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白话版
孝静帝纪
孝静皇帝,名善见,清河文宣王元..的世子,母亲胡妃。
永熙三年(534),官拜通直散骑侍郎,八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出帝元修既已西入潼关,齐献武王高欢迎请不到元修,便与百官商议,拥立元善见为肃宗孝明帝元诩的皇位继承人,元善见时年十一岁。
冬,十月十七日,元善见在洛一陽一城东北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为天平元年。
二十一日,任命太师、赵郡王元谌为大司马,任命司空、咸一陽一王元坦为太尉,任命开府仪同三司高盛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高昂为司空。
二十三日,祭祀太庙。
孝静帝下诏说:“安于所居之地才能迁移,这是自古的明典;居住之地不能永远固定,这是过去的成规。
所以殷商迁过八个都城,周朝换过三个首都。
吉凶自有定数,兴隆不能永久。
事情要多变通,原因在于有不得已的情况啊。
高祖孝文皇帝顺应天象,协合人谋,从武州崛起,来到嵩县,魏虽是旧国,但命运则为之一新。
到正光的时期,国家艰难,丧乱不断,敌寇盗贼蜂起,残害百姓,毫无对策。
现在遵循古代的规则,验证于当前的时事,占卦为吉数,迁居到漳滏,希望能够兴隆皇业,再度光昌国运。
主持者要明白这个道理,及时进行。”
十一日,孝静帝北迁邺城。
下诏令齐献武王留守旧地,改司州名为洛州,授卫大将军、尚书令元弼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洛州刺史,镇守洛一陽一。
下令跟从迁移的人家,百官免征赋役三年,安居者免征赋役五年。
十一月,兖州刺史樊子鹄和南青州刺史大野拔占据瑕丘反叛。
二十七日,孝静帝到了邺城,住在城北相州的官署。
改相州刺史为司州牧,魏郡太守为魏尹,将邺城旧居之人迁到西边百里之外以便安置新迁来的人。
邺城下设置临漳县,将魏郡,林虑、广平、一陽一丘、汲郡、黎一陽一、东濮一陽一、清河、广宗等郡定为京城直辖区域。
十二月十九日,燕郡王贺拔允去世。
二十二日,下令内外解除戒严,百官都依照过去的规范,穿上正式的官服,不得再着穿戎装,拿着矛与刀之类的武器来上朝议政。
二十八日,派侍中封隆之等五人为大使,到各地巡视并告谕天下。
二十九日,赦京城所辖之地。
闰月,萧衍任命元庆和为镇北将军、魏王,进占平濑乡,宇文黑獭谋害了出帝后,就拥立南一陽一王元宝炬僭称皇帝尊号。
开始设置四个中郎将,在礓石桥置东中郎将,蒲泉置西中郎将,济北置南中郎将,..水置北中郎将。
天平二年(535)春正月,元宝炬手下的渭州刺史可朱浑道元领自己的部众投降,由齐献武王迎入接纳,并赈发他们粮饷。
二十二日,下诏任齐献武王为相国,持黄..,可剑履上殿,进朝不用一步一趋,其他都和过去一样,齐献武王坚决推辞不接受。
二十八日,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元宴讨伐元庆和,打败了他。
二月初五日,任命太尉、咸一陽一王元坦为太傅,任命司州牧、西河王元胔为太尉。
十二日,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斩杀了樊子鹄后投降,兖州平定。
二十一日,萧衍部下的司州刺史陈庆之侵犯豫州,刺史尧雄击退了他。
三月十五日,任命司徒高盛为太尉,司空高昂为司徒,济一陽一王元晖业为司空。
齐献武王已讨伐平定了山胡刘蠡升,斩杀了他,他的儿子南海王又窃称帝号,齐献武王进击,攻破了他的军营擒获了他及其弟西海王、皇后、夫人等以下四百多人,还有逃亡之人二万余户。
二十五日,因干旱原因,孝静帝下令京邑及诸州郡县收埋暴露于田野的一尸一骨。
这年春,高丽、契丹都派来使者朝贡。
夏四月,以前的青州刺史侯渊反叛,攻占掳掠青齐两地。
初七日,济州刺史蔡鯭征讨平定了他们。
十六日,降京师见囚。
五月,天大旱,命令城门、殿门以及省、府、寺、署、坊门向人浇水,王公也不例外,不限时日,直到下雨后才停止。
六月,元庆和侵犯南豫州,刺史尧雄打败他们。
秋七月三十日,封汝南王元悦之孙元绰为琅邪王。
八月十七日,司空、洛一陽一王元晖业因事被罢免。
二十日,征发民众七万六千人营建新宫。
九月,齐献武王因治民之官大都不遵守法律,请求选择朝中清直刚正的人,往每州派一人去询问民间民疾苦。
十四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襄城王元旭为司空。
冬十一月初四日,萧衍的将领柳仲礼侵犯荆州,刺史王元抗击并取得胜利。
初十日,祭礼圆丘。
十一日,阊阖门着火,于并州一家人的井中见到龙。
二十三日,下诏封齐文襄王为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
十二月十六日,孝静帝在邺城东狩猎。
二十二日,评议文武百官,根据他们所做的事务给予俸禄。
天平三年(536)春正月初一,在前殿与群臣共宴。
初六日,下诏百官推举士人,如果推荐之人与所讲的才干不相符,连推荐人一同罢免。
齐献武王攻击元宝炬占据的西夏州,攻克,下诏给齐献武王加九锡之礼,令侍中元子思前往宣诏,齐献武王坚决辞让才罢。
二月二十四日,萧衍部下光州刺史郝树献光州归顺、二十六日下诏加齐文襄王行使持节、尚书令、大行台、大都督之职,将鲜卑、高车从酋长到平民都归属到齐文襄王麾下。
三月十三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华山王元鸷为大司马。
二十日,一陽一夏太守卢公纂据郡南反叛,大都督元整打破了他。
夏四月二十七日,昌乐王元诞去世。
五月十三日,赏赐鳏寡孤独贫穷者衣物不等,十六日,任命录尚书事、西河王元胔为司州牧。
二十二日,太尉高盛去世。
六月十二日,赵郡王元湛去世。
秋七月初一日,大赦天下。
萧衍部下的夏州刺史田独鍸和颍川防城都督刘鸾庆献所属州县归顺。
八月,并、肆、汾、建四个州突降寒霜,百姓饥困。
九月初四日,命定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负责指挥各军南征。
十八日,一陽一平人路聚礼聚众造反。
二十三日,御史中尉窦泰征讨平定。
冬十一月十一日,下令让尚书派遣使者去巡查黄河以北地区流离失所的贫饿百姓,使者在邢陉、滏口所经过的地方如果有死一尸一,要立即掩埋,不要任其暴露。
侯景攻克萧衍占据的楚州,擒获了刺史顿和。
十二月,任命州刺史尉景为太保。
初五日,派使者给百岁以下老人不同的官位名衔。
初六日,大司马、清河王元..去世。
十一日,齐献武王从晋一陽一向西征讨,到达蒲津,司徒公、大都督高敖曹奔往上洛,车骑大将军窦泰自潼关进入。
十七日,任命太傅、咸一陽一王元坦为太师。
十九日,勿吉国派使者来朝贡。
这年,高丽国派使者来朝贡。
天平四年(537)春正月,下令禁止元宵节进行轻薄的游戏。
窦泰用兵失利自一杀。
二十一日,高敖曹攻打上洛取胜,擒获元宝炬的骠骑大将军、洛州刺史泉企。
任命汝一陽一王元暹为录尚书事。
夏四月初六日,将七帝的神位迁入新的祖庙,大赦天下,京城地方百官各晋升一级。
先前,荥一陽一人张俭等聚众在大..山造反,勾结元宝炬。
二十七日,武卫将军高元盛征讨消灭了他们。
六月初五日,孝静帝到华林园处理狱讼。
初七日,下令让尚书掩埋已死之人,审查记录囚犯。
十八日,阊阖门发生火灾。
先前,萧衍通过益州刺史傅和的缘故请求通好。
秋七月十一日,派兼散骑常侍李谐、兼吏部郎中卢元明、兼通直散骑常侍李邺出使梁朝。
八月,元宝炬、宇文黑獭侵犯陕州,城陷后,刺史李徽伯被宇文黑獭所杀。
九月,侍中元子思和他的弟弟元子华谋划归属元宝炬被发觉,一并赐死。
闰九月初三日,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蒋天乐谋反被杀。
禁止京师买卖酒类。
冬十月,任用咸一陽一王元坦为录尚书事。
初一日,齐献武王西征,到沙范,没有战果而返。
十八日,元宝炬的行台宫景寿、都督杨白驹侵犯洛州,大都督韩延打败了他们。
元宝炬又派他的儿子大行台元季海和大都督独孤如愿围一逼一洛州,刺史广一陽一王元湛弃城而返回京师,元季海、独孤如愿占领金塘。
颍川长史贺若微刺史田迅投降西魏,带引元宝炬的都督梁回占据了颍川城。
元宝炬又派他的都督赵继宗、右丞韦孝宽等人攻占了豫州。
十一月十五日,任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万俊普为太尉。
十二月二十四日,萧衍派使者朝贡,河间人邢摩纳、范一陽一人卢仲礼等各聚众反叛。
这年,高丽、蠕蠕等国派使者朝贡。
元象元年(538)春正月,有大象自己来到砀郡的山坡中,南兖州人捕获了它并送到邺城。
初七日,大赦,改年号。
大都督贺拔仁攻打元宝炬占据的南汾州。
十九日,攻克其城,擒获其刺史韦子粲。
行台任祥率豫州刺史尧雄等人与大行台侯景、司徒高敖曹、大都督万俟受洛干等会师于北豫,一同征伐颍州。
梁回等弃城逃走,颍州被平定。
二月,豫州刺史尧雄攻打扬州,攻陷城后擒获元宝炬的义州刺史韩显、扬州长史丘岳,押送京师。
二十七日,派兼散骑常侍郑伯猷出使萧衍处。
三月,齐献武王坚决请求解除其大丞相一职,下诏允从。
夏四月初二日,赦免京城附近地区罪犯。
初四日,齐献武王返回晋一陽一,请求开放酒禁。
六月初五日,孝静帝亲临华林都堂听闻狱讼。
这年夏季,太行山东南发大水,树上有蛤蟆鸣叫。
秋七月十八日,高丽国派使者朝贡,行台侯景、司徒公高敖曹将元宝炬的将领独孤如愿围在金塘,元宝炬、宇文黑獭一并赶来救援。
大都督库狄干率领诸将先行赶来,齐献武王率领大部人马跟着也赶到了。
八月初四日,双方在河一陰一大战,击败了元宝炬的军队,斩杀了其大都督、仪同三司寇洛生二十多名将领,俘虏敌兵数万人。
司徒公高敖曹、大都督李猛、宋显一同战死,元宝炬留下他的将领长孙子彦据守金塘。
初五日,齐献武王渡河,长孙子彦弃城逃走。
九月,大都督贺拔仁攻打邢摩纳、卢仲礼等,平定了叛乱。
冬十月,萧衍派使者朝贡。
十一月二十九日,派陆一操一出使到萧衍处。
齐献武王来朝拜。
十二月初四日,返回晋一陽一。
兴和元年(539)春正月初七日,任尚书令孙腾为司徒。
三月初一,封常山郡王元..的第二个儿子元曜为陈郡王。
夏五月,齐文襄王来朝。
二十二日,立高氏为皇后。
二十三日,大赦天下。
这个月,高丽国派使者来朝贡。
六月初三日,任命尚书左仆射司马一子如为太行山以东的黜陟大使,不久又任他为东北道大行台,负责挑选招募勇士。
初八日,前颍州刺史奚思业为薄河以南的大使,负责招募勇士。
十五日,萧衍派使者朝贡。
二十六日,开府仪同三司、汝一陽一王元暹去世。
秋七月二十六日,下诏任齐献武王为相国、录尚书事、大行台,齐献武王坚决辞让相国一职。
八月十七日,兼散骑常侍王元景,兼通直散骑常侍魏收出使萧衍处。
九月十四日,征发京郊民夫十万人修筑邺城,四十日才完工。
二十一日,对京城一带死罪以下的囚犯实行不同的赦免。
冬十一月十三日,因新的宫殿修成而大赦天下,改换年号。
八十岁以上老人赏给绫帽及手杖,七十岁以上者赐给布帛,有疾残之人赐给粮布,参与筑城的民工免一年徭役。
兴和二年(540)春正月二十三日,任太保尉景为太傅,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厍狄干为太保。
二十八日,迁入新宫殿,实行大赦,内外百官普遍晋升一级官阶,营构新宫的主要负责者特别再优升一级官阶。
三月初七日,萧衍派使来朝贡。
夏五月初二日,西魏行台宫延和、陕州刺史宫元庆率所属之部族归顺,安置在黄河之北,对新归顺之人给予不同的粮物。
初五日,派兼散骑常侍李象出使萧衍处。
闰五月十三日,封皇兄景植为宜一陽一王,弟弟元威为清河王,弟弟元谦为颍川王。
六月初六日,大司马华山王元鸷去世。
冬十月初三日,萧衍派使者来朝贡。
十二月十二日,派兼散骑常侍崔长谦出使萧衍处。
这年,蠕蠕、高丽、勿吉国一同派使者来朝贡。
兴和三年(541)春二月初二日,阿至罗出吐拔那浑率大部人马来投降。
三月十三日,梁州人公孙贵宾聚众反叛,自称天王,一陽一夏镇将讨伐擒获。
夏四月初七日,阿至罗国主副伏罗越居的儿子去宾来归降,被封为高车王。
六月十五日,萧衍派使者来朝贡。
秋七月,齐文襄王到了晋一陽一。
初九日,宜一陽一王景植去世。
八月二十五日,派兼散骑常侍李骞出使萧衍处。
冬十月初五日,齐文襄王从晋一陽一来朝拜。
以前曾下诏让齐文襄王同群臣在麟趾阁讨论制定新制度。
十六日,颁布于天下。
十九日,征发民夫五万人修筑漳滨堰,三十五日后完工。
二十五日,孝静帝到西山狩猎。
十一月初十日还宫。
十八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彭城王元韶为太尉,任命度支尚书胡僧敬为司空。
这一年,蠕蠕、高丽、勿吉国一同派使者朝贡。
兴和四年(542)春正月十三日,萧衍派使者朝贡。
夏四月初一日,派兼散骑常侍李绘出使萧衍处。
二十日,任命侍中、广一陽一王元湛为太尉,任尚书右仆射高隆之为司徒。
任太尉、彭城王元韶为录尚书事。
二十二日,太傅尉景因事被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二十六日,任命太保厍狄干为太傅,任命领军将军娄昭为大司马,任命封祖裔为尚书右仆射。
五月十六日,齐献武王来朝拜,请求让百官每月有一次当面商讨朝政,评价好坏,纳接善言,摈弃邪小,亲自审理狱讼,表扬勤政之人,惩治怠惰之人,地方长官如有罪过,各级人员连坐。
后宫嫔妃,侍奉皇帝要有顺序规范,后园所养鹰犬,都予以放弃。
六月,齐献武王返回晋一陽一。
初二日,恢复前侍中、乐一浪一王元忠的爵位。
初三日,恢复陈留王景皓、常山王绍宗,高密王永业的爵位。
秋八月十六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侯景为兼尚书仆射、黄河之南地区行台,随机讨防。
冬十月二十一日,萧衍派使者来朝贡。
齐献武王在玉壁围攻元宝炬的军队。
十一月二十日班师。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西河王元胔去世。
十二月十九日,派兼散骑常侍一陽一斐出使萧衍处。
这一年,蠕蠕、高丽、吐谷浑国都派来使者朝贡。
武定元年(543)正月初一,大赦天下,改换年号。
初八日,皇帝车驾在邯郸之西山巡猎,十二日,还宫。
二月十二日,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占据虎牢叛归西魏。
三月,元宝炬派他的儿子元突和宇文黑獭率军来援助高仲密。
初十日,包围河桥南城。
十六日,皇帝亲自审理狱讼。
十八日,齐献武王讨伐宇文黑獭,双方大战于邙山,击败了元宝炬的军队,擒获了宝炬哥哥的儿子临洮王元森,蜀郡王荣宗、江夏王元癉、巨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太子詹事赵善,督将参僚军四百多人,俘虏斩获达六万余人,甲杖牛马不可胜数。
豫洛二州平定,齐献武王追敌直到恒农后返回。
夏四月,封彭城王元韶之弟元袭为武安王。
五月初三日,因攻克收复了虎牢,降恩减天下死罪以下的囚徒之刑。
初六日,任命吏部尚书侯景为司空。
六月十七日,萧衍派使者来朝贡。
二十日,封前员外散骑侍郎元长春为南郡王。
秋八月初二日,任命汾州刺史斛律金为大司马。
二十五日,派兼散骑常侍李浑出使萧衍处。
这个月,齐献武王征召民夫五万在肆州北山修筑城墙,西自马陵戍,东到土..,四十日完工。
冬十一月初八日,皇帝在西山狩猎,十九日还宫。
这一年,吐谷浑、高丽、蠕蠕国一同派来使者朝贡。
武定二年(544)春正月,地豆于国派使者来朝贡。
二月十二日,徐州人刘乌黑聚众造反,被派去的行台慕容绍宗讨伐平定下去。
三月,萧衍派来使者朝贡。
因大旱的原因,宽免死罪以下的囚犯。
二十二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孙腾为太保。
二十八日,任命齐文襄王为大将军、领侍中,任何文武状官的事情,赏罚的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先询问禀告他。
任命中书监元弼为录尚书,左仆射司马一子如为尚书令,任命齐文宣王为右仆射。
夏四月,室韦国派来使者朝贡。
五月十一日,派散骑常侍魏季景出使萧衍处。
十四日,太尉、广一陽一王元湛去世。
秋八月二十一日,尚书令司马一子如因事被罢免。
九月初三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济一陽一王晖业为太尉,太师、咸一陽一王元坦因事被免,带着咸一陽一王的名号归到自己的府第。
冬十月初六日,任命太保孙滕,大司马高隆之为括户大使,他们搜获逃户达六十多万。
十一月,西河地震下坍,有火喷一出。
初四日,任命司徒高隆之为尚书令,任命前大司马娄昭为司徒。
齐文襄王到晋一陽一。
二十日,孝静帝祭祀圆丘。
二十一日,萧衍派来使者朝贡。
二十二日,齐文襄王跟随齐献武王讨伐山胡,击败了他们,俘获了一万多户人口,分配到了各州。
这年,吐谷浑、高丽、蠕蠕、勿吉国一同派来使者朝贡。
武定三年(545)春正月十七日,派兼散骑常侍李奖出使萧衍处。
二十八日,齐献武王请求在并州置晋一陽一宫,用来处理发配给他的俘虏人员。
二月十一日,吐谷浑国王将他的堂妹送来充备皇帝后宫,接纳后封为容华妃。
夏五月二十七日,大赦天下。
秋七月二十三日,萧衍派使者朝贡。
冬十月,派中书舍人尉瑾出使萧衍处。
二十日,齐献武王请求将邙山俘虏予以释放,配给寡一妇。
十二月,任命司空侯景为司徒,任命中书令韩轨为司空。
十四日,任命太保孙腾为录尚书事。
这年,高丽、吐谷浑、蠕蠕国派使者来朝贡。
武定四年(546)夏五月初一,萧衍派使者来朝贡。
六月二十九日,任命司徒侯景为黄河以南大行台,应机讨防。
秋七月初九日,兼散骑常侍元廓出使萧衍处。
八月,将洛一陽一汉魏石经碑文迁到邺城。
齐献武王从邺城率众攻伐西魏,和齐文襄王于晋州会师。
九月,围攻玉壁以挑战,元宝炬、宇文黑獭不敢应战。
冬十一月,齐献武王得病班师,齐文襄王到晋一陽一。
这一年,室韦、勿吉、地豆于、高丽、蠕蠕等国派使者来朝贡。
武定五年(547)春正月初八日,齐献武王死于晋一陽一,封锁消息,不一举行丧礼。
十三日,司徒侯景反,颍州刺史司马世云举城响应他,侯景占据颍城,诓骗并拘捕了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暴显等人,朝廷派司空韩轨,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贺拔胜、可朱浑道元,左卫将军刘丰等率众征讨。
侯景于是派人向元宝炬投降,请求元宝炬救援。
元宝炬派他的将领李景和、王思政率骑兵赶来,王思政占据颍州,侯景出逃到豫州。
二十七日,萧衍派使者来朝贡。
二月,侯景又背叛元宝炬,归属于萧衍。
萧衍任命侯景为河南大将军,承制。
夏四月初六日,大将军齐文襄王来朝。
二十八日,兼散骑常侍李纬出使萧衍处。
五月初一,大赦天下。
初二日,任命尚书右仆射、襄城王元旭为太尉。
初八日,任命太原公齐文宣王为尚书令,领中书监,其他一切如故,咨询政事。
任命青州刺史尉景为大司马,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厍狄干为太师,任命录尚书事孙腾为太傅,任命汾州刺史贺仁为太保,任命司空韩轨为司徒,任命领军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司空,任命司徒高隆之为录尚书事,任命徐州刺史慕容绍宗为尚书左仆射,高一陽一王元斌为右仆射。
二十二日,大司马尉景去世。
六月,司徒韩轨、司空可朱浑道元等从颍州班师回朝。
二十日,孝静帝为齐献武王在东堂举哀服丧,下令让尚书右仆射、高一陽一王元斌兼大鸿胪卿,赶往晋一陽一监理护丧事宜,太尉、襄城王元旭兼尚书令,奉诏宣布抚一慰。
秋七月初三日,下诏追赠齐献武王假黄钺、使持节、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齐王玺绂、....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轻车介士,兼备九锡之礼,并谥为献武王。
任命齐文襄王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渤海王。
初七日,下诏让齐王统摄处理国家大事,派中使敦促此命。
八月,齐文襄王入朝,坚决推辞丞相一职,下诏重新授予大将军一职,其他如旧。
二十日,将齐献武王葬于邺城西北,孝静帝到漳河之边去祭祖。
九月,齐文襄王回到晋一陽一,二十七日,萧衍派他哥哥的儿子贞一陽一侯萧渊明率众侵犯徐州,堵住寒山的泗水,来围灌彭城,以接应侯景。
冬十月二十一日,任命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和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高岳、潘相乐一同征讨萧渊明。
十一月打败他们并擒获萧渊明及他的二个儿子萧蠫、萧道和将领二百多人,俘虏斩获五万多,至于因伤冻疲劳赴水逃命而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十二月十二日,押萧渊明到了宫庭,孝静帝到阊阖门对之责备后宽恕了他。
高岳等回师又去征讨侯景。
这一年,高丽、勿吉国派使者来朝贡。
武定六年(548)春正月初七日,大都督高岳军在涡一陽一大破侯景,俘斩五万多人,其余淹死在涡水,使水流都堵塞了,侯景逃到淮南。
二十七日,齐文襄王来朝,请求将寒山俘获的人按不同等级赏赐给百官与诸将。
二月十七日,萧衍派使者到朝廷请和,并修书给齐文襄王。
齐文襄王回到晋一陽一。
三月初二日,任命太尉、襄城王元旭为大司马,任命开府仪同三司高岳为太尉。
二十日,因冬春以来一直干旱,对罪犯予以不同程度的赦免。
夏四月十三日,吏部令史张永和、青州人崔阔授给人假的官职,事情被发觉,纠正检查,自首者达六万余人。
秋八月初六日,任命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为大行台,与太尉高岳、司徒韩轨、大都督刘丰等人讨伐王思政于颍州,引洧水灌淹其城。
九月二十七日,萧衍派使者来朝贡。
冬十月二十一日,侯景过江,推举萧衍弟弟的儿子临贺王萧正德为君主,率军攻打建业。
这年,高丽、室韦、蠕蠕、吐谷浑国都派来使者朝贡。
武定七年(549)春正月十二日,萧衍弟弟的儿子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通过钟离来归顺,封其为兰陵郡开国公、吴郡王。
三月十二日,侯景攻克建业,仍旧奉萧衍为君。
萧衍弟弟的儿子北兖州刺史,定襄侯萧癨,湘谭侯萧退来降,萧衍原来统辖的江北郡县都归顺了。
夏四月,大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遇暴风,落水淹死。
十九日,下诏封齐文襄王为相国、齐王,绿..绂,享有朝堂唱礼时只叩拜,不直呼其名,入朝时不用急趋而进,可佩剑、不脱履的特权,封给冀州的勃海、长乐、安德、武邑和瀛州的河间等五郡,食邑十五万户,其他如旧。
齐王坚决辞让。
这个月,侯景杀了萧衍,立萧衍之子萧纳为主。
五月,齐文襄王率众军从邺城出发赶赴颍州。
六月十二日,攻克颍州,擒获元宝炬的大将军、尚书左仆射、车道大行台,太原郡开国公王思政,颍州刺史皇甫僧显等将领及战士一万余人,男一女数万口。
齐文襄王接着到了洛州。
秋七月,齐文襄王亲自向南讨伐,并请求宽宥王思政的罪过。
八月初八日,下诏令皇子长仁为皇太子。
齐文襄王在府第去世,封锁消息不予公布。
初十日,大赦天下,内外百官各晋升官阶二级。
十一日,齐王到晋一陽一。
冬十月初一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咸一陽一王元坦为太傅。
二十二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潘相乐为司空。
十二月二十三日,吴郡王萧正表去世。
二十八日,任命并州刺史彭乐为司徒。
这一年,蠕蠕,地豆于、室韦、高丽、吐谷浑国都派使者前来朝贡。
武定八年(550)春正月十一日,静孝帝为齐文襄王在东堂发丧。
十七日,下诏追赠齐文襄王假黄钺、使持节、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齐王玺绂,....车,黄屋、左纛、前后部羽葆、鼓吹、轻车介士,备九锡之礼,谥曰文襄王。
十八日,下诏封齐王为使持节、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齐郡王,食邑一万户。
二十四日,地豆于、契丹国派使者来朝贡。
二月初四日,葬齐文襄王,静孝帝来到漳涉之滨。
初十日,任命尚书令高隆之为太保。
三月十一日,晋封齐郡王爵位为齐王。
夏四月二十六日,蠕蠕派使者朝贡。
五月初六日,下诏齐王为相国,统领百官诸政,封给冀州的渤海、长乐、安德、武邑,瀛州的河间、高一陽一、章武,定州的中山、常山、博陵等十郡,二十万户,备九锡之礼。
封齐国太妃为王太后,王妃为王后。
初八日,孝静帝下诏将帝位禅让于齐国,当日即搬到别的宫殿去了。
齐天保元年(550)五月十一日,文宣帝封孝静帝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上书不称臣,应答不称诏,载天子旌旗,行魏朝年号,乘五时副车,封他的各个儿子为县公,邑各一千户,奉给三万匹绢,一千万钱,二万石粟米,三百奴婢,一具水碾,百顷良田,一所园林,于中山国立魏宗庙。
齐天保二年(551)十二月初十日,中山王去世,时年二十八岁。
齐天保三年(552)二月,追谥为孝静皇帝,埋葬于漳河的西山岗。
其后被发掘,陵墓崩坍,死者有六十多人。
武定八年(550),三月十一日,晋封齐郡王高洋为齐王。
五月六日,任命齐王高洋为相国,总领百官,食邑二十万户,加九锡之礼。
八日,孝静帝下诏,将帝位禅让给齐王高洋。
当日孝静帝即逊位于别宫。
北齐天保元年(550)五月十一日,封孝静帝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
天保二年十二月十日,中山王逝世,时年二十八岁。
孝静帝元善见一爱一好文学,仪容英俊。
能力挟石狮越墙而过,射箭百发百中。
嘉庆宴会,常命群臣赋诗,气度从容、深沉、儒雅,有孝文帝之风。
齐文襄王高澄主事后,对他甚为顾忌,任命大将军中兵参军崔季舒为中书黄门侍郎,命他监视元善见的动静,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向崔季舒通报。
高澄在给崔季舒的信中说:“痴人情况如何?他的气焰是否有所收敛?”
元善见曾在邺城东郊游猎,追逐猎物驰马如飞。
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跟在后面向元善见大叫:“天子不要纵马飞奔,大将军会发怒的。”
高澄曾陪同元善见饮酒,高举酒杯说道:“臣高澄向陛下劝酒。”
元善见十分不悦,说:“自古以来没有不消亡的国家,朕也用不着这么活着!”高澄大怒道:“朕!朕!狈脚朕!”随命崔季舒殴击元善见三拳,然后拂袖而去。
第二天,高澄派崔季舒去安慰元善见,元善见也表示了歉意。
赐给崔季舒丝绢,崔季舒不敢领受,向高澄禀报,高澄让他接受一段。
元善见将一百匹绢捆在一起交给崔季舒,说:“这也是一段!”
元善见不堪忍受高澄的凌一辱和心中的忧愤,吟咏谢灵运的诗道:“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
常侍侍讲荀济知道元善见的心意,便与华山王元大器、元瑾密谋,声称在宫内建造假山,而在暗中挖掘通往北城的地道。
挖到千秋门时,门卫听到地下有响动,就报告了高澄。
高澄率兵闯入宫内,说:“陛下为什么要造反!臣父子功在社稷,有什么对不起陛下的呢!”将要杀掉诸位妃嫔。
元善见义正辞严地反驳道:“是你自己要造反,与我何干!我自己尚且不贪生怕死,何况妃嫔!”于是高澄跪在一床一下叩头,大哭着谢罪。
随后二人酣饮,直至深夜高澄才出宫。
过了三日,高澄将元善见软禁于含章堂,元大器、元瑾等人都被公开烹死。
等到元善见将要禅位给齐文宣帝高洋时,襄城王元旭与司徒潘相乐、侍中张亮、黄门郎赵彦琛等人请求入宫奏事。
元善见在昭一陽一殿召见了他们,元旭说:“五行相代,有始有终。
齐王高洋圣德英明,万姓归仰。
臣等冒死进奏,愿陛下效法尧帝禅位给舜帝的先例。”
元善见正色答道:“此事酝酿已久,谨当逊让。”
又说:“如果如此,须作一道诏书。”
侍郎崔劭、裴让之奏道:“诏书已经起草完毕。”
随即递给杨..,呈给元善见,内容有十条。
誊好诏书,元善见问:“你们将把朕安置到何处?又怎么个去法?”
杨..答道:“在北城另有府第。
还是备齐御驾,依照往常的仪仗规模前往。”
于是元善见走下御座,向东廊走去,随口吟诵范晔《后汉书·孝献帝纪》的《赞》道:“献生不辰,身播国屯。
终我四百,永作虞宾。”
主管官员奏请起驾,元善见说:“古人对遗弃的簪子、穿破的鞋尚且恋恋不舍,朕想与六宫道别,可以吗?”
高隆之说:“现今天下还是陛下的天下,何况是后宫。”
于是元善见便与夫人、妃嫔以下的宫人诀别,莫不唏嘘流泪。
嫔赵国李氏吟咏陈思王曹植的诗句道:“王其一爱一玉一体,俱享黄发期。”
皇后以下的六宫嫔妃全都痛哭失声。
直长赵德将元善见乘坐过的一辆牛车停候在东上..,元善见上车后,赵德跳上车挟持住他。
元善见边用臂肘撞他边说道:“朕应天顺民,禅位给相国,哪里来的恶奴,敢一逼一迫人!”但赵德仍不下来。
车出云龙门,王公大臣文武百官身着礼服,拜辞孝静帝元善见,元善见叹道:“今日的场面,不减常道乡公、汉献帝当年。”
众人都十分悲痛,高隆之更是凄然泪下。
于是进入座落于北城下的司马一子如南宅。
文宣帝高洋出游时,常请元善见相随。
孝静皇后高氏被封为太原公主,常常为元善见品尝食物以防不测。
但最终孝静帝元善见还是中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