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哕唏振寒噫嚏軃泣出太息下耳鸣啮舌善忘善饥第一《针灸甲乙经》卷十二

针灸甲乙经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 - 卷十二

针灸甲乙经

卷十二

欠哕唏振寒噫嚏軃泣出太息下耳鸣啮舌善忘善饥第一

黄帝问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对曰:卫气昼行于一陽一,夜行于一陰一;一陰一主夜,夜主卧;一陽一主上,一陰一主下。

故一陰一气积于下,一陽一气未尽,一陽一引而上,一陰一引而下,一陰一陽一相引,故数欠。

一陽一气尽,一陰一气盛,则目瞑;一陰一气尽,一陽一气盛,则寤。

肾主欠,故泻足少一陰一,补足太一陽一。

曰:人之哕者何?曰:谷入胃,胃气上注于肺。

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

肺主哕。

故补手太一陰一,泻足太一陰一。

亦可以草刺其鼻,嚏而已,无息而疾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曰:人之唏者何?曰:此一陰一气盛而一陽一气虚,一陰一气疾而一陽一气徐,一陰一气盛一陽一气终,故为唏者。

一陰一盛一陽一绝,故补足太一陽一,泻足少一陰一。

曰:人之振寒者何?曰:寒气客于皮肤,一陰一气盛一陽一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一陽一。

曰:人之噫者何?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

补足太一陰一、一陽一明(一云补眉本)。

曰:人之嚏者何?曰:一陽一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

补足太一陽一荥、眉本(一云眉上)。

曰:人之軃者何?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一陰一用力,气不能复,故为軃。

因其所在补分肉间。

曰:人之哀而泣涕者何?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

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涕泣出焉。

液者所以灌一精一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一精一不灌,一精一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名曰夺一精一,补天柱,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

曰:有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曰:夫心者五脏之专一精一也,目者其窍,华色其荣。

是以人有德,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

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也。

众一精一(《素问》作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一陰一也;至一陰一者肾之一精一也。

宗一精一之水所以不出者,是一精一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

夫气之传也,水之一精一为志,火之一精一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

故谚言曰:心悲又名曰志悲。

志与心一精一共凑于目也。

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一精一,上下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

泣涕者脑也,脑者一陽一(《素问》作一陰一)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

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涕从之者,其类也。

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太素》作出则俱亡),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曰:人哭泣而泣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

不泣者,神不慈也。

神不慈则志不悲,一陰一陽一相持,泣安能独来。

夫志悲者惋,惋则冲一陰一,冲一陰一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一精一,一精一神去目,涕泣出也。

夫经言乎,厥则目光无所见。

(自涕之与泣者以下至目光无所见原本漏,今以《素问》《灵枢》补之)。

夫人厥则一陽一气并于上,一陰一气并于下,一陽一并于上,则火独光也;一陰一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

夫一水不能胜五火,故目盲。

是以气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

一陽一气内守于一精一,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

有以比之,夫(《素问》下有火字)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九卷》言其形,《素问》言其一精一,亦互相发明也)。

曰:人之太息者何?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

补手少一陰一、心主,足少一陽一留之。

曰:人之羡下者何?曰:饮食皆入于胃,胃中有热,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下。

补足少一陰一。

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

补客主人,手大指甲上与肉交者。

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曰:此厥逆走上,脉气皆至也。

少一陰一气至则自啮舌,少一陽一气至则啮频;一陽一明气至则啮唇矣。

视主病者补之。

曰:人之善忘者何?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

虚则荣卫留于下,久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曰:人之善饥不嗜食者何也?曰:一精一气并于脾则热留于胃,胃热则消谷,消谷故善饥,胃气逆上故胃脘塞,胃脘塞故不嗜食。

善忘及善饥,先视其腑脏,诛其小魁,后调其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凡此十四邪者,皆奇邪走空窍者也。

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善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善鸣,补之足外踝下留之;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闷。

急刺足大指上二寸留之,一曰补足外踝下留之。

寒气客于厌发喑不能言第二

黄帝问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气不行?少师对曰: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

唇口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壅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之所使,主发舌者也。

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闭,分气失也。

其厌小而薄,则发气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出气迟,故重言也。

所谓吃者,其言逆,故重之。

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机扇,机扇开阖不利故无音。

足少一陰一之脉上系于舌本,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血脉,浊气乃辟。

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复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暴喑气硬,刺扶突与舌本出一血。

喑不能言,刺脑户。

暴喑不能言,喉嗌痛,刺风府。

舌缓,喑不能言,刺喑门。

喉痛喑不能言,天突主之。

暴喑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食饮不下,天鼎主之。

食饮善呕,不能言,通谷主之。

喑不能言,期门主之。

暴喑不能言,支沟主之。

喑不能言,合谷及涌一泉、一陽一交主之。

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苛诸息有音及喘第三

黄帝问曰:夫邪气之客于人也,或令人目不得眠者,何也?伯高对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一液、宗气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

营气者,泌其津一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息也。

昼行于一陽一,夜行于一陰一,其入于一陰一也,常从足少一陰一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今邪气客于五脏,则卫气独营其外,行于一陽一,不得入于一陰一。

行于一陽一则一陽一气盛,一陽一气盛则一陽一跷满;不得入于一陰一,一陰一气虚故目不得眠。

治之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一陰一陽一已通,其卧立至。

此所以决渎壅塞,经络大通,一陰一陽一得和者也。

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

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

曰:目闭不得视者何也?曰:卫气行于一陰一,不得入于一陽一,行于一陰一则一陰一气盛,一陰一气盛则一陰一跷满;不得入于一陽一则一陽一气虚,故目闭焉(《九卷》行作留,入作行)。

曰:人之多卧者何也?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涩(《九卷》作湿,下同)。

涩则分肉不解焉。

肠胃大则气行留久,皮肤涩分肉不解则行迟。

夫卫气者,昼常行于一陽一,夜常行于一陰一,故一陽一气尽则卧,一陰一气尽则寤。

故肠胃大,卫气行留久,皮肤涩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一陰一也久,其气不一精一,(一作清)则欲瞑,故多卧矣。

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一陽一也久,故少卧焉。

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也?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久留于一陰一而不行,故卒然多卧。

曰:治此诸邪奈何?曰:先视其腑脏,诛其小魁,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气之苦乐,定乃取之。

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曰:脏有所伤,及情有所倚,则卧不安(《素问》作一精一所之寄则安,《太素》作一精一有所倚则不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曰:肺者脏之盖也。

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

曰:人之有肉苛者何也,是为何病?曰:营气虚,卫气实也。

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加苛也,人身与志不相有也,三十日死。

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此何脏使然?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一陽一明之逆也。

足三一陽一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

一陽一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也,其气亦下行。

一陽一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

《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不得随经上下行,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

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客也。

夫水气循津一液而留(《素问》作流)者也,肾者水脏,主津一液,主卧与喘也。

惊不得眠,善齘水气上下,五脏游气也,三一陰一交主之。

不得卧,浮郄主之。

身肿皮肤不可近衣,一婬一泺苛获,久则不仁,屏翳主之。

足太一陽一陽一明手少一陽一脉动发目病第四

黄帝问曰:余尝上青霄之台,中陛而惑,独冥视之,安心定气,久而不解,被发长跪,俯而复视之,久不已,卒然自止,何气使然?岐伯对曰:五脏六腑之一精一气,上注于目而为之一精一,一精一之裹(《灵枢》作窠,下同)者为眼,骨之一精一者为瞳子,筋之一精一为黑一精一(《灵枢》作黑眼),血之一精一为其络,气之一精一为白一精一(《灵枢》亦作白眼),肌肉之一精一为约束,裹契(一作撷)筋骨血气之一精一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故邪中于头目,逢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邪中之一精一,则其一精一所中者不相比,不相比则一精一散,一精一散则视歧,故见两物也。

目者,五脏六腑之一精一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

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

是故瞳子黑眼法于一陰一,白晴赤脉法于一陽一,故一陰一陽一合揣(《灵枢》作传)而一精一明也。

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所舍也,故神分一精一乱而不揣(一作转),卒然见非常之处,一精一气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

曰:余疑何其然也,余每之东苑,未尝不惑,去之则复。

余惟独为东苑劳神乎,何其异也?曰:不然,夫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一精一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是故间者为迷,甚者为惑。

目眦外决(一作次)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上为外眦,下为内眦。

目色赤者病在心,白色者病在肺,青色者病在肝,黄色者病在脾,黑色者病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一陽一病;从下上者,一陽一明病;从外走内者,少一陽一病。

夫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一作洞)。

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传为鼽懵(《素问》作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

足一陽一明有侠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

头痛,引颔取之,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补不足,反者益甚。

足太一陽一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

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一陰一跷一陽一跷一陰一陽一相交,一陽一入一陰一出,一陰一陽一交于锐眦,一陽一气绝则乃瞑目,一陰一气绝则眠。

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一陰一跷。

目中痛不能视,上星主之,先取噫嘻,后取天牖、风池。

青肓,远视不明,承光主之。

目瞑远视■〈硫,目代石〉■〈硫,目代石〉,目窗主之,目■〈硫,目代石〉■〈硫,目代石〉赤痛,天柱主之。

目眩无所见,偏头痛,引外眦而急,颔厌主之。

目不明,恶风日,泪出憎寒,目痛目眩,内眦赤痛,目■〈硫,目代石〉■〈硫,目代石〉无所见,眦痒痛,一婬一肤白翳,睛明主之。

青肓无所见,远视■〈硫,目代石〉■〈硫,目代石〉,目中一婬一肤,白膜覆瞳子,目窗主之。

目不明,泪出,目眩瞀,瞳子痒,远视■〈硫,目代石〉■〈硫,目代石〉,昏夜无见,目瞤动,与项口参相引,僻口不能言,刺承泣。

目痛口僻戾(一作泪出),目不明,四白主之。

目赤黄,颧窌主之。

睊目,水沟主之。

目痛不明,龈交主之。

目瞑身汗出,承浆主之。

青盲■〈目遺〉目恶风寒,上关主之。

青盲,商一陽一主之。

■〈目遺〉目,目■〈硫,目代石〉■〈硫,目代石〉,偏历主之。

眼痛,下廉主之。

■〈目遺〉目,目■〈硫,目代石〉■〈硫,目代石〉,少气,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目中白翳,目痛泣出,甚者如脱,前谷主之。

白膜覆珠,瞳子无所见,解溪主之。

手太一陽一少一陽一脉动发耳病第五

暴厥而聋,耳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

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留瘦著也。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黄帝问曰:刺节言发蒙者,刺府腧以去府病,何俞使然?岐伯对曰:刺此者,必于白日中,刺其耳听(一作听宫),中其眸子,声闻于外,此其俞也。

曰:何谓声闻于外?曰:已刺以手坚按其两鼻窍令急偃,其声必应其中。

耳鸣,取耳前动脉。

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干■〈扌適〉抵(一本作盯聍),耳无闻也。

耳聋,取手少指(《太素》云少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

耳鸣,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后取足。

聋而不痛,取足少一陽一;聋而痛,取手一陽一明。

耳鸣,百会及颔厌、颅息、天窗、大陵、偏历、前谷、后溪皆主之。

耳痛聋鸣,上关主之,刺不可深。

耳聋鸣,下关及一陽一溪、关冲、腋门,一陽一谷主之。

耳聋鸣,头颔痛,耳门主之。

头重,颔痛,引耳中憹憹嘈嘈,和窌主之。

聋,耳中癫溲若风,听会主之。

耳聋填填如无闻,憹憹嘈嘈若蝉鸣,頞颊鸣,听宫主之。

下颊取之,譬如破声,刺此(即《九卷》所谓发蒙者)。

聋,翳风及会宗、下关主之。

耳聋无闻,天窗主之。

耳聋,嘈嘈无所闻,天容主之。

耳鸣无闻,肩贞及完骨主之。

耳中生风,耳鸣耳聋时不闻,商一陽一主之。

聋,耳中不通,合谷主之。

耳聋,两颞颥痛,中渚主之。

耳熇熇浑浑无所闻,外关主之。

卒气聋,四渎主之。

手足一陽一明脉动发口齿病第六

诊龋痛,按其一陽一明之来,有过者独热,在左者左热,在右右热,在上上热,在下下热。

臂之一陽一明,有入鼽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一作取之),不恶泻之(《灵枢》名曰禾窌,或曰大迎。

详大迎乃足一陽一明脉所发,则当云禾窌是也。

然而下齿龋又当取足一陽一明大迎,当试可知耳)。

手太一陽一有入頄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鼽(一作頄)前。

方病之时,其脉盛,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一曰取之眉外,方病之时,盛泻虚补。

齿动痛,不恶清饮,取足一陽一明;恶清饮,取手一陽一明。

舌缓羡下烦闷,取足少一陰一。

重舌,刺舌柱以■〈金非〉针。

上齿龋肿,目窗主之。

上齿龋痛,恶风寒,正营主之。

齿牙龋痛,浮白及完骨主之。

齿痛,颧窌及二间主之。

上齿龋,兑端及耳门主之。

齿间出一血者,有伤酸,齿一床一落痛,口不可开,引鼻中,龈交主之。

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颊车主之。

上齿龋痛,恶寒者,上关主之。

厥口僻,失欠,下牙痛,颊肿,恶寒,口不收,舌不能言,不得嚼,大迎主之。

失欠,下齿龋,下牙痛,■〈出頁〉肿,下关主之。

齿牙不可嚼,龈肿,角孙主之。

口僻不正,失欠口不开,翳风主之。

舌下肿,难言,舌纵,戾不端,通谷主之。

舌下肿,难以言,舌纵涎出,廉泉主之。

口僻,刺太渊,引而下之。

口中肿臭,劳宫主之。

口中下齿痛,恶寒■〈出頁〉肿,商一陽一主之。

齿龋痛,恶清,三间主之。

口僻,偏历主之。

口齿痛,温留主之。

下齿龋,则上齿痛,腋门主之。

齿痛,四渎主之。

上牙龋痛,一陽一谷(一作一陽一溪)主之。

齿龋痛,合谷主之,又云少海主之。

舌纵下,烦闷,一陰一交主之。

血溢发衄第七(鼻鼽息肉著附)

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胃之大腧五部也(五部,按《灵枢》云:一陽一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人迎。

暴喑气哽,刺扶突与舌本出一血。

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

暴拘挛痫痓,足不任身者,取天柱。

暴痹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胃之五大俞五部也。

今士安散作五一穴一于篇中,此特五部之一耳)。

衄而不止,衃血流,取足太一陽一;大衄衃血,取手太一陽一;不已刺腕骨下;不已,刺腘中出一血。

鼻鼽衄,上星主之。

先取噫嘻,后取天牖、风池。

鼻管疽发为厉,脑空主之。

鼻鼽不利,窒洞气塞,僻多洟,鼽衄有痈,迎香主之。

鼽衄洟出,中有悬痈宿肉,窒洞不通,不知香臭,素窌主之。

鼻窒口僻,清洟出不可止,鼽衄有痈,禾窌主之。

鼻中息肉不利,鼻头额頞中痛,鼻中有蚀疮,龈交主之。

鼻鼽不得息,不收洟,不知香臭,及衄不止,水沟主之。

衄血不止,承浆及委中主之。

鼻不利,前谷主之。

衄,腕骨主之。

手足一陽一明少一陽一脉动发喉痹咽痛第八

喉痹不能言,取足一陽一明;能言,取手一陽一明。

喉痹,完骨及天容、气舍、天鼎、尺泽、合谷、商一陽一、一陽一溪、中渚、前谷、商丘、然谷、一陽一交悉主之。

喉痹咽肿,水浆不下,璇玑主之。

喉痹食不下,鸠尾主之。

喉痹咽如梗,三间主之。

喉痹不能言,温留及曲池主之。

喉痹气逆,口,喉咽如扼状,行间主之(《千金》作间使)。

咽中痛,不可纳食,涌一泉主之。

气有所结发瘤瘿第九

瘿,天窗(一本作天容,《千金》作天府)及臑会主之。

瘤瘿,气舍主之。

揪人杂病第十

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病?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

胞络者系于肾,少一陰一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无治也,当十月复。

治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辜(《素问》作沴)。

所谓不足者,身羸瘦,无用■〈金毚〉石也。

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一精一出而病独擅中,故曰成辜。

曰:何以知怀子且生也?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诊女子,手少一陰一脉动甚者,妊子也。

一乳一子而病热脉悬小,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一乳一子中风,病热喘渴(《素问》作鸣),肩息,脉急大,缓则生,急则死。

一乳一子下赤白,腰俞主之。

女子绝子,一陰一挺出不禁白沥,上窌主之。

女子赤白沥,心下积胀,次窌主之。

腰痛不可俯仰,先取缺盆,后取尾骶。

女子赤一婬一时白,气癃,月事少,中窌主之。

女子下苍汁不禁,赤沥,一陰一中痒痛,少腹控■〈月少〉,不可俯仰,下窌主之,刺腰一尻一交者两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

肠鸣泄注,下窌主之。

妇人一乳一余疾,肓门主之。

寒热短气,卧不安,膺窗主之。

一乳一痈,凄索寒热,不可接,一乳一根主之。

绝子灸脐中,令有子。

女子手脚拘挛,腹满,疝,月水不通,一乳一余疾,绝子,一陰一痒,一陰一交主之。

腹满疝积,一乳一余疾,绝子一陰一痒,(《千金》云:奔豚上腹坚痛,下引一陰一中,不得小一便,刺一陰一交入八分)刺石门。

女子绝子,衃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千金》云:胞转不得尿,少腹满,石水痛,刺关元,亦宜矣)。

女子一陰一中痒,腹热痛,一乳一余疾,绝不足,子门不端,少腹苦寒,一陰一痒及痛,经闭不通,中极主之。

妇人下赤白沃后,一陰一中干痛,恶合一陰一陽一,少腹填坚,小一便闭,曲骨(《千金》作屈骨)主之。

女子血不通,会一陰一主之。

妇人子脏中有恶血逆满痛,石关主之。

月水不通,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气一穴一主之。

女子赤一婬一,大赫主之。

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时休止,天枢主之(《千金》云:腹胀肠鸣,气上冲胸,刺天枢)。

小竟胀满,痛引一陰一中,月水至则腰脊痛,胞中瘕,子门有寒,引髌髀,水道主之(《千金》云:大小一便不通,刺水道)。

女子一陰一中寒,归来主之。

女子月水不利,或暴闭塞,腹胀满,癃,一婬一泺身热,腹中绞痛,■〈疒頽〉疝一陰一肿,及一乳一难,子抢心,若胞衣不出,众气尽乱,腹满不得反复,正偃卧,屈一膝,伸一膝,并气冲针上入三寸,气至泻之。

妇人无子,及少腹痛,刺气冲主之。

妇人产余疾,食饮不下,胸胁榰满,眩目足寒,心切痛,善噫,闻酸臭,胀痹,腹满,少腹尤大,期门主之。

妇人少腹坚痛,月水不通,带脉主之。

妇人下赤白,里急瘛疭,五枢主之。

妒一乳一,(《千金》云:膺胸痛)太渊主之。

绝子,商丘主之。

一穴一在内踝前宛宛中。

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其股内至膝,飧泄,灸刺曲泉。

妇人一陰一中痛,少腹坚急痛,一陰一陵泉主之。

妇人漏下,若血闭不通,逆气胀,血海主之。

月事不利,见血而有身反败,一陰一寒,行间主之。

一乳一痈,太冲及复留主之。

女子疝及少腹肿,溏泄,癃,遗溺,一陰一痛,面尘黑,目下眦痛,太冲主之。

女子少腹大,一乳一难,嗌干嗜饮,中封主之。

女子漏血,太冲主之。

女子侠脐疝,中封主之。

大疝绝子,筑宾主之。

女子疝,小竟肿,赤白一婬一,时多时少,蠡沟主之。

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两股中,少腹肿,一陰一挺出痛,经水来下,一陰一中肿或痒,漉青汁若葵羹,血闭无子,不嗜食,曲泉主之。

妇人绝产,若未曾生产,一陰一廉主之。

刺入八分,羊矢下一寸是也。

妇人无子,涌一泉主之。

女子不字,一陰一暴出,经水漏,然谷主之。

女子不下月水,照海主之(《千金》云:痹惊,善悲不乐,如坠堕,汗不出,刺照海)。

妇人一陰一挺出,四肢一婬一泺,身闷,照海主之。

月水不来而多闭,心下痛,目■〈硫,目代石〉■〈硫,目代石〉不可远视,水泉主之。

妇人漏血,腹胀满不得息,小一便黄,一陰一谷主之(《千金》云:漏血,少腹胀满如阻,体寒热,腹偏肿,刺一陰一谷)。

一乳一痈有热,三里主之。

一乳一痈惊痹,胫重,足胕不收,跟痛,巨虚下廉主之。

月水不利,见血而有身则败及一乳一肿,临泣主之。

女子字难,若胞不出,昆仑主之。

小儿杂病第十一

婴儿病,在头一毛一皆逆上者死。

婴儿耳间青脉起者,瘈,腹痛。

大便青瓣,飧泄,脉大,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者,易已。

惊痫脉五,针手足太一陰一各五,刺经太一陽一者五,刺手足少一陰一经络傍者一,足一陽一明一,上踝五寸刺三针。

小儿惊痫,本神及前顶、囟会、天柱主之。

如反视,临泣主之。

小儿惊痫加瘛疭,脊急强,目转上插,缩筋主之。

小儿惊痫,瘛疭脊强互相引,长强主之。

小儿食晦头痛,噫嘻主之。

小儿痫发,目上插,攒竹主之。

小儿脐风,目上插,刺丝竹空主之。

小儿痫痓,呕吐泄注,惊恐失一精一,瞻视不明眵■〈目蔑〉,瘈脉及长强主之。

小儿惊痫不得息,颅息主之。

小儿惊痫如有见者,列缺主之,并取一陽一明络。

小儿口中腥臭,胸胁榰满,劳宫主之。

小儿咳而泄,不欲食者,商丘主之。

小儿痫瘈,手足扰,目昏口噤,溺黄,商丘主之。

小儿痫痓,遗一精一溺,虚则病诸痫癫,实则闭癃,少腹中热,善寐,大敦主之。

小儿脐风,口不开,善惊,然谷主之。

小儿腹满不能食饮,悬钟主之。

小儿马痫,仆参及金门主之。

风从头至足,瘛疭,口闭不能开,每大便腹暴满,按之不下,嚏,悲,喘,昆仑主之。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针灸甲乙经》古代医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欠哕唏振寒噫嚏軃泣出太息下耳鸣啮舌善忘善饥第一《针灸甲乙经》卷十二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