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胡治兵语录
第十章 和辑
祸机之发,莫烈于猜忌,此古今之通病。
败国、亡家、丧身皆猜忌之所致。
《诗》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忮、求二端,盖妾妇穿窬兼而有之者也。
凡两军相处,统将有一分龃龉,则营哨必有三分,兵夫必有六七分。
故欲求和衷共济,自统将先办一副平恕之心始。
人之好名,谁不如我?同打仗不可讥人之退缩,同行路不可疑人之骚扰,处处严于治己。
而薄于责人,则唇舌自省矣。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
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
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任,福祚无量。
湘军之所以无敌者,全赖彼此相顾,彼此相救。
虽平日积怨深仇,临阵仍彼此照顾;虽上午口角参商,下午仍彼此救援。
(曾国藩)
5。
军旅之事,以一而成,以二三败。
唐代九节度之师,溃于相州。
其时名将如郭子仪、李光弼,亦不能免。
盖谋议可资于众人,而决断须归于一将。
古来将帅不和,事权不一,以众致败者,不止九节度使相州一役。
为大将之道,以肯救人、固大局为主,不宜炫耀己之长处,尤不宜指摘人之短处。
兵无论多寡,总以能听号令为上。
不奉一将之令,兵多必败;能奉一将之令,兵少必强。
(胡林翼)
蔡按:古人相处,有愤争公庭,而言欢私室;有交哄于平昔,而救助于疆场。
盖不以公废私,复不以私而害公也。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万难强之使同,驱之相合,则睚眦之怨,芥蒂之隙,自所难免。
惟于公私之界分得清,认得明,使之划然两途,不相混扰,则善矣。
发捻之役,中日之役,中法之役,列将因争意气而致败绩者,不一而足。
故老相传,言之凿凿。
从前握兵符者,多起自行间,罔知大体,动以意气行事,无怪其然。
今后一有战役,用兵必在数十万以上,三十余镇之师。
情谊夙不相孚,言语亦多隔阂,统驭调度之难盖可想见。
苟非共矢忠诚,无猜无贰,或难免不蹈既往之覆辙。
欲求和衷共济,则惟有恪遵先哲遗言,自统将先办一副平恕之心始。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乃可以言破敌。