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经解读》62 微观认识论

道德经解读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道德经解读

道德经解读 - 62 微观认识论

道德经解读

62 微观认识论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我的话非常容易理解,措施也非常容易施行。

可是天下却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施行。

这句话是说,大道至深至奥,却又简明易行。

“甚易知,甚易行”,是对明道之人而言;“莫能知,莫能行”,是对不明道之人而言。

问题的关键在于所遵循的认识路线。

世人强调宏观认识论,老子强调微观认识论。

世人执着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老子则执着于对自我的认识。

大道隐藏于自身,只有求之于内,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规律。

关于道的学说,是老子毕生实践,独立思考的成果,这一成果很难为世人理解和接受。

正因为老子考虑到“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所以为世人留下了不朽名著《道德经》以及功夫传人,使大道之学经久不衰,并且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

言有宗,事有君。

宗:世界的本原。

言有宗是老子的本体论。

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受世界观支配的,一切言论必须以世界的本原为宗旨。

君:自然规律。

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接受自然规律的主宰。

就自我而言,朴是自我之君,是通过自我修身实践创造出的真我,也是自然规律的化身。

创造出真我,也就完成了认识的主体由自我向真我的过渡,从而,真我为君,自我为臣。

一切言论要有它的本原,一切行动要服从客观规律。

这是老子的自然观。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我:真我,不同于自我之“吾”。

我知:用真我来认知世界。

知我:明心见十性十,认识真我。

自我之知是对现象世界的认识,是肤浅的、主观片面的;真我之知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是深刻的、客观全面的。

这一节的意思是说:人们没有真知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不能以真我来认知世界,认识真我的人很少,能够效法真我亦即用真我来规范自我的人最可贵。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不执着于表面现象而贵在拥有真我。

被褐怀玉:身上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宝玉,说明圣人关注的不是表面现象而是内在实质。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上:认识的上乘方法。

病:认识上的弊病,即以对事物的表面现象的认识为认识上的弊病。

认识上的弊病是产生自身疾病和社会疾病的主要原因。

要消除一切疾病,必须首先消除认识上的弊病。

病病:以认识上的弊病为弊病。

这一节是说:能够认识到常人认识不到的东西,这是掌握了认识的上乘之法。

不知道什么是最需要认识的,是认识上的最大弊病。

只有以不识道这一认识上的弊病为弊病,才能消除认识上的弊病。

圣人没有弊病,是因为他以不识道这一弊病为弊病,所以没有弊病。

本章是老子的微观认识论。

通过自我、真我之辩,说明自我认识是肤浅的,不足以消除自身疾病和社会疾病,只有创造真我,认识内在之道,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

附:河上公、王弼本分“知不知,上”以上为一章,以下为一章,此从魏源本。

通言微观认识论,故分而不当。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道德经解读》诸子百家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道德经解读》62 微观认识论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