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祖鱓,慕容熙乐一《魏书》列传第四十三 游明根 刘芳

魏书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魏书

魏书 - 列传第四十三 游明根 刘芳

魏书

列传第四十三 游明根 刘芳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

祖鱓,慕容熙乐一浪一太守。

父幼,冯跋假广平太守。

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

游雅称荐之,世祖擢为中书学生。

一性一贞慎寡欲,综习经典。

及恭宗监国,与公孙叡俱为主书。

高宗践祚,迁都曹主书,赐爵安乐男、宁远将军。

高宗以其小心敬慎,每嗟美之。

假员外散骑常侍、冠军将军、安乐侯,使于刘骏,直使明僧暠相对。

前后三返,骏称其长者,迎送之礼,有加常使。

显祖初,以本将军出为东青州刺史,加员外常侍。

迁散骑常侍、平东将军、都督兗州诸军事、瑕丘镇将,寻就拜东兗州刺史,改爵新泰侯。

为政清平,新民乐附。

高祖初,入为给事中,迁仪曹长,加散骑常侍。

清约恭谨,号为称职。

后王师南讨,诏假安南将军、仪曹尚书、广平公,与梁郡王嘉参谋军计。

后兗州民叛,诏明根慰喻。

敕南征沔西、仇城、连口三道诸军,禀明根节度。

还都,正尚书,仍加散骑常侍。

诏以与萧赜绝使多年,今宜通否,群臣会议。

尚书陆叡曰:“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

今彼方既靖,宜还通使。”

明根曰:“中绝行人,是朝廷之事,深筑醴一陽一,侵彼境土,二三之理,直在萧赜。

我今遣使,于理为长。”

高祖从之。

文明太后崩,群臣固请公除,高祖与明根往复。

事在《礼志》。

迁大鸿胪卿、河南王干师,尚书如故。

随例降侯为伯。

又参定律令,屡进谠言。

明根以年逾七十,表求致仕,诏不许。

频表固请,乃诏曰:“明根风度清干,志尚贞敏,温恭静密,乞言是寄,故抑其高蹈之一操一,至于再三。

表请殷勤,不容违夺,便己许其告辨。

可出前后表付外,依礼施行。”

引明根入见,高祖曰:“卿年耆德茂,服勤累朝,历职内外,并著显绩,逮于耆老,履道不渝。

是以釐革之始,委以礼任,迟能迂德,匡赞于朕。

然高尚悠邈,便尔言归,君臣之礼,于斯而毕,眷德思仁,情何可已。

夫七十致仕,典礼所称;位隆碧辞,贤者达节。

但季俗陵迟,斯道弗继。

卿独秉冲一操一,居今行古,有魏以来,首振颓俗,进可以光我朝化,退可以荣慰私门。”

明根对曰:“臣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蒙陛下之泽,首领获全,待尽私庭,下奉先帝、陛下大恩,臣之愿也。

但犬马之恋,不胜悲塞。”

因泣不自胜。

高祖命之令进,言别殷勤,仍为流涕。

赐青纱单衣、委貌冠、被褥、锦袍等物。

其年,以司徒尉元为三老,明根为五更,行礼辟雍。

语在《元传》。

赐步挽一乘,给上卿之禄,供食之味,太官就第月送之。

以定律令之勤,赐布帛一千匹、谷一千斛。

后明根归广平,赐绢五百匹、安车一乘、马二匹、幄帐被褥。

车驾幸鄴,明根朝于行宫。

诏曰:“游五更光素蓬檐,归终衡里,可谓朝之旧德,国之老成。

可赐帛五百匹、谷五百斛。”

敕太官备送珍羞。

后车驾幸鄴,又朝行宫,赐谷帛如前,为造甲第。

国有大事,恆玺书访之。

旧疹发动,手诏问疾,太医送药。

太和二十三年卒于家,年八十一。

世宗遣使吊祭,赙钱一十万、绢三百匹、布二百匹,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谥靖侯。

明根历官内外五十余年,处身以仁和,接物以礼让,时论贵之。

高祖初,明根与高闾以儒老学业,特被礼遇,公私出入,每相追随,而闾以才笔时侮明根,世号高、游焉。

子肇,袭爵。

肇,字伯始,高祖赐名焉。

幼为中书学生,博通经史及《苍》、《雅》、《林》说。

高祖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

司州初建,为都官从事,转通直郎、秘阁令,迁散骑侍郎、典命中大夫。

车驾南伐,肇上表谏止,高祖不纳。

寻迁太子中庶子。

肇谦素敦重,文雅见任。

以父老,求解官扶侍。

高祖欲令遂禄养,乃出为本州南安王祯镇北府长史,带魏郡太守。

王薨,复为高一陽一王雍镇北府长史,太守如故。

为政清简,加以匡赞,历佐二王,甚有声迹。

数年,以父忧解任。

景明末,征为廷尉少卿,固辞,乃授黄门侍郎。

迁散骑常侍,黄门如故。

兼侍中,为畿内大使,黜陟善恶,赏罚分明。

转太府卿,徙廷尉卿,兼御史中尉,黄门如故。

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

尚书令高肇,世宗之舅,为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欲令改易。

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

世宗嘉其刚梗。

卢昶之在朐山也,肇谏曰:“朐山蕞尔,僻在海滨,山湖下垫,民无居者,于我非急,于贼为利。

为利,故必致死而争之;非急,故不得已而战。

以不得已之众,击必死之师,恐稽延岁月,所费遂甚。

假令必得朐山,徒致交争,终难全守,所谓无益之田也。

知贼将屡以宿豫求易朐山,臣愚谓此言可许。

朐山久捍危敝,宜速审之。

若必如此,宿豫不征而自伏。

持此无用之地,复彼旧有之疆,兵役时解,其利为大。”

世宗将从之,寻而昶败。

迁侍中。

萧衍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郁洲内附,朝议遣兵赴援。

肇表曰:“玄明之款,虽奔救是当,然事有损益,或惮举而功多,或因小而生患,不可必也。

今六里、朐山,地实接海,陂湖下湿,人不可居。

郁洲又在海中,所谓虽获石田,终无所用。

若不待连兵,六里虽克,尚不可守,况方事连兵,而争非要也。

且六里于贼逾要,去此闲远。

若以闲远之兵,攻一逼一近之众,其势既殊,不可敌也。

灾俭之年,百姓饥敝,饿死者亦复不少。

何以得宜静之辰,兴干戈之役?军粮资运,取济无所。

唯见其损,未睹其益。

且新附之民,服化犹近,特须安帖,不宜劳之。

劳则怨生,怨生则思叛,思叛则不自安,不安则扰动。

脱尔则连兵难解,事不可轻。

宜损兹小利,不使大损。”

世宗并不纳。

大将军高肇伐蜀,肇谏曰:“臣闻: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兵者凶器,不得已而后用。

当今治虽太平,论征未可。

何者?山东、关右,残伤未复,频年水旱,百姓空虚,宜在安静,不宜劳役。

然往昔开拓,皆因城主归款,故有征无战。

今之据者,虽假官号,真伪难分,或有怨于彼,不可全信。

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

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世宗又不纳。

肃宗即位,迁中书令、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相州大中正。

出为使持节,加散骑常侍、镇东将军、相州刺史,有惠政。

征为太常卿,迁尚书右仆射,固辞,诏不许。

肇于吏事,断决不速。

主者谘呈,反覆论叙,有时不晓,至于再三,必穷其理,然后下笔;虽一宠一势干请,终无回挠。

方正之一操一,时人服之。

及领军元义之废灵太后,将害太傅、清河王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

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

正光元年八月卒,年六十九。

诏给东园秘器、朝服一袭,赗帛七百匹。

肃宗举哀于朝堂。

赠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冀州刺史,谥文贞公。

肇外宽柔,内刚直,耽好经传,手不释书。

治《周易》、《一毛一诗》,尤一精一《三礼》。

为《易集解》,撰《冠婚仪》、《白珪论》,诗赋表启凡七十五篇,皆传于世。

谦廉不竞,曾撰《儒棋》,以表其志焉。

清贫寡欲,资仰俸禄而已。

肇之为廷尉也,世宗尝私敕肇,有所降恕。

肇执而不从,曰:“陛下自能恕之,岂足令臣曲笔也!”其执意如此。

及肃宗初,近侍群官豫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已下并加封邑,时封肇文安县开国侯,邑八百户。

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

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固辞不应。

论者高之。

子祥,字宗良,颇有学。

历秘书郎,袭爵新泰伯。

迁通直郎、国子博士,领尚书郎中。

肃宗以肇昔辞文安之封,复欲封祥,祥守其父意,卒亦不受。

又追论肇前议清河,守正不屈,乃封祥高邑县开国侯,邑七百户。

孝昌元年卒,年三十六。

赠征虏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刺史,谥曰文。

子皓,字宾多,袭。

侍御史。

早卒。

皓弟安居,袭爵新泰伯。

武定中,司空墨曹参军。

齐受禅,爵例降。

明根叔父矫,中书博士,濮一陽一、钜鹿二郡太守。

卒,赠冠军将军、相州刺史。

矫孙馥,国子博士。

馥弟思进,尚书郎中。

刘芳,字伯文,彭城人也,汉楚元王之后也。

六世祖讷,晋司隶校尉。

祖该,刘义隆征虏将军、青徐二州刺史。

父邕,刘骏兗州长史。

芳出后伯父逊之。

逊之,刘骏东平太守也。

邕同刘义宣之事,身死彭城。

芳随伯母房逃窜青州,会赦免。

舅元庆,为刘子业青州刺史沈文秀建威府司马,为文秀所杀。

芳母子入梁邹城。

慕容白曜南讨青齐,梁邹降,芳北徙为平齐民,时年十六。

南部尚书李敷妻,司徒崔浩之弟女;芳祖母,浩之姑也。

芳至京师,诣敷门,崔耻芳流播,拒不见之。

芳虽处穷窘之中,而业尚贞固,聪敏过人,笃志坟典。

昼则佣书,以自资给,夜则读诵,终夕不寝,至有易衣并日之敝,而澹然自守,不汲汲于荣利,不戚戚于贱贫,乃著《穷通论》以自一慰焉。

芳常为诸僧佣写经论,笔迹称善,卷直以一缣,岁中能入百余匹,如此数十年,赖以颇振。

由是与德学大僧,多有还往。

时有南方沙门惠度以事被责,未几暴亡。

芳因缘闻知文明太后。

召入禁中,鞭之一百。

时中官李丰主其始末,知芳笃学有志行,言之于太后,太后微愧于心。

会萧赜使刘缵至,芳之族兄也,擢芳兼主客郎,与缵相接。

寻拜中书博士。

后与崔光、宋弁、邢产等俱为中书侍郎。

俄而诏芳与产入授皇太子经,迁太子庶子、兼员外散骑常侍。

从驾洛一陽一,自在路及旋京师,恆侍坐讲读。

芳才思深敏,特一精一经义,博闻强记,兼览《苍》、《雅》,尤长音训,辨析无疑。

于是礼遇日隆,赏赉丰渥,正除员外散骑常侍。

俄兼通直常侍,从驾南巡,撰述行一事,寻而除正。

王肃之来奔也,高祖雅相器重,朝野属目。

芳未及相见。

高祖宴群臣于华林,肃语次云“古者唯妇人有笄,男子则无”。

芳曰:“推经《礼》正文,古者男子妇人俱有笄。”

肃曰:“丧服称男子免而妇人髽,男子冠而妇人笄。

如此,则男子不应有笄。”

芳曰:“此专谓凶事也。

《礼》:初遭丧,男子免,时则妇人髽;男子冠,时则妇人笄。

言俱时变,而男子妇人免髽、冠笄之不同也。

又冠尊,故夺其笄称。

且互言也,非谓男子无笄。

又《礼》、《内则》称:‘子事父母,鸡初鸣,栉纚笄总。

’以兹而言,男子有笄明矣。”

高祖称善者久之。

肃亦以芳言为然,曰:“此非刘石经邪?”

昔汉世造三字石经于太学,学者文字不正,多往质焉。

芳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刘石经。

酒阑,芳与肃俱出,肃执芳手曰:“吾少来留意《三礼》,在南诸儒,亟共讨论,皆谓此义如吾向言,今闻往释,顿祛平生之惑。”

芳理义一精一通,类皆如是。

高祖迁洛,路由朝歌,见殷比干墓,怆然悼怀,为文以吊之。

芳为注解,表上之。

诏曰:“览卿注,殊为富博。

但文非屈宋,理惭张贾。

既有雅致,便可付之集书。”

诏以芳经学一精一洽,超迁国子祭酒。

以母忧去官。

高祖南征宛邓,起为辅国将军、太尉长史,从太尉、咸一陽一王禧攻南一陽一。

萧鸾将裴叔业入寇徐州,疆场之民颇怀去就,高祖忧之,以芳为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徐州大中正,行徐州事。

后兼侍中,从征马圈。

高祖崩于行宫。

及世宗即位,芳手加衮冕。

高祖自袭敛暨于启祖、山陵、练除,始末丧事,皆芳撰定。

咸一陽一王禧等奉申遗旨,令芳入授世宗经。

及南徐州刺史沈陵外叛,徐州大水,遣芳抚一慰赈恤之。

寻正侍中,祭酒、中正并如故。

芳表曰:“夫为国家者,罔不崇儒尊道,学校为先。

诚复政有质文,兹范不易,谅由万端资始,众务禀法故也。

唐虞已往,典籍无据;隆周以降,任居虎门。

《周礼·大司乐》云:‘师氏,掌以微诏王。

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之事,以教国子弟。

’蔡氏《劝学篇》云:‘周之师氏,居虎门左,敷陈六艺,以教国子。

’今之祭酒,即周师氏。

《洛一陽一记》:国子学宫与天子一宫对,太学在开一陽一门外。

案《学记》云:‘古之王者,建国亲民,教学为先。

’郑氏注云:‘内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学、庠序之官。

’由斯而言,国学在内,太学在外,明矣。

案如《洛一陽一记》,犹有仿像。

臣愚谓:今既徙县崧瀍,皇居伊洛,宫阙府寺,佥复故趾,至于国学,岂可舛替?校量旧事,应在宫门之左。

至如太学,基所炳在,仍旧营构。

又云:太和二十年,发敕立四门博士,于四门置学。

臣案:自周已上,学惟以二,或尚西,或尚东,或贵在国,或贵在郊。

爰暨周室,学盖有六。

师氏居内,太学在国,四小在郊。

《礼记》云周人‘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礼》又云:‘天子设四学,当入学而太子齿。

’注云:‘四学,周四郊之虞庠也。

’案《大戴·保傅篇》云:‘帝入东学,尚亲而贵仁;帝入南学,尚齿而贵信;帝入西学,尚贤而贵德;帝入北学,尚贵而尊爵;帝入太学,承师而问道。

’周之五学,于此弥彰。

案郑注《学记》,周则六学。

所以然者,注云:‘内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太学、庠序之官。

’此其证也。

汉魏已降,无复四郊。

谨寻先旨,宜在四门。

案王肃注云:‘天子四郊有学,去王都五十里。

’考之郑氏,不云远近。

今太学故坊,基趾宽旷,四郊别置,相去辽阔,检督难周。

计太学坊并作四门,犹为太广。

以臣愚量,同处无嫌。

且今时制置,多循中代,未审四学应从古不?求集名儒礼官,议其定所。”

从之。

迁中书令,祭酒如故。

出除安东将军、青州刺史。

为政儒缓,不能禁止一奸一盗,廉清寡欲,无犯公私。

还朝,议定律令。

芳斟酌古今,为大议之主,其中损益,多芳意也。

世宗以朝仪多阙,其一切诸议,悉委芳修正。

于是朝廷吉凶大事皆就谘访焉。

转太常卿。

芳以所置五郊及日月之位,去城里数,于礼有违,又灵星、周公之祀,不应隶太常,乃上疏曰:

臣闻国之大事,莫先郊祀,郊祀之本,实在审位。

是以列圣格言,彪炳绵籍;先儒正论,昭著经史。

臣学谢全经,业乖通古,岂可轻荐瞽言,妄陈管说。

窃见所置坛祠远近之宜,考之典制,或未允衷,既曰职司,请陈肤浅。

《孟春令》云“其数八”,又云“迎春于东郊”。

卢植云:“东郊、八里之郊也。”

贾逵云:“东郊,木帝太昊,八里。”

许慎云:“东郊,八里郊也。”

郑玄《孟春令》注云:“王居明堂。

《礼》曰:王出十五里迎岁,盖殷礼也。

周礼,近郊五十里。”

郑玄别注云:“东郊,去都城八里。”

高诱云:“迎春气于东方,八里郊也。”

王肃云:“东郊,八里,因木数也。”

此皆同谓春郊八里之明据也。

《孟夏令》云“其数七”,又云“迎夏于南郊”。

卢植云:“南郊、七里郊也。”

贾逵云:“南郊,火帝炎帝,七里。”

许慎云:“南郊,七里郊也。”

郑玄云:“南郊,去都城七里。”

高诱云:“南郊,七里之郊也。”

王肃云:“南郊,七里,因火数也。”

此又南郊七里之审据也。

《中央令》云“其数五”。

卢植云:“中郊,五里之郊也。”

贾逵云:“中央,黄帝之位,并南郊之季,故云兆五帝于四郊也。”

郑玄云:“中郊,西南未地,去都城五里。”

此又中郊五里之审据也。

《孟秋令》云“其数九”,又曰:“迎秋于西郊”。

卢植云:“西郊、九里郊。”

贾逵云:“西郊,金帝少皞,九里。”

许慎云:“西郊,九里郊也。”

郑玄云:“西郊,去都城九里。”

高诱云:“西郊,九里之郊也。”

王肃云:“西郊,九里,因金数也。”

此又西郊九里之审据也。

《孟冬令》云“其数六”,又云“迎冬于北郊”。

卢植云:“北郊,六里郊也。”

贾逵云:“北郊,水帝颛顼,六里。”

许慎云:“北郊,六里郊也。”

郑玄云:“北郊,去都城六里。”

高诱云:“北郊,六里之郊也。”

王肃云:“北郊六里,因水数也。”

此又北郊六里之审据也。

宋氏《舍文嘉》注云:“《周礼》,王畿千里,二十分其一以为近郊。

近郊五十里,倍之为远郊。

迎王气盖于近郊。

汉不设王畿,则以其方数为郊处,故东郊八里,南郊七里,西郊九里,北郊六里,中郊在西南未地,五里。”

《祭祀志》云:“建武二年正月,初制郊兆于雒一陽一城南七里。

依采元始中故事,北郊在雒一陽一城北四里。”

此又汉世南北郊之明据也。

今地祗准此。

至如三十里之郊,进乖郑玄所引殷周二代之据,退违汉魏所行故事。

凡邑外曰郊,今计四郊,各以郭门为限,里数依上。

《礼》:朝拜日月,皆于东西门外。

今日月之位,去城东西路各三十,窃又未审。

《礼》又云:“祭日于坛,祭月于坎。”

今计造如上。

《礼仪志》云“立高禖祠于城南”,不云里数。

故今仍旧。

灵星本非礼事,兆自汉初,专为祈田,恆隶郡县。

《郊祀志》云:“高祖五年,制诏御史,其令天下立灵星祠,牲用太牢,县邑令长得祠。”

晋祠令云:“郡、县、国祠稷、社、先农,县又祠灵星。”

此灵星在天下诸县之明据也。

周公庙所以别在洛一陽一者,盖姬旦创成洛邑,故传世洛一陽一,崇祠不绝,以彰厥庸。

夷齐庙者,亦世为洛一陽一界内神祠。

今并移太常,恐乖其本。

天下此类甚众,皆当部郡县修理,公私施之祷请。

窃惟太常所司郊庙神祗,自有常限,无宜临时斟酌以意,若遂尔妄营,则不免一婬一祀。

二祠在太常,在洛一陽一,于国一也,然贵在审本。

臣以庸蔽,谬忝今职,考括坟籍,博采群议,既无异端,谓粗可依据。

今玄冬务隙,野罄人闲,迁易郊坛,二三为便。

诏曰:“所上乃有明据,但先朝置立已久,且可从旧。”

先是,高祖于代都诏中书监高闾、太常少卿陆琇、并公孙崇等十余人修理金石及八音之器。

后崇为太乐令,乃上请尚书仆射高肇,更共营理。

世宗诏芳共主之。

芳表以礼乐事大,不容辄决,自非博延公卿,广集儒彦,讨论得失,研穷是非,则无以垂之万叶,为不朽之式。

被报听许,数旬之间,频烦三议。

于时,朝士颇以崇专综既久,不应乖谬,各嘿然无发论者。

芳乃探引经诰,搜括旧文,共相难质,皆有明据,以为盈缩有差,不合典式。

崇虽示相酬答,而不会问意,卒无以自通。

尚书述奏,仍诏委芳别更考制,于是学者弥归宗焉。

芳以社稷无树,又上疏曰:“依《合朔仪注》:日有变,以朱丝为绳,以绕系社树三匝。

而今无树。

又《周礼·司徒职》云:‘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各以其社之所宜木。

’郑玄注云:‘所宜木,谓若松柏栗也。

’此其一证也。

又《小司徒》、《封人职》云:‘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

’郑玄注云:‘不言稷者,王主于社。

稷,社之细也。

’此其二证也。

又《论语》曰:‘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是乃土地之所宜也。

此其三证也。

又《白虎通》云:‘社稷所以有树,何也?尊而识之也,使民望见即敬之,又所以表功也。

’案此正解所以有树之义,了不论有之与无也。

此其四证也。

此云‘社稷所以有树何’,然则稷亦有树明矣。

又《五经通义》云:‘天子太社、王社,诸侯国社、侯社。

制度奈何?曰:社皆有垣无屋,树其中以木,有木者土,主生万物,万物莫善于木,故树木也。

’此其五证也。

此最其丁宁备解有树之意也。

又《五经要义》云:‘社必树之以木。

’《周礼·司徒职》曰:‘班社而树之,各以土地所生。

’《尚书逸篇》曰:‘太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

’此其六证也。

此又太社及四方皆有树别之明据也。

又见诸家《礼图》、《社稷图》皆画为树,唯诫社、诫稷无树。

此其七证也。

虽辨有树之据,犹未正所植之木。

案《论语》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便是世代不同。

而《尚书逸篇》则云‘太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如此,便以一代之中,而五社各异也。

愚以为宜植以松。

何以言之?《逸书》云‘太社惟松’,今者植松,不虑失礼。

惟稷无成证,乃社之细,盖亦不离松也。”

世宗从之。

芳沉雅方正,概尚甚高,经传多通,高祖尤器敬之,动相顾访。

太子恂之在东宫,高祖欲为纳芳女,芳辞以年貌非宜。

高祖叹其谦慎,更敕芳举其宗女,芳乃称其族子长文之女。

高祖乃为恂聘之,与郑懿女对为左右孺子焉。

崔光于芳有中表之敬,每事询仰。

芳撰郑玄所注《周官仪礼音》、干宝所注《周官音》、王肃所注《尚书音》、何休所注《公羊音》、范宁所注《谷梁音》、韦昭所注《国语音》、范晔《后汉书音》各一卷,《辨类》三卷,《徐州人地录》二十卷,《急就篇续注音义证》三卷,《一毛一诗笺音义证》十卷,《礼记义证》十卷,《周官》、《仪礼义证》各五卷。

崔光表求以中书监让芳,世宗不许。

延昌二年卒,年六十一。

诏赐帛四百匹,赠镇东将军、徐州刺史,谥文贞。

长子怿,字祖欣。

雅有父风,颇好文翰。

历徐州别驾、兗州左军府长史、司空谘议参军。

屡为行台出使,所历皆有当官之称。

转通直散骑常侍、徐州大中正、行郢州事,寻迁安南将军、大司农卿。

卒,赠镇东将军、徐州刺史,谥曰简。

无子,弟廞以第三子夋为后。

夋,天平中,走江南。

武定末归国,赐爵临颍县子。

怿弟廞,字景兴。

好学强立,善事当世。

高肇之盛及清河王怿为宰辅,廞皆与其子侄交游往来。

灵太后临朝,又与太后兄弟往还相好,太后令廞以诗赋授弟元吉。

历尚书郎、太尉属、中书侍郎、冠军将军、行南青州事,寻征安南将军、光禄大夫。

孝庄初,除国子祭酒,复以本官行徐州事。

前废帝时,除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

出帝初,除散骑常侍,迁骠骑大将军,复领国子祭酒。

出帝于显一陽一殿讲孝经,廞为执经,虽詶答论难未能一精一尽,而风采音制足有可观。

寻兼都官尚书,又兼殿中尚书。

及出帝入关,齐献武王至洛,责廞而诛之,时年五十二。

子骘,字子升。

少有风气,颇涉文史。

弱冠,州辟主簿,奉使诣阙,见庄帝于显一陽一殿,问以边事。

骘应对闲敏,帝善之,遂敕除员外散骑侍郎。

出补徐州开府从事中郎。

父廞之死,骘率勒乡部赴兗州,与刺史樊子鹄抗御王师,每战流涕突陈。

城陷,擒送晋一陽一,齐献武王矜而赦之。

文襄王之为仪同开府,以骘为属——本州大中正。

武定初,转中书舍人,加安东将军。

于时与萧衍和通,骘前后受敕接对其使十六人。

出为司徒右长史,未几,迁左长史。

六年,受使兗州,行达东郡,暴疾卒,时人嗟惜之。

追赠本将军、南青州刺史。

廞弟悦,永安中,开府记室。

悦弟戫,武定中,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戫弟粹,徐州别驾、朱衣直阁。

粹少尚气侠,兄廞死,粹招合部曲,就兗州刺史樊子鹄,谋应关西。

大将军攻讨,城陷,杀之。

芳叔抚之孙思祖,勇健有将略。

高祖末入朝,历羽林监,梁、沛二郡太守,员外常侍。

屡为统军南征,累著功捷。

任城王之围钟离也,萧衍遣其冠军将军张惠绍及彭甕、张豹子等率众一万送粮钟离。

时思祖为平远将军,领兵数千邀衍饷军于邵一陽一,遣其长史元少骑一千,于钟离之北遏其前锋,录事参军缪琰掩其后,思祖身率一精一锐横冲其陈,三军合击,大破之;擒惠绍及衍骁骑将军、祁一陽一县开国男赵景悦、悦弟宁远将军景脩、宁远将军梅世和、屯骑校尉任景攸、长水校尉边欣、越骑校尉贾庆真、龙骧将军徐敞等,俘斩数千人。

尚书论功,拟封千户侯。

思祖有二婢,美姿容,善歌舞,侍中元晖求之不得,事遂停寝。

后除扬烈将军、辽西太守。

思祖于路叛奔萧衍,衍以思祖为辅国将军、北徐州刺史,频寇淮北。

数年而死。

缵子晰,历萧衍琅邪、东莞二郡太守,戍朐山。

朐山人王万寿斩晰,送首,以朐山内附,并晰子翐于京师。

数年后,以翐为给事中、汝一陽一太守。

正光初,自郡南叛。

芳从子懋,字仲华。

祖泰之,父承伯,仕于刘彧,并有名位。

懋聪敏好学,博综经史,善草隶书,多识奇字。

世宗初,入朝,拜员外郎。

迁尚书外兵郎中,加轻车将军。

芳甚重之,凡所撰制朝廷轨仪,皆与参量。

尚书博议,懋与殿中郎袁翻常为议主。

达于从政,台中疑事,咸所访决。

受诏参议新令。

一性一沉雅厚重,善与人交,器宇渊旷,风一流甚美,时论高之。

尚书李平,与之结莫逆之友。

迁步兵校尉,领郎中,兼东宫中舍人。

转员外常侍、镇远将军,领考功郎中,立考课之科,明黜陟之法,甚有条贯。

肃宗初,大军攻硖石。

懋为李平行台郎中,城拔,懋颇有功。

太傅、清河王怿一爱一其风雅,常目而送之曰:“刘生堂堂,搢绅领袖,若天假之年,必为魏朝宰辅。”

诏懋与诸才学之士,撰成仪令。

怿为宰相积年,礼懋尤重,令诸子师之。

迁太尉司马。

熙平二年冬,暴病卒。

家甚清贫,亡之日,徒四壁而已。

太傅怿及当时才俊莫不痛惜之。

赠持节、前将军、南秦州刺史,谥曰宣简。

懋诗诔赋颂及诸文笔,见称于时,又撰诸品物造作之始十五卷,名曰《物祖》。

子筠,字士贞。

自员外散骑侍郎,历河南郡丞、中散大夫、徐州大中正、秘书丞。

天平初,卒。

赠前将军、徐州刺史。

子规,早卒。

筠弟筟,字士文。

少而聪惠。

年十二,诣尚书王衍,衍与语,大奇之,遂与太傅李延实、秘书李凯上疏荐之,拜秘书郎。

筟亦善士。

兴和元年卒,年二十八。

无子,兄子矩继。

懋从叔元孙,养志丘园,不求闻达。

高祖幸彭城,起家拜兰陵太守。

治以清白为名。

卒官。

子长文,高祖擢为南兗州冠军府长史,带谯郡太守。

被围粮竭,固节全城,以功赐爵下邑子。

迁鲁郡太守。

高祖为太子恂纳其女为孺子。

卒。

子敬先,袭爵。

敬先弟徽,奉朝请,徐州治中。

长文弟永,字履南。

颇有将略,累著征战之勤。

历位中散大夫、龙骧将军。

神龟中,兼大鸿胪卿,持策拜高丽王安。

还,除范一陽一太守。

芳族兄僧利,轻财通侠,甚得乡情。

高祖幸徐州,引见,善之,拜徐州别驾。

迁沛郡太守。

后遂从容乡里,不乐台官。

积十余年,朝议虑其有二志,征拜轻车将军、羽林监。

卒官。

长子世雄,至太山太守。

世雄弟世明,字伯楚,颇涉书传。

自奉朝请稍迁兰陵太守、彭城内史。

属刺史元法僧以城外叛,遂送萧衍。

衍欲加封爵,世明固辞不受,频请衍乞还,衍听之。

肃宗时,征为谏议大夫。

孝庄末,除征虏将军、南兗州刺史。

时尔朱世龙等威权自己,四方怨叛,城民王乞得一逼一劫世明,据州归萧衍。

衍封世明开国县侯,食邑千户,征西大将军、郢州刺史,又加仪同三司。

世明复辞不受,固请北归。

衍不夺其意,乃躬饯之于乐游苑。

世明既还,奉送所持节,身归乡里。

自是不复入朝,常以射猎为适。

兴和三年卒于家。

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徐州刺史。

子祎,字彦英。

武定末,冠军将军、中散大夫。

初,兰陵缪俨灵奇,与彭城刘氏才望略等。

及彭城内附,灵奇弟子承先随薛安都至京师,赐爵襄贲子,寻还徐州;数十年间,了无从宦者。

世宗末,承先子彦植袭爵见叙,稍迁伏波将军、羽林监。

彦植恭慎长厚,为时所称。

时荥一陽一郑演,仕刘彧为琅邪太守。

属徐州刺史薛安都将谋内附,演赞成其事。

显祖初入朝,以功除冠军将军、彭城太守、洛一陽一侯。

后拜太中大夫,改爵云一陽一伯。

卒,赠幽州刺史,谥曰懿。

其子孙因此遂家彭、泗。

子长猷,以父勋起家,拜宁远将军、东平太守。

寻转沛郡。

入为南主客郎中、太尉属,袭爵云一陽一伯。

车驾南伐,既克宛城,拜长猷南一陽一太守。

及銮舆将反,诏长猷曰:“昔曹公克荆州,留满一宠一于后。

朕今委卿此郡,兼统戎马,非直绥初附,以扞城相托。”

特赐缣二百匹。

高祖崩于南一陽一,敛于其郡。

寻征护军长史。

世宗初,寿春归款,兼给事黄门侍郎,持节宣慰。

及任城王为扬州刺史,诏长猷为谘议参军,带安丰太守。

转徐州武昌王府长史,带彭城内史。

征拜谏议大夫,转司徒谘议,迁通直散骑常侍。

永平五年卒。

谥曰贞侯。

子廓,袭。

卒。

子元休,袭。

兴和中,睢州刺史。

齐受禅,爵例降。

元休弟凭,字元祐。

武定中,司徒从事中郎。

史臣曰:游明根雅道儒风,终受非常之遇,以太和之盛,当乞言之重,抑亦旷世一时。

肇既聿修,克隆堂构,正情梗气,颠沛不渝,辞爵主幼之年,亢节臣权之日,顾视群公,其风固以远矣。

刘芳矫然特立,沉深好古,博通洽识,为世儒宗,亦当年之师表也。

懋才流识学,有名士之风,见重于世,不虚然矣。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魏书》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祖鱓,慕容熙乐一《魏书》列传第四十三 游明根 刘芳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