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一世宗嘉靖九年二月,给事中夏言请更郊祀《明史纪事本末》○更定祀典

明史纪事本末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 ○更定祀典

明史纪事本末

○更定祀典

卷五十一

世宗嘉靖九年二月,给事中夏言请更郊祀。

洪武初,中书省臣李善长等进《郊社宗庙议》:“分祭天地于南北郊,冬至则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大明、夜明星、太岁从;夏至则祀地于方泽,以五岳、

五镇、四海、四渎从。

德祖而下四代各为庙,庙南向,以四时孟月及岁除凡五享。

孟春特祭于各庙,孟夏、孟秋、孟冬、岁除则合祭于高祖庙。

祀社稷以春秋二仲月上戊日。”

太祖从之。

行之十年,水旱不时,多灾异。

太祖曰:“天地犹父母也,泥其文而情不安,不可谓礼。”

乃以冬至合祀天地于奉天殿,列朝仍之。

至是,给事中夏言上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祭地于方泽。

是故兆于南郊,就一陽一之义;瘗于北郊,即一陰一之象。

凡以顺天地之一性一,审一陰一陽一之位也。

岂有崇树栋宇,拟之人道者哉!至于一祖二宗之配享,诸坛之从事,不于二至而于孟春,稽之古礼,俱当有辨。

因引程、朱之论,以驳合祀之不经。”

疏入,上方以大礼恚群臣,将大有更易,得之甚悦。

赐言四品服织币,以旌其忠。

夏四月,廷臣集议郊祀典礼。

先是,夏言疏见纳,詹事霍韬嫉之,上言“分郊为紊朝政、乱祖制”。

帝置不问。

韬复为书遗言,甚言“祖宗定制不可变。

《周礼》为王莽伪书,宋儒议论皆为梦语。

东西郊之说起,自是而九庙亦可更矣”。

言飞章并其书上之,帝怒,下韬狱。

于是中允廖道南上疏,杂引《周礼》、《汉志》、《唐六典》诸书,以明我朝郊庙之礼,皆所当议。

其略曰:“我太祖高皇帝初年建圜丘钟山之一陽一,方丘钟山之一陰一,分祀天地。

至十年,感斋居一陰一雨之应,览京房灾异之说,始命即旧址为坛,行合祀。

夫前之分祀,酌万世帝王之道,礼本太始者也;后之合祀,感一时灾异之应,礼缘人情者也。

太宗迁都,当时未有建白,以复古制者,礼乐百年而后兴,讵不信哉?至于宗庙之制,国初立四亲庙,德祖居中,懿、熙、仁祖次分尤右。

昭穆有定位,有定时,视商、周七庙、九庙,其揆一也。

九年十月,改建太庙,乃比汉人同堂异室之制。

时享岁,则设累朝衣冠于神座而祀之。

于是始以功臣配享矣,恐非古先圣王尊尊亲一亲之道也。

《周礼大宗伯》:“兆日于东郊,兆月于西郊。”

我圣祖亦有朝日、夕月之礼,有其举之,莫敢废也。

且今之大祀殿,正仿古明堂之制。

宜法圣祖初制,兆圜丘于南郊以祀天,兆方丘于北郊以祀地。

尊圣祖配享,以法周人尊后稷之意。

而又宗祀太祖、太宗于大祀殿,以法周人宗祀文王于明堂之礼;兆大明于东郊,兆夜明于西郊,以法周人朝日、夕月之礼。

增太庙大之祭,正太祖南向之位,移功臣于两庑。

庶尊尊有杀,亲一亲有等,而古典复。”

疏入,下礼臣议,赞善蔡■,修撰伦以训、姚涞,祭酒许诏,学士张潮,编修欧一陽一德,给事中陈侃、赵廷瑞,御史陈讲、谭■皆以合祀为宜,而涞言犹切。

夏言复疏,申明祀享之议,曰:“周人以后稷配天于郊,以文王配帝于明堂。

欲尊文王而不敢以配天者,避稷也。

今宜奉太祖配天于圜丘,所以尊太祖;奉太宗配上帝于大祀殿,所以尊太宗。”

于是复会群臣集议。

右都御史汪钅宏、编修程文德、给事中孙应奎、御史李循义等八十二人皆主分祀。

大学士张璁、董、闻渊等八十四人亦主分祀,而谓成宪不可轻改,时诎不可更作。

尚书李瓒、编修王教、给事中魏良弼、御史傅炯、行人秦鳌、柯乔等二十六人亦主分祀,而欲以山川坛为方丘。

尚书方献夫、李承勋,詹事霍韬、魏校,编修徐阶,郎中李默、王道二百六人皆主合祀,而不以分祀为非。

英国公张仑等一百九十八人无所可否。

帝命再议。

于是张璁杂引《五经》及诸史言郊祀者,条析合祀之非,明分祀之是,名曰《郊祀考议》,上之。

又疏言:“太祖、太宗分配未当。”

帝然其郊议疏,言不报。

尚书方献夫、詹事霍韬亦上言,前主合祀非是。

帝不问,寻复韬职。

五月,初建四郊,群臣议上,帝曰:“分祀良是。”

乃命建圜丘于南郊,其北为皇穹宇;建方丘于北郊,其南为皇祗室;作朝日坛于东郊;夕月坛于西郊。

秋七月,罢姚广孝配享太庙,移祀于大兴隆寺,从礼部尚书李时之请也。

罢列代帝王南郊从祀及南京庙祭,命立帝王庙于京师。

初立文华殿圣师之祭,奉皇帝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帝师

陶唐氏、有虞氏、王师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武王南向,左先圣周公,右先师孔子,东西向。

凡岁,春秋开讲先期一日,皇帝皮弁服,拜跪行奠礼。

冬十月,正孔子祀典,易木主及厘正从祀诸贤。

洪武初,司业宋濂上《孔子庙堂议》,略曰:“世之言礼者,皆出于孔子。

不以礼祀孔子,亵祀也。

古者,主人西向,几筵在西也。

汉章帝幸鲁祠孔子,帝西向再拜。

《开元礼》:“先圣东向,先师南向,三献官西向。”

犹古意也。

今袭开元二十七年之制,迁神南面,非神道尚右之意矣。

古者,木主栖神,天子、诸侯庙皆有主。

大夫束帛,士结茅为,无像设之事。

今因开元八年之制,抟土而肖像焉,失神而明之之义矣。

古者,灌鬯芮萧,求神于一陰一陽一也。

今用熏芗代之,非简乎?古者,郊庙祭飨,皆设庭燎,示严敬也。

今以秉炬当之,非渎乎?古之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谓之先师。

若汉,《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诗》有一毛一氏,《书》有伏生也。

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非其师弗学,非其学弗祭。

《开元礼》:“国学祀先圣孔子,以颜子等七十二贤配。

诸州惟配颜子。”

今以荀况之言一性一恶,扬雄之事王莽,王弼之宗老、庄,贾达之忽细行,杜预之建短丧,马融之附世家,亦厕其中,吾不知其何说也。

古者,立学以明伦,子虽齐圣,不先父食。

今回、参、坐飨堂上,而其父列食于庑间,吾不知其何说也。

古者,士见师以菜为贽,故始入学者必释菜,以礼其先师,其学官时祭,皆释奠。

今专用春、秋,非矣。

释奠有乐无声,释菜无乐,是二释之轻重,以乐之有无也。

今袭用汉、魏律,所制大成乐,乃先儒所谓乱世之音,可乎?古者,释奠、释菜,名义虽存,而仪注皆不可考。

《开元礼》彷佛《仪礼馈食篇》节文为详,所谓三献,献后各饮福,即一尸一酢主人、主妇及宾之义也。

今惮其烦,惟初献得行之,可乎?他如庙制之非宜,冕服之无章,器用杂乎雅俗,升降昧乎左右,更仆不可尽。

昔者,建安熊氏欲以伏羲为道统之宗,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次而列焉。

皋陶、伊尹、太公、周公暨稷、契、夷、益、传说、箕子皆天子公卿之师,式宜秩祀天子之学。

若孔子,实兼祖述宪章之任,其为通祀,则自天子下达。

苟如其言,则道统益尊,三皇不沦于医师,太公不辱于武夫矣。

昔周立四代之学,学有先圣,虞庠以舜,夏学以禹,殷学以汤,东胶以文王。

复取当时左右赞成其德业者,为之先师,以配享焉。

此天子立学之法也。”

上不喜,谪濂安远知县,不果用。

天顺间,林鹗知苏州。

时苏学庙像,岁久剥落。

或欲加以修饰,鹗曰:“塑像,非古也。

我太祖于太学易以木主。

彼未坏者,犹当毁之。

幸遇其坏,易以木主,有何不可。”

或以毁圣像疑之,鄂曰:“此土耳,岂圣贤耶!孔子生佛教未入中国之前,乌识所谓像哉?”

于是并易从祀诸贤,皆为木主,然其它郡县如故也。

至是,上因纂《祀典》议成,谕大学士张璁,“凡云雨风雷之祀,以及先圣先师祀典,俱当以次纂入。”

璁曰奏:“孔子祀典,自唐、宋以来,未有得其正者。

臣谨采今昔儒臣议,上圣明垂览,以为百世永遵之典。

一、谥号。

汉平帝元年,初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圣公,唐玄宗追谥为文宣王,元武宗加大成至圣文宣王。

元姚燧曰:“孔子卒,哀公诔之,子贡以为非礼。

平帝始封谥,盖新莽以文其一奸一也。”

国初,大学士吴沈《孔子封王辨》曰:“后世之礼,有甚似而实非者。

《春秋》,列国僭王则黜之。

夫子,人臣也。

生非王爵,死而谥之,可乎?《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师也者,君之所不得而臣者也。

故曰:“诏于天子无北面。”

所以尊师也。

彼以王爵之贵,而隆于称师者,习俗之见也。”

布政夏寅曰:“唐玄宗开元既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尊太公为武成王,则追谥孔子不得而缺。

岂可以李林甫不学无术之谬,制为万世程乎?”

祭酒丘浚曰:“自汉平帝追谥孔子为宣尼公,至开元加以“文”。

文者,经天纬地者也。

若夫“宣”之为言,谥法之美,不过圣善周闻而已,何足为圣人轻重哉?”

又曰:“自古谥号,未闻有喻言者。

“大成”之言,出于《孟子》,成者,乐之一终也。

加此于至圣文宣王之上,于圣德无谓也。”

一、章服。

唐玄宗开元间,诏追谥文宣王,仍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之。

宋真宗祥符间,加先圣冕服桓圭一,从上公之礼,冕九旒,服九章。

徽宗崇宁间,始诏冕用十二旒,衮服九章。

金世宗大定间,大成殿圣像冠十二旒,服十二章。

朱熹曰:“宣圣之设像,非古也。”

洪武间,创南京太学,止用神主不设像。

今国子监有设像者,仍元之旧也。

丘浚曰:“塑像之设,自佛教入中国始。”

李元言:“颜子立侍。”

则像在唐前已有之矣。

呜呼!姚燧有言:“《北史》:敢有造泥人、铜人者,门诛。”

则泥人固非祀圣人法也。

后世化其道而为之长短丰瘠,郡异县殊,非神而明之之道也。

一、笾豆乐舞。

唐开元间,诏祀先圣,乐用九宫,舞用八佾。

宋徽宗大观间,赐礼器一副,内笾十幂全,豆十盖全。

国朝成化十三年,用礼部尚书周洪谟议,诏增六佾为八佾,加笾豆为十二,祭酒章懋及夏寅皆非之。

以为十二笾豆、八佾,惟太学可行,天子所自祭也。

郡县皆行之,祭礼僭矣。

夫孔子不观鲁僭王之礼,宁自蹈非礼之祀哉!一、配享。

唐贞观间,始诏颜回配享。

曾参、孔,俱宋咸淳间配享。

孟轲,元丰间配享。

宋洪迈曰:“自唐以来,以颜渊至子夏为十哲,坐祀庙堂上。

其后升颜子配享,则进曾子于堂,居子夏次。

然颜子之父路,曾子之父点,乃在庑下从祀之列。

子虽齐圣,不先父食,其何以安?”

熊禾曰:“宜别设一室,以齐国公叔梁纥居中南面,杞国公颜无由、莱芜侯曾点、泗水侯孔鲤、邾国公孟孙氏侑食西向。”

弘治时,谢铎、程敏政俱是之。

敏政又以程子之父向、朱子之父松请。

向不附王安石新法,松不附秦桧和议,其历官行已足述也。

一、从祀。

程敏政疏曰:“唐贞观三十一年,始以左丘明等二十七人从祀孔子庙庭,而并及马融等。

臣考历代正史,马融初应邓骘之召为秘书,历官南郡太守,以贪浊免,髡徙朔方。

又为梁冀草奏杀李固,作《西第颂》美之。

刘向初以献赋进,喜诵神仙方术。

尝上言黄金可成,铸作不验,下吏当死。

所著《洪范五行传》,流为一陰一陽一术家之小技。

贾逵以献颂为郎,附会图谶,致通显,不修小节,盖左道乱正之人也。

王弼、何晏倡清谈,所注《易》,专祖老、庄。

而范宁追究晋室之乱,以为王、何之罪,深于桀、纣。

何休则止有《春秋解诂》一书,黜周王鲁,又注《风角》等书,班之于《孝经》、《论语》,盖异端邪说之流也。

戴圣为九江守,多不法,何武劾之而免。

及为博士,毁武于朝。

子宾客为盗系狱,武平心决之,得不死,则又造武谢。

王肃仕魏封兰陵侯,乃以女适司马昭。

又为司马师画策计文钦、毋丘俭,济其恶。

杜预守襄一陽一,数馈遗洛中贵要。

伐吴,因斫瘿之议,尽杀江陵人。

以吏则不廉,以将则不义。

凡此诸人,皆当罢黜。

而议者谓能守其遗经,转相授受。

臣窃以为不然。

夫守其遗经,若左丘明、公羊高、[QDXD]梁赤之于《春秋》,伏胜、孔安国之于《书》,一毛一苌之于《诗》,高堂生之于《仪礼》,后苍之于《礼记》,杜子春之于《周礼》,可以当之。

融等不过训诂释章句而已。

至于郑众、卢植、郑玄、服虔、范宁五人,虽若无过,然所行未能窥圣门,所著未能明圣学也。

臣愚,乞罢戴圣等八人祀、郑众等五人祀于乡。

后苍在汉初说《礼》数万言,号《后氏曲台礼》,《礼记》赖以传。

乞加封爵与左丘明等。

至孔子弟子见于《家语》者,颜回而下六十六人。

而司马迁《史记》所载,多公伯寮、秦冉、颜何三人;文翁成都庙所画,多蘧瑗、林放、申枨三人。

臣考宋邢《论语注疏》,申枨,孔子弟子,在《家》语作“申续”,《史记》作“申一党一”,其实一也。

今朝廷从祀,申枨封文登侯,在东庑;申一党一,封淄川侯在西庑,甚无谓。

且公伯寮乃圣门之蟊,而孔子称瑗为夫子。

《家语》、《史记》,林放俱不在弟子之列。

秦冉、颜何,疑亦字画相近之误。

臣愚以为:申枨、申一党一位号,宜存其一;公伯寮等五人,宜罢其祀;而瑗、放者,各祀于其乡。

又洪武三十九年,行人司副杨砥请黜扬雄,进董仲舒。

高皇帝纳其言,行之。

然荀况、扬雄,实相伯仲,而况以一性一为恶,以《礼》为伪,以子思、孟子为乱天下,宜并况黜之。

其尚可议者:则隋之王通、宋之胡瑗也。

先儒以通为僭经,而瑗亦少论著。

程子曰:“王通,隐德君子也。”

其粹处,殆非荀、扬所及。

朱子小学书,亦备载瑗事。

以为自秦、汉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瑗者。

亦宜加封爵,使得从祀学官。”

臣按:敏政所奏,率多正论可采,而弘治初,礼官沮格不行。

同时,谢铎请祀杨时,罢吴澄。

举人桂萼亦请祀蔡元定,以为《律吕》、《大衍》诸书,俱有功于一性一理。

又授其子《皇极范数》,此亦众论之公也。

臣又按:欧一陽一修所著《本论》,有翊道之功。

苏轼曰:“自汉以来,道术不出孔子。

五百余年而得韩愈,愈之后三百余年而得欧一陽一子。”

夫韩愈既以从祀,欧一陽一修岂可缺哉!”疏入,上命礼部会翰林诸臣议,编修徐阶上言:“天子王祀孔子,承袭已久。

一日不王,众人愚昧,将妄加臆度,以为陛下夺孔子王爵,易惑难晓。

且天子像祀孔子,衮冕章服,然王度,苟去王号,势必撤毁。

臣闻一爱一其人者,杖履犹加珍惜,况先圣之遗像乎!一柄一家庙祀孔子,宫墙之制,下天子一等。

乐舞笾豆,与天子同。

今八佾、十笾,盖犹诸侯之礼。

苟去王号,将复司寇之旧。

彝宫杀乐,以应礼文,恐妨太祖之初制矣。”

帝览疏,不怿,出阶为延平府推官。

帝乃自著《正孔子祀典说》,颁赐群臣。

璁复为《孔子祀典或问》上之,上嘉焉,众议乃定。

于是改大成至圣文宣王为至圣先师孔子。

其配享四子,仍称复圣、宗圣、述圣、亚圣。

从祀弟子称先贤,左丘明以下称先儒,俱罢公、侯、伯爵,撤像题主祀之。

申枨、申一党一二人,存枨去一党一。

罢公伯寮、秦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吴澄十三人。

林放、蘧瑗、郑玄、卢植、郑众、服虔、范宁祀于其乡。

进后苍、王通、胡瑗、欧一陽一修。

又以行人薛侃议,并进陆九渊从祀,而别祀启圣公叔梁纥,以颜无由、曾点、孔鲤、孟孙氏、程向、朱松、蔡元定从祀焉。

改称大成殿为先师庙。

十二月已酉,初有事于南郊。

先是,上命制圆丘祀器,金炉、玉爵、锦幕、圭璧及钟、磬、贲鼓诸乐器。

既成,陈于文华殿,召大学士张璁阅视。

是日,帝亲祀于圜丘,奉太祖西向配,各も犊一,用璧三,献九,奏乐,舞用八佾。

从祀四:大明、夜各も牛一,恒星、五曜、群星及云、雨、风、雷师各牛一、羊一、豕一。

明日,布诏天下,颁恩锡于庶官,布宽恤于小民。

大学士张璁言:“顷者,生员李时扬疏请举祀郊之礼,以祈圣嗣。

夫古后稷之生,祈于;孔子之生,亦祷于尼山。

《大雅既醉》之诗曰:“公一尸一嘉告。”

曰:“君子万年,未锡祚胤。”

曰:“厘尔女士,从以孙子。”

夫公一尸一之告,皆祖考之锡福也。

臣愿当兹慎选淑女之时,以广求嗣续之诚,告于太庙、世庙,以祈祖考之祜,慰圣母一之心。”

上嘉其请,择十二月二十四日行礼,夏言充祈嗣醮坛监礼使。

十年春正月乙未,特享太庙,正太祖南向位。

初,太祖立四亲庙,德、懿、熙、仁同宫异庙,各南向。

孟春特享于群庙,三时各祭于德祖庙,序用昭穆。

后改建太庙,同堂异室,亦各南向。

四孟及岁除俱各祭于中室,仍序昭穆如初,罢特享礼。

至英宗升,九室悉备。

宪宗将,用礼官仪,祧懿祖。

孝宗,祧熙祖。

武宗,祧仁祖。

独德祖不祧。

时享,则太祖、太宗以下,俱东西向。

至是,帝谕张孚敬曰:“朕欲自今春享,奉太祖居中,太宗而下,各居一室,行特享礼。

三时仍聚群庙于太祖之室,昭穆相向,行时礼。

季冬中旬,并享太庙,亲王、功臣配食两庑,以存太祖当代之制。

岁暮节祭,行于奉先殿。

世庙止行四时之享,岁暮祭于崇先殿。

庶祭义明而万世可行也,邪论勿惑。

即会李时议上,或咨夏言以助之。”

孚敬唯唯如谕。

议闻,帝从之。

乃命祠官于庙中设如九庙状,奉太祖南向,群宗■迁就室,各南向,特享之。

始退德祖于祧殿,不复预时享矣。

祈[QDXD]于大祀殿。

初,帝以孟春上辛,行祈[QDXD]于大祀殿,祭皇天上帝,用も犊一、苍玉一、三献九奏,乐舞八佾,奉太祖、太宗配享。

夏言建议:二郊奉太祖配,祈[QDXD]奉太宗配。

张孚敬以为不可,留中不下。

言又疏请,帝谓群臣“违君悖礼”。

切责之。

乃命祈[QDXD],太祖、太宗并配,二郊专奉太祖焉。

已而惊蛰,始祈[QDXD]。

命议祭、大雩、秋报诸礼。

帝既正太祖位向,欲复古祭。

乃命辅臣及礼官集议。

已而兼问大雩、秋报诸礼,命五品官亦与议焉。

侍读学士夏言上言:“惟天子有,故立始祖之庙。

则有世系可考者,十世犹将立之。

然则又以何者为始祖自出之帝,而祀之始祖之庙乎?我祖宗之有天下,以德祖为始祖,百有六十余年,尊享太庙之祭。

今又定为大,统群庙之主矣。

然则王之祭,又可复尊祖德乎?身为始祖,而又为始祖之自出,恐无是礼也。

三代而下,必欲如夏、商之黄帝、帝喾则无所考。

若强求其人,如李唐之祖聃,又非孝子慈孙之所忍为也。

臣愚以为:宜设先祖虚位,而以太祖配享。

盖太祖始有天下,实始祖也。”

疏入,帝深然之。

时中允廖道南上言:“皇姓为颛顼之后,宜颛顼。”

太学士孚敬曰:“言虚位者失之幻,言颛顼者失之诬,惟德祖为当。”

李承勋等皆以为然。

夏言复抗疏折其非是。

已而帝竟从言议,定以丙、辛年孟夏行大礼于太庙。

凡祭,先一日,令中书官书神牌于太庙,曰“皇初始帝”。

神南向。

太祖配,位西向。

帝又欲于奉天殿行秋报礼,中陛行大雩礼。

夏言言:“秋报宜于大祀殿,奉文皇帝配。

大雩宜于郊兆,傍为坛,孟夏后雩祭。”

帝谓:“孟春上辛,既行祥[QDXD]礼。

若春夏雨以时,则雩祭代摄,否则躬祀。

秋报礼姑寝不一举。”

二月庚辰,初朝日。

是日春分,初行朝日礼于东郊,太牢一,用玉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

三月,建大神殿于南郊。

初,南郊撤屋为坛祭之,奉上帝神牌

圜丘上,配以太祖。

既祭,而神牌莫知所藏,帝命建大神殿以藏之。

帝又念旧存斋宫在圜丘北是踞视圜丘也,欲改建于丘之东南。

夏言言:“向者大神殿之建,乃陛下竭诚事天,此制为可。

若更起斋宫圜丘之傍,似于古人扫地之意,未为允协。

且秦、汉以来,并无营室者。

质诚尊天,不自封树,以明谦恭之意。

故惟大次之设,为合古典。

陛下前日考据一精一详,岂今偶未之思耶?伏望斋宫寝建,以仰太灵。”

帝报可。

建土[QDXD]祗、先蚕坛于西苑。

初议皇后亲蚕于北郊,自夏言首发之。

至是,帝召张孚敬、李时诣西苑相地,建土[QDXD]坛。

乃并建先蚕坛于神寿宫侧,而毁北郊蚕室焉。

五月壬子,初有事于北郊。

是日夏至,帝祀地于方泽,用も牛一,黄琮一,三献九奏,乐舞八佾,太祖西向配,も牛一。

从祀四坛、五岳及基运翊圣神烈山为一,五镇及天寿纪德山为一,四海四渎为二,各太牢一。

八月癸未,初夕月祭于西郊,如朝日礼。

十一年夏四月,初营九庙。

帝御文华殿东室,召大学士李时、翟銮,礼部尚书夏言,议复古七庙制。

其太庙寝祧,俱存旧弗撤,

惟度地分建群庙,不决而退。

廖道南疏请建九庙,并献《大祀礼成感雪赋》及御札曾及其名者三。

帝悦,下礼臣议。

夏言上言:“昔唐、虞五庙,夏后因之。

殷、周皆七庙。

而《祭法王制》与刘歆宗说,又各不同。

朱熹《古今庙制》引《王制》:天子七庙,外为都宫,内叙昭穆。

汉不考古,诸帝异庙异地,不合都宫,不叙昭穆。

明帝遵俭自抑,遗命勿别为庙,遂有同堂异室之制。

魏、晋、唐、宋皆然。

我太祖初立四亲庙,始为近古。

后改建太庙,又用明帝之制。

皇上大厘祀典,于庙制不能无疑,形诸翰札召论者屡矣。

第太庙南近宫墙,东迩世庙,西阻前庙,地势有限。

垣外隙地,不盈数十丈。

若依古制列六庙,即尽辟其地,犹不能容。

欲稍减规制,则太庙嵬然,而群庙湫隘,于义未安。

即使庙成,皇上冠冕佩玉,循纡曲之途,遍列群庙而奠献之,日亦不足矣。

议者谓:“群庙可摄。”

皇上仁孝诚敬,可终岁举祭,止对越太祖,而不一至群庙乎?丘浚谓:“宜间日祭一庙,自十四日而遍。”

此盖无据而强为之说也。

马端临曰:“后世失礼,岂独庙制。

汉儒以来,讲究非不详明,而卒不能复古者,以昭穆难定故也。”

盖昭穆必父子继世而后可。

兄弟相及则紊矣。

故东都以来,同堂异室,未可尽非也。”

帝曰:“朕于天地百神祀典,俱已厘正。

独太庙之礼,未能复古可乎?今太庙堂寝,俱有定制,不必更移。

其昭穆庙次,即会官相度地势奏闻。”

于是言惶惧谢罪,请“先诣太庙旁,量定地势,审度方位以闻”,帝从之。

乃撤故庙,改建新宫。

太祖居中,昭穆各三庙。

成祖庙在六庙之上,诸庙合为都宫。

庙各有殿,殿后有寝,藏主太庙。

寝后别有祧寝藏祧主。

太庙门殿皆南向,群庙门东西相向,内门殿寝皆南向。

十三年三月,帝视太学,释奠先师。

帝以孔子改称“先师”,服皮弁服谒拜。

用特牲奠帛行释奠礼,乐三奏,文舞八佾。

从祀及启圣分奠,用酒脯。

已,视学,进诸生横经布讲。

仍谕令敦本尚实,勿徒事辞章。

六月,南京太庙灾,夏言上言:“京师宗庙,行将复古,而南京太庙遽罹回禄。

陛下建德之意,圣祖启后之灵,不可不默会于昭昭之表也。”

帝喜,令亟起新庙,南京太庙不复建,遗址筑周垣焉。

时祀并入南京奉先殿,盖失镐、洛遗意矣。

十四年二月,初建九庙。

先是,夏言请定七庙额,谓:“陛下复古庙制,正太祖南向位,则太庙之名,实符周典。

太宗功德隆赫,特建百世不迁之庙,宜曰文祖世室,在三昭上;仁宗、宣宗各为昭穆第一庙;英宗、宪宗为昭穆第二庙;孝宗、武宗为昭穆第三庙,则万世不刊之制也。”

帝从之。

十五年二月,纂修《祀仪》成,自天地日月、神祗、帝王、社稷及、先师、先农诸祀,悉为分类成书。

首冠祀坛图制及宸谕诗歌;中书礼仪、礼器、乐舞、乐章;末附诸王表笺、群臣疏颂。

于是侍读学士廖道南撰《颂九章》以献。

五月,建慈庆、慈宁宫,黜禁中佛像。

时帝欲除去禁中释殿,以其地奉建慈庆、慈宁二宫,命廷臣议,佥以为可,帝即命撤之。

召李时、夏言入视大善殿,见金范佛像不下千百,俱命销毁。

其几案悬镀金函藏贮,尚多佛骨、佛牙诸物。

言退上疏,力请焚瘗。

帝从之,于是禁中邪秽,迸斥殆尽。

六月,敕祀姜原、后稷于武功。

十一月,诏天下臣民得祀始祖,夏言据程颐议为请也。

十二月,九庙成,诏天下。

帝乃定五年一,祀皇初祖于太庙,

以太祖配。

每立春特享祖宗于群庙,三时合享于太庙。

季冬大于太庙。

皇考献皇帝止举时祀。

十七年秋九月,奉太宗文皇帝为成祖,皇考献皇帝为睿宗,配

上帝。

十一月,荐大号于天,改昊天上帝称皇天上帝。

二十年夏四月辛酉,九庙灾。

二十四年夏六月,撤元世祖庙祀及其侑飨木黎华等五人,从给

事中陈裴议也。

秋七月,太庙成,复同堂异室之制。

穆宗隆庆元年,礼官言:“先农之祭,即祈[QDXD]遗意。

今二祀并行于仲春,不无烦数。

宜罢祈[QDXD],于先农坛行一事。

大享礼亦宜罢。”

诏可,惟四郊如旧。

谷应泰曰:汉制近古,然礼制缺焉。

唐祖李聃,宋祀灵应,礼官式微,愈彰诬亵。

明初,宋濂诸臣讲礼戎行,颇多厘正。

高祖喜简易,不见采择,岂礼乐必百年后兴欤!后世谨守故府,学士大夫莫敢辨难。

世宗自大礼议,既然有更定制作之思,而诸臣纷纷言祀事矣。

嘉靖九年二月,议郊社礼。

冬十月,议孔子礼。

十一月,有事南郊。

十年春正月,享太庙议祧礼。

二月,祈[QDXD]议,行朝日礼,建土[QDXD]、先蚕坛。

五月,有事北郊。

八月,行夕月礼。

十三年四月,视太学,行释奠礼。

十四年二月,建九庙。

十七年五月,议明堂秋飨礼。

九月,献皇帝,加睿宗,配祀上帝。

呜呼,盛哉!

至尊莫大于天地,至亲莫大于祖宗,教天下莫大于孔子,养天下莫大于土[QDXD]。

尊天地,故有郊社。

郊坛于南,社坛于北,本其气也。

日月风雷、山海岳渎随焉,从其类也。

配以太祖、明受命也。

秋复飨于玄极殿,报其功也。

秋则配于太宗,告成功也。

晚易睿宗,昵于私已。

亲祖宗故有太庙。

太庙七,太祖、三昭、三穆也。

文世室一,别祀成祖,不敢祧也。

立春特享,三时合享,勤时祭也。

季冬大,萃涣也。

五年一,设皇初祖主,配于太祖,追本报远也。

德祖祧矣,宜用德祖焉。

虚设皇初祖位,泥古而诬者也。

黜德祖若群帝然,嫌高帝已。

教天下,故祀孔子。

孔子加封,自汉平帝始也。

王拜于帝,僭已。

称先师,礼也。

庙祀设像,自唐开元始也。

其亵已甚,易木主,礼也。

八佾十二豆笾,自宋徽宗始也。

祭用生禄,太学仍之,郡国减等,礼也。

帝释奠,舞六佾,谬已。

从祀四圣、七十二贤矣,曾点、颜路,退食庑下,子先父食,改附启圣,礼也。

删申一党一,黜公伯寮等十三人,改蘧瑗等七人,进后苍等五人,考证班班,勿僭勿黩,礼也。

养天下,故祀土[QDXD]。

祈[QDXD]于太祀殿,用人道也。

配以太祖、太宗,有天下之主也。

迁蚕室于西苑,申内禁也。

土[QDXD]坛亦迁焉,非其类已。

帝采稽典闻,一精一思祀,进退群心,斟酌美备,庶几一代之典,亦十世可知之故也。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明史纪事本末》史书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卷五十一世宗嘉靖九年二月,给事中夏言请更郊祀《明史纪事本末》○更定祀典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