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
章97 达奚女钟情续旧好 采苹妃全躯返故宫
词曰:
缘未了,慢说离多欢会少,此日重逢巧。
已判珠沉玉碎,
还幸韬光敛耀。
笑彼名花难自保,原让寒梅老。
调寄“长命女”
大凡人情,莫不恶离而喜合,而于男女之间为尤甚。
然从来事势靡常,不能有合而无离,但或一离而不复合,或暂离而即合,或久离而仍合,甚或有生离而认作死别,到后来离者忽合,犹如死者复生,此固自有天意,然于此即可以验人情,观躁守。
彼墙花路草,尚且钟情不舍,到底得合,况贵为妃嫔者乎!使当患难之际,果不免于殒身,诚可悲可恨,若还幸得保全此躯,重侍故主,岂不更妙。
且见得那恃一宠一 骄妒的平时不肯让人,临难不能自保。
不若那遭护夺一宠一 的,平时受尽凄凉,到今日却原是他在帝左右,真乃快心之事。
话说肃宗闻东京捷报,即遣太子太师韦见素入蜀奏闻上皇,复请回銮。
随后又遣翰林学士秦国模、秦国桢前往迎驾。
秦国桢奏言东京新复,亦当特遣朝臣赍诏到彼,褒赏将士,慰安百姓。
肃宗准其所奏,乃仍命中使啖廷瑶与秦国模赴蜀,迎接上皇。
改命秦国桢以翰林学士,充东京宣慰使。
又命武部员外郎罗采为之副,一同赍诏往东京,即日起行。
那罗采乃故将罗成的后裔,与秦国桢原系中表旧戚,二人作伴同行,且自说得着。
罗采对国桢说道:“当初先高祖武毅公有两位夫人,一窦氏一花氏,各生一子,弟乃花氏所生一子一支的子孙。
那窦氏所生一支,传至先叔祖没有儿子,只生一女,小名素姑,远嫁河南兰陽县白刺史家,无子而早寡,守志不再醮,性喜的是修真学道。
得遇仙师罗公远,说与我罗氏是同宗,因敬素姑是个节妇,赠与丹药一粒,服之却病延年,今已六十余岁,向在本地白云山中一个修真观中焚修。
彼处男女都敬信他。
自东京乱后,不见有书信来,我今此去,公事之暇,当往候之。”
国桢道:“他是兄的姑娘,就是小弟的表姑娘了。
弟亦闻其寡居守节,却不知又有修逍遇仙的奇事,明日到那里与兄同往一候便了。”
当下驰驿趱行。
不则一日,来到东京,各官迎接诏书,入城宣读。
诏略云:
西京捷后,随克东京,且见将帅善谋,士卒用命,国家再造,皆
卿等之力也。
已经表奏上皇,当即论功行赏,所有士庶,宜加抚慰,
其未下川郡,还宜速为收复。
城下之日,府库钱粮,即以其半犒军,
毋得蚤扰百姓。
又访有汲郡隐士甄济,及国子司业苏源明,向在东
京,俱能不为贼所屈,志节可嘉。
其以济为秘书郎,源明为考功郎
知制诰,即着来京供职。
其降贼官员达奚-等三百余人。
都着解
至西京议处。
原来那甄济,为人极方正,安禄山未反之时,因闻其名,欲聘为书记。
甄济知禄山有异志,诈称疯疾,杜门不出。
及禄山反,遣使者与行刑武士二人,封刀往召之,甄济引颈就刀,不发一语。
使者乃以真病复命,因得幸免。
那苏源明原籍河南,罢官家居。
禄山造反之时,欲授以显爵,源明以笃疾坚辞,不受伪命。
肃宗向闻此二人甚有志节,故今诏中及之。
当时军民人等问诏,欢呼万岁,不在话下。
且说秦国桢与罗采宣谕既毕,退就公馆。
安歇了两日,即便相约同往访候罗氏素姑。
遂起身至兰陽县,且就馆驿歇下。
至次日,二人各备下一分礼物,换了便服,屏去驺从,只带几个家人,骑着马来至白云山前,询问土人。
果然山中深僻处,有一修真观,名曰小蓬瀛,观中有个老节妇,在内修行,人都称他为白仙姑。
土人说道:“这仙姑年虽已老,却等闲不轻见人,近来一发不容闲杂人到他观里去。
二位客官要去见他,只恐未必。”
罗采道:“他是我家姑娘,必不见拒。”
遂与国桢及家人们策马入山,穿同越岭,直至观前下马。
见观门掩闭,家人轻轻叩了三下,走出一个白发老婆婆来,开门迎住,说道:“客官何来?我们观主年老多病,闭关静养,有失迎接,请回步罢!”罗采道:“我非别客,烦你通报一声,说我姓罗名采,住居长安,是观主的侄儿,特来奉候姑娘,一定要拜见的。”
那婆婆听说是观主的亲戚,不敢峻拒,只得让他们步入。
观中的景像,果然十分幽雅。
有“西一江一 月”词儿为证。
道是:
炉内香烟馥郁,座间神像端凝。
悬来匾额小蓬瀛;委实非同人
境。
双鹤亭亭立对,孤松郁郁常青。
云堂钟鼓悄无声,知是仙姑一习一
静。
那婆婆掩了观门,忙进内边去通报。
少顷出来,传观主之命,请客官于草堂中少坐,便当相见。
又停了一会,钟声响处,只见素姑身穿一件蓝色镶边的白道服,头裹幅巾,足踏棕履。
手持拂子,冉冉而出。
看他面容和粹,举上轻便。
全不像六旬以外的人,此因服仙家丹药之力也。
正是:
少年久已谢铅华,老去修真作道家。
鬓发不斑身更健,可知丹
药胜流霞。
罗采与秦国桢一齐上前拜见。
素姑连忙答礼,命坐看茶。
罗采动问起居,各叙寒暄。
素姑举手向国桢问道:“此位何人?”
罗采道:“此即吾罗氏的中表旧戚,秦状元名国桢的便是。”
素姑道:“原来就是秦家官人。”
说罢,只顾把那秦字来口中沉吟。
国桢道:“愚表侄久仰表姑的贞名淑德,却恨不曾拜识尊颜,今日幸得瞻谒。
向因山川间阻,以致疏阔,万勿见罪。”
于是国桢与罗采各命从人,将礼物献上。
素姑道:“二位远来相探,足见亲情,何须礼物?”
二人道:“薄礼不足为敬,幸勿麾却。”
素姑逊谢再三,方才收下,因问:“二位为何事而来?”
罗采道:“我二人都奉钦差赍诏到此,请问姑娘前日贼氛扰乱之时,此地不受惊恐么?”
素姑道:“此地幽僻,昔年罗公远仙师,曾寄迹于此。
他说道当初留侯张子房,也曾于此辟谷,居此者可免兵火。
因你二位是我至威,我又吞居长辈,既承相顾,不妨随喜一随喜。”
便叫那老婆婆与几个女童,摆上点心素斋来吃了,随即引着二人,徐步入内边,到处观玩。
只见回廊曲槛,浅沼深林,极其幽胜。
行过一层庭院,转出一小径,另有静室三间,门儿紧闭,重加封锁,只留一个关洞,也把板儿遮着。
二人看了,只道是素姑一习一 静之所。
正看问,忽然闻得一阵扑鼻的梅花香。
国桢道:“里边有梅树么?此时正是冬天,如何便有梅香,难道此地的梅花开得恁早?”
素姑微微而笑,把手中拂子,指着那三间静室道:“梅花香从此室之中来,却不是这里生的,也不是树上开的。”
罗采道:“这又奇了,不是树上开的,却是那里来的哩?”
国桢道:“室中既有梅花,大可赏玩,肯赐一观否?”
素姑道:“室中有人,不可轻进。”
二人忙问:“是何人?”
素姑道:“说也话长,原请到外厢坐了,细述与二位贤侄听。”
三人仍至堂中坐下,素姑道:“这件事甚奇怪,说来也不肯信,我也从未对人说,今不妨为二位言之。
我当年初来此地,仙师罗公远曾云:日后有两个女人来此暂住,你可好生留着,二女俱非等闲之人,后来正有好处。”
及至安禄山反叛,西京失守之时,忽然有个女人,年约三十以外,淡素衣妆,骑着一匹白驴,飞也似跑进观来。
我那时正独自在堂中闲坐,见他来得奇异,连忙起身扶住他下驴。
他才下得来,那驴儿忽地腾空而起,直至半天,似飞鸟一般的向西去了。
我心中骇异,问那女人时,他不肯明言来历,但云‘我姓一江一 氏,为李家之妇,因在西京遭难欲死,遇一仙女相救,把这白驴与我乘坐,叫我闭了眼,任我行走,觉得此身行在空中,霎时落下地来,不想却到这里。
’据那仙女说,你所到之处,便且安身,今既到此,不知肯相容否?”
我因记着罗仙师的言语,知此女子必非常人,遂留他住在这静室中,不使外人知道,也不向观中人说那白驴腾空之事。
那女人自在静室中,也足不出户,我从此将观门掩闭,无事不许开。
不意过了几日,却又有个少年美貌的女子,叩门进来要住。
那女人是原任河南节度使达奚-的族侄女,小字盈盈,向在西京,已经适人。
因其夫客死于外,父母又都亡故,只得依托达奚-,随他到任所来。
不想达奚-没志气,竟降了贼,此女知其必有后祸,立意要出家,闻说此间观中幽静,禀知达奚-,径来到此。
我亦因记着罗仙师有二女来住之言,遂留他与那姓一江一 的女人,同一居 一室之中。
闭关静坐,只在关洞里传递饮食。
两月之前,罗仙师同着一位道者,说是叶法善尊师,来到此间。
那姓一江一 的女人却素知二师之神妙,乃与达奚女出关拜谒。
叶尊师便向空中幻出梅花一枝,赠于一江一 氏说道:‘你性一愛此花,今可将这一枝花儿供着,还你四时常开,清香不绝,更不凋残。
直待还归旧地,重见旧主,享完后福,那时身命与此花同谢耳。
’自此把这枝梅花,供在室中瓶里,直香到如今,近日更觉芬芳扑鼻,你道奇也不奇。”
秦、罗二人听了,都惊讶道:“有这等奇事!”因问:“这二位仙师见了那达奚女,可也有所赠么?”
素姑道:“我还没说完。
当下罗仙师取过纸笔来,题诗人句,付与达奚氏说道:‘你将来的好事,都在这诗句中;你有遇合之时,连那一江一 氏也得重归故土了。
’言讫,仙师飘然而去。”
国桢道:“这八句怎么说,可得一见否?”
素姑道:“仙师手笔,此女珍藏,未肯示人。
那诗句我却记得,待我诵来,二位便可代他详解一详解。”
其诗云:
避世非避秦,秦人偏是亲。
一江一 流可共转,画景却成真。
但见罗中采,还看水上苹。
主臣同遇合,旧好更相亲。
二人听了,大家沉吟半晌,国桢笑道:“我姓秦,这起两句倒像应在我身,如何说非避秦,又说秦人偏是亲?”
素姑道:“便是呢,我方才听得说是秦家官人,也就疑想到此。
当日达奚女见了这诗句,也曾私对我说,在京师时,有个朝贵姓秦的,与他家曾有婚姻之议,今观仙师此诗,或者后日复得相遇,亦未可知也。
这句话我记在心里,不道今日恰有个姓秦的来。”
罗采道:“这一发奇了,如今朝贵中姓秦的,只有表兄昆仲,赫赫著名,不知当初曾与达奚女有亲么?”
国桢沉吟了一回,说道:“此女既有此言,敢求表始去问他一声,在京师的时节住居何处?所言姓秦的朝贵是何名字?官居何职?就明白了。”
素姑道:“说得是,我就去问来。”
遂起身入内。
少顷欣然而出,说道:“仙师之言验矣,原来所言姓秦的,正是贤表侄。
他说向住京师集庆坊,曾与状元秦国校相会来。”
国桢听了,不觉喜动颜色道:“原来我前所遇者,乃达奚盈盈,几年忆念,岂意重逢此地!”便欲请出相见。
素姑道:“且住,我才说你在此,他还未信,且道:“我既出家,岂可重题前事,复与相会。”
罗采笑道:“表兄昔日既有桑间之喜,今又他乡逢故,极是奇遇,如何那美人反多推阻。
你二人当初相会之时,岂无相约之语,今日须申言前约,事方有就。”
国桢笑道:“此未可藉口传言。”
遂索纸笔题诗一首道:
记得当年集庆坊,楼头相约莫相忘。
旧缘今日应重续,好把仙师语意详。
写罢,折成方胜,再求素姑递与他看。
盈盈见了诗,沉吟不语。
素姑道:“你出家固好,但详味仙师所言,只怕俗缘未断,出家不了。
不如依他旧好重新之说为是。”
看官,你道盈盈真个立志要出家么?他自与国桢相叙之后,时刻思念,欲图再会,争奈夫主死了,母亲又死了,族叔达奚-以其无所依,接他到家去,随又与家眷一同带到河南任所,因此两下隔绝,今日重逢,岂不欣幸?况此时达奚-已拿京师去了,没人管得他,只是既来出了家,不好又适人,故勉强推却。
及见素姑相劝,便从直应允了。
国桢欣喜,自不必说;但念身为诏使,不便携带女眷同行。
因与素姑相商,且叫盈盈仍住观中。
等待我回朝复了命,告知哥哥,然后遣人来迎。
当下只在关洞前相见,盈盈止露半身,并不出关。
国桢见他丰姿如旧,道家妆束,更如仙子临凡,四目相视,含悲带喜,不曾一交一 一言。
正是:
相思无限意,尽在不言中。
是晚秦国桢、罗采不及出山,都就观中止宿。
素姑挑灯煮茗,与二人说了些家庭之事,因又谈及罗公远这八句诗。
国桢道:“起二句已应,却那画影一句,也不必说了,其余这几句却如何解?今盈盈虽与一江一 氏同一居 ,行将相别,却怎说一江一 流可共转?”
素姑道:“那一江一 氏突如其来,所乘之驴,腾空而去。
看他举止,矜贵不凡,我疑他是个被谪的女仙,只是罗仙师道:‘达奚有遇合之时,连一江一 氏也得归故土。
’此是何意?”
二人闲话间。
只见罗采低头凝想,忽然跣足而起道:“是了是了,我猜着的了!”素姑道:“你猜着什么?”
罗采低声密语道:“这一江一 氏说是一江一 家女李家妇,莫非是上皇的妃子一江一 采苹么?你看诗句中,明明有一江一 采苹三字,他便性一愛梅花,宫中称为梅妃,前日传闻乱贼入宫,获一腐败女一尸一,认是梅妃,后又传闻梅妃未死,逃在民间。
或者真个遇仙得救,避到这里。
日后还可重归宫禁,再侍上皇,也像达奚女与秦兄复续旧好一般,不然,如何说主臣同遇合呢?”
国桢点头道:“这一猜甚有理,但据我看来,表兄姓罗名采,诗语云:但见罗中采,还看水上苹。
却像要你送他归朝的。”
素姑道:“若果是一江一 贵妃,他既在我观中,我侄儿恰到此,晓得贵妃在这里,自然该奏报请旨。”
罗采道:“只要问明确是一江一 贵妃,我即日就具表申奏便了。”
素姑道:“要问不难。
他见达奚氏矢志不随那降贼的叔叔,因此甚相敬爱,有话必不相瞒,我只问达奚,便知其实了。”
当晚无话。
次日,素姑至静室中见了盈盈,说话之间,私问道:“小娘子,你不日便将与一江一 氏娘子相别了,这娘子自到此,不肯自言其履历,他和你是极说得来,必有实言相告,你必知其祥,毕竟是谁家内眷?”
盈盈笑道:“他一向也不肯说,昨日方才说出。
你莫小觑了他,他不是等闲的女人,就是上皇当日最一宠一 幸的梅妃一江一 采苹哩!我正欲把这话告知姑娘。”
素姑闻言,又惊又喜,顿足道:“我侄儿猜得一些不错。”
看官听说,原来梅妃向居上陽宫,甘守寂寞;闻安禄山反叛,天下蚤然,时常叹恨杨玉环肥婢,酿成祸乱。
及贼氛既近,天子西狩,欲与梅妃同行,又被杨妃阻挠,竟弃之而去。
那时合宫的人,都已逃散,梅妃自思:“昔日曾蒙思一宠一 ,今虽见弃,宁可君负我,不可我负君。
若不即死,必至为贼所逼。”
遂大哭一场,将白绫一幅,就庭前一株老梅树上自缢。
气方欲绝,忽若有人解救,身子依然立地,睁开眼看时,却是一个星冠云帔的美貌女子立在面前。
梅妃忙问:“你是那一宫中的人?”
那女子道:“我非是宫中人,我乃韦氏之女,张果先生之妻也,家住王屋山中。
适奉我夫之命,乘云至此,特地相救。
你日后还有再见至尊之时,今不当便死,我送你到一处去,暂且安身,以待后遇。”
遂于怞中取出一个白纸摺成的驴儿,放在地上,吹口气,登时变成一匹极肥大的白驴,鞍辔全备,扶梅妃骑上,嘱咐道:“你只闭着眼,任他行走,少不得到一个所在,自有人接待你。”
说罢,把驴一拍,那驴儿冉冉腾空而起。
梅妃心虽骇怕,却欲下不能,只得手缩丝缰,紧闭双眸,听其行止。
耳边但闻风声谡谡,觉得其行甚疾,且自走得平稳。
须臾之间,早已落地,开眼一看,只见四面皆山,驴儿转入山径里,竟望小蓬瀛修真观中来,因此得遇罗素姑相留住下。
当时不敢实说来历,素姑又见那白驴腾空而走,疑此女是天仙,不敢盘问。
那罗公远诗中,藏下一江一 采苹三字,他人不知,梅妃却自晓悟。
今见诏使罗采姓名,与诗相合,盈盈又得与秦状元相遇,诗中所言,渐多应验,又闻两京克复,上皇将归,因把实情告知盈盈,要他转告素姑,使罗采表奏朝廷。
恰好罗采猜个正着,托素姑来问。
当下盈盈细说其事,素姑十分惊喜,随即请见梅妃,要行朝拜之礼。
梅妃扶住道:“多蒙厚意,尚未报谢,还仗姑姑告知罗诏使,为我奏请。”
素姑应诺,便与罗采说知。
罗采与国桢商议,先上笺广平王,启知其事。
广平王遂于东京宫中,选几个旧曾供御的内监宫女,都到观中参谒识认,确是梅妃无疑,乃具表奏闻。
罗采亦即飞疏上奏,疏中并及国桢与达奚盈盈之事。
竟说盈盈是国桢向所定之副室,因乱阻隔,今亦于修真观中相遇。
虽系降贼官员达奚-之族女,然能心恶-之所为,甘作女冠,矢志自守,其节可嘉。
肃宗览表,一面遣人报知上皇,一面差内监二人,率领宫女数人,赴白云山小董瀛迎请梅妃速归故宫,候上皇回銮朝见。
并着该地方官厚赏罗素姑,仍候上皇诰谕褒奖;又降诏达奚盈盈,即归秦国桢为副室,给与封诰。
那时国桢与罗采别过了素姑,起马回朝。
中途闻诏,即差家人速至修真观中传语盈盈,叫他仍唤达奚-家人仆妇女使随侍,跟着梅妃的仪从,一齐进京。
当下梅妃与盈盈谢别了素姑,即日起程。
梅妃自有内监宫女拥卫。
香车宝马,望西京进发。
盈盈与仆从女使们,亦即随驾而行。
梅妃车前,有内侍赍捧宝瓶,供着那枝仙人所赠的梅花,香闻远近,人人叹异。
梅妃子临行时,手书疏启,差中使星夜资奉上皇驾前呈进。
正是:
降昔日楼东空献赋,今朝重上一封书。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