚寅,魏主以保宗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镇上,妻以公主;保显为镇西将军、晋寿公。

[6]氐王杨难当的侄儿杨保宗与他的哥哥杨保显从驻地童亭投奔北魏。

庚寅(二十六日),北魏国主拓跋焘任命杨保宗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镇守上。

并把皇室公主嫁给他为妻。

又任命杨保显为镇西将军,封晋寿公。

[7]河西王牧犍通于其嫂李氏,兄弟三人传嬖之。

李氏与牧犍之姊共毒魏公主,魏主遣解毒医乘传救之,得愈。

魏主征李氏,牧犍不遣,厚资给,使居酒泉。

[7]北凉王沮渠牧犍与他的嫂子李氏通一奸一,他们兄弟三人都轮流和她相好。

于是,李氏与沮渠牧犍的姐姐合谋下毒害北魏武威公主。

北魏国主拓跋焘派出解毒医生乘坐驿站的马车驰往救治,才把武威公主救活。

拓跋焘下令索取李氏,沮渠牧犍不肯交出,只是给李氏很多财物,命她迁居酒泉。

魏每遣使者诣西域,常诏牧犍发导护送出流沙。

使者自西域还,至武威,牧犍左右有告魏使者曰:“我君承蠕蠕可汗妄言云:‘去岁魏天子自来伐我,士马疫死,大败而还;我擒其长弟乐平王丕。

’我君大喜,宣言于国。

又闻可汗遣使告西域诸国,称‘魏已削弱,今天下唯我为强,若更有魏使,勿复供奉。

’西域诸国颇有贰心。”

使还,具以状闻。

魏主遣尚书贺多罗使凉州观虚实,多罗还,亦言牧犍虽外修臣礼,内实乖悖。

北魏每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常常命令沮渠牧犍派出向导,护送魏使走出流沙出没的大沙漠。

北魏使者从西域返回,抵达武威。

沮渠牧犍左右有人告诉北魏的使臣说:“我们大王听到了柔然汗国的可汗大言不惭地说‘去年,魏国的皇帝亲自来讨伐我们,结果士卒和战马大多染上疫病而死,大军惨败而回。

我们生擒了他的长弟乐平王拓跋丕。

’我们大王听说后非常高兴,在国内大肆宣传。

又听说柔然汗国可汗派使臣,出使西域各国,声称:‘现在魏国已经被削弱,普天之下只有我们汗国才是最强大的,如果再有魏国的使臣前来访问,你们不要供一应他们。

’因此,西域各国对魏国也怀有二心。”

北魏使臣回国以后,把所听到的一切,汇报给朝廷。

拓跋焘派尚书贺多罗出使北凉观察虚实。

贺多罗回来,也说沮渠牧犍虽然表面上对魏称臣纳贡,内心却叛离乖张。

魏主欲讨之,以问崔浩。

对曰:“牧犍逆心已露,不可不诛。

官军往年北伐,虽不克获,实无所损。

战马三十万匹,计在道死伤不满八千,常岁羸死亦不减万匹。

而远方乘虚,遽谓衰耗不能复振。

今出其不意,大军猝至,彼必骇扰,不知所为,擒之必矣。”

魏主曰:“善!吾意亦以为然。”

于是大集公卿议于西堂。

拓跋焘打算讨伐北凉,向崔浩询问对策。

崔浩说:“沮渠牧犍叛逆之心,早已显露,不能不杀。

我军前几年北伐,虽说没有取得太大的胜利,实际上也没遭受什么损失。

战马共三十万匹,算起来在征一途中死伤的不满八千。

平时每年正常死亡的也不少于一万匹。

而远方借此便咬定我们的国力消耗殆尽,不能恢复。

现在,我军出其不意,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惊恐万状,自相騷扰,不知如何是好,我们一定可以擒获敌人。”

拓跋焘说:“太好了,我也是这样想的。”

于是,召集公卿在太极殿西堂讨论。

弘农王奚斤等三十余人皆曰:“牧犍,西垂下国,虽心不纯臣,然继父位以来,职贡不乏。

朝廷待以藩臣,妻以公主;今其罪恶未彰,宜加恕宥。

国家新征蠕蠕,士马疲弊,未可大举。

且闻其土地卤瘠,难得水草,大军既至,彼必婴城固守。

攻之不拔,野无所掠,此危道也。”

弘农王奚斤等三十余人都说:“沮渠牧犍是西方边陲归附的下等小一柄一,虽然心中对我们不太臣服,但是自从继位以后,每年进贡从不间断减少。

朝廷也把他作为一个藩臣来看待,嫁公主给他为妻。

如今,他的罪行还不十分明显,应该加以宽恕。

我国最近刚刚讨伐柔然汗国归来,人马疲惫,不能够再大举兴兵征讨了。

况且,我还听说,凉国的土地贫瘠,盐碱地居多,水草也不多。

我们大军兵临城下,他们一定环城固守。

我军久攻不克,荒郊野外也没有什么可劫掠,这可是个危险的策略。”

初,崔浩恶尚书李顺,顺使凉州凡十二返,魏主以为能。

凉武宣王数与顺游宴,对其群下时为骄慢之语;恐顺泄之,随以金宝纳于顺怀,顺亦为之隐。

浩知之,密以白魏主,魏主未之信。

及议伐凉州,顺与尚书古弼皆曰:“自温圉水以西至姑臧,地皆枯石,绝无水草。

彼人言,姑臧城南天梯山上,冬有积雪,深至丈馀,春夏消释,下流成川,居民引以溉灌。

彼闻军至,决此渠口,水必乏绝。

环城百里之内,地不生草,人马饥一渴,难以久留。

斤等之议是也。”

魏主乃命浩与斤等相诘难,众无复他言,但云“彼无水草”。

浩曰:“《汉书地理志》称‘凉州之畜为天下饶’,若无水草,畜何以蕃?又,汉人终不于无水草之地筑城郭,建郡县也。

且雪之消释,仅能敛尘,何得通渠溉灌乎!此言大为欺诬矣。”

李顺曰:“耳闻不如目见,吾尝目见,何可共辩?”

浩曰:“汝受人金钱,欲为之游说,谓我目不见便可欺邪!”帝隐听,闻之,乃出见斤等,辞色严厉,群臣不敢复言,唯唯而已。

当初,崔浩讨厌尚书李顺。

李顺出使北凉,往返共十二次,拓跋焘认为李顺有才能。

当年,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多次与李顺一起游乐宴饮,沮渠蒙逊常对群臣下属说一些骄傲无礼的大话,害怕李顺泄漏给北魏朝廷,就随即把金银财宝塞一进李顺的怀里,李顺也就替他隐瞒。

崔浩知道后,就秘密报告给拓跋焘,拓跋焘不相信。

等到这时讨论进攻北凉时,李顺和古弼都说:“从温圉水以西直到姑臧,遍地都是枯石,绝对没有水草。

当地人说:姑臧城南的天梯山上,冬天有积雪,深达几丈。

春季和夏季的时候,积雪融化,从山上流下来,形成河流,当地居民就是引雪水入渠,灌溉农田。

如果凉州人听说我们大军开到,一定会掘开渠口,让水流尽,我军的人马就无水可用。

姑臧城方圆百里之内,土地因无水杂草不生,我军人马饥一渴,也难以久留。

奚斤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

拓跋焘于是让崔浩和奚斤辩论,众人再没有别的话可说,只是声称“凉州没有水草”。

崔浩说:“《汉书·地理志》中讲道:‘凉州的畜产,天下最为富饶。

’如果那里没有水草,牲畜怎么繁殖?另外,汉朝绝不会在没有水草的土地上兴筑城郭,设置郡县。

况且,高山冰雪融化以后,只能浸一湿地皮,收敛尘土,怎么能够挖通渠道,灌溉农田呢!这种话实在是荒谬不可信。”

李顺说:“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我曾经亲眼看到,你有什么资格和我辩论?”

崔浩说:“你接受了人家的金钱贿赂,想要替一人家说话,你以为我没有亲眼看到就能被你蒙蔽吗!”隐藏在屏风后面的拓跋焘听到这些话,就走出来面见奚斤等人,声音和表情都十分严厉,群臣不敢再说什么,唯唯听命而已。

群臣既出,振威将军代人伊言于帝曰:“凉州若果无水草,彼何以为国?众议皆不可用,宜从浩言。”

帝善之。

文武群臣走出太极殿后,振威将军、代郡人伊对拓跋焘说:“凉州如果真的没有水草,他们怎么建立王国?大多数人说的都不可采用,您应该听崔浩的话。”

拓跋焘同意他的说法。

夏,五月,丁丑,魏主治兵于西郊;六月,甲辰,发平城。

使侍中宜都王穆寿辅太子晃监国,决留台事,内外听焉。

又使大将军长乐王嵇敬、辅国大将军建宁王崇将二万人屯漠南以备柔然。

命公卿为书以让河西王牧犍,数其十二罪,且曰:“若亲帅群臣委贽远迎,谒拜马首,上策也。

六军既临,而缚舆榇,其次也。

若守迷穷城,不时悛悟,身死族灭,为世大戮。

宜思厥中,自求多福!”

夏季,五月,丁丑(十四日),拓跋焘在平城西郊训练军队。

六月,甲辰(十一日),大军从平城出发。

命令侍中、宜都王穆寿辅佐太子拓跋晃,主持朝政,裁决日常事务,朝廷内外都要遵从。

拓跋焘又派大将军、长乐王嵇敬,以及辅国大将军、建宁王拓跋崇,率领二万人,屯驻漠南,防备柔然汗国乘虚进攻。

拓跋焘又命令大臣们发布文告,历数北凉王沮渠牧犍的十二项罪状,并且警告沮渠牧犍说:“你如果亲自率领群臣,远远地出来伏一在地上迎接,然后在我马首跪拜请罪,这是上策;我军兵临城下,你双手反绑携带空棺出城迎接,这是中策;你要是困守孤城,不及时醒悟,就要身死族灭,受到天下最酷烈的惩罚!你要权衡利害,为自己寻一条生路。”

[8]己酉,改封陇西王吐谷浑慕利延为河南王。

[8]己酉(十六日),刘宋改封陇西王吐谷浑可汗慕容慕利延为河南王。

[9]魏主自云中济河;秋,七月,己巳,至上郡属国城。

壬午,留辎重,部分诸军,使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尚书令刘与常山王素为前锋,两道并进;骠骑大将军乐平王丕、太宰陽平王杜超为后继;以平西将军源贺为乡导。

[9]北魏国主拓跋焘从云中渡过黄河。

秋季,己巳(初七),抵达上郡属国城。

壬午(二十日),大军留下辎重,部署分派各军,命令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与尚书令刘、常山王拓跋素为前锋,分两路同时进发;又命令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太宰、陽平王杜超为后备军;又命平西将军源贺为向导。

魏主问贺以取凉州方略,对曰:“姑臧城旁有四部鲜卑,皆臣祖父旧民,臣愿处军前,宣国威信,示以祸福,必相帅归命。

外援既服,然后取其孤城,如反掌耳。”

魏主曰:“善!”

拓跋焘曾向源贺询问攻取北凉的作战方案,源贺回答说:“姑臧城的旁边有四个鲜卑族部落,都是我祖父的老部下,我愿意在大军未到之前,向他们宣扬我国的威信,分析祸福利害,他们一定会相继归降。

城外的援军一旦瓦解,然后攻取甭城,就易如反掌了。”

拓跋焘说:“太好了!”

八月,甲午,永昌王健获河西畜产二十余万。

八月,甲午(初二),北魏永昌王拓跋健缴获北凉的各种牲畜共二十余万头。

河西王牧犍闻有魏师,惊曰:“何为乃尔!”用左丞姚定国计,不肯出迎,求救于柔然。

遣其弟征南大将军董来将兵万余人出战于城南,望风奔溃。

刘用卜者言,以为日辰不利,敛兵不追,董来遂得入城。

魏主由是怒之。

北凉王沮渠牧犍听说北魏大军前来的消息,大吃一惊,说:“怎么会是这样!”随后,他采用了左丞相姚定国的计策,不肯出城迎接,却向柔然汗国请求救兵。

沮渠牧犍派他的弟弟征南大将军沮渠董来统兵一万多人,在城南出城迎战北魏军,北凉军望风崩溃。

北魏前锋将领刘听信占卜人的预言,以为日子不吉利,所以召回军队没有乘胜追击,沮渠董来才得以逃进姑臧城。

拓跋焘因此对刘十分恼怒。

丙申,魏主至姑臧,遣使谕牧犍令出降。

牧犍闻柔然欲入魏边为寇,冀幸魏主东还,遂婴城固守;其兄子祖逾城出降。

魏主具知其情,乃分军围之。

源贺引兵招慰诸部下三万余落,故魏主得专攻姑臧,无复外虑。

丙申(初四),北魏国主拓跋焘抵达姑臧城下,派人通知沮渠牧犍,让他迅速出城投降。

沮渠牧犍听说柔然汗国就要进攻北魏的边境,所以他还希望拓跋焘率军东还,援救国内。

于是,沮渠牧犍命令将士绕城固守。

沮渠牧犍的侄儿沮渠祖,翻越城墙投降了北魏军。

拓跋焘于是了解了北凉的真实情况,拓跋焘分军包一皮围了姑臧城。

源贺率兵招抚了他祖父的旧部三万多个帐落,所以拓跋焘得以集中全力攻城,没有顾虑。

魏主见姑臧城外水草丰饶,由是恨李顺,谓崔浩曰:“卿之昔言,今果验矣。”

对曰:“臣之言不敢不实,类皆如此。”

拓跋焘看到姑臧城外水草茂盛,由此痛恨李顺,对崔浩说:“你当年说过的话,今天果然应验了。”

崔浩回答说:“我不敢不讲实话,一向如此。”

魏主之将伐凉州也,太子晃亦以为疑。

至是,魏主赐太子诏曰:“姑臧城西门外,涌一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

自余沟渠流入漠中,其间乃无燥地。

故有此敕,以释汝疑。”

拓跋焘决计讨伐北凉,太子拓跋晃有些疑虑。

这时,拓跋焘在诏书中告诉他:“姑臧城西门外边,有源源涌一出的泉水,一直与北门外的泉水相接,水流之大,就象一条河。

除供灌溉农田外,其余都顺着沟渠流到沙漠之中,因此这一带没有干田燥地。

特意敕书告诉你,以解除你的疑虑。”

[10]庚子,立皇子铄为南平王。

[10]庚子(初八),刘宋立皇子刘铄为南平王。

[11]九月,丙戌,河西王牧犍兄子万年帅所领降魏。

姑臧城溃,牧犍帅其文武五千人面缚请降;魏主释其缚而礼之。

收其城内户口二十余万,仓库珍宝不可胜计。

使张掖王秃发保周、龙骧将军穆罴、安远将军源贺分徇诸郡,杂胡降者又数十万。

[11]九月,丙戌(二十五日),北凉王沮渠牧犍的侄儿沮渠万年率领他的部众投降北魏。

姑臧城随即被北魏军攻陷,沮渠牧犍率领文武官员五千人,双手反绑,亲自请降。

拓跋焘解一开沮渠牧犍的绳索,以礼相待。

共接收姑臧城内的居民二十余万户,仓库中的珍奇异宝不可胜数。

拓跋焘又命令张掖王秃发保周、龙骧将军穆罴、安远将军源贺,分别向地方各郡宣布消息,各族胡人投降北魏的又有几十万。

初,牧犍以其弟无讳为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领酒泉太守,宜得为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领张掖太守,安周为乐都太守,从弟唐儿为敦煌太守。

及姑臧破,魏主遣镇南将军代人奚眷击张掖,镇北将军封沓击乐都;宜得烧仓库,西奔酒泉,安周南奔吐谷浑,封沓掠数千户而还。

妥眷进攻酒泉,无讳、宜得收遗民奔晋昌,遂就唐儿于敦煌。

魏主使弋陽公元守酒泉,及武威、张掖皆置将守之。

当初,沮渠牧犍任命他的弟弟沮渠无讳为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兼任酒泉太守;任命沮渠宜得为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兼任张掖太守;任命沮渠安周为乐都太守;还任命他的堂弟沮渠唐儿为敦煌太守。

等到姑臧城被攻陷,北魏国主拓跋焘,派镇南将军、代郡人奚眷袭击张掖;派镇北将军封沓进攻乐都。

沮渠宜得烧毁仓库,向西逃往酒泉;沮渠安周则向南逃往吐谷浑。

封沓裹胁数千户居民班师,奚眷则继续进攻酒泉,酒泉太守沮渠无讳与沮渠宜得一道,招集残部投奔晋昌,又前往敦煌投奔沮渠唐儿。

拓跋焘命令戈陽公元驻守酒泉,武威、张掖两城也分别遣将驻守。

魏主置酒姑臧,谓群臣曰:“崔公智略有余,吾不复以为奇。

伊弓马之士,而所见乃与崔公同,深可奇也。”

善射,能曳牛却行,走及奔马,而一性一忠谨,故魏主特一爱一之。

拓跋焘在姑臧城大宴群臣,他对文武百官们说:“崔公足智多谋,我已经不再感到新奇。

伊是一个擅长骑马射箭的武夫,他的见识竟能与崔公相同,实在是令人惊奇。”

伊善长射箭,力气也很大,能拖着牛倒着走,跑起来,能够赶上奔腾的马。

同时伊又十分忠诚谨慎,拓跋焘特别喜一爱一他。

魏主之西伐也,穆寿送至河上,魏主敕之曰:“吴提与牧犍相结素深,闻朕讨牧犍,吴提必犯塞,朕故留壮兵肥马,使卿辅佐太子。

收田既毕,即发兵诣漠南,分伏要害以待虏至,引使深入,然后击之,无不克矣。

凉州路远,朕不得救,卿勿违朕言!”寿顿首受命。

寿雅信中书博士公孙质,以为谋主。

寿、质皆信卜筮,以为柔然必不来,不为之备。

质,轨之弟也。

拓跋焘即将率军西征时,宜都王穆寿一直送他到黄河岸边。

拓跋焘告诫他说:“柔然汗国可汗郁久闾吴提与沮渠牧犍交情很深,他听说我要征讨沮渠牧犍,一定会来进犯我国边境,所以我故意留下一精一兵和壮马,使你辅佐太子。

等到田里的庄稼收割完毕,我立即发兵征讨漠南,我军分别潜伏一在要害地区,等待柔然贼兵到来,再诱敌深入,然后攻击他们,必能全部攻克。

凉州离国内太远,我不能救你的危难,你千万不要违背我的嘱咐。”

穆寿叩头接受了命令。

穆寿一向信任中书博士公孙质,就把他当做自己的谋士。

而穆寿、公孙质二人都相信占筮卜卦,认为柔然汗国的军队一定不会前来进犯,因此不加防备。

公孙质是公孙轨的弟弟。

柔然敕连可汗闻魏主向姑臧,乘虚入寇,留其兄乞列归与嵇敬、建宁王崇相拒于北镇。

自帅一精一骑深入,至善无七介山,平城大骇,民争走中城。

穆寿不知所为,欲塞西郭门,请太子避保南山,窦太后不听而止。

遣司空长孙道生、征北大将军张黎拒之于吐颓山。

会嵇敬、建宁王崇击破乞列归于陰山之北,擒之,并其伯父他吾无鹿胡及将帅五百人,斩首万余级。

敕连闻之,遁去,追至漠南而还。

柔然汗国敕连可汗郁久闾吴提听说拓跋焘西征姑臧,立即乘北魏国内空虚,大举入侵。

当时,郁久闾吴提留他的哥哥郁久闾乞列归与北魏长乐王嵇敬、建宁王拓跋崇在北镇相持。

郁久闾吴提自己则亲自率兵深入北魏腹地,直抵善无的七介山。

北魏平城居民大为惊恐,争相逃进内城。

穆寿不知所措,打算堵塞西城门,请太子拓跋晃逃往南山躲避,窦太后不让他这样处理,才告停止。

随即,穆寿派遣司空长孙道生、征北大将军张黎在吐颓山阻击敌人。

正巧赶上嵇敬和建宁王拓跋崇在陰山北面击败了郁久闾乞列归的军队,并生擒郁久闾乞列归及其伯父郁久闾他吾无鹿胡,以及柔然的将领五百人,斩杀士卒一万多人。

柔然汗国可汗郁久闾吴提听说后,率部逃走。

北魏的军队一直追到漠南才返回。

冬,十月,辛酉,魏主东还,留乐平王丕及征西将军贺多罗镇凉州,徙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三万户于平城。

冬季,十月,辛酉(初一),北魏国主拓跋焘东返,留下乐平王拓跋丕以及征西将军贺多罗镇守凉州,强行迁徙沮渠牧犍王室以及北凉的官员和老百姓共三万户到平城。

[12]癸亥,秃发保周帅诸部鲜卑据张掖叛魏。

[12]癸亥(初三),北魏张掖王秃发保周,据守张掖叛变。

[13]十二月,乙亥,太子劭加元服,大赦。

劭美须眉,好读书,便弓马,喜延宾客;意之所欲,上必从之,东宫置兵与羽林等。

[13]十二月,乙亥(十六日),刘宋太子刘劭举行冠礼,大赦天下。

刘劭眉目清秀,喜欢读书,擅长骑马射箭,喜一爱一延接宾客。

只要他有所要求,文帝都满足。

于是刘劭在东宫设置亲兵的数目与羽林军相等。

[14]壬午,魏主至平城,以柔然入寇,无大失亡,故穆寿等得不诛。

魏主犹以妹婿待沮渠牧犍,征西大将军、河西王如故。

牧犍母卒,葬以太妃之礼;武宣王置守冢三十家。

[14]壬午(二十三日),北魏国主拓跋焘返回平城。

因柔然汗国的进攻没有造成重大的损失和伤亡,所以没有处决宜都王穆寿等人。

拓跋焘仍把沮渠牧犍当作妹婿来对待,仍命沮渠牧犍象过去一样担任征西大将军、河西王。

沮渠牧犍的母亲去世,拓跋焘下令用太妃的礼仪安葬。

另外,又为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专门设置守冢户三十家。

凉州自张氏以来,号为多士。

沮渠牧犍尤喜文学,以敦煌阚为姑臧太守,张湛为兵部尚书,刘、索敞、陰兴为国师助教,金城宋钦为世子洗马,赵柔为金部郎,广平程骏、骏从弟弘为世子侍讲。

魏主克凉州,皆礼而用之,以阚、刘为乐平王丕从事中郎。

安定胡叟,少有俊才,往从牧犍,牧犍不甚重之,叟谓程弘曰:“贵主居僻陋之国而一婬一名僭礼,以小事大而心不纯壹,外慕仁义而实无道德,其亡可翘足待也。

吾将择木,先集于魏;与子暂违,非久阔也。”

遂适魏。

岁馀而牧犍败。

魏主以叟为先识,拜虎威将军,赐爵始复男。

河内常爽,世寓凉州,不受礼命,魏主以为宣威将军。

河西右相宋繇从魏主至平城而卒。

凉州自从前凉国建立以来,一直号称人才济济。

沮渠牧犍尤其喜欢文学,任命敦煌人阚为姑臧太守,张湛为兵部尚书,刘、索敞、陰兴为国师助教,金城人宋钦为世子洗马,赵柔为金部郎,广平人程骏,以及程骏的堂弟程弘为世子侍讲。

拓跋焘攻克凉州以后,对这些士大夫都以礼相待,因才而用。

于是,拓跋焘任命阚、刘为乐平王拓跋丕的从事中郎。

安定人胡叟自幼便才华横溢,前往姑臧为沮渠牧犍效力,沮渠牧犍却不十分重视他。

胡叟对程弘说:“贵国的主人身居穷乡僻壤的小一柄一,却敢滥用名分,超越礼制;以小一柄一事奉大国却又不诚心敬服;表面上仰慕仁义,实际上却不讲道德,他的灭亡就在眼前了。

我将象鸟儿一样,择木而栖,先到魏国去。

与你暂且辞别,不会久别的。”

于是,胡叟来到北魏。

一年之后,北凉灭亡。

拓跋焘因为胡叟有先见之明,任命他为虎威将军,赐封爵位为始复男爵。

河内人常爽世世代代寓居凉州,从不接受北凉的礼遇和任官,拓跋焘任命他为宣威将军。

河西人、北凉国右丞相宋繇随从拓跋焘到平城,不久去世。

魏主以索敞为中书博士。

时魏朝方尚武功,贵游子弟不以讲学为意。

敞为博士十余年,勤于诱导,肃而有礼,贵游皆严惮之,多所成立,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

常爽置馆于温水之右,教授七百余人;爽立赏罚之科,弟子事之如严君。

由是魏之儒风始振。

高允每称爽训厉有方,曰:“文翁柔胜,先生刚克,立教虽殊,成|人一也。”

拓跋焘又委任索敞为中书博士。

当时北魏朝廷正崇尚武功,贵族子弟都不把读书当作一件大事。

索敞担任中书博士十余年,勤于诱导,对学生严肃而有礼节,贵族子弟们都敬畏他,大多数都能刻苦学习,建功立业,前后在朝中担任尚书、牧守的,就有几十人。

常爽在温水的西岸设置学馆,教授学生七百多人。

常爽订立赏罚条例,弟子们服从他,就象事奉严明的君主。

从此以后,北魏的读书风气开始振兴。

中书侍郎高允每每称赞常爽对待学生教训有方,说:“汉代的文翁以柔取胜,而先生您却用刚直的方法取胜,方法虽然有异,但造就人才的功效是一样的。”

陈留江强,寓居凉州,献经、史、诸子千余卷及书法,亦拜中书博士。

魏主命崔浩监秘书事,综理史职;以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典著作。

浩启称:“陰仲逵、段承根,凉土美才,请同修国史。”

皆除著作郎。

仲逵,武威人;承根,晖之子也。

陈留人江强,寄居在凉州,他向北魏朝廷呈献经、史以及诸子百家的经典有一千多卷,另外还有研究文字学的书籍,亦被拓跋焘任命为中书博士。

拓跋焘命崔浩监理秘书事,综合整理历史史料文献;又任命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预处理掌管这些事并修撰史籍。

崔浩奏称:“陰仲逵、段承根,都是凉州的才子,请征召他们共同修撰国史。”

二人都被授予著作郎。

陰仲逵是武威人。

段承根是段晖的儿子。

浩集诸历家,考校汉元以来日月薄食、五星行度,并讥前史之失,别为《魏历》,以示高允。

允曰:“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东井,此乃历术之浅事;今讥汉史而不觉此谬,恐后人之讥今犹今之讥古也。”

浩曰:“所谬云何?”

允曰:“按《星传》:‘太白、辰星常附日而行。

’十月日在尾、箕,昏没于申南,而东井方出于寅北,二星何得背日而行?是史官欲神其事,不复推之于理也。”

浩曰:“天文欲为变者,何所不可邪?”

允曰:“此不可以空言争,宜更审之。”

坐者咸怪允之言,唯东宫少傅游雅曰:“高君一精一于历数,当不虚也。”

后岁馀,浩谓允曰:“先所论者,本不经心;及更考究,果如君言。

五星乃以前三月聚东井,非十月也。”

众乃叹服。

允虽明历,初不推步及为人论说,唯游雅知之。

雅数以灾异问允,允曰:“陰陽灾异,知之甚难;既已知之,复恐漏泄,不如不知也。

天下妙理至多,何以问此!”雅乃止。

魏主问允:“为政何先?”

时魏多封禁良田,允曰:“臣少贱,唯知农事;若国家广田积谷,公私有备,则饥馑不足忧矣。”

帝乃命悉除田禁以赋百姓。

崔浩收集各家历书,考订核对汉朝建立以来发生的日食、月食,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的度数,对从前史书的错误加以批评,又另行编纂了一部《魏历》,请高允过目。

高允说:“汉高祖元年十月时,五星会聚在井宿,这是历书上一个小错。

现在你不满于汉朝人修的史书,却不觉自己荒谬,恐怕后人也会象我们今天批评古人一样,来批评我们。”

崔浩说“你所谓的荒谬指什么?”

高允说:“根据《星传》:‘金星、水星,常常环绕太陽转行。

’十月,太陽早晨在尾宿、箕宿之间,黄昏时,在申南消失,而井宿这时才从寅北出现。

金星和火星怎么会背着太陽运行?这是史官为了增加事件的神秘色彩,不再加以客观推断和考究的结果。”

崔浩说:“天文现象发生异常变化,怎么会不可能呢?”

高允说:“这不是我们空口无凭地急辩所能解决的,应该更进一步地考察审断。”

当时在座的人都认为高允的谈论怪诞,只有东宫少傅游雅说:“高允先生一精一通历法,应不会是空言虚论。”

一年多以后,崔浩对高允说:“上次我们谈论的,我没有仔细研究。

等到重新考核推断,果然象你所说的那样。

五星是在前三个月在井宿聚集,而不是十月。”

众人都赞叹佩服。

高允虽然通晓天文历法,却从不推算,并向众人论说,只有游雅知道他的学识。

游雅多次就灾变询问高允,高允说:“陰陽灾变,很难明知,即使已经知道了,又害怕泄漏天机,还不如不知道呢。

天下值得探索的道理很多,何必偏问这个。”

游雅才不再问下去。

拓跋焘曾问高允:“治理国家,什么是第一位的?”

当时北魏境内的许多良田,都被朝廷划为禁地,因此,高允说:“我幼年贫贱,只知道农事。

如果国家扩大农田、积聚谷米,使朝廷和百姓都有粮食储备,就不忧虑饥馑了。”

拓跋焘于是下令,解除被划为禁地的农田,让百姓耕作,国家收取田赋。

[15]吐谷浑王慕利延闻魏克凉州,大惧,帅众西遁,逾沙漠。

魏主以其兄慕有擒赫连定之功,遣使抚谕之,慕利延乃还故地。

[15]吐谷浑可汗慕容慕利延,听说北魏已经攻克凉州,大为惊恐,率领他的部众向西逃去,越过了沙漠。

北魏国主拓跋焘因为谷浑可汗的哥哥慕容慕有生擒并呈献赫连定的功劳,因此派使臣招抚逃走的吐谷浑可汗慕容慕利延,慕容慕利延才率部众返回故地。

[16]氐王杨难当将兵数万寇魏上,秦州人多应之。

东平吕罗汉说镇将拓跋意头曰:“难当众盛,今不出战,示之以弱,众情离沮,不可守也。”

意头遣罗汉将一精一骑千余出冲难当陈,所向披一靡一,杀其左右骑八人,难当大惊。

会魏主以玺书责让难当,难当引还仇池。

[16]氐王杨难当率兵几万人进犯北魏的上,秦州百姓响应他的很多。

东平人吕罗汉劝说北魏的守将拓跋意头说:“杨难当势力正强盛,现在不出城迎战,向敌人示弱,我军士气将受挫折,军民就会离散,那时城池就守不住了。”

拓跋意头就派吕罗汉率领一精一锐骑兵一千多人,出城冲击杨难当的战阵,北魏骑兵所向披一靡一,斩杀杨难当左右亲兵共八人,杨难当大为惊慌。

这时,拓跋焘斥责杨难当的诏书也到了,杨难当于是率众退回了仇池。

[17]南丰太妃司马氏卒,故营陽王之后也。

[17]刘宋南丰太妃司马氏去世,司马氏是已故营陽王刘义符的王后。

[18]赵广、张寻等复谋反,伏诛。

[18]被招抚的刘宋叛民首领赵广、张寻等,再度反叛朝廷,被斩首。

十七年(庚辰、440)

十七年(庚辰,公元440年)

[1]春,正月,己酉,沮渠无讳寇魏酒泉,元轻之,出城与语;壬子,无讳执以围酒泉。

[1]春季,正月,己酉(二十日),逃亡到敦煌的前北凉沙州刺史沮渠无讳进攻北魏占领的酒泉。

北魏戈陽公元,轻视沮渠无讳,出城与敌人对话。

壬子(二十三日),沮渠无讳生擒元,然后包一皮围了酒泉。

[2]二月,魏假通直常侍邢颖来聘。

[2]二月,北魏的通直常侍邢颖,来刘宋访问。

[3]三月,沮渠无讳拔酒泉。

[3]三月,沮渠无讳攻克酒泉。

[4]夏,四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4]夏季,四月,戊午朔(初一),出现日食。

[5]庚辰,沮渠无讳寇魏张掖,秃发保周屯删丹;丙戌,魏主遣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督诸将讨之。

[5]庚辰(二十三日),沮渠无讳继续进攻北魏占领下的张掖,张掖守将秃发保周屯驻在删丹。

丙戌(二十九日),北魏国主拓拔焘派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率领各路兵马,讨伐沮无渠无讳等。

[6]司徒义康专总朝权。

上羸疾积年,心劳辄发,屡至危殆;义康尽心营奉,药石非口所亲尝不进,或连夕不寐;内外众事皆专决施行。

一性一好吏职,纠剔文案,莫不一精一尽。

上由是多委以事,凡所陈奏,入无不可;方伯以下,并令义康选用,生杀大事,或以录命断之。

势倾远近,朝野辐凑,每旦府门常有车数百乘,义康倾身引接,未尝懈倦。

复能强记,耳目所经,终身不忘,好于稠人广席,标题所忆以示聪明。

士之干练者,多被意遇。

尝谓刘湛曰;“王敬弘、王球之属,竟何所堪!坐取盎贵,复那可解!”然素无学术,不识大礼,朝士有才用者皆引入己府,府僚无施及忤旨者乃斥为台官。

自谓兄弟至亲,不复存君臣形迹,率习而行,曾无猜防。

私置僮六千余人,不以言台,四言献馈,皆以上品荐义康而以次者供御;上尝冬月啖甘,叹其形味并劣。

义康曰:“今年甘殊有佳者。”

遣人还东府取笆,大供御者三寸。

[6]刘宋司徒刘义康独揽朝政大权。

文帝多年患病,稍微一操一劳,旧病就复发,多次病危。

刘义康对文帝尽心侍奉,药物非经自己亲口尝过,绝不让文帝服用,有时一连几夜都不睡觉。

朝廷内外的大小事务,他都一个人决定施行。

因为生一性一就喜一爱一办理公务,所以阅读公文,处理诉讼等政务,他都处理得无不一精一密妥善。

文帝因此把很多大事都委派给他。

刘义康只要有奏请,立即就被批准。

州刺史以下官员的人选,文帝都授权刘义康选拔任用。

至于赦免和诛杀这类大事,有时刘义康就以录尚书事的身分裁决。

因而,刘义康的势力倾动远近,朝野上下的各方人士,都集中在他周围。

每天早晨,刘义康府第前面常有车数百辆,刘义康对来访客人亲自接待,从不懈怠。

刘义康记忆力极强,一经耳闻目睹,终生不忘,他喜好在大庭广众的场合下,提起自己记忆中的事情,用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干。

许多有才能的士大夫,都被他委以重任。

刘义康曾对刘湛说:“王敬弘、王球这些人,有什么能力?坐享荣华富贵,真让人费解!”然而,刘义康一向没有学问,不识大体,朝中有才干的士大夫都被他延聘到府中来,府中没有才能的,或冒犯他的幕僚,都被贬斥到朝廷机构任职。

他自以为,兄弟之间是至亲手足,因此他也不严格用君臣的礼节约束自己的行为,常常任一性一行一事,从不考虑他的行为是否会触犯禁忌。

他在府中私养僮仆六千多人,未曾上奏朝廷。

各地进贡的物品,都把上品呈献给刘义康,而把次等的呈献文帝。

有一年冬天文帝吃柑,叹息柑的外形和味道太差。

刘义康说:“今年的柑也有好的!”于是派人到府中去取,取来的柑比进贡文帝的直径大三寸。

领军刘湛与仆射殷景仁有隙,湛欲倚义康之重以倾之。

义康权势已盛,湛愈推崇之,无复人臣之礼,上浸不能平。

湛初入朝,上恩礼甚厚。

湛善论治道,谙前代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每入云龙门,御者即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

及晚节驱煽义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尝谓所亲曰:“刘班方自西还,吾与语,常视日早晚,虑其将去;比入,吾亦视日早晚,苦其不去。”

领军将军刘湛与仆射殷景仁结怨很深。

刘湛打算倚靠刘义康的势力,排挤殷景仁。

当时刘义康的势力十分强盛,刘湛更加推崇他的权势,使刘义康对文帝不能再保持臣属的礼节,文帝的内心很不平静。

刘湛刚刚进朝廷作官时,文帝对他十分优待。

刘湛特别善长谈论经邦治国的道理,熟悉前代的历史掌故,每每说起来,条分缕晰,使人忘记疲劳。

每次进宫朝见,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资治通鉴》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宋纪五宋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公元436年)[1]春,正月,癸丑朔《资治通鉴》古文版《资治通鉴》在线阅读·宋纪五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元嘉十三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