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孟子》与民同乐

孟子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孟子

孟子 - 与民同乐

孟子

与民同乐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⑴:‘经始灵台⑵,经之营之。

庶民攻⑶之,不日⑷成之。

经史勿亟⑸,庶民子来⑹。

王在灵囿⑺,幽鹿攸伏⑻。

幽鹿濯濯⑼,白鸟鹤鹤⑽。

王在灵沼⑾,於轫⑿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⒀曰:‘时日害丧⒁?予及女⒂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⑴《诗》云: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

⑵经始:开始规划营造;灵台,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⑶攻:建造。

⑷不日:不几天。

⑸亟:急⑹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似的来修建灵台。

⑺囿:古代帝王畜养禽一兽的园林。

⑻幽鹿:母鹿;攸:同“所”。

⑼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⑽鹤鹤:羽一毛一洁白的样子。

⑾灵沼:池名。

⑿於(wu):赞叹词;轫(ren),满。

⒀《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商汤王讨伐夏桀是的誓师词。

⒁时日害丧:这太陽什么时候毁灭呢?时,这;日,太陽;害,何,何时;丧,毁灭。

⒂予及女:我和你。

女同“汝”,你。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次为乐吗?”

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次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

《诗经》说:‘开始规划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安排。

天下百姓都来干,几天建成速度快。

建台本来不着急,百姓起劲自动来,国王游览灵园中,母鹿伏一在深草丛。

母鹿肥一大一毛一色润,白鸟洁净羽一毛一丰。

国王游览到灵沼,满池鱼儿欢跳跃。

’周文王虽然用了老百姓的劳力来修建高台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兴,把那个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池叫做‘灵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为快乐。

古代的君王,所以能真正快乐。

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陽啊,什麽时候毁灭呢?我宁肯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异兽,难道能独自享受快乐吗?”

【读解】

这一段记载很有点戏剧一性一。

梁惠王正在花园中休闲散心,那个劝他不要谈利的‘叟’——孟老头又去拜见他了。

他一边左顾右盼地观赏园林池台中的珍禽异兽,一边漫不经心的问:“你们这些不言利的贤人先生们觉得这园林风光,这珍禽异兽怎麽样啊?你们也会以次为乐吗?”

语辞间满含奚落的味道。

想不到孟老先生聪明人装糊涂,就像没有觉察出什麽来似的,反而将话就话,接过他的话头来就亮出了自己的主题:“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然后沿着这一正一反两条线索展开,以周文王和夏桀的典型例证作为论据,提出了当政者应“”的思想主张。

从而又一次教育了梁惠王。

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领一导一人,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残暴专制独一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楼,宋徽宗筑艮岳,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都是为了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结果是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享受到了真正的舒心的快乐。

这些都证实了孟子“”思想的正确一性一。

其实的思想对各级领一导一人来说都很重要,比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一导一人,是一心想中饱私囊,捞它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块试金石。

而实际情况是,往往那些只顾自己,不惜挺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自己的欲一望,真的捞上了一把。

但是,欲壑难填,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甚至包括我们每个个人,只需要把的“民”字稍加替换,改成“与人同乐”,对于我们立身处世都是具有非常积极意义的。

我们的确看到,有的人通过千辛万苦的拼搏和奋斗,钱倒是挣了不少,可是晚景凄凉,并没有亲人乃至知心的人来与自己分享,结果是了无生趣,并不觉得人生有什麽快乐可言。

相反,是穷家小户,“人亲喝口水也甜”,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也溶容。

说到底,乐的问题本来就不是一个物质的问题,而是一个一精一神的问题。

虽然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好坏可以影响一精一神和心理,但它毕竟不是决定的因素。

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如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又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不都是一精一神超越物质的典型吗?所以,如果一精一神方面出了问题,像孟子举出夏桀的例子那样,老百姓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的确也是:“虽有台池鸟兽,其能独乐哉?”

谁有快乐不愿意与人分享呢?反过来说,只有人与你分享时,你才会真正感到快乐。

这恐怕是我们都会有的体验罢。

回到孟子的思想上来,实际上是他仁政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这一点,在以后的篇章中还会有所体会。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孟子》诸子百家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孟子》与民同乐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