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释义》二

道德经释义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 - 二

道德经释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此章主旨,在于讲“道”的辩证内涵。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

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十性十和可变十性十。

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它们可以“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会造成不善的影响。

和氏璧人皆知其美,然而,正由此物引起了秦、趟相诈而兴兵,以致为残生伤十性十之不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任何美的和善的事物,本身都包含十着不美不善的一面。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美会转化为不美,善会转化为不善,乃是大道运化之必然,亦是事物发展之规律。

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大道周流六虚,变动不居,循环不已,周而复始。

虚空可生出万物,万物可散而归于虚空。

物从虚中生,有从无中来。

无可化为有,有可化为无。

有无永远处于相互转化之中。

治国兴邦,举办事业,乃至行万事,必须慎终如始。

多从困难处着想。

不可掉以轻心。

草率从事。

如此,难可化为易。

反之,若只想顺利,只图侥幸,不作好克服困难的充分准备,易也会转化为难。

难和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对待,相互转化的。

事皆有别,物各有形。

长和短是在相互比较中体现出来的。

无长则无所谓短,无短亦无所谓长。

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

无下则无高,无高亦无下。

者相互对待,相辅相成。

“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亦如前理。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因此,体现真常自然之道的圣人,他们明晓天地万物之理,深知自然运化之机,而能使自己体十性十合于大道,因任自然,清静无为,以德化民,不施酷政,正己化人,使人民不知不觉地处于浑厚的淳风之中。

大道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生化万物而不推辞,创造了万物而不据为已有,不自恃己能,不居功自傲。

由于不居功,它的功绩才永远不会被埋没。

大道具有如此伟大的品质,法天地自然之道的圣人,亦应具备如此品质,造福于人类而不求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道德经释义》诸子百家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释义》二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