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原文】黑山在县北白《水经注》卷九

水经注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水经注

水经注 - 卷九

水经注

卷九

水经注 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

【原文】

黑山在县北白鹿山①东,清水②所出也。

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

南流西南屈,瀑布乘③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一声 ,震动山谷。

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一交一 。

隍④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

南峰北岭,多结禅栖⑤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⑥。

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⑦,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⑧,更为胜处也。

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⑨,谓之清水矣。

【注释】

①黑山: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北。

白鹿山: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北。

②清水:清水原是黄河北岸的一条支流,后来与黄河分离,成为海河水系卫河(即南运河)的一段。

③乘(chénɡ):凌越。

④隍(huánɡ):本指护城的壕沟,这里指沟壑。

⑤结:聚集。

禅栖(chán qī):修禅隐居。

⑥刹(chà)灵之图:有旛(fān)柱的佛塔。

图:即浮图,梵文Buddhɑ的音译,指佛塔。

⑦神心:神灵之心。

妙远:高远。

⑧效深:同深,等深。

⑨清泠(línɡ):清凉。

洞观:清晰明澈。

【译文】

黑山在(修武县)县北白鹿山东边,是清水的发源地。

(清水)上流承接各陂墉散流的水,汇积成一条河川。

南流再向西南转弯,瀑布从岩上凌空飞泻而下,注入二十多丈的深壑,声如奔雷,震山动谷。

深壑左右石壁层层叠叠,鸟兽也难以到临此地。

溪谷中水花喷溅,雾气弥漫,一片迷蒙。

峰岭上栖居着不少修禅隐逸之士,岩谷间常可见到些刹柱浮屠。

在这样清幽绝俗的环境里,高洁的情怀就变得和神灵之心一样高远,仁智的天性也同高山流水一样博大渊深了,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这支水经历了深山幽谷千溪万涧,清泠明澈,所以称为清水。

【原文】

《山海经》①曰:淇水出沮洳山②。

水出山侧,颓波漰③注,冲激横山。

山上合下开,可减④六七十步,巨石磥砢⑤,一交一 积隍涧⑥,倾澜漭荡⑦,势同雷转,激水散氛⑧,暧⑨若雾合。

【注释】

①《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包括山川、道里、祭祀、医巫、风俗等。

②淇(qí)水:即淇河,水名,在河南省。

沮洳(jù rù)山:在今河南省辉县市。

③颓(tuí)波:倾泻的水波。

漰(pēnɡ):水流激荡。

④可减:大约。

⑤磥砢(lěi luǒ):多而错杂的样子。

⑥隍涧:沟壕溪涧。

⑦倾澜:倾泻的大浪。

漭(mǎnɡ)荡:广大无边的样子。

⑧氛(fēn):这里指水汽。

⑨暧(ài):昏暗,幽暗。

【译文】

《山海经》说:淇水出于沮洳山,山侧有瀑布奔流而下,冲激横山。

这座山上合下开,山洞长度大约六七十步。

巨石垒垒错杂,一交一 积溪间,倾泻的泉水激腾浩荡,声势如同奔雷,浪花飞溅,水气氤氲,仿佛云雾,迷一离 幽暗。

【原文】

洹水①出山,东迳殷墟②北。

《竹书纪年》③曰: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④,曰殷。

【注释】

①洹(huán)水:古水名,在今河南省北境,今名安一陽一河。

②殷墟:在今河南省安一陽一市小屯及其周围,商的第十代君王盘庚自奄(今山东省曲阜市)迁都于此。

③《竹书纪年》:晋武帝时出土的写在竹简上的战国古书,是完成于战国末年的魏国史书。

④奄(yǎn):古都邑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东。

北蒙:即在今河南省安一陽一市小屯及其周围。

《汲冢古文》曰:盘庚迁于北蒙,曰殷虚。

【译文】

洹水出山以后,东流经殷墟北边。

《竹书纪年》说:盘庚即位,从奄迁到北蒙,叫做殷。

【评析】

清水原是黄河北岸的一条支流,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为了进攻北方的袁尚,在淇水入黄处以大枋木筑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资军运。

从此,清水和淇水均称白沟,它们与黄河分离,成为海河水系卫河(即南运河)的一段。

《水经》记清水的最后一句为“又东入于河”,这就是曹操开白沟以前的情况。

这里同时也说明《水经》一书撰于建安九年以前。

郦道元在《注》文中说:“曹公开白沟,遏水北注,方复故渎矣。”

因为到了北魏时代,清水早已不注入黄河,所以《注》文作此说明。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水经注》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水经注清水、沁水、淇水、荡水、洹水【原文】黑山在县北白《水经注》卷九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