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本文原载《徐霞客游记》,作者徐宏祖《课外文言文》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全文阅读及翻译

课外文言文查询

请输入关键字:

例如: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 - 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全文阅读及翻译

课外文言文

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全文阅读及翻译

【题解】本文原载《徐霞客游记》,作者徐宏祖(1586—1641) 号霞客,一江一 苏省一江一 一陰一县南旸(yáng)岐人。

我国封建时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也是著名的旅行家。

徐宏祖自幼努力学习 ,尤爱历史、地志、山海图经和一些旅游探险的书籍,对祖国壮丽山河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

他不务功名利禄,不参加科考,终身不肯为官,志在山水之间。

他尝谓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从22岁(1607年)起就开始有计划地考察旅行,探奇测幽,至废寝食,穷上下,高而为鸟,险而为猿,下而为鱼,不惮虎狼,不避风雨,不计程期。

在外游历,三十余载,足迹所至,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

东到普陀,西至腾冲,北达盘山,南止崇左,踪及一江一 苏、湖北、浙一江一 、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一江一 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五六个省份,行十余万里。

在三十余年的野外生活中,每天不论旅途怎样劳累,总要把当日的经历和观察记述下来。

有时跋涉百余里,晚居荒村野寺中,或露宿在残垣老树下,也要点起油灯,燃烧篝火,坚持写野外记录,对某些地区和问题还作出综合分析和专题论述,后来多收集在《徐霞客游记》一书中。

《徐霞客游记》,用优美的散文和日记体裁写成。

全书共39篇,分别记述徐宏祖游天台山、雁荡山、白岳、黄山、武彝山、庐山、九鲤湖、嵩山、太华山、五台山、恒山、浙一江一 、福建、一江一 右、粤西、云贵等的情景,约40万言。

这部从实践中来的作品,文字清新流畅,绚丽多彩,记载翔实一精一确,有深刻的科学内容。

它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游记文学,而且充实和发展了地理科学。

特别在岩溶(石灰岩地貌)和河道地理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游雁宕山日记》为《徐霞客游记》的第二篇,记述六日(初十至十五)的游历活动。

写的是游浙一江一 省一温一 州地区的雁宕(今作“荡”)山的情景。

原文据1936年国学整理出版社编辑,山海世界书局印刷竖排版,标点为评注者所加。

【原文与评注】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

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

〖初九日:公元1609年三月初九日(月日为一陰一历)。

台山:浙一江一 省的天台山。

下文的黄岩、八岙(ào)都在浙一江一 境内。

八岙:慈、松、慢、车、朱、沙等岙,自定海迤逦西南至东乐清,凡以岙名者十余处。

此记游雁荡山之前的赶路情形。

日已西,尚行三十里,足见游雁荡山之心切。

〗十一日,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

(芙蓉:花名,秋天开花大而美艳。

有红、白、黄等色。

这里是雁荡山诸山峰之一,望时像芙蓉花。

扑人眉宇:映入眼帘,极言望得真切。

)又二十里,饭大荆驿。

〖饭:名词用作动词,用饭。

驿(yì),古代传递文书的一交一 通站。

〗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

一奴一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

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

侧有一小童,伛偻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

〖缀(zhui):用线把破处缝起来,这里为“补挂”意。

一奴一辈:徐宏祖的佣人们。

辈,表多数,类“们”。

指为,用手指着说像。

两头陀(tuó):两个四方云游乞食的僧人。

肖(xiào读四声),像。

袈(jiā)衣,和尚穿的衣服。

宛然,依然。

兀(wù)立,直立。

伛偻(yǔlǒu),弯腰曲背的样子。

向:一向,向来。

向为老僧所掩耳:这是一个“…为……所……”式被动句,意为“(小童岩)一向被老僧岩挡住了”。

以上描写老僧岩的形状。

〗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

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

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

〖隙(xì),空穴。

而,连接状语“层级”和动词谓语“上”。

高敞空豁(huò),高达明亮。

〗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

〖顷之,一会儿。

麓(lù),山脚。

谢公,东晋诗人谢灵运。

〗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如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

〖山腋:山的中上部。

腋,人一体 肩与臂相接的下处。

亘(gèn)天,顶天。

危峰乱叠,高峰重叠。

攒,这里为“积聚”貌。

骈(pián),二马并行。

挺芝,挺拔的灵芝草。

卓,直。

幞(fú)之欹(qī):像头巾倾侧。

幞,头巾。

之,用于宾语的主谓之间,不译。

欹,倾斜。

〗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

〖卷幕,幕布因风卷起。

碧:这里是名词,靑美的石头。

澄靛(diàn):青蓝色,以蓝叶之汁和水与石灰沉淀而成。

…如……者:…像……似的。

〗双鸾五老,接翼连肩。

如此里许,抵灵峰寺。

循寺侧登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

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级,直至窝顶,侧窅然如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像。

坐玩至暝色,返寺。

〖双鸾(luán鸟名,凤属)、五老:均为山峰名。

接翼连肩:翅膀挨着翅膀,肩连着肩。

这里形容山峰一个连着一个。

特立,突出站立。

历磴数十级:经过几十级石磴。

历,经历。

磴(dèng),石阶。

窝顶:洞顶。

窝,巢穴。

窅(yǎo深)然如平台圆敞:(至洞顶又出现了一个)深平圆大的境地。

窅然:深远的样子。

然,形容词尾,……的样子。

罗汉:佛家对圣者的尊称,地位次于菩萨。

暝(míng),天晚。

〗此则日记叙述游老僧岩、石梁洞、灵峰的情况。

重在记游灵峰,写了灵峰路上看到的奇峰良景,次写游灵峰寺,再至灵峰洞,后返寺。

写得井井有条,记得惟妙惟肖。

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霞洞。

返旧路,抵谢公岭下。

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路口。

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

出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劈一寰界。

寺居其中,南向,背为屏霞嶂。

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也称之。

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

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

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颇有鳞爪之状。

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内自滴,下一注石盆。

此嶂右第一奇也。

〖乃,(原来)是。

绝壁四合:四面是陡峭的山石。

摩天劈地:顶天立地,极言高峻。

曲折而入:沿曲折的山路进入。

而,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寰界:境界,天地。

嶂,形如屏障的山峰。

嶂顶齐而色紫:嶂的顶部平整,是紫色的。

而,连接“顶齐”和“色紫”两个主谓词组,组成联合词组作句子的谓语。

阔也称(chèn)之:宽度(和高度也)相称。

也,附于主语后的语气词。

之,音节助词。

胁,腋至肋骨尽处为胁。

介于天柱者:在嶂右和天柱峰之间的。

者,代“龙鼻水”。

石罅(xià),石缝。

绀(gān):微红之黑色,即天青,也称红靑。

〗西南为独秀峰,小于天柱,而高锐不相上下。

独秀之下为卓笔峰,高半独秀,锐亦如之。

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

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

顶有春花,宛然插髻。

自此过双鸾,即极于天柱。

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矣!〖高半独秀,相当独秀峰的一半。

湫(qiū),水池。

宛然插髻(jì):好像(是)插在头上的发结。

即极于天柱,就到天柱峰顶。

止,同“只”。

肖(xiào)矣,极像埃〗由嶂之左胁,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为屏霞之下岩。

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

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

屏风南去,展旗侧褶中,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限之,俯阈而窥,下临无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此嶂左第一奇也。

〖玉龟,形似乌龟的白石。

褶(zhé):原为衣裙的皱褶,此指山石屈曲凸凹状。

阈(yù):门限,这里指矮石墙。

无地,此指涧水。

崆峒(kōng tóng),山名。

〗鋭峰叠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

而小龙湫下流,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

桥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

此又灵岩之外观也。

(而,而且。

)此则日记,重在记述灵岩寺四周的奇妙景色。

先记灵岩寺的大概位置,点明为别开天地。

接着写寺北的屏霞嶂形状,次写嶂右胁(西面、西南面)奇景,再写嶂左胁(东面、东南面)奇景,最后写灵岩寺的外观(重在写南面景色)。

这样有条不紊的描写,把灵岩寺周围上下的山水、洞穴记述得错落有致,声色诱人,令人神往。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

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

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盘折。

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平如砥。

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

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山门,寺门。

参差(cěn cī),不整齐。

更前:再向前。

更,再。

前,方位名词用如动词,向前。

亭亭,耸立貌。

横亘(gèn),东西向延长。

汤汤(shāng shāng),流水的样子。

砥(dǐ),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陡(dǒu)起,陡峭矗立。

是名:这里名叫。

是,指示代词,这里。

名,名叫。

介立,独立。

穷:尽,无,没有。

以上简要记述经过的几个岩峰。

〗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

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颇令心目眩怖。

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那观泉之所。

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

〖龙湫(qiū)之瀑:龙湫瀑布,在浙一江一 。

之,音节助词,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峭削,陡而光滑。

所着:所字结构,附着的地方。

心目眩怖,耀眼惊心。

诺讵(jù)那,罗汉名。

翼然:象鸟翅膀那样。

翼,名词用如形容词。

然,形容词尾。

这几句记述龙湫瀑布的雄壮。

〗踞坐久之,下饭庵中。

雨廉纤不止,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

遂冒雨至常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

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望去。

再入一里,有云静庵,乃投宿焉。

道人清隐,卧床 数十年,尚能与客谈笑。

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踞坐,蹲坐。

久之:时间长。

之,附在时间词之后,只起一个音节作用。

下饭庵中:下到庵中用饭。

饭,用饭。

廉纤,微雨貌。

圮(pǐ),毁。

望望去:看一看离开了。

去,离开。

乃投宿焉:才投宿在那里(云静庵)。

乃,才。

焉,兼词,于是。

凄凄,云雨兴起的样子。

〗此则日记较为简括,粗线条描述登雁湖山前在路上的见闻。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

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

余意至顶,湖可坐得。

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

〖乃,就。

强,强力请他人做事。

清隐徒,云静庵道人清隐的徒弟。

为导,做向导。

谓,这里为“说”意。

复有他行,还要到别处去。

坐得,不费多大气力就可得到。

跻(jī):登,上升。

始,才。

高巅:高山顶。

巅(diān),山顶。

以上写游雁湖登山情况。

〗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

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

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

北瞰山坳壁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

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

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邱垤。

惟东崤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冰壶瑶界:美玉构成的境界,这里形容洁白的境地。

冰壶,源自唐诗“一片冰心在玉壶”,喻人品行冰清玉洁。

瑶(yáo),美玉。

不辨海陆,这里指分不清大海和陆地。

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大海中的玉环山露出一抹,好像可以弯腰拾起。

山坳(ào),山地洼下处。

石笋森森:石笋林立。

石笋,石灰洞顶之水,滴下地面,自下而上,结成笋状,森森,繁多的样子。

邱垤(dié),小土丘。

犹堪比肩:还可相比。

犹,还。

堪,可以。

比肩,肩并肩,比喻居同等地位。

这一层写登峰俯视云上景致,描绘出一个洁白光明的世界,令人耳目一新。

〗导者告退,指湖在一腋一峰,尚须越三尖。

余从之。

及越一尖,路已绝。

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

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

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

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

〖尖,这里指高锐的山峰。

自念志云:自己想着有志登高(不怕艰险,达到目的)。

志云,志在云端。

宕在山顶:雁湖水泽在山顶。

宕,水泽。

去此,离这里。

趋之,奔向它。

此写游者决意寻湖。

〗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

余与二一奴一东越二岭,人迹绝矣。

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

又石刀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

如是者三。

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

〖莲舟,此为人名。

二一奴一,作者的两个仆人。

已而,不一会儿。

脊,这里指山之中间高两旁低的部分。

如是者三:像这样(攀援)多次。

者,语助词。

用在主语部分之后,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数词附着其后,作谓语,得到了强调。

三,多次,非确指数。

但见:只见。

但,只,非转折连词。

既而,过了一会儿。

向惧石锋撩人:走近恐怕石刃刺伤人。

向,近。

锋,刃。

撩(liáo):挑逗,这里是“刺”的意思。

至是:至此,到这里。

且,将。

置,放。

此写山峰尖刻,前进路上,无落脚之地。

〗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

俯瞰南面石壁上有一级,遂脱一奴一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一奴一,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

及下,仅容足,无余地。

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

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

〖斗深,即“陡深”。

嵌(qiàn)空:伸向天空中。

嵌,把东西镶进较大东西的凹陷处,这里取其比喻义。

飞陟(zhì):快登。

陟,登上。

布为突石所勒:布条被突出的石头刺破。

这是一个“…为……所…”式被动句。

勒,雕刻,这里引申为“刺破”。

此写坠岩探路,虽未成功,其进取精神可嘉。

〗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

遂别而下,复至龙湫。

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

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敝,破烂。

变幻极势:变化极其有力。

势,此为“奋发的力量”。

轰雷喷雪:怒涛声如雷鸣,溅起的水花像雪喷。

大倍于昨:大大超过昨天。

于,介出比较的对象,暝(míng),天色将晚。

〗此则日记记述寻雁湖的情景,写出了峰顶的银白世界和山路的陡峭艰险。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细如枝。

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中杖,老柯斩伐殆尽矣。

〖方竹:竹的一种,实多虚少,外形微方。

数握,几把。

细如枝:像手指那样细。

枝,这里同“指”。

林中新条,指方竹之外一般竹林中的新枝条。

大可径寸:大的(新竹条)可以达到一寸粗。

径,直径。

柔不中杖:软得不能当拐杖。

不中杖,不合乎作拐杖的条件。

中(zhòng),合乎。

老柯,这里指经年的竹条。

殆尽:将尽,快没有了。

此层说,寺后方竹虽细,但坚韧可拄,而林中新条,柔不中杖。

〗遂从岐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

〖岐,山名。

四十九盘,有四十九道弯曲的山路。

遵海:循海,沿海。

乐(yuè)清,地名,今浙一江一 省乐清县。

此层表明作者新的旅程又开始了。

他这种不怕劳累、不计里程、不畏艰险的探求精神感人至深。

〗此则日记是游北雁荡山的尾声,并点明新的旅程,给读者留下一个勇往直前的旅行家的高大形象。

全文共写了六天(三月初十至三月十五日)的游记,写十一日、十二日、十四日三天的情况较详,分别记述灵峰、灵岩寺、雁湖山一带的瑰丽景色和登临的艰难,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川的深厚情感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作者采用纯客观描述的笔法,如实地记下了亲历的所见所闻,按时间先后记叙,以游踪为线索,写景状物各具特色(详见各段分析),语言清新流畅,结构自然,详略得体,境界开阔,峰峦、洞天、潭水、溪流、人物、花卉、云雨、风声、日光霞影,将个雁荡山写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美妙动人,使读者虽未身临其境,却似神游历览,较为欧一陽一、韩柳更为落落大方,不愧为我国游记中之珍品。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课外文言文》未分类项
起名测名
黄历查询
诗词歌赋
实用查询
免费测试
猜你喜欢
网名大全

【题解】本文原载《徐霞客游记》,作者徐宏祖《课外文言文》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全文阅读及翻译

© 2007-2022 喜蜜滋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