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三十卷汉侍中汝南荀悦仲豫撰《直斋书录解题》编年类

直斋书录解题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 - 编年类

直斋书录解题

编年类

△汉纪三十卷

汉侍中汝南荀悦仲豫撰。

献帝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诏尚书给笔劄,辞约事详,论辨多美。

其《自序》曰:“立典有五志焉,曰达道义,章法式,通古今,着功勋,表贤能。”

△《后汉纪》三十卷

晋东阳太守阳夏袁宏彦伯撰。

以《后汉书》烦秽杂乱,撰集为此记。

△《晋春秋略》二十卷

唐秘书省正字杜延业撰。

自王隐而下诸书及诸僭伪传记,皆所详究,而以萧方等《三十国春秋》删缉为此书。

《馆阁书目》作“杜光业”。

案《唐志》亦曰“延业”。

考《新旧史》,他无所见,未详何时人。

△《元经薛氏传》十五卷

称王通撰,薛收传,阮逸补并注。

案河汾王氏诸书,自《中说》之外,皆《唐艺文志》所无。

其传出阮逸,或云皆逸伪作也。

今考唐神尧讳渊,其祖景皇,讳虎。

故《晋书》戴渊、石虎,皆以字行。

薛收唐人,于传称戴若思、石季龙宜也。

《元经》作于隋世,而太兴四年亦书曰“若思”,何哉?意逸之心劳日拙,自不能掩耶!此书始得于莆田,才三卷,止晋成帝。

后从石林叶氏得全本,录成之。

△《唐历》四十卷

唐集贤学士河东柳芳仲敷撰。

芳所辑《国史》,叙天宝后事不伦,及谪黔中,会高力士同贬,因从之质开元、天宝禁中事本末,史已上送,不可追刊,乃用编年法作此书。

起隋义宁元年,迄大历十三年。

△《续唐历》二十二卷

唐监修国史崔龟从元吉撰。

起大历十三年春,尽元和十五年,以续柳芳之书也。

《艺文志》载韦澳、蒋偕、李荀、张彦远、崔瑄等撰,实大中时。

△《大唐统纪》四十卷

唐江南西道观察制官陈岳撰。

用荀、袁体,起武德,尽长庆,为一百卷。

今止武后如意,非全书也。

△《通历》十五卷

唐泉州别驾扶风马总会元撰。

书本十卷,止于隋代。

今书直至五代,增五卷者,后人所续也。

晁公武《志续通历》十卷,孙光宪撰。

太祖朝尝诏毁其书。

△《唐年补录》六十五卷

后晋起居郎史馆修撰获鹿贾纬撰。

以武宗后无实录,故为此书,终唐末,其实补实录之缺也。

虽论次多缺误,而事迹鹿存,亦有补于史氏。

△《五代通录》六十五卷

宰相昭文馆大学士大名范质文素撰。

亦以实录繁冗,节略而成此书。

△《帝王照略》一卷

唐洺州刺史刘轲撰。

伪蜀冯鉴注,并续唐祚以后。

《唐志》及《馆阁书目》有《刘轲帝王历数歌》一卷,疑即此书也。

△《纪年通谱》十二卷

丞相宋庠公序撰。

自汉文后元有年号之后,以甲子贯之,曰正、曰闰、曰伪、曰贼、曰蛮夷,以正为主,而附列其左,号《统元》,为十卷。

其二卷曰《类元》,因文之同,各以汇别。

庆历中表上之。

宣义郎毕仲荀续补一卷,止元符三年。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

丞相温公河内司马光君实撰。

初,光尝约战国至秦二世,如《左氏》体为志八卷以进。

英宗悦之,遂命论次历代君臣事迹,起周威烈,迄乎五代,就秘阁置局。

神宗御制序,赐名《资治通鉴》。

及补外,听以书局自随。

元丰七年书成。

上曰:“贤于荀悦《汉纪》远矣。”

目录仿《史记》年表,年经国纬,用刘羲叟长历气朔,而撮新书精要散于其中。

《考异》参诸家异同,正其谬误,而归于一。

总三百五十卷。

△《通鉴举要历》八十卷

司马光撰。

《通鉴》既成,尚患本书浩大难倾略,而目录无首尾,晚着是书,以绝二累。

其藁在晁说之以道家。

绍兴初,谢克家任伯得而上之。

△《累代历年》二卷

司马光撰。

即所谓《历年图》也。

治平初所进,自威烈王至显德,本为图五卷,历代皆有论。

今本陈辉晦叔刻于章贡,为方策以便观览,而自汉高帝始。

△《百官公卿表》十五卷

司马光撰。

其序曰:“朝廷所以鼓舞群伦,缉熙庶续者,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

所谓‘官’者,乃古之爵也;所谓‘差遗’者,古之官也;所谓‘职’者,古之加官也。

自建隆以来,文官知杂御史以上,武官閤门使以上,内臣押班以上,迁转黜免存其实,以先后相次为表。”

本入职官类,以《稽古录序》所谓“建隆接乎熙宁,臣又着之于《百官表》”,即谓此书,盖与《通鉴》相为表里,故着之于此。

案晁氏《读书志》有一百四十二卷,未详。

△《稽古录》二十卷

司马光撰。

其表云:“由三晋开国,迄于显德之末造,臣既具之于《历年图》;自六合为宋,接于熙宁之元,臣又着之于《百官表》,乃威烈丁丑而上,伏羲书契以来,悉从论纂,皆有依凭。”

盖元祐初所上也。

此书始刻于越,其后再刻于潭。

越本《历年图》诸论聚见第十六卷,盖因图之旧也;潭本诸论各系于国亡之时,故第十六卷惟存总论。

△《通鉴释文》二十卷

司谏司马康公休撰。

温公之子也。

△《通鉴释文》三十卷

左宣义郎眉山史炤见可撰,冯时行为之序。

今考之公休之书,大略同而加详焉。

盖因其旧而附益之者也。

△《通鉴前例》一卷、《修书帖》一卷、《三十六条四图》共一卷

司马光记集修书凡例,诸帖则与书局官属刘恕、范祖禹往来书简也。

其曾孙侍郎伋季思裒为一编,又以《前例》分为三十六条,而考其离合,稽其授受,推其甲子,括其卷帙,列为四图。

△《通鉴问疑》一卷

高安刘羲仲壮舆纂集。

其父道原与温公往复相难者,亦附《修书帖》后。

△《通鉴外纪》十卷、《目录》三卷

秘书丞高安刘恕道原撰。

司马公修历代君臣事迹,辟恕为属。

尝谓《史记》不及庖牺、神农,今历代书不及威烈之前,欲为《前纪》,而本朝为《后纪》,将俟书成请于公。

会道原病废,绝意《后纪》,乃改《前纪》为《外纪》云。

《通鉴》书成,恕已亡,范淳父奏恕于此书用力最多,援黄鉴、梅尧臣例官其子,且以书赐其家。

道原父涣凝之,家庐山。

欧阳公所为赋《庐山高》也。

△《疑年谱》一卷、《年略谱》一卷、《杂年号》附

刘恕撰。

谓春秋起周平、鲁隐,《史记》本纪自《轩辕》,列传首《伯夷》,年表起共和。

共和至鲁隐,其间七十一年,即与春秋相接矣。

先儒庖牺、女娲,下逮三代,享国之岁,众说不同,惧后人以疑事为信书,穿凿滋甚,故周厉王以前三千五百一十九年为《疑年谱》,而共和以下至元祐壬申一千九百一十八年为《年略谱》。

大略不取正闰之说,而从实纪之。

四夷及寇贼僭纪名号,附之于末。

△《唐史论断》三卷

天章阁待制阳翟孙甫之翰撰。

甫以《唐书》烦冗遗略,多失体法,乃修为《唐史》,用编年体。

自康定元年逮嘉祐元年,成七十五卷,为论九十二首。

甫没,朝廷取其书留禁中,其从子察录以遗温公,而世亦罕见。

闻蜀有刻本,偶未得之,今惟诸论存焉。

△《编年通载》十五卷

集贤院学士建安章衡子平撰。

编历代帝系年号,始自唐、虞,迄于圣宋治平四年,总三千四百年。

熙宁七年上之。

其族父楶质夫为之序。

衡,嘉祐二年进士首选也。

△《唐鉴》十二卷

翰林学士成都范祖禹淳父撰。

祖禹与修《通鉴》,分主唐史。

元祐初上此书,考其治乱兴废之由,为三百六篇。

△《绍运图》一卷

诸葛深通甫撰。

元祐中人,未详爵里。

其书颇行于世俗。

△《历代帝王年运诠要》十卷

左朝请大夫朱绘撰。

绍兴五年序,未详何所人。

△《历代纪年》十卷

济北晁公迈伯咎撰。

咏之之子也,尝为提举常平使者。

其自为序,当绍兴七年。

△《读史管见》三十卷

礼部侍郎胡寅明仲撰。

以《通鉴》事备而义少,故为此书。

议论宏伟严正,间有感于时事。

其于熙、丰以来接于绍兴权奸之祸,尤拳拳寓意焉。

晦翁《纲目》亦多取之。

△《皇王大纪》八十卷

胡宏撰。

述三王、五帝至周赧王。

前二卷自盘古至帝罄,年不可考信,姑载其事而已。

自尧以后,用《皇极经世》历,起甲辰,始着年纪。

博采经传,时有论说,自成一家之言。

然或取庄周寓言以为实,及叙邃古之初,终于无徵不信云尔。

△《经世纪年》二卷

侍讲广汉张栻敬夫撰。

用《皇极经世》谱编,有所发明则着之。

其言邵氏以数推知去外丙、仲壬之年,乃合于《尚书》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之说。

今案孔氏《正义》正谓刘歆、班固不见古文,谬从《史记》,而章衡《通载》乃云以纪年推之外丙、仲壬合于岁次,《尚书》残缺,而《正义》之说误。

盖三代而上,帝王历年远而难考类如此,刘道原所谓疑年者也。

然孟子亦有明文,不得云《史记》谬。

△《通鉴论笃》三卷

侍讲广汉张栻敬夫撰。

取《通鉴》中言论之精确者,表而出之。

多或全篇,少至一二语,去取甚严,可以见前辈读书眼目之高。

△《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

工部侍郎袁枢机仲撰。

枢自太学官分教严陵为此书。

杨诚斋为之序。

△《通鉴纲目》五十九卷

侍讲新安朱熹元晦撰。

始,司马公《通鉴》有《目录举要》。

其后,胡给事安国康侯又修为《举要补遗》。

朱晦翁因别为义例,表岁以首年,因年以着统,大书以提要,而分注以备言,自为之序,乾道壬辰也。

大书者为纲,分注者为目,纲如经,目如传。

此书尝刻于温陵,别其纲谓之提要,今板在监中。

庐陵所刊则纲目并列,不复别也。

△《国纪》五十八卷

吏部侍郎睢阳徐度敦立撰。

度,丞相处仁择之之子也。

其书详略颇得中,而不大行于世。

邓学有魏邸旧书传得之。

△《续通鉴长编》一百六十八卷

礼部侍郎眉山李焘仁父撰。

长编云者,司马公之为《通鉴》也,先命其属为丛目,既成,乃修长编,然后删之以为成书。

唐长编六百卷,今《通鉴》惟八十卷尔。

焘所上表自言未可谓之《通鉴》,止可谓之长编,故其书虽繁芜而不嫌也。

其卷数虽如此,而册数至余三百。

盖逐卷又自分子卷或至十余。

△《续通鉴长编举要》六十八卷

李焘撰。

大略皆温公旧规也。

△《九朝通略》一百六十八卷

起居郎建安熊克子复撰。

△《中兴小历》四十一卷

熊克撰。

克之为书,往往疏略多牴牾,不称良史。

△《中兴遗史》六十卷

从义郎赵甡之撰。

庆元中上进。

其书大抵记军中事为详,而朝政则甚略,意必当时游士往来边陲、出入幕府者之所为。

及观其记张浚攻濠州一段,自称姓名曰闲府张鉴。

然则此书鉴为之?而甡之窃以为己有也。

或曰鉴即甡之妇翁,未知信否?

△《丁未录》二百卷

左修职郎昭武李丙撰。

自治平丁未王安石初召用,迄于靖康童贯之诛,故以“丁未”名之。

每事皆全载制诏章疏甚详。

△《思陵大事记》三十六卷、《阜陵大事记》二卷

李焘撰。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

工部侍郎陵阳李心传微之撰。

盖与李巽岩《长编》相续,亦尝自隆兴后相继为之。

会蜀乱散失,不可复得。

△《大事记》十二卷、《解题》十二卷、《通释》一卷

着作郎东莱吕祖谦伯恭撰。

自敬王三十九年以下,采《左氏传》、历代史、《皇极经世》、《通鉴》、《稽古录》辑而广之。

虽上接获麟,而书法则视太史公所录,不尽用策书凡例。

《解题》者略具本末,或附以己意,多所发明。

《通释》者,经典纲要,孔、孟格言,以及历代名儒大议论。

初,意欲起春秋,接于五代,仅及汉武征和三年而止。

东莱年方强仕而得末疾,平生论着大抵经始而未及成,如《让诗记》、《书说》是已。

是书之作,当淳熙七年,又二年而没。

使天假之年,所传于世者,宁止是哉!

△《建隆编》一卷

陈傅良撰。

盖《长编》太祖一朝节略也。

随事考订,并及累朝始末。

庆元初,在经筵所上。

△《读书谱》一卷

陈傅良撰。

自伏羲迄春秋终,以《易》、《书》、《诗》、《春秋》诸经考世代而附着之。

共和而下始有年数。

△《纪年统纪论》一卷

永嘉朱黼文昭撰。

黼从陈止斋学,尝着《记年备遗》,起陶唐,终显德为百卷。

盖亦本《通鉴》、《稽古录》,而撷其中论正统者为《统纪论》。

是编叶水心序之。

△《皇朝编年举要》三十卷、《备要》二十卷

太学生莆田陈均平甫撰。

均,丞相俊卿之从孙。

端平初,有言于朝者,下福州取其书,由是得初品官。

大抵依仿朱氏《通鉴纲目》。

《举要》者纲也,《备要》者目也。

然去取无法,详略失中,未为善书。

△《续百官公卿表》十卷、《质疑》十卷

兵部尚书永嘉蔡幼学行之撰。

续温公旧书,起熙宁,至靖康。

《质疑》者,考异也。

△《续稽古录》一卷

秘书丞历阳龚颐正养正撰。

以续司马光前录,而序述繁酿。

其记绍熙甲寅事,归功于韩侂胄。

颐正本名敦颐,避崇陵讳改焉。

尝撰《元祐党籍谱传》得官。

韩氏用事时,赐出身入馆,非端士也。

此书正以右韩也。

△《历代帝王纂要谱括》二卷

余姚孙应符仲潜撰。

盖《绍运图》之详者也。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直斋书录解题》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汉纪三十卷汉侍中汝南荀悦仲豫撰《直斋书录解题》编年类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